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行政區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北市行政區劃係描述與今中華民國新北市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新北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新北市劃分為29(含1原住民區),係由臺北縣時期的10縣轄市、4、15改制而來,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烏來區永和區,兩區面積分別為321.1306平方公里和5.7138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板橋區平溪區,2023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554,247人和4,134人;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永和區烏來區,2023年底兩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37,588人和每平方公里20人。

新北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沿革[编辑]

臺北縣時期[编辑]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臺北州改制為臺北縣,基隆市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自內湖鄉分出南港鎮,鶯歌鎮分出樹林鎮,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將七堵鄉劃入基隆市,蘆洲鄉分出三重鎮,縣治遷至板橋鎮,共轄有9縣轄區1市42個鄉鎮。將文山區烏來鄉、羅東區太平鄉、蘇澳區南澳鄉合併,分出北峰區。蘇澳區蘇澳鎮併入羅東區。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宜蘭市與宜蘭區羅東區、北峰區太平鄉、南澳鄉等2鎮9鄉合併分出宜蘭縣,臺北縣由七星區的4鎮1鄉、新莊區的2鎮3鄉、海山區的4鎮2鄉、文山區的1鎮3鄉、淡水區的1鎮3鄉、基隆區的1鎮5鄉、北峰區烏來鄉等個31鄉鎮組成,並自新莊鎮定分出泰山鄉,深坑鄉分出景美鎮、木柵鄉,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自中和鄉分出永和鎮,轄15鎮、20鄉。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三重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將景美鎮、木柵鄉、內湖鄉、南港鎮、士林鎮、北投鎮劃入臺北市,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縣治板橋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中和鄉、永和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新莊鎮、新店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土城鄉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蘆洲鄉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汐止鎮、樹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在改制直轄市之前,全縣轄有10(板橋市、三重市、中和市、永和市、新莊市、新店市、土城市、蘆洲市、汐止市、樹林市)、4(鶯歌鎮、三峽鎮、淡水鎮、瑞芳鎮)、15(五股鄉、林口鄉、深坑鄉、石碇鄉、坪林鄉、八里鄉、三芝鄉、石門鄉、萬里鄉、金山鄉、貢寮鄉、雙溪鄉、平溪鄉、泰山鄉,烏來鄉為山地鄉),共有29個鄉鎮市。

縣轄區[编辑]

七星區
日治時期為七星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七星區,轄汐止鎮、士林鎮、北投鎮、內湖鄉。1946年增轄南港鎮。1947年2月4日廢區,併入淡水區。
新莊區
日治時期為新莊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新莊區,轄新莊鎮、蘆洲鄉、五股鄉、林口鄉。1947年4月1日增轄三重鎮。1950年3月1日增轄泰山鄉。同年9月廢區。
海山區
日治時期為海山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海山區,轄板橋鎮、鶯歌鎮、三峽鎮、中和鄉、土城鄉。1946年8月增轄樹林鎮。1947年廢區。
文山區
日治時期為文山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文山區,轄新店鎮、深坑鄉、石碇鄉、坪林鄉。1950年3月增轄景美鎮、木柵鄉。1950年9月廢區。
淡水區
日治時期為淡水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淡水區,轄淡水鎮、八里鄉、三芝鄉、石門鄉。1947年2月增轄原七星區的汐止鎮、士林鎮、北投鎮、南港鎮、內湖鄉。1950年9月廢區。
基隆區
日治時期為基隆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基隆區,轄瑞芳鎮、萬里鄉、金山鄉、七堵鄉、貢寮鄉、雙溪鄉、平溪鄉。1950年9月廢區。
宜蘭區
日治時期為宜蘭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宜蘭區,轄頭城鎮、礁溪鄉、壯圍鄉、員山鄉。1950年9月廢區。
羅東區
日治時期為羅東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羅東區,轄羅東鎮、五結鄉、三星鄉、冬山鄉、太平鄉。1950年9月廢區。
蘇澳區
日治時期為蘇澳郡,1945年10月以後改稱蘇澳區,轄蘇澳鎮、南澳鄉。1950年9月廢區。

鄉級行政區[编辑]

臺北縣行政區(1945年─2010年)
鄉、鎮、縣轄市 沿革
三重市 1947年4月1日拆鷺洲鄉三重鎮。1962年4月1日因人口超過10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板橋市 舊稱板橋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板橋鎮。1972年7月1日因人口超過10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中和市 舊稱中和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中和鄉。1979年1月1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永和市 1958年4月1日拆中和鄉置永和鎮。1979年1月1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新莊市 舊稱新莊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新莊鎮。1980年1月15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新店市 舊稱新店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新店鎮。1980年1月15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土城市 舊稱土城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土城鄉。1993年6月26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蘆洲市 舊稱鷺洲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鷺洲鄉。1947年4月1日易名蘆洲鄉。1997年10月6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汐止市 舊稱汐止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汐止鎮。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樹林市 1946年8月1日拆鶯歌鎮置樹林鎮。1999年10月4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
鶯歌鎮 舊稱鶯歌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鶯歌鎮
三峽鎮 舊稱三峽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三峽鎮
淡水鎮 舊稱淡水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淡水鎮
瑞芳鎮 舊稱瑞芳街,1945年10月以後改稱瑞芳鎮
五股鄉 舊稱五股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五股鄉
林口鄉 舊稱林口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林口鄉
深坑鄉 舊稱深坑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深坑鄉,後分出木柵鄉景美鎮
石碇鄉 舊稱石碇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石碇鄉
坪林鄉 舊稱坪林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坪林鄉
八里鄉 舊稱八里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八里鄉
三芝鄉 舊稱三芝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三芝鄉
石門鄉 舊稱石門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石門鄉
萬里鄉 舊稱萬里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萬里鄉
金山鄉 舊稱金山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金山鄉
貢寮鄉 舊稱貢寮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貢寮鄉
雙溪鄉 舊稱雙溪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雙溪鄉
平溪鄉 舊稱平溪庄,1945年10月以後改稱平溪鄉
烏來鄉 1946年6月15日建制。
泰山鄉 1950年3月1日將新莊鎮貴仔坑一帶建制為鄉。
其他鄉、鎮劃歸

新北市時期[编辑]

由於改制後行政區數目過多,新北市政府在2011年委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進行新北市行政區調整研究規劃[1],規畫將現行29個行政區依照不同條件,調整成13、17、22、20及24區等5種方案,而人口較多的區將會一分為二[2] [3]。依據市府擬定的行政區劃暫行自治條例草案,可整併為22區,即整併五股泰山區、三峽鶯歌區、三芝石門區、金山萬里區、深坑石碇區、瑞芳平溪區、雙溪貢寮區;或是整併為20區,即合併八里淡水三芝石門區、瑞芳平溪雙溪貢寮區、金山萬里區、深坑石碇坪林區。不過一切還是得等中央的「行政區劃法」立法,市府才有法源實施行政區劃[4]

戶政事務所整併[编辑]

為了有高效率的行政組織,同時配合內政部新一代戶政資訊系統上線,2014年3月10日起,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初步將新北市員額10人以下的戶政事務所,以機關裁撤、精簡員額的方式,藉此提升行政效能,而整併的戶政事務也會以辦事處形式繼續存在[5],裁併後全市僅餘18所戶政事務所。

新北市戶政事務所一覽表
名稱 管轄區域
三重戶政事務所 三重區
板橋戶政事務所 板橋區
中和戶政事務所 中和區
永和戶政事務所 永和區
新莊戶政事務所 新莊區
土城戶政事務所 土城區
蘆洲戶政事務所 蘆洲區
汐止戶政事務所 汐止區
樹林戶政事務所 樹林區
鶯歌戶政事務所 鶯歌區
三峽戶政事務所 三峽區
淡水戶政事務所 淡水區
新店戶政事務所 新店區深坑區石碇區坪林區烏來區
瑞芳戶政事務所 瑞芳區貢寮區雙溪區平溪區
五股戶政事務所 五股區八里區
林口戶政事務所 林口區
金山戶政事務所 金山區萬里區三芝區石門區
泰山戶政事務所 泰山區

各市轄區簡介(郵遞區號)[编辑]

(按照郵遞區號排列)

萬里區(207)[编辑]

萬里區,舊稱「瑪鋉」,前身「萬里鄉」,位於新北市北部,緊鄰基隆市。萬里區靠海因此以漁業與濱海的觀光業為主,境內以野柳風景特定區與其內的「女王頭」風化地形知名。鄰近金山區的大鵬里有設立萬里區溫泉區,與金山溫泉連成一氣。萬里區官方英譯為Wanli,在平埔族巴賽語中稱為Masu,下轄10里186鄰。

金山區(208)[编辑]

金山區,舊稱「金包里」,前身「金山鄉」,位於新北市東北部,境內有台灣位置最北的溫泉--金山溫泉,日治時期曾在此處設置總督行館開發溫泉休憩,近年來又因溫泉旅遊的熱潮而逐漸受到重視。除此之外,由於與陽明山的交通便捷,也使金山區成為了北海岸的重要遊憩點。金山區是北濱地區的精華所在,擁有鑲嵌著突出岬角、弧形沙灘的綿長海岸線,及翠綠的山川田園,由磺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從大屯火山麓一直向海延伸,密布著形狀不規則的水田。海岸線上,獅頭山以醒目姿態伸向海面,在岬角兩側形成磺港、水尾兩個漁港;再以弧度優美的沙岸,分別連向野枊和石門。廣布的水田、良好的漁場,金山一直是北部濱海地區最為豐美的魚米之鄉。

板橋區(220)[编辑]

板橋區,舊稱「枋橋」,位於新北市中西部,北以大漢溪與三重區、新莊區為界,東北與台北市萬華區隔新店溪相望,西隔大漢溪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相比鄰,地形狹長,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總面積23.14平方公里,河域面積即廣達686公頃,目前行政區域分為126里、2464鄰。全區人口55.7萬在全國368個鄉鎮市區中排名第一。板橋區為新北市政府所在地,新北市的政經中心,為台灣高鐵在全新北市唯一有設站的行政區。

汐止區(221)[编辑]

汐止區,古稱「峰仔峙庄」,清領時期舊稱「水返腳」,日治時期改稱「汐止」,位於新北市東北部,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西側與臺北市以大坑溪、基隆河、內溝溪相望,東邊則以丘陵地與基隆市相鄰。全區地形多元,僅在基隆河沿岸有狹長平原,氣候常年多雨。二戰後原稱「汐止鎮」,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而改制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再改稱汐止區。

深坑區(222)[编辑]

深坑區,古稱「簪纓」、「深坑仔」,前身「深坑鄉」,位於台北市東南方,北、西、西南面與台北市南港區、文山區(木柵地區)為界,東與石碇區為鄰。境內周圍多山,大部份屬雪山山脈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30公尺至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全區地勢東高西低。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濕,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30度,多山南風,最低月(2月),平均氣溫14.7度,冬季以東北風最多,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雨量最多,是為雨季。近年來以深坑老街名產豆腐而聞名。

石碇區(223)[编辑]

石碇區,前身「石碇鄉」,位在台北盆地東南緣,西側是新店區,深坑區,東鄰坪林區,北端平溪區,境內多山,開發程度不高且人口稀少。石碇區早期以煤礦為主要經濟來源,後來煤礦枯竭後人口開始大量外移。境內的翡翠水庫是提供台北市居民用水的主要來源,雖然該水庫的水壩本體位於新店境內,但10.24平方公里的蓄水面積裡面,約有92%位於石碇區境內,這也使得石碇成為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區。

瑞芳區(224)[编辑]

瑞芳區,因早期境內有一名為「瑞芳」之商家鋪號提供至當地採金的往來者中途補給或休憩,故名,前身「瑞芳鎮」,位於新北市東部,昔日以礦業繁一時。近年停採後發展出以礦業文化為中心的觀光業。瑞芳區位於新北市東北之基隆河集水區中、上游為基隆河主流流經地區。地形上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群山圍繞,平野稀少,屬於中央山脈最北緣的基隆丘陵及臺灣東北角海岸。瑞芳區在地形上屬於中央山脈最北緣基隆丘陵及臺灣東北角海岸,而全區除面積有限的濱海地帶及河岸階地外,其他全為山坡地。

平溪區(226)[编辑]

平溪區,舊稱「石底」,後稱「平溪仔」,前身「平溪鄉」,位於新北市東北部,境內多山,為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每年農曆新年後的放天燈是平溪最為人所熟知的重要活動之一。

平溪區位於基隆河上游,也是基隆河的發源地,處新北市東北區。東與瑞芳、雙溪相接;南與坪林;北和基隆市、汐止區為界;西與石碇相鄰,面積共71.3382平方公里。基隆河上游貫穿全境,其間大小瀑布成群,構成特殊景色,風光明媚,為休閒、郊遊和度假之最佳去處。

雙溪區(227)[编辑]

雙溪區,因牡丹溪與坪林溪在其境內交會而得名,前身「雙溪鄉」,位於新北市東部,境內多山。在戰後境內第一次進行行政區域規劃時,雙溪區原本屬台北縣基隆區,後來在基隆市獨立設為省轄市之後,才改設為台北縣的直屬次級行政區。

貢寮區(228)[编辑]

貢寮區,舊稱「摃仔寮」,前身「貢寮鄉」,是新北市、也是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區內的三貂角是台灣本島的最東端,貢寮人口稀少、開發度低,但境內又因福隆便當和福隆海水浴場以致觀光業興盛,境內的澳底因被選為台電核四廠之設置地點而飽受爭議。

新店區(231)[编辑]

新店區位於台北市南側,原為台灣面積第二大的縣轄市,也是原台北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北邊大致以新店溪與其支流景美溪作為與台北市南緣的景美與木柵(現稱文山區)之間的界線。

身為台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新店區已是台北郊區主要的新興住宅地區,交通建設發達,境內的碧潭亦是北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

坪林區(232)[编辑]

坪林區,舊稱「坪林尾」,前身「坪林鄉」,位於新北市東南端,東北接雙溪區,西南接石碇區、烏來區,東南與宜蘭縣頭城鎮,礁溪鄉毗鄰,境內多山。坪林為北宜公路的中繼站,西距台北市38公里,東距宜蘭市42公里。全區多為山地,北面為伏獅山區,南面為阿玉山區,有北勢溪蜿蜒全境,西流至龜山與南勢溪會合為新店溪,北勢溪流經坪林市街,河谷平原分佈溪流兩岸,海拔約兩百公尺,為坪林區之主要聚落所在,並為水源保護區及觀光勝地。主要經濟農作物為文山包種茶。

烏來區(233)[编辑]

烏來區,前身「烏來鄉」,位於新北市最南端,是新北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新北市唯一的原住民區,境內多山,觀光旅遊以溫泉及山櫻花著稱。也是台灣分佈最北的山地原住民區,地名源自於原住民泰雅族語「Wulai」,意為溫泉,烏來區泰雅族原住民在清代及日治時期,曾被稱做「屈尺番」。

永和區(234)[编辑]

永和區,名稱取自「永久的和平」之意,位於新北市偏中位置,亦為新北市的市中心及文教區,北隔新店溪與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大安區文山區相鄰,南與新北市中和區緊密相連。境內居住大量通勤人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9萬人,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市區。

中和區(235)[编辑]

中和區,舊稱「中和庄」,得名自其境內的「中坑」及「漳和」等兩街庄,位於台北盆地南側,為台北市的衛星城市之一,區內人口約40多萬人,高於基隆市、嘉義市等省轄市的人口,是臺灣人口第五多的鄉鎮市區,其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土城區(236)[编辑]

土城區,因早期在其境內築有土牆作為防禦漢蕃糾紛之用,並以其似若城池之故而得名,位於台北盆地西南角,西臨大漢溪與樹林區相望;東北隅與中和區相鄰,越過東南丘陵與新店區毗鄰,南臨三峽區,西北則與板橋區相鄰。土城原為土城鄉,因臨近的板橋發展達到飽和,進一步往南發展,使土城區人口迅速發展,至1993年突破15萬人口,升格為臺北縣第7個縣轄市。目前行政區域共劃分47里、1236鄰。

三峽區(237)[编辑]

三峽區,舊稱「三角湧」,前身「三峽鎮」,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南隅,三面環山,僅西北一隅面向大漢溪河谷平原。東與新店區、烏來區為界,南與桃園市復興區,西與桃園市大溪區為界,北與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為界。三峽市區早期由於地處山麓地帶,又有溪流匯集,市況一度甚為繁榮。其後因沙石淤積而不再有航運之利,發展漸驅平緩,人口數也長期停滯,被板橋、土城等鄰近市鎮超越。隨著國立臺北大學定址於三峽,1997年「臺北大學特定區」設立,逐漸發展成新興社區,並移入大量人口。2009年9月底時,三峽全區人口已突破10萬大關。

樹林區(238)[编辑]

樹林區,清領時期在其境內河岸高地種植林木用以防止大漢溪氾濫成災,故名,位於新北市西部,北為新莊區,西以龜崙嶺與桃園市龜山區為界,西南連鶯歌區、南至三峽區,東毗板橋區、東南接土城區。其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樹林區總面積為33.1288平方公里,目前行政區域共劃分為42里、969鄰,人口數約為18.4萬人,人口密度約為5142.20人/平方公里。

樹林區依據地緣關係及風俗習慣共可分為樹林、三多(三角埔)、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四個次分區,或樹林、潭底、三多(三角埔)、圳安(圳岸腳)、彭厝(彭厝莊)、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七個次分區,其中柑園(石頭溪)地區受大漢溪阻隔與三鶯生活圈較為密切,而板橋區溪洲次分區六里(崑崙里、成和里、溪北里、堂春里、溪洲里、溪福里,共約四萬多人)因地緣關係與樹林區區民生活較為密切。

樹林區有「紅露酒的故鄉」之稱,早年以樹林酒廠出產的紅露酒而聞名全臺。隨著樹林酒廠於西元2004年拆遷至林口區,原地變更使用為「大同科技園區」,樹林紅露酒文化遂逐漸沒落。

鶯歌區(239)[编辑]

鶯歌區,舊稱「鶯歌石」,前身「鶯歌鎮」,位於新北市西南側,因為境內盛產窯土,因此陶瓷製造工業發達。鶯歌區雖為新北市之行政區,但因鄰近桃園市鬧區,則劃入桃園中壢都會區。

三重區(241)[编辑]

三重區,舊稱「三重埔」,位於新北市中西部,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區內居民多為台灣中南部的外來移民。三重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市區,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2.4萬人,本區設有大台北都會公園,是新北市境內最大的公園。

新莊區(242)[编辑]

新莊區位於新北市西部,境內有大量在台北市工作的外來通勤人口,因此也是台北市的衛星城市市區之一,同時,新莊區也是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的所在地。新莊人口達42.3萬人,為台灣人口第四多,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1萬人,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八高的都市市區。

泰山區(243)[编辑]

泰山區,舊稱「山腳」,後稱「泰山」,得名自「頂泰山巖」、「下泰山巖」兩廟以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前身「泰山鄉」,位於新北市西邊,緊鄰新莊區、林口區、五股區及桃園市龜山區。轄境30%為平地,其餘為山坡地與河川,本區設有中山高架道路,往返台北市區更加便利。

林口區(244)[编辑]

林口區,舊稱「樹林口」,前身「林口鄉」,位於新北市最西端,除濱海地區的狹窄平原外,主要位於平均海拔高250公尺的林口台地上,總面積54平方公里,東北鄰八里區,東與五股區為界,南與泰山區、桃園市龜山區為鄰,西為桃園市蘆竹區,北濱台灣海峽。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就在林口南部近龜山邊界。境內以竹林山觀音寺為較重要的地標。

林口區隨著交通建設的開發及工業區、新市鎮重劃區陸續開發,林口區已經由農業鄉逐步轉變為工業、商業與農業共存的區域,人口快速成長。重劃區內最多住宅與商業新大樓聚集的路段為文化一路、文化二路、文化三路、忠孝路及仁愛路這五條路段所圍起的街廓。

蘆洲區(247)[编辑]

蘆洲區,舊稱「鷺洲」,是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1997年10月6日因人口超過15萬人,由蘆洲鄉改制為蘆洲市,2010年12月25日因台北縣改制新北市,再由蘆洲市改制為蘆洲區,目前人口數已突破20萬人。蘆洲區緊鄰台北市士林區,中間隔著淡水河相望,與台北市無橋樑連接,須經由三重區的重陽橋。蘆洲區為台灣人口密度次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13高的都市市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6萬人。

五股區(248)[编辑]

五股區,舊稱「五穀坑」,前身「五股鄉」,位於新北市西部,與台北市相鄰,北有觀音山,東南為三重、新莊兩區,境內藉天然河川山丘隔成三角形,除東南部為平地外,近三分之二土地為丘陵,東南設有五股交流道,可銜接台65線前往土城,亦可透過聯絡道連結台64線五股二交流道,為台灣車流量最多的交流道。

八里區(249)[编辑]

八里區,舊稱「八里坌」,前身「八里鄉」,位於臺北盆地之西北端,總面積為39.4933平方公里,呈長形帶狀,其主要位在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側,東北隔淡水河與淡水區相望,西接林口區,南隔觀音山與五股區為鄰,西北濱臨臺灣海峽,東鄰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下轄10里195鄰。

淡水區(251)[编辑]

淡水區,舊稱「滬尾」,日治時期改稱「淡水」,得名自淡水河,前身「淡水鎮」,位於新北市西北沿海,位於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台北市北投區,西濱台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河光山水、風景秀麗,自古為台灣八景之一,昔日並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台灣北部散播的起點,此處也將配合台61線延伸及淡江大橋的工程,使來往淡水至八里間更便利。

三芝區(252)[编辑]

三芝區,舊稱「小雞籠社」,後稱「三芝」,得名自清領時期的行政區劃芝蘭三堡,前身「三芝鄉」,位於新北市西北部,北鄰石門區,西北濱台灣海峽,西南連淡水區,東南連金山區及台北市北投區,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及中華民國故總統李登輝、故立法委員盧修一的故鄉。本區除埔坪里、埔頭里人口密度大於2,000人/平方公里之外,其餘11里的人口密度均未滿500人/平方公里,顯示本區人口分布有過度集中之現象。下轄13里254鄰。

石門區(253)[编辑]

石門區,因其境內下角濱海地區有一小坵,中有一洞形狀如同拱門,故名,前身「石門鄉」,位於新北市最北端,為一個濱海的小漁里,也是台灣本島最北的行政區,區內除漁獲外另有出產桶柑、花生、茶葉等農產品,石門粽也相當有名。區裡的富貴角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北的點。

值得留意的是,負責供應新北市與桃園市用水的石門水庫雖然名字中也有「石門」兩字,但卻與石門區無關,該水庫實際位置是在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復興區的交界處。

列表[编辑]

新北市共轄29區,以下資料時間為2023年底[6]

區名 區域
代碼
面積
(km²)
下轄
里數
下轄
鄰數
人口數 人口
消長
人口密度
(人/km²)
地圖
板橋區 65000010 23.1373 126 2,515 554,247 +4,675 23,955
三重區 65000020 16.317 119 2,564 383,108 +3,283 23,479
中和區 65000030 20.144 93 2,998 407,273 +4,164 20,218
永和區 65000040 5.7138 62 1,249 214,771 +2,601 37,588
新莊區 65000050 19.7383 84 1,842 423,607 +3,641 21,461
新店區 65000060 120.2255 69 1,482 304,868 +6,274 2,536
樹林區 65000070 33.1288 42 1,039 180,658 +591 5,453
鶯歌區 65000080 21.1248 20 434 89,080 +674 4,217
三峽區 65000090 191.4508 28 608 115,608 +334 604
淡水區 65000100 70.6565 42 703 194,399 +6,576 2,751
汐止區 65000110 71.2354 50 1,141 209,481 +3,216 2,941
瑞芳區 65000120 70.7336 34 426 37,197 -498 526
土城區 65000130 29.5578 47 1,236 240,828 +3,290 8,148
蘆洲區 65000140 7.4351 38 727 200,022 +211 26,902
五股區 65000150 34.8632 20 515 92,754 +1,318 2,661
泰山區 65000160 19.1603 17 466 77,491 +509 4,044
林口區 65000170 54.1519 17 443 132,947 +5,060 2,455
深坑區 65000180 20.5787 8 239 23,689 +161 1,151
石碇區 65000190 144.3498 12 107 7,166 -126 50
坪林區 65000200 170.835 7 78 6,446 -107 38
三芝區 65000210 65.9909 13 254 22,137 -91 335
石門區 65000220 51.2645 9 124 10,752 -209 210
八里區 65000230 39.4933 10 195 41,966 +1,064 1,063
平溪區 65000240 71.3382 12 120 4,134 -134 58
雙溪區 65000250 146.2484 12 244 7,915 -187 54
貢寮區 65000260 99.9734 11 202 10,981 -279 110
金山區 65000270 49.2132 15 201 20,366 -211 414
萬里區 65000280 63.3766 10 186 20,869 -232 329
烏來區 65000290 321.1306 5 43 6,360 +1 20
新北市 65000 2,052.5667 1,032 22,381 4,041,120 +45,569 1,969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2023年底人口減去2022年底人口,負值以紅字表示,正值以藍字表示,沒有增長以綠字表示
  • 各區人口密度以4捨5入至小數點前1位計之

地圖[编辑]

新北市行政區劃示意圖

圖集[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新北市「區」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草案).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2. ^ 行政區研調 板橋、新莊恐切分.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3. ^ 臺北縣升格29鄉鎮市裁併成14區 - 今日導報.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6). 
  4. ^ 存档副本.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6). 
  5. ^ 戶所瘦身 29所併為18所.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6. ^ 幸福人生-人口計算機-新北市人口統計.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