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玻利維亞

座標17°48′S 63°10′W / 17.800°S 63.167°W / -17.800; -63.16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玻利維亞多民族國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
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西班牙語:La Unión es la Fuerza!
國歌:Himno Nacional d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
玻利維亞國歌
首都 蘇克雷法定首都)
拉巴斯行政首都
最大城市 聖克魯斯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克丘亞語艾馬拉語瓜拉尼語及其他30多種印第安原住民語言[1]
官方文字西班牙語
克丘亞語
族群
(2009[2]
宗教
(2018年)[3]
89.3% 基督教 10.1% 無宗教
0.6% 其他
政治體制總統制
領導人
• 總統
路易斯·阿爾塞
• 副總統
戴維·喬克萬卡克丘亞語David Chuqiwanka
成立
• 宣布自西班牙獨立
1825年8月6日
• 正式成立
1847年7月21日被承認
面積
• 總計
1,098,581平方公里(第27名
• 水域率
1.27%
人口
• 2022年估計
12,054,379 [4]第83名
• 密度
9/平方公里(第221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178.77億美元[5]第92名
• 人均
9,855美元[5]第121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410.32億美元[5]第94名
• 人均
3,430美元[5]第123名
貨幣玻利維亞諾BOB
時區UTC-4
電話區號+591
ISO 3166碼BOL
家用電源電壓220 V
家用插座標準A、C
家用電源頻率50 Hz
中央銀行玻利維亞中央銀行英語Central Bank of Bolivia
人類發展指數 0.703[6](第114名)
基尼係數44.6[7]
最大湖泊的的喀喀湖
互聯網頂級域.bo

玻利維亞多民族國(西班牙語: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通稱玻利維亞,是位於南美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家,與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接壤,亦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其法定首都蘇克雷,但實際上其政府位於拉巴斯,其海拔高度超過3,600公尺並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歐洲殖民之前,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地區屬於美洲前哥倫布時期轄境最大的國家——印加帝國。16世紀,西班牙帝國征服了該地區。在西班牙殖民時期,這個地方稱為上秘魯西班牙語Alto Perú,由秘魯總督區管理。在1809年宣布獨立,經過16年的戰爭後,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國,國名源於拉丁美洲革命家西蒙·玻利瓦爾。其內政一直受獨裁及政局不穩等問題困擾,加上欠缺出海口,導致其經濟發展有欠發達。

歷史

[編輯]

早期

[編輯]

玻利維亞於15世紀末為西班牙所征服,隸屬於西班牙拉普拉塔總督區

19世紀間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時稱「上秘魯」的玻利維亞,為來自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的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爾所解救而於1809年獨立,便以玻利瓦爾之名定國號為玻利維亞以茲紀念。

1825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此後即常與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因而失去了近半的領土,包含:現今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和沿海地區、巴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特別是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戰爭,玻利維亞喪失了唯一的濱海省份與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自此成為內陸國家。[8]

獨立後,玻國政府由來自歐洲的白人殖民者的後裔和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人種)組成,實行軍閥獨裁統治和寡頭政治,並將人口佔多數的印第安原住民排除在外。通過法律取締印第安公社,以奪取印第安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權。1900年,玻利維亞人口有1600萬,僅三至四萬人享有選舉權。

1898年,拉巴斯成為事實首都,蘇克雷保持了名義首都。這反映了玻利維亞經濟從枯竭的波托西銀礦轉向奧魯羅附近錫的開採,導致了國家精英的政治、經濟權力的轉移。

當代

[編輯]

在1932年至1936年的廈谷戰爭中,玻利維亞被巴拉圭擊敗。大廈谷的大部分地區被割讓予巴拉圭。

1953年8月2日,埃斯登索羅頒布法律,廢除「大莊園制」,實行土地改革

1984年,玻利維亞結束軍事獨裁、實行民主選舉的文人政府。

2003年,天然氣管道風波(通過智利港口,向北美輸氣)引起全國抗議、全國總罷工,總統桑切斯與接任的代理總統梅薩先後被迫下台,逃亡海外。

2005年12月18日舉行總統選舉。艾馬拉族印第安原住民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領導人莫拉萊斯以53.75%的選票贏得選舉,並於2006年1月22日就職,成為該國首位美洲原住民總統,亦成為玻利維亞第一位左翼總統。開始了緩進的社群社會主義(即印第安社會主義)為基本價值理念以構建玻利維亞。

2009年1月25日,玻利維亞歷史上的第16部憲法,也是首部由全民公投的憲法,以61.8%的贊成票獲得通過。

2009年3月26日,莫拉萊斯簽署最高法令宣布將原國名「玻利維亞共和國」(República de Bolivia)改為「多民族玻利維亞國」(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並以64.2%支持率成功連任。

2019年11月10日,總統莫拉萊斯因被指選舉舞弊而被迫辭職。[9]

地理

[編輯]

玻利維亞東北部為平原;中部為安地斯山東坡山麓帶;西部為安地斯山和玻利維亞高原,海拔約4000米,為一廣大的山間荒漠高原。安地斯山西段南北縱列,多火山。最高峰伊宜馬尼峰,海拔6462米。

玻利維亞屬於地勢西高東低的國家。西部高地位於安地斯山脈,東部低地包含亞馬遜森林。最低處的地點位於奧魯羅省的的喀喀湖位於玻利維亞與秘魯的交界處。烏尤尼鹽沼位於西南部(波多西省)。

河流

[編輯]

玻利維亞的第一長河為亞馬遜河支流馬莫雷河(Mamoré).以流域面積計算:

  1. Amazon,亞馬遜河,流域面積70.67萬平方公里。占該國土面積的64.3%。
  2. Paraná,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支流),流域面積24.51萬平方公里。
  3. Titicaca-Desaguadero,的的喀喀湖-德薩瓜德羅河(內流河),流域面積6.17萬平方公里。
  4. Cancoso,堪克索河(內流河),流域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氣候

[編輯]

領土大約三分之二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低緯度地區,[10]大部分地區氣候乾涼;年降水量從東北到西,由2000毫米遞減至100毫米以下。

政治

[編輯]

玻利維亞的政治體制為總統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多元多黨制的首腦。行政權由政府行使。立法權由政府和議會兩院行使。司法和選舉部門獨立於行政和立法部門。

玻利維亞現行憲法於2009年經全民公投通過,規定玻利維亞成為一個單一制世俗國家[11] 總統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五年。候選人需要獲得絕對多數票或 40% 的選票,並領先 10 個百分點才能贏得選舉。如果第一輪投票中沒有候選人當選,則將進行第二輪投票,從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2]

多民族立法大會(西班牙語:Asamblea Legislativa Plurinacional)由參議院(36個席位;議員由政黨名單中的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任期為五年)和眾議院(130個席位;70個席位由其所在選區直接選舉產生,63個席位由政黨名單中的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7個席位由大多數省份的原住民選舉產生,任期為五年)組成。

司法機構包括最高法院、多民族憲法法院、司法委員會、土地和環境法院以及地區(省)和下級法院。2011年10月,玻利維亞舉行了首次司法選舉,以民選方式選出國家法院成員,這是埃沃·莫拉萊斯發起的一項改革。

多民族選舉機構是政府的一個獨立部門,於 2010 年取代了國家選舉法院。該機構由最高選舉法院、九個省選舉法院、選舉法官、選舉桌旁匿名選出的陪審團和選舉公證人組成。威爾弗雷多·奧萬多主持由七名成員組成的最高選舉法院。其運作由憲法授權,並受《選舉制度法》(2010年通過的第 026 號法律)的規範。該機構的首次選舉是2011年10月該國舉行的首次司法選舉,以及2011年舉行的五個市政特別選舉。[13]

行政區劃

[編輯]
玻利維亞的一級省

玻利維亞劃分為9個,再下分為112個,再下分為337個市鎮

省份列表

[編輯]

人口

[編輯]

分佈

[編輯]

從古至今,玻利維亞從西到東都有人居住,但是在總體地貌中,居住在高緯度和山谷裡的人還是少數,儘管低緯度地區土地比較肥沃適合生存,但是直到今日除了少數遠離發達文明中心的半遊牧民之外,人們在低緯度地區卻難以獲得所需,反之在靠海和秘魯中部的高原地區卻人口密集,因此儘管該處農產和生活條件有限,但卻擁有廣闊的適合放牧的地區,那裡蘊藏大量可以開採的礦物使高緯度地區成為人們定居的中心。[14]

民族

[編輯]

玻利維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根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全國總人口為1,012.5萬。

印第安原住民佔總人口的60%,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佔26%,而歐洲白人和其他民族則佔14%。玻利維亞擁有36個不同的印第安原住民民族,其中最大的是克丘亞族艾馬拉族,這兩個民族佔玻利維亞印第安原住民總人口的85%。

玻利維亞是一個世俗的國家,政教分離是憲法規定的原則,該憲法強調「國家尊重和保障宗教和信仰的自由,並確保國家與宗教獨立。」

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玻利維亞的人口中,78%信奉羅馬天主教,19%信仰新教,3%沒有特定宗教信仰。根據宗教數據檔案協會(基於世界基督教數據庫)的數據,2010年時,有92.5%的人信仰基督教,3.1%信仰本土宗教,2.2%信仰巴哈伊教,1.9%沒有宗教信仰,而其他宗教信仰則低於0.1%。

經濟

[編輯]
在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看夕陽

玻利維亞因政府的高度腐敗和殖民統治,目前是南美洲最貧窮、落後之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66.4%,極端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45%。嚴重的兩極化,全國90%的土地由少數白人或混血人種所持有。

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銀、鎢、錫、鉛、鋅、金、鋰,因此被稱為「坐在金椅子上要飯的乞丐」。除了著名的礦藏,還有為人所熟知的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後滅亡的印加帝國的遺址,玻利維亞擁有在委內瑞拉之後的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氣田。

工業以食品、紡織、皮革、釀酒、捲菸等加工業為主。具備一定有色金屬冶煉能力,擁有號稱世界第三大的平托(Vinto)冶煉廠;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製品、礦物、工業品和農業品。主要農牧產品為藜麥(quinoa)、玉米、小麥、薯類產品和大豆等。[15]另外玻利維亞是繼哥倫比亞、秘魯之後,全球第3大古柯鹼生產國。[16]

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5年的95.25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72.17億美元;同期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10美元增加到1683美元。2021年,玻利維亞的GDP為404.1 億美元。[17]

文化

[編輯]
奧魯羅狂歡節於2008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玻利維亞文化深受西班牙人、艾馬拉人克丘亞人以及拉丁美洲流行文化的影響。

現在玻利維亞的文化發展分為三個不同的時期:前哥倫布時期、殖民時期和共和時期。重要的考古遺跡、金銀飾品、石碑、陶瓷和編織物都來自幾個重要的前哥倫布時期文化。西班牙人帶來了他們自己的宗教藝術傳統,與當地文化結合,發展成為一種豐富而獨特的建築、文學和雕塑風格,被稱為「混血巴洛克風格」。殖民時期不僅產生了佩雷斯·德·奧爾金(Perez de Holguin)、弗洛雷斯(Leonardo Flores)、比蒂(Bernardo Bitti)等人的繪畫作品,還產生了技術嫻熟但名不見經傳的石匠、木雕師、金匠和銀匠的作品。近年來,殖民時期重要的本土巴洛克宗教音樂得以恢復,並自1994 年以來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讚譽。

飲食

[編輯]

玻利維亞飲食主要源於西班牙美食與傳統玻利維亞本土食材的結合,後來由於歐洲的移民的到來,受到德國人、意大利人、巴斯克人、克羅地亞人、俄羅斯人和波蘭人的影響。玻利維亞美食的三大傳統主食是玉米馬鈴薯和豆類。這些食材與歐洲人帶來的一些主食相結合,如大米、小麥、牛肉、豬肉和雞肉。

參考

[編輯]
  1. ^ Bolivian Constitut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3., Article 5-I: Son idiomas oficiales del Estado el castellano y todos los idiomas de las naciones y pueblos indígena originario campesinos, que son el aymara, araona, baure, bésiro, canichana, cavineño, cayubaba, chácobo, chimán, ese ejja, guaraní, guarasu’we, guarayu, itonama, leco, machajuyai-kallawaya, machineri, maropa, mojeño-trinitario, mojeño-ignaciano, moré, mosetén, movima, pacawara, puquina, quechua, sirionó, tacana, tapiete, toromona, uru-chipaya, weenhayek, yaminawa, yuki, yuracaré y zamuco.
  2. ^ South America :: Bolivia.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3. ^ Religion affiliation in Bolivia as of 2018. Based on Latinobarómet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rvey period: 15 June to 2 August 2018, 1,200 respondents.
  4. ^ 存档副本. [2014-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9). 
  5. ^ 5.0 5.1 5.2 5.3 Boliv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英語). 
  6. ^ 6.0 6.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1-18). 
  7. ^ 7.0 7.1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1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8. ^ How Bolivia Lost Its Hat (2012). [2015-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1). 
  9. ^ 存档副本. [2019-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10. ^ Herbert S. Klein. 玻利維亞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6年6月: 1. ISBN 978-7-5473-0814-1 (中文). 
  11. ^ Bolivian Constitution of 2009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1-26.(西班牙語)
  12. ^ Proportion of seats held by women in national parliaments (%)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16-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6). 
  13. ^ Posesionan a cuatro Vocales del Tribunal Supremo Electoral. La Jornada. 16 August 2010 [28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July 2011). 
  14. ^ Herbert S. Klein. 玻利維亞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6年6月: 1–2. ISBN 978-7-5473-0814-1 (中文). 
  15. ^ 玻利维亚国家概况. [201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7). 
  16. ^ 联合国:玻利维亚古柯叶种植面积增加10%. [2022-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2). 
  17. ^ 存档副本. [2023-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4). 

參考文獻

[編輯]
  • 南美歡迎您, Bienvenidos! / 南美任我闖,Vamos!(II)星島出版社(我們著)

外部連結

[編輯]

17°48′S 63°10′W / 17.800°S 63.167°W / -17.800; -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