应神天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應神天皇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應神天皇
第15代天皇
在位期間:
应神天皇元年1月1日 - 应神天皇41年2月15日
前任:仲哀天皇
神功皇后(神功天皇)
繼任:仁德天皇
Emperor Ōjin.jpg
應神帝畫像(出自《集古十種》)
時代 古坟时代
皇居 輕島豐明宮
大隅宮
別名 譽田天皇
譽田別尊
譽田別天皇
去來紗別尊
胎中天皇
品陀和氣命
大鞆和氣命
品太天皇
凡牟都和希王
出生 仲哀天皇9年12月14日
出生場所 宇瀰
逝世 应神天皇41年2月15日
明宮或大隅宮
和風諡號 誉田天皇
陵墓 譽田御廟山古墳
父親 仲哀天皇
母親 神功皇后
皇后 仲姬命
皇子 仁徳天皇
額田大中彦皇子
大山守皇子
菟道稚郎子皇子
稚野毛二派皇子
隼総別皇子
皇女 八田皇女
雌鳥皇女
草香幡梭皇女 等

應神天皇(日语:応神天皇おうじんてんのう Ōjin Tennō),是傳說中日本第15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稱作譽田別尊(日语:誉田別尊ほむたわけのみこと Homutawake no mikoto),《古事記》則將之名為品陀和氣命(日语:品陀和気命ほむだわけのみこと Homudawake no mikoto)。神道教尊為戰神八幡神。自應神起关于天皇在位時間和事跡的考古學资料与线索大量增多。

傳說與歷史[编辑]

根據史書記載,應神天皇本名來紗別尊,是仲哀天皇第四子,也是神功皇后唯一的孩子。由於是在皇后親征新羅時所懷之子,故又稱作“胎中天皇”。據說天皇年輕時曾赴越地(今北陸地方),而在當地拜祭角鹿笥飯大神並交換名字,故號大神改名為去來紗別神,身為太子的天皇則改名譽田別尊

天皇早在三歲時便由神功皇后立為太子。在皇后長達69年的攝政裡,太子似乎與皇后共同治理國家。皇后百歲過世後,譽田別尊於隔年登基天皇。比起過去的天皇,應神天皇的后妃與子女可謂十分眾多:在《日本書紀》中,天皇共有七位后妃生有十男十女。而在《古事記》裡,天皇共有九位后妃生有十一男十五女。

續日本紀》說應神天皇有尾巴。他最大功勞是引入漢字與邀請百濟學者阿直岐王仁到日本。

神道教尊之為戰神八幡神,因為神佛習合,又通稱為八幡大菩薩。是源氏的氏神,軍人的守護神,全日本的武士的总氏神。

征討新羅[编辑]

武內宿禰事件[编辑]

傳位問題[编辑]

関連項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前任:
神功皇后
日本天皇 繼任:
仁德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