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冲突
猶太戰爭,亦稱大起義或猶太人大起義,是位於地中海東岸黎凡特的猶太人在西元66年至135年間,對抗羅馬帝國和希律亞基帕二世的希律王朝(英语:Herodian Dynasty)的一連串戰爭大規模的起義[1]。历史上第一次的猶太-羅馬戰爭(西元66-73年)以及巴尔科赫巴起义(西元132-136年)為猶太愛國者的起義,努力去恢復猶太人國家的獨立。
基多戰爭(英语:Kitos War)(西元115-117)是一個民族-宗教的衝突,戰事大多在猶太省以外進行。因此,許多資料使用了「猶太-羅馬戰爭」指涉第一次的猶太戰爭(西元66-73年)和巴.克巴起義(西元132-136年),也有其他資料也將基多戰爭(西元115-117)囊括進「猶太-羅馬戰爭」之中。
第一次猶太戰爭(西元66-73年),有時被稱為「大起義」( the Great Revolt ,希伯來文: המרד הגדול ha-Mered Ha-Gadol)),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组成著名的反抗組織奮銳黨和短劍黨(音譯作西卡里),和下层人民结合,焚毁藏在猶太聖殿中的债务账册,消灭耶路撒冷的罗马驻军,罗马皇帝尼禄派韦斯巴芗前往镇压,公元70年提图斯(韦斯巴芗之子)攻陷耶路撒冷,大肆破坏和屠杀,焚毀第二聖殿,大批犹太人被俘为奴。
公元131年,起义再度爆发,皇帝哈德良派军镇压;公元135年,罗马军队又攻陷耶路撒冷,几十万犹太人被杀,幸存者多流徙异地至今。
正统派(哈达尔派 · 哈雷迪 · 哈西迪 · 现代正统派) · 慕沙运动 · 保守派(保守正统派) · 改革派 · 重建派 · 重生派 · 拉比派 · 卡拉派 · 撒马利亚派 · 人文派 · 宗派分立 · 各宗派关系 · 无神论
基本信仰 · 选民观念 · 末世论 · 伦理 · 哈拉卡 · 大屠杀理论 · 卡巴拉 · 洁食 · 弥赛亚 · 神的称法 · 挪亞七律 · 慈善观 · 着装条例
塔纳赫(妥拉/摩西五经 · 先知书 · 智慧书) · 塔木德(米書拿 · 革馬拉 · 米德拉什) · 陀瑟他 · 拉比文学 · 密西拿托拉 · 阿巴图里姆 · 犹太法典 · 密西拿贝鲁拉 · 佐哈尔 · 哈加达 · 诗歌 · 祈祷书
亞伯拉罕 · 以撒 · 雅各 · 撒拉 · 利百加 · 拉结 · 利亞 · 摩西 · 底波拉 · 路得 · 大衛王 · 所羅門 · 以利亞
老希列 · 煞買 · 犹大·哈-纳西 · 萨蒂亚·高安 · 杰顺·本犹大 · 以撒·奥法西 · 拉什 · 犹大·哈列维 · 亚伯拉罕·伊本·以斯拉 · 中世纪犹太教士 · 迈蒙尼德 · 纳曼尼德 · 阿舍·本·杰希勒 · 盖森尼德 · 约瑟夫·埃尔伯 · 以撒·亚伯拉班内尔 · 以撒•卢里亚 · 巴尔·闪·托夫 · 维尔纳·高安 · 摩西·门德尔松 · 利奥波德·聪茨 · 桑松·拉斐尔·赫希 · 亚伯拉罕·盖革 · 所罗门·谢克特
谁是犹太人? · 祈祷最低人数 · 成人礼 · 丧礼 · 割礼 · 犹太人词源 · 婚姻 · 婚礼 · 犹太洁净观念 · 长子赎银 · 犹太人饮食 · 犹太世俗文化 · 希罗尼 · 犹太媒妁 · 犹太女婴命名仪式 · 皈依犹太教
四大圣城(耶路撒冷 · 采法特 · 希伯仑 · 提比里亚) · 宗教法庭 · 会堂管理人 · 领唱 · 祭司 · 传教士 · 犹太洁食监督人 · 犹太洁净礼 · 穆汉 · 拉比 · 列比(英语:Rebbe) · 神学院 · 犹太会堂 · 圣殿 · 棚屋 · 西墙
阿类奴 · 犹太教祷文 · 四样植物 · 加特尔 · 哈雷尔 · 安息日结束礼 · 卡迪什 · 基特尔 · 赎罪日祈祷 · 玛托福 · 犹太教灯台(再献圣殿节灯台) · 门柱圣卷 · 祈祷礼 · 经卷 · 祈祷文 · 听!以色列 · 羊角号(英语:shofar) · 披巾 · 经文匣 · 流苏 · 读经之手 · 基巴
犹太教对宗教多元化的观点 · 亚伯拉罕宗教 · 基督教(天主教 · 基督教犹太和解 · 犹太基督教徒 · 摩尔门教 · 弥赛亚犹太教) · 伊斯兰教 · 犹太佛教徒 · 新异教主义 · 非洲裔希伯来以色列人 · 卡巴拉中心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