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南市北區公園國民小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artoDD897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8日 (六) 08:28 (沿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
公園國小花園樓[1]
校舍正面
位置 臺灣臺南市北區公園路180號
建成时间 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2]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日治建築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位於臺南市北區、日治時期的花園町,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7月10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3]。該建築在臺灣日治時期時是「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台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竹園尋常小學校),二次大戰後學校本身廢除,由北區第二國民學校[註 1]遷入接收,為今天的臺南市立公園國民小學[1]

沿革

臺灣日治時期的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台南小學校設立,為專供日本人就讀的學校[2],最初是借用臺南孔廟的明倫堂與府儒學上課,是為臺南國語傳習所附屬尋常高等小學校。1901年4月,遷移到新建於柱仔行街的校舍及職員宿舍(原址現為臺南市美術館一館)。1902年4月,學校改稱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1904年7月,由於臺南師範學校廢止,其位於西竹圍 (後來的竹園町)的校舍改由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使用;而柱仔行街的校舍在後來改由臨時臺灣糖務局臺南支局使用,在1908年改為臺南尋常高等小學校分教室[4]

到了大正五年(1915年)4月設立了台南第二尋常小學校後,校名改為「台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而在大正十年(1921年)4月因教育制度改變,又更名為「竹園尋常小學校[1]。後來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成立,於大正十二年(1923年)接收竹園尋常小學校校舍,原本的小學則遷到建於花園町的新校舍,改稱「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1]。1941年,學校改制為「花園國民學校」。

二次大戰後,學校本身隨日人引揚而被廢除,由北區第二國民學校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遷入,即今天的公園國小[1]。遷入後二年便對校舍在戰爭中毀損部分予以整修,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時整修了門廊及中央的立面部分[1]。近年則將屋頂換成金屬,並將正面復舊[1]

建築特色

該建築坐東朝西,除門廊與南北兩端略為突出外基本上是一字形建築,於東西兩面皆設有走廊,樓梯位於南北兩端[1]。一樓川堂兩側為辦公室,二樓為教室[1]。門廊為三拱圈形式,後接川堂,上面有直立壁柱,屋簷下設有十座具裝飾性的托架[2]。兩翼部分一、二樓各有五個拱圈,不過一樓是圓拱形式,二樓則是弧拱形式[2],拱柱於一二樓間有白色橫帶做裝飾[1]。至於兩端的樓梯間在二樓也有兩條白色橫飾帶[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註釋

  1. ^ 原校址在今臺南市立延平國民中學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244頁. ISBN 957-30880-4-5. 
  2. ^ 2.0 2.1 2.2 2.3 王浩一. 黑瓦與老樹.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10年8月: 264、265頁. ISBN 978-986-80248-3-0. 
  3. ^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4. ^ 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 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創立四十周年記念號. 193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