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經濟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2年2月19日) |
經濟體系 |
---|
經濟學 |
---|
經濟學主題首頁 |
二元經濟模型也稱作兩部門模型(Dual Sector model)是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54年發表的《勞動無限供給下的經濟發展》中提出的發展經濟學模型。
模型內容
[編輯]「二元經濟」指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是由兩個不同的經濟部門組成。一是維持生計部門,二是現代部門。
維持生計部門
[編輯]自給自足的農業及簡單的、零星的商業、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很低,邊際勞動生產率接近零甚至小於零,非熟練勞動的工資極低,在該部門存在大量的隱蔽性失業,但容納著開發中國家的絕大部分勞動力。
- 生產方式:「維持生計」的產業
現代部門
[編輯]技術較先進的工礦業、建築業、近代商業、服務業、容納的就業勞動力較少,勞動生產率較高,工資水平較高,在傳統部門的工資之上。
存在著大量的剩餘勞動的傳統部門的人均收入水平決定了現代部門工資的下限,現代部門從傳統部門大量吸收勞動力,而其工資水平基本保持不變。這是該模型的理論核心。
現代部門的利潤來自勞動產出大於工資總量的部分,並不斷把利潤轉化為資本擴大再生產,直至傳統部門的剩餘勞動被全部吸收。於是,現代部門大大擴張,傳統部門只有在剩餘勞動被吸收完畢後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傳統部門的就業者的收入才能改善。
模型結論
[編輯]- 經濟發展的實質,就是現代部門的不斷擴張和傳統部門的不斷萎縮。
- 工業化過程中,傳統部門為現代部門輸送剩餘勞動,以廉價勞動力為現代部門創造利潤,累積擴大再生產的資本。
- 剩餘勞動未輸送完畢的時候,傳統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處於停滯狀態。
- 傳統部門是次要的、從屬的、消極被動的;現代部門是積極能動的。
爭議及批評
[編輯]- 劉易斯並沒有考慮到農工業平均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再生資本型利潤的投資會對農工業造成的影響;若資本家不將利潤投資在傳統部門,則現代部門的發展會受到危害。
- 若以傳統部門平均工資設定為現代部門下限才能吸收傳統部門的勞動力,即代表所吸收的勞動力不屬於傳統部門剩餘勞動力。因此,在現代部門吸收勞動力的過程中,傳統部門勞動生產率即會提高。
- 需考慮現代部門的職業訓練。
參考文獻
[編輯]- 劉易斯《二元經濟論》,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