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9日 (二) 02:31 (补救17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姓鄉
Guoxing Township
舊稱:國姓埔
國姓鄉官方圖章
國姓鄉徽
國姓鄉位置圖
坐标:24°06′N 120°54′E / 24.1°N 120.9°E / 24.1; 120.9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南投縣
下級區劃13159
政府
 • 行政机构國姓鄉公所
(立法機關:國姓鄉民代表會
 • 鄉長丘埔生國姓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75.7042 平方公里(67.8398 平方英里)
海拔566 公尺(1,857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7,014戶)
 • 總計16,720人
 • 排名6
 • 密度95.2人/平方公里(246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544
戶政資料代碼10008100
毗鄰草屯鎮中寮鄉水里鄉魚池鄉埔里鎮仁愛鄉臺中市霧峰區太平區新社區和平區
網站http://www.guoshing.gov.tw/
國姓市區一景

國姓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guedˋ xiang hiongˊ;海陸腔:gued siangˇ hiongˋ;大埔腔:guad^ siangˋhiong+)位於臺灣南投縣西北部,北臨臺中市新社區和平區,東北鄰仁愛鄉,東鄰埔里鎮,南接魚池鄉水里鄉,西側由南到北分別與中寮鄉草屯鎮臺中市霧峰區太平區相鄰。境內居民以客家人為主(約佔七成),為南投縣最大的客家聚落。

歷史

墾移民尚未至此前,只有當時活躍在此區的「大肚番」在對岸活動。明鄭時期鄭成功的左武衛劉國軒,率兵沿著烏溪往深山攻打「大肚番」,直到國姓一帶才停止並就地墾荒,並將駐營處稱為「國姓埔」。

清治時期咸豐年間,漢人陸續遷入埔里、國姓附近。光緒4年(1878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特給與霧峰林家林朝棟「林合」墾契,讓他在中路(今八通關古道)沿山招佃墾耕,並專賣全台樟腦,林為了保護腦丁,從東勢角(今臺中市東勢區)的馬鞍嶺至埔里社大坪頂之間闢設官道(同日治時期的台中隘勇線),沿途設碉壘柵並駐紮軍隊,吸引東勢客家人,從新社沿著官道進入國姓地區開發。

台灣日治時期初,陸續隸屬於臺灣民政支部臺中縣。1901年(明治34年),台灣總督府將台灣改為「二十廳」,南投廳成立後,國姓轄區隸屬於埔里社支廳北港溪堡與部份的埔里社堡。1920年台灣地方制度再改變,改為國姓庄,隸屬臺中州能高郡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改為國姓鄉

行政

1 長豐村,2 長福村,3 北港村,4 長流村,5 石門村,6 大旗村,7 國姓村,8 乾溝村,9 福龜村,10 柑林村,11 大石村,12 北山村,13 南港村

歷任首長

鄉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張登貴
2 張登貴
3 張登貴
4 何連
5 彭富順
6 陳元豐 過世
6 鐘金炎 代理
7 鍾勝義
8 鍾勝義
9 謝雙和
10 謝雙和
11 莫健明
12 莫健明
13 李增全
14 李增全
15 林福峯
16 林福峯
17 丘埔生
18 丘埔生 現任

行政區劃

  • 長福村、長豐村、長流村、北港村
  • 大旗村、乾溝村、國姓村、石門村
  • 福龜村、柑林村、大石村、南港村、北山村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28,905—    
1986 28,157−2.6%
1991 26,177−7.0%
1996 25,339−3.2%
2001 23,401−7.6%
2006 21,776−6.9%
2011 20,351−6.5%
2016 19,098−6.2%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歷年人口變化

  • 國姓鄉人口自1981年起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1983、1991這2年為正成長,其餘37年皆呈負成長。
國姓鄉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

交通

公路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旅遊

九份二山-921地震爆發處

節慶活動

名人

  • 彭華英-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運動參與者、蔡阿信首任丈夫
  • 彭百顯-彭華英曾孫,曾任南投縣長
  • 楊秋忠-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講座教授

外部連結

  1.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8-10].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