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有漏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有漏法 (梵文:sāsrava-dharma)即有漏失功德法財的法,讓有情繫服於三界內,輪轉生死。有漏法是佛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與無漏法是相對的。根據佛教的觀點,一切法都可以分為有漏法與無漏法。[1]
根據一切有部的觀點,有漏法包括苦諦集諦[2]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漏、無漏,佛教還有其他對事物的分類方法,比如有為法和無為法是一種分類,四諦(即苦、集、滅、道)也是一種分類。這些概念之間是相互含攝的,因此對於了解有漏法的內涵是非常重要的。有為法包括苦諦、集諦和道諦,無為法包括滅諦和另外六種無為法(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3]。除去道諦的有為法,就是苦諦和集諦,也就是有漏法。 有漏法的特徵是煩惱(「漏」)可以隨其增長。[4]因為有漏法使煩惱得以增長,進而導致輪迴和痛苦,所以佛教教導人們要從有漏法的系縛中解脫出來。
根據著名的佛教經典《俱舍論[5],有漏法還有很多其他名稱。但事實上,這些名稱之中,有些不是經常用到,有些則更多是用來指代其他意思。

  1. 取蘊:「煩惱名取,蘊從取生,故名取蘊。」
  2. 有諍
  3. 世間
  4. 見處五見所住之處。
  5. 三有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俱舍論》卷一:「說一切法略有二種,謂有漏、無漏。」
  2. ^ 《俱舍論》卷一:「有漏法云何?謂除道諦餘有為法。」
  3. ^ 《百法明門論》
  4. ^ 《俱舍論》卷一:「所以者何?諸漏於中等隨增故。」
  5. ^ 《俱舍論》卷一:「有漏名取蘊,亦說為有諍,及苦集世間,見處三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