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梶田隆章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梶田隆章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
 日本第30任日本學術會議會長
現任
就任日期
2020年10月1日
總理菅義偉
岸田文雄
前任山極壽一日語山極壽一
個人資料
出生 (1959-03-09) 1959年3月9日65歲)
 日本國埼玉縣東松山市
國籍 日本
配偶梶田美智子
母校埼玉大學理學部
東京大學研究院理學研究科
職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知名於發現微中子震盪
獎項朝日獎 (1988)
布魯諾·羅西獎 (1989)
朝日獎 (1999)
仁科芳雄獎 (1999)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 (2002)
戶塚洋二獎 (2010)
日本學士院獎 (2012)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5)
文化勳章·文化功勞者 (2015)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6)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量子物理學
機構東京大學
博士導師小柴昌俊
其他指導者戶塚洋二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梶田隆章
假名かじた たかあき
平文式羅馬字Kajita Takaaki

梶田隆章(日語: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 Kajita Takaaki ?,1959年3月9日),日本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日語東京大学宇宙線研究所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微中子觀測資訊融合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負責人[1][2]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大卓越教授[3],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梶田教授受業於知名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戶塚洋二,他與戶塚領導的實驗於1998年證實微中子震盪,2002年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梶田因「發現了微中子震盪,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4][註 1]

早年生活與教育

[編輯]

梶田隆章於1959年3月9日出生在日本埼玉縣。高中時代,他對物理生物世界史日本史地球科學特別感興趣。1981年從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5]在東大,儘管對高能物理沒有特別的興趣,但他仍因「不知何故」選擇了小柴昌俊的研究室。

畢業後,梶田隆章留在東大擔任理學部助手,在小柴與戶塚洋二門下學習。從2008年開始,梶田就在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for Cosmic Ray Research進行研究工作,1992年成為副教授,1999年升為教授,1999年成為所長。他現在(2015年)仍擔任該職[6]。另外,從2007年至今,他還是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for th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the Universe的主要研究員。

職業生涯

[編輯]

戶塚-梶田實驗團隊用神岡探測器對於宇宙射線在地球大氣層散射所產生微中子做測量。1988年,他們發現緲中微子電微中子的數量比率為理論預言的60%。此一現象稱為「大氣微中子反常」。1994年,同一團隊又發現,這數量比率與天頂角或微中子在地球內部移動距離有關,這意味着微中子振盪[7][8]:11-12

為了增進實驗的功能,神岡探測器在1996年被改良提升為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K)。1998年,戶塚-梶田實驗團隊在Super-K獲得更多精確實驗數據,從而總結,數量比率的短缺是因為微中子振盪,即宇宙射線在地球大氣層因散射所產生的緲中微子,會在經過地球內部的途中變型為陶中微子[8]:12。這個發現令人信服地證實了微中子振盪的現象,也證實了微中子帶有質量[註 1]。1998年,梶田在「微中子物理學・宇宙物理學國際會議」首次發表這結果,引起轟動。[9]

仁科芳雄獎專門獎勵在物理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優秀科學家。1999年,梶田因為「發現大氣微中子反常」獲得仁科芳雄獎。[10]

美國《今日物理英語Physics Today》雜誌的在線編輯查爾斯·戴逸(Charles Day)2014年曾預測,因戶塚洋二已故,梶田可望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11]。這預言在翌年得以實現。[11]

由於「發現微中子震盪,並且因此證明微中子具有質量」,麥克唐納與梶田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4]。梶田與麥克唐納的研究結果分別對於大氣微中子問題與太陽微中子問題給出解釋,這揭露了標準模型的一大瑕疵,即微中子必須不帶質量。得知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在東京大學特別為他舉辦的記者會上,梶田微笑着說:「我帶着擴展人類知識地平線的好奇心從事研究,對這項純科學能成為鎂光燈焦點感到非常高興。」[12]

榮譽

[編輯]
2015年12月7日,梶田隆章在瑞典皇家科學院

師承·軼事

[編輯]
朝永振一郎(1965年獲獎)=>指導小柴昌俊(2002年獲獎)=>指導梶田隆章(2015年獲獎)
  • 梶田幼時愛讀手塚治蟲的漫畫《鐵臂阿童木》,曾立志要當劇中的「御茶水博士」。獲獎翌日,就是其母(梶田朋子)的生日[18]

主要著作

[編輯]
  • 平林久・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秋光純・銀林浩・立石雅昭・丸山健人, 『自然の謎と科學のロマン (上)』, 新日本出版社, 2003

論文

[編輯]
單人作者
  • 「カミオカンデにおける大気ニュートリノ観測の最新結果」, 『日本物理學會誌』, 49(12), 1994
  • 「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におけるニュートリノの観測」, 『日本物理學會誌』, 52(11), 1997
  • 「ニュートリノの質量―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の大気ニュートリノ観測から」, 『科學』, 岩波書店, 68(3), 1998
  • 「大気ニュートリノの異常とニュートリノ振動」, 『パリティ』, 丸善, 13(3), 1998
  • 「ニュートリノ振動の証拠: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における大気ニュートリノの観測から」, 『日本物理學會誌』, 53(10), 1998
  • 「ニュートリノの質量の発見―素粒子の標準理論を越える物理への第一歩」, 『科學』, 岩波書店, 69(2), 1999
  • 「ニュートリノ振動と質量―大気ニュートリノと太陽ニュートリノ」, 『パリティ』, 丸善, 14(4), 1999
  • 「ニュートリノや宇宙線をどのように見るか」, 『可視化情報學會誌』, 19, 1999
  • 「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における大気ニュートリノの観測とニュートリノの質量の証拠」, 『天文月報』, 日本天文學會, 92(8), 1999
  • 「巨大地下実験裝置「スーパーカミオカンデ」」, 『特殊鋼』, 49(7), 2000
  • 「ニュートリノ天文學」, 『學術月報』, 日本學術振興會, 56(2), 2003
  • 「大気ニュートリノ振動の発見」, 『日本物理學會誌』, 58(5), 2003
共同作者
  • 有坂勝史・藤井忠男・梶田隆章・小柴昌俊ほか, 「陽子崩壊実験Ⅰ:モンテカルロ計算」, 『日本物理學會年會予稿集』, 36(1), 1981
  • 有坂勝史・藤井忠男・梶田隆章・小柴昌俊ほか, 「陽子崩壊実験Ⅱ:20インチ光電子倍増管テスト」, 『日本物理學會年會予稿集』, 36(1), 1981
  • 中村健蔵・梶田隆章, 「陽子の崩壊―バリオン數の非保存」, 『數理科學』, サイエンス社, 26(11), 1988
  • 戸塚洋二・梶田隆章, 「超新星ニュートリノの観測」, 『數理科學』, サイエンス社, 31(1), 1993
  • Kearns Edward・梶田隆章・戸塚洋二, 「ニュートリノの質量の発見」, 『日経サイエンス』, 29(10), 1999

註釋

[編輯]
  1. ^ 1.0 1.1 從一種微中子變型為另一種微中子的機率,跟兩種微中子的質量平方差、混合角有關。
  2. ^ 此一紀錄不計算小林誠益川敏英,詳見2人條目。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長 梶田 隆章さん 越谷市公式ホームペー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メンバー. 宇宙ニュートリノ観測情報融合センター. 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 [2015-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 
  3. ^ 東京大学初の「卓越教授」決定 | トピックス | 東京大学. [2017-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4. ^ 4.0 4.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5. Nobel Foundation. [6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 
  5. ^ Japan’s Takaaki Kajita shares Nobel in physics. Japan Times. 6 October 2015 [7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2). 
  6. ^ About ICRR. Institute for Cosmic Ray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okyo.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9). 
  7. ^ Kajita, Takaaki.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KAVLI INSTITUTE FOR TH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THE UNIVERSE. [2015-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9). 
  8. ^ 8.0 8.1 NEUTRINO OSCILLATIONS (PD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6 October 2015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10). Since there is no indication of an increased electron-neutrino flux, the missing muon-neutrinos must have oscillated into tau-neutrinos 
  9. ^ Y. Fukuda et al (Super-Kamiokande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Oscillation of Atmospheric Neutrino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4 August 1998, 81 (8): 1562. 
  10. ^ Nishina Memorial Prize. Nishina Memorial Foundation.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5). Discovery of the atmospheric neutrino anomaly 
  11. ^ 11.0 11.1 The Dayside: Nobel predictions for 2014.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12. ^ 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感謝恩師妻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央通訊社,2015年10月7日
  13. ^ The Asahi Prize. 朝日新聞社. [2015-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3). The Kamioka Observatory group (Representative: Masatoshi Koshiba) 
  14. ^ The Asahi Prize. 朝日新聞社. [2015-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3). The Super-Kamiokande Observatory group ( Representative: Yoji Totsuka) 
  15. ^ 平成27年秋の叙勲等. 內閣府. 2015-11-03 [2015-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7). 
  16. ^ ノーベル物理学賞の梶田さんに柏市民特別功労賞 : 科学・IT : 読売新聞(YOMIURI ONLINE). [2015-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17. ^ 埼玉初ノーベル賞・梶田隆章さんに県民栄譽賞を贈呈 - 社會 : 日刊スポーツ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12-24.
  18. ^ 諾貝爾物理學獎》愛看原子小金剛 梶田隆章的幼時志向:我想當御茶水博士-國際|影音-風傳媒. [2015-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