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heserious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6日 (六) 14:17 →‎人口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坐标22°00′14″N 120°44′50″E / 22.003858°N 120.747299°E / 22.003858; 120.747299

恆春鎮
Hengchun Township
舊稱:瑯嶠
由上圖逆時針依序為:鵝鑾鼻燈塔墾丁南灣恆春轉運站海角七號阿嘉的家、恆春古城門
恆春鎮位置圖
坐标:22°00′N 120°45′E / 22°N 120.75°E / 22; 120.75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屏東縣
下級區劃17268
政府
 • 行政机构恆春鎮公所
(立法機關:恆春鎮民代表會
 • 鎮長陳文弘恆春鎮鎮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36.7630 平方公里(52.8045 平方英里)
海拔89 公尺(292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12,086戶)
 • 總計29,613人
 • 排名7
 • 密度217人/平方公里(561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46
戶政資料代碼10013040
毗鄰車城鄉滿州鄉
網站http://www.hengchuen.gov.tw/

恆春鎮臺灣話Hêng-chhun-tìn阿美語Palidaw)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東北鄰滿州鄉,西北接車城鄉,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面積約137平方公里,為全國面積第五大鎮[1],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琅𤩝[2]」(臺灣話Lông-kiau[3]),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舊時為琅嶠十八番社。十九世紀中葉,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4]福建籍上書房總師傅蔡新曾受嘉慶賀壽匾題,「綠野恆春」四字,許為追念同鄉耆老。

每年約九月到次年三月,來自西伯利亞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風勢強勁的「落山風」。由於陽光充足加上強烈乾熱的落山風,造就了適合栽種的洋蔥盛產。此外恆春在1901年引進了瓊麻,用以製造繩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治時代的殖民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博得「東洋之光」的美名,雖然現已沒落,但瓊麻也成了恆春的標誌。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本鎮的鵝鑾鼻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點。

2006年1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黎克特制6.7級的地震。這次地震除了在臺灣造成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外,更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造成難以估算的經濟損失。

歷史

舊稱「瑯嶠」另有寫做「郎嶠」、「瑯𤩝」等。荷蘭人則有記做「Lonkiauw」、「Lonckjau」、「Lonckijou」等。1875年(光緒元年)設城時,取當地常春的氣候稱之「恒春」。此外,恆春城所在地另有一個古名為「猴洞」。[5]

清治時期光緒元年(1875)設恒春縣,故留有恒春縣城日據時期高雄州恒春郡郡治,設恒春街。戰後改制為屏東縣恒春鎮至今。墾丁國家公園大部均在本鎮境內,並以鎮內地名「墾丁寮」命名,墾丁寮聚落所在之墾丁大街目前仍為遊客觀光之餘休憩用餐之處。

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以本鎮為舞台,唯片中所提及之地名「恒春郡海角七番地」為虛構,實際上本鎮歷史上並無任何與「海角」有關的地名或行政區劃。

行政、政治

歷屆鎮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黃讚黃
2 黃讚黃
3 黃讚黃
4 尤啟祥
5 尤啟祥
6 林榮冠
7 龔新通
8 龔新通
9 戴坤霖
10 尤春共
11 戴坤霖
12 尤春共
13 尤春共
14 林金源
15 葉明順
16 葉明順
17 盧玉棟
18 盧玉棟 解職
18 許重慶 代理
18 陳文弘 補選

恆春鎮公所

所內單位

  • 民政課
  • 財政課
  • 建設課
  • 觀光農業課
  • 社會課
  • 行政室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附屬機關

  • 屏東縣恆春鎮公有零售市場
  • 屏東縣恆春鎮清潔隊
  • 屏東縣恆春鎮立中山圖書館

氣候

恆春擁有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氣候溫和, 溫差較小。雨季主要分布于5到10月。

恆春 (1984–2013)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4.8
(76.6)
25.4
(77.7)
27.4
(81.3)
29.4
(84.9)
31.0
(87.8)
31.4
(88.5)
31.9
(89.4)
31.6
(88.9)
31.0
(87.8)
29.6
(85.3)
27.6
(81.7)
25.2
(77.4)
28.9
(84.0)
日均气温 °C(°F) 20.7
(69.3)
21.5
(70.7)
23.2
(73.8)
25.2
(77.4)
27.0
(80.6)
28.0
(82.4)
28.4
(83.1)
28.1
(82.6)
27.4
(81.3)
26.3
(79.3)
24.4
(75.9)
21.8
(71.2)
25.2
(77.4)
平均低温 °C(°F) 18.2
(64.8)
18.8
(65.8)
20.2
(68.4)
22.3
(72.1)
24.1
(75.4)
25.3
(77.5)
25.6
(78.1)
25.3
(77.5)
24.7
(76.5)
23.9
(75.0)
22.0
(71.6)
19.3
(66.7)
22.5
(72.5)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25.7
(1.01)
27.7
(1.09)
19.9
(0.78)
43.5
(1.71)
163.9
(6.45)
371.3
(14.62)
396.3
(15.60)
475.2
(18.71)
288.3
(11.35)
141.8
(5.58)
43.2
(1.70)
20.6
(0.81)
2,017.4
(79.43)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8.0 6.8 4.8 6.3 11.1 16.9 16.4 18.9 15.9 10.8 7.1 6.1 129.1
平均相對濕度(%) 72.6 73.7 74.4 75.4 78.5 83.6 83.3 84.0 79.7 74.0 70.8 70.7 76.7
月均日照時數 171.7 168.4 206.9 205.3 201.8 192.8 227.5 197.1 192.1 200.0 178.0 162.0 2,303.6
数据来源:[6]

行政區劃

  • 轄區設有大光里、山海里、山腳里、仁壽里、水泉里、四溝里、南灣里、茄湖里、城西里、城北里、城南里、頭溝里、德和里、網紗里、龍水里、墾丁里、鵝鑾里共十七里。
里名 鄰數 戶數
2015.4
面積
(km²)
人口
2015.4
人口密度
(人/km²)
城北里 21 1,015 0.2402 2,775 11,553
城西里 16 526 0.5392 1,386 2,570
城南里 14 441 0.7423 1,129 1,521
德和里 10 396 6.6161 1,102 167
四溝里 13 431 7.3316 1,174 160
網紗里 25 1,317 13.2418 3,692 279
山腳里 34 1,823 11.4773 4,991 435
頭溝里 11 233 7.3316 545 74
茄湖里 10 208 7.2445 612 84
仁壽里 10 376 11.2626 1,015 90
山海里 16 651 7.7416 1920 248
龍水里 12 475 7.034 1,260 179
水泉里 20 583 11.5025 1,659 144
大光里 22 909 6.1166 2,661 435
南灣里 13 748 10.9913 2,110 192
墾丁里 11 569 10.9733 1,511 138
鵝鑾里 10 505 15.6845 1,348 86
恆春鎮 268 11,206 136.763 30,889 226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51 20,734—    
1956 22,946+10.7%
1961 27,492+19.8%
1966 31,827+15.8%
1971 34,897+9.6%
1976 36,088+3.4%
1981 36,517+1.2%
1986 33,452−8.4%
1991 31,936−4.5%
1996 31,640−0.9%
2001 31,452−0.6%
2006 31,314−0.4%
2011 30,867−1.4%
2016 30,783−0.3%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恆春鎮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30,396 (100%)
0~14歲
  
3,707 (12.20%)
15~64歲
  
21,936 (72.17%)
65歲以上
  
4,753 (15.64%)
15,550
(男人口數)
14,846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性別比104.74%
扶養比38.57%
 - 扶幼比16.90%
 - 扶老比21.67%
老化指數128.22%
戶人口量2.5556人/戶
人口密度222.25 (人/km2)
出生死亡統計
出生
  
12
截年出生率
  
4.74‰
死亡
  
23
截年死亡率
  
9.08‰
截年自然增加率:-4.341‰
遷移統計
遷入
  
61
截年遷入率
  
24.07‰
遷出
  
68
截年遷出率
  
26.84‰
截年社會增加率:-2.763‰
1月人口動態
出生人數12人
死亡人數23人
遷入人數61人
遷出人數68人
2021年恆春鎮每月人口變化
月份 人口 消長
恆春鎮人口變化圖表
1 30,396 −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累積年度增減:−18
本年人口流失,累積成長率為-0.059%
資料時間:2021年1月,來源:屏東縣恆春戶政事務所[7]

歷年人口變化

恆春鎮歷年人口變化(1951年~2020年)[8][9]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恆春鎮墾丁國民小學

交通概況

昔日區內對外交通海運早期以大板埒(南灣)為主要港口,由此繞過鵝鑾鼻南端,北上台東。陸路則在1787年(乾隆52年),林爽文的同志敗退至尖山,為將軍福康安能弭平。這次的軍威行動,首次打通了通往瑯橋的道路,刺激了漢人的移墾。1877年(光緒3年),鮑復康開墾「楓港-卑南道」,由楓港經台東阿郎登開鑿通達卑南山路,亦即今日之南迴公路,或由恆春經滿州、九棚在港仔村東海岸過旭海,在鐵丁石轉往台東。近年則有台9號省道南迴公路之改善、屏鵝公路、佳鵝公路等和南迴鐵路的通車。 恆春地區長久以來仰賴 台26線屏鵝公路出入,因墾丁國家公園與具有熱帶海洋氣候之故,在六至九月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從事水上活動,每逢假日交通滯塞嚴重。政府計畫興建恆春線鐵路解決相關交通問題。

公路

省道
縣道
鄉道

航空

立榮航空雖然過去每週兩班有從松山飛往恆春,但實際上從2014年9月至2019年5月28日,藉故天氣因素取消航班,實際為完全沒有排班飛航。 2019年5月28日,立榮航空停飛松山飛往恆春航班,至此恆春機場已完全沒有定期航班飛航。

客運

恆春轉運站(原恆春公會堂)

一、在恆春城中心,是恆春半島交通樞紐,可以從此轉運至滿州鄉、墾丁、鵝鑾鼻、及恆春各地方,唯班次少。
二、搭火車者,可在高雄火車站旁搭墾丁列車(24小時)經小港、林園、東港、林邊、枋寮、楓港、車城、恆春、鵝鑾鼻。
三、搭高鐵者,可在高鐵左營站前搭墾丁快線(早上9點至晚上7點、每30分鐘一班)經大鵬灣(整點車次不停靠)、枋寮、車城、南保力、恆春、南灣、墾丁。
四、搭飛機者,可在高雄航空站前搭機場快線(去回各八班)經潮州、枋寮、海口、車城、南保力、恆春、南灣、墾丁。

海運

曾有船運班次來往高雄港至恆春的海口 ,不過已於2003年停駛。現在核三廠南方有後壁湖漁港及遊艇港,有金星三號、綠島之星三號[10]客輪往返臺東縣蘭嶼,單趟航程約2小時,每年3月中旬至10月上旬開航,10至3月因東北季風強勁風浪大停航。

鐵路未來規劃

臺灣鐵路管理局

旅遊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三面環海,是台灣唯一同時涵蓋陸地與海域的國家公園。特殊的地形、豐饒的動植物資源及獨特的民情風俗,不僅是資源保育、研究、環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館,更是國民休閒旅遊的聖地,園內擁有精緻而多變的雅景,如南仁湖龍鑾潭、大小尖山、船帆石及風吹沙,使得墾丁於1982年九月成為台灣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氣候溫暖,景色宜人且交通方便,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前來體驗此種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環境,進而孕育了多樣化野生動物,諸如梅花鹿台灣獼猴灰面鷲,為墾丁美景增添了無窮生氣。觀星、聽濤,園區道及遊客中心,提供了知性、感性兼備的墾丁國家公園之旅。墾丁國家公園最特別的要屬多樣性的地質景觀,它紀錄著百萬年來地殼運動不斷的變動。陸地與海洋彼此交蝕,造就了墾丁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崩崖地形等獨特的地形景觀。包含砂灘、裙狀珊瑚礁,岩石海岸及石灰岩台地等。砂灘海岸分佈白砂、南灣、墾丁、小灣、沙島及風吹砂等地區;裙狀珊瑚礁分佈於西海岸及鵝鑾海岸沿岸地區;岩石分佈於佳樂水以北之東海岸地區;石灰岩台地分佈於沿海裙礁海岸之上側,例如大平頂、關山巖、貓鼻頭、社頂、墾丁森林遊樂區鵝鑾鼻等。

恆春古城

恆春古城門

恆春古城建於清朝末年,清廷派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治理,沈葆楨為加強海防,於是修築了城牆以及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門上有砲台,城牆外有壕溝,是台灣唯一為了軍事防禦所建築的城池,也是台灣目前保留得最完整的古代城池。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恆春城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現也被列為二級古蹟。百年來城牆多有毀損,現在以建築技巧上仿古老的工法和材料加以修復完成。2006年12月26日,在大地震中多處受損。

恆春古城魅力商圈

出火

恆春東門外因地下蘊藏天然氣,時而噴出滿佈砂礫的地面,經點火後形成一團團紅紅的火光,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觀賞。由於天然氣不斷流動,出火口亦時有不同,火燄雖不是很大,但亦曾發生灼傷遊人事件,故到訪此地時要加倍小心。

海角七號拍摄地

恒春鎮是電影《海角七號》的主要拍攝場地,隨著電影《海角七號》的走紅,鎮內也保留著《海角七號》拍攝時主要場景,留作旅遊觀賞用途。因而在恒春鎮,花上一個下午的時間,穿梭於鎮內的大街小巷,尋找著當年電影拍攝時的一個個場景,瞭解風土人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海角七號–阿嘉的家

恆春夜市

位於恆西路上,恆春基督教醫院前,每周日晚間17:00~23:00擺攤,攤數約200~300攤不等。

恆春夜市(非墾丁夜市)

潮音寺

位於貓鼻頭的佛寺,供奉太平洋戰爭期間因船艦在巴士海峽被擊沉而身亡的日本與韓國人,每年8月2日日本遺族會前來祭祀。

特產

傳統小吃

  • 鹹粿
  • 大麵
  • 綠豆蒜
  • 紅龜粿
  • 辣椒醬
  • 包子
  • 蛋捲
  • 洋蔥料理
  • 蔥油餅


發電廠

參見

參考文獻

  1. ^ 僅次於花蓮縣玉里鎮南投縣竹山鎮、南投縣埔里鎮臺東縣成功鎮
  2. ^ 關於「琅(𤩝)」的地名,由於過去電腦中沒有內建「𤩝」字形,因此網路上多以「琅嶠」或「琅喬」代替。但當時的奏折與公文書往來,均作「琅𤩝」;「𤩝」方為本字,不宜以其他文字表記。
  3.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4. ^ 屏東縣文化處文化資產保護所 圖片:恆春古城(第1張). 
  5. ^ 高雄州地誌. 高雄州教育會. 1930-08-20. 
  6. ^ Statistics > Monthly Mean. Central Weather Bureau.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7). 
  7. ^ 屏東縣恆春戶政事務所 - 恆春鎮人口統計
  8. ^ 歷年來戶數及人口數 (XLS). 屏東縣恆春戶政事務所. 2019-01-10. 
  9.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10. ^ 飛魚船票網:後壁湖-蘭嶼船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