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流支
外观
(重定向自瞿曇般若流支)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 |
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與毘目智仙一同進入洛陽,隨後在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移住鄴都。元象元年(538年)至武帝元年(543年)於鄴都金華寺、昌定寺進行譯經的工作,共譯出《正法念處經》、《順中論》、飲光部《解脫戒經》、《唯識論》等[2][3]。
譯作
[编辑]般若流支譯作現存者如下(依照法經錄,以及各經論的序文、後記列舉):
〔經藏〕
- 得無垢女經(大寶積經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等同本異譯)
(以下是按序文、後記的記載)
-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梵語:Niyatāniyatāvatāramudrā,另有義淨譯本)
- 第一義法勝經(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之同本異譯)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大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等同本異譯)
- 奮迅王問經(自在王菩薩經之同本異譯)
- 一切法高王經(諸法最上王經、諸法勇王經之同本異譯)
- 毘耶娑問經[4](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之同本異譯)
- 正法念處經
- 金色王經(梵語:Kanakavarṇa-pūrvayoga)
〔律藏〕
〔論藏〕
(以下是按序文、後記的記載)
註釋
[编辑]- ^ 丁福保. 瞿曇般若流支. 佛學大辭典.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 ^ 人名規範資料庫. 法鼓佛教學院.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續高僧傳》:「有南天竺波羅柰城婆羅門,姓瞿曇氏,名般若流支,魏言智希。從元象元年至興和末,於鄴城譯正法念、聖善住、迴諍、唯識等經論,凡一十四部,八十五卷,沙門曇林、僧昉等筆受。當時有沙門菩提流支與般若流支前後出經,而眾錄傳寫率多輕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錄譯目相涉難得詳定。」
- ^ 4.0 4.1 4.2 4.3 4.4 翻譯之記載般若流支譯,法經錄載菩提流支譯
- ^ 法經錄載般若流支譯,彥琮錄載菩提流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