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周夢蝶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並不只是一個論),認為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當一個人認為事物存在真實與虛幻的差別時,已經存在問題。提出了物化的觀點。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
“ |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註 1] | ” |
—— 《齊物論》 |
其大意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之後他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變成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中變成蝴蝶的莊子。在這裏,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很難知道自己是在做夢。但也可能是一次關於天人合一的清醒夢。
其他形式[編輯]
1641年,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集》中闡述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明顯這跟莊子「齊物」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一論點是懷疑論的重要前提。
電影聯想[編輯]
真實與夢境,兩千多年前莊子抽象的概括為「莊周與蝶,蝶與莊周」,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使用具體的畫面呈現出的《22世紀殺人網絡》。不可否認的是這兩者都在講述一件事情:真實與夢境。
《潛行凶間》表現了夢中夢的情形,影片中最多展現了四層夢境和一個潛意識邊緣層。如果不能辨識自己身處夢境而把所處的夢境當成真實世界,那麼他所在夢境的一生就只不過是上一層夢的一個夢而已。以這樣的邏輯看來,不免讓人有了莊子類似的想法,懷疑起真實世界是否那麼的真實了。
印度電影《露西亞》在開篇直接引用了莊周夢蝶的原文,講述了一個具有類似論點的故事。
相關[編輯]
注釋[編輯]
- ^ 註:有考證認為()內的文字,可能不是莊周原著,是後人讀文的批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