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義神社

坐标23°28′53″N 120°28′8.5″E / 23.48139°N 120.469028°E / 23.48139; 120.46902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05:10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嘉義神社
嘉義神社かぎじんじゃ Kagi Jinja
第一代嘉義神社參道及鳥居
基本信息
位置台南州嘉義市山仔頂250番地(今嘉義市嘉義公園內)
宗教神道
主祭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
天照大神
例祭10月28日
社格縣社(1917年列格)
國幣小社(1944年升格)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第一代神社 流造
第二代神社 具千鳥破風之流造
建立时间大正4年(1915年)
拆毁时间民國83年(1994年)
地圖
地图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位置臺灣嘉義市東區公園街42號
建成时间1940年代
官方名称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類型登錄等級: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评定时间1998年10月15日
詳細登錄資料

嘉義神社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的神社,設立於1915年,社格國幣小社。神社本殿於光復後改為忠烈祠,並於1994年4月24日受火災全毀,原址於1998年改建為「射日塔」。嘉義神社至今仍存有部分神社建築,其附屬館所在1998年被核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原神社齋館與社務所則是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歷史

第一代嘉義神社

嘉義神社的建立是在當時1910年代嘉義廳官民倡議下,於1911年6月在嘉義俱樂部召開了首次嘉義神社興建評鑑委員會。而明治天皇於1912年7月駕崩之事,使時任嘉義廳長津田義一更決心要建造嘉義神社,並在同年8月召開了第二次協議會,提出要祭祀明治天皇天照大神臺灣神社祭神的想法,並由津田擔任嘉義神社建設發起人,選定當地仕紳伊東義路、宇都宮讜藏、西川利藤太、加土峰吉、栗本藤次郎、林玉崑一起連署,於1912年11月22日向時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申請設立嘉義神社,此申請於1912年12月24日通過,並在1913年開始舉行募款活動。然而,嘉義神社的建立過程並不順利,1913年7月的水災使得嘉義廳唯一的金融機構嘉義銀行暫停營業,造成募款活動度停滯,加上當時阿里山檜木價格飛漲,使募款活動多次延期直至1916年11月才結束。另外,加上阿里山作業所的機械故障問題,造成了神社用的木材供給延遲等問題[1]

1915年4月,當局選址在嘉義公園東側的丘陵地建立嘉義神社。嘉義神社於1915年5月1日動工,並由名古屋市的名匠伊藤滿作(亦為第一代臺中神社設計者)設計,同年10月20日竣工,同月28日舉行鎮座式落成,總費用36,000多圓。第一代嘉義神社社殿為流造形式,設施包含本殿、幣殿、拜殿、玉垣、手水舍、鳥居、揭示場、社務所等設施,材料使用阿里山檜木,為當時嘉義廳官民參拜的神社,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例祭日為10月28日[1]、祭神係由伊東義路至臺北的臺灣神社迎請而來。嘉義神社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亦考量了其與嘉義市兩處御遺跡地的淵源。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1896年10月9日自大林出發抵達嘉義,在占領了嘉義城的四座城門後,先在埤子頭的榕樹下休憩及進行指揮,在當日下午攻陷嘉義城後從北門進城。此榕樹下之「埤仔頭司令所」於1935年12月5日被列為史蹟。另一處則是北白川宮於10月9日至18日待在的舊軍營竹造建物,位於嘉義市北門,是為「嘉義御舍營所址」,嘉義市於1929年立有石碑予以紀念,此處亦於1935年被列為史蹟[1][2]

1917年10月23日,嘉義神社列格為縣社[3]。臺灣在1920年改為州廳制後,嘉義廳被廢除,改為臺南州下的各郡,嘉義神社的氏子則改為嘉義市以及周圍的嘉義郡新營郡東石郡北港郡虎尾郡斗六郡[3]。然而,此地方行政改制後,嘉義街不再是當地行政中心,除了引起嘉義置州運動,亦使得嘉義的發展停滯,且連帶影響到嘉義神社發展。雖然嘉義神社的氏子人數較新竹神社多,但嘉義神社比起同社格的新竹神社、臺中神社,相對未受當局重視;後兩神社在例祭時,皆有州知事前往參拜,而嘉義神社例祭僅有內務部長及地方課長層級的長官參與[4]

第二代嘉義神社

時隔嘉義神社鎮座已二十餘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蟻問題,加上逐日增加的參拜人數,致使神社空間漸不敷使用,故於1937年3月由臺南州知事組成了「嘉義神社奉贊會」,倡議改建並擴大嘉義神社之規模,預算為20萬圓[5]。嘉義神社改建工事於1939年8月14日向臺灣總督府提出,並在1940年3月7日通過。神社改建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舉行地鎮祭動工,於1942年6月13日舉行上棟祭,而後因預算不足,再增加了25萬圓,第二期的附屬社殿於1943年8月9日竣工。第二代嘉義神社設施有本殿(含向拜日语向拝),祝詞殿、幣殿、拜殿(以上皆為流造形式之檜木造及銅板葺建築)、瑞垣、玉垣、神饌所、迴廊、祭器庫、神輿庫、社務所、參集所、齋館、第一鳥居(鋼筋混凝土造)、第二鳥居(木造)、第三鳥居、手水舍、神職宿舍、社號標、大燈籠3對,中燈籠1對[3],且神社座向從座北朝南改為座東朝西。而嘉義神社原社境為8,609坪,在徵收相鄰之私有地後,面積增加為10,075坪[5]。另外,於1943年8月舉行遷座祭後,第一代嘉義神社的舊本殿便搬到嘉義神社所屬的攝社,改祀奉倉稻魂命大宮賣神猿田彥神[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培養敬神思想的要務之急,於1943年11月18日由時嘉義神社社司長束有鄰、嘉義神社氏子總代早川宜義、小西國平、徐杰夫蘇育奇、大森茂申請嘉義神社升格。1944年3月28日,嘉義神社升格為國幣小社,與新竹神社、臺中神社同為臺灣於1940年代升格為國幣小社的三所神社,亦為其中最晚升格者。1944年7月2日,嘉義神社例祭日改為10月7日[3]

戰後發展

二戰後,嘉義神社便閒置直至1949年3月由嘉義市政府接管,並將神社社殿建築改作嘉義忠烈祠使用,並在本殿西側新建一道磚牆,將齋館及社務所隔開,借給軍方作為八二八醫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還給嘉義市政府。同年,因齋館及社務所有嚴重漏水問題,故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行修復研究,而霖園集團國泰人壽基金會亦捐贈500萬元作為修復經費。嘉義神社社務所後於修復後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於1993年8月開幕。然而於1994年4月,作為忠烈祠的神社本殿發生大火而燒毀;同年底,市政府決亦於本殿原址興建高60公尺的瞭望塔,作為發展觀光之地標。此塔於1997年1月動工,1999年3月完工,是為「射日塔」[6]

1998年10月,嘉義神社附屬建築被列為嘉義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包括齋館、社務所、手水舍、參集所、神輿庫以及參道和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和高麗犬石雕。隨著齋館在之後修復後,其亦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並於2001年1月5日重新開館啟用[6]

寶物

嘉義神社藏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895年在臺灣乙未戰爭使用之臺灣麻布戰時服、眼鏡、針線,以及於1931年8月12日由神宮司廳進獻的梓弓日语梓弓、錦靭、楯、銅黑造太刀、鏡子[3]

社司

嘉義神社社司一覽[4]
姓名 任期 備註
田邊三亮 1915年至1926年 初代社司,因年長退職
丹治廣行 1926年至1926年 原為臺北稻荷神社社司,至嘉義神社僅三個月,因精神衰弱退職
隈元多市郎 1926年至1932年
長束有鄰 1932年至1945年 於1940年代兼任阿里山神社社掌

設施

齋館與社務所

齋館與社務所即為今日的嘉義市史蹟資料館,齋館與社務所之建築形式是屬於木造的「書院造」建築,為台灣目前少有的建築樣式。兩棟建築的空間互為串聯,為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相關典禮的場所,建築內部設施如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紙橫拉門、玄關、外廊道等皆是傳統的日本建築式樣,其原始格局至今尚存[7]。齋館的室內面積70坪,內部設有祭壇、式場與房間。社務所室內面積為61.16坪,整體格局略成L型,有中廊可以進出齋館,社務所的兩側則被隔為數個房間供神社的工作人員使用[6]

祭器庫

嘉義神社祭器庫

祭器庫為存放祭祀設施的場所,此祭器庫器外觀為特殊的混凝土模仿木作外牆[7]

第一代嘉義神社殘跡

第一代嘉義神社遺跡

第一代嘉義神社殘跡位於第二代嘉義神社拜殿西北側,其建物在嘉義神社改建後拆遷,而石砌基楚仍保留至今。於2019年由於其周遭樹木之根系造成基礎崩壞,故將樹木移植並修復殘跡[8]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長束, 有鄰. 嘉義市制五周年記念誌 嘉義神社並に御遺基地に就いて. 1935-02-09. 
  2. ^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 1935-12-15. 
  3. ^ 3.0 3.1 3.2 3.3 3.4 3.5 內閣. 県社嘉義神社(台南洲嘉義市山子頂二百五十番地鎮座)ヲ国幣小社ニ昇格セラル. 公文類聚. 1944. 
  4. ^ 4.0 4.1 小野, 純子. 嘉義神社の創建について : 周辺との関わり. 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研究科. 2017. 
  5. ^ 5.0 5.1 臺灣總督府. 開山神社及嘉義神社奉贊會ニ對スル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 臺灣總督府檔案. 1937. 
  6. ^ 6.0 6.1 6.2 楊仁江. 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調查研究. 嘉義市文化局. 2004. 
  7. ^ 7.0 7.1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8. ^ 嘉義公園第一代神社遺址修復啟動 古蹟與樹木共存雙贏. 台灣好新聞.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 饒嘉博等編,2005年12月,嘉義市文化資產資料手冊。嘉義市;嘉義市文化局。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