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大學
津沽大學 Université de Tsin Ku | |
---|---|
Tsin Ku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Industrielles et Commerciales de Tientsin 天津工商大學(天津工商學院) |
校訓 | 實事求是 |
創辦時間 | 1921年1月天津工商大學(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Industrielles et Commerciales de Tientsin)成立 1933年8月國民政府立案,定名為私立天津工商學院(Tientsin Kung Shang College) 1948年10月,改建為大學,定名為私立津沽大學(Tsin Ku University) 1951年9月中共政府接管,改為公立 1952年8月撤校 |
停辦時間 | 1952年8月解散 |
學校類型 | 私立大學、教會大學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耶穌會 |
校址 | 天津馬場道141號 |
津沽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Tsin Ku),簡稱津大,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天津市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是中國的第二所天主教大學,中國近代最早開展建築教育的高校之一[1]。1921年建校時,正式名稱為法語: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Industrielles et Commerciales de Tientsin,中文譯名天津工商大學。1933年8月,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時定名為私立天津工商學院,英語:Tientsin Kung Shang College。1948年10月,改建為大學,定名為私立津沽大學,英語:Tsin Ku University。1951年9月,私立津沽大學改為公立,隸屬於教育部。1952年8月,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津沽大學解散,工學院併入天津大學,財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以津沽大學師範學院為基礎,在原校址組成天津師範學院,是河北大學的前身。1970年11月,河北大學遷至保定市,部分未跟隨遷移的師生在原津沽大學校址基礎上建立了天津外國語學院,目前已升格為天津外國語大學。
目前,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南開大學商學院、河北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均對津沽大學的學緣或地緣有所繼承,而天津市實驗中學則沿襲自津沽大學附屬中學。
歷史沿革
[編輯]籌備辦學期間
[編輯]最早在1860年代天津開埠之初,法國政府為了擴大在中國的影響,有意以教會名義在天津開辦一所高等學校。鑑於遣使會在天津力量薄弱,法國駐華公使館秘書羅淑亞於1861年授意獻縣耶穌會赴天津辦學,遭到遣使會抵制,辦學計劃遂被擱置[2]。1909年,獻縣教區司帳柯茂德神父購得天津德租界與英租界交界處馬場道清鳴台100畝曠地,準備在此建立一座教會大學,但是遭到當時受英美影響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拒絕[3]。
歐戰結束後,在中國建校事宜被重新提起。羅馬教廷通過天主教直隸東南教區主教劉欽明和中國教務巡閱使光若翰的報告了解到在中國興辦教育的重要性,於1920年7月指示天津教區新任主教文貴賓和天主教直隸東南教區主教劉欽明商議在天津創辦高等學校問題。同年12月,文貴賓與劉欽明達成協議,「准許照耶穌會總長的請求,在天津市成立或是高等學院,或是職業學校,或是同時成立上述兩種學校」[2]。遣使會與耶穌會之間關於辦學權長達數十年的爭議以耶穌會獲得辦學權而結束[4]。起初,耶穌會擬定校名為「天津農工商大學」,但最終定名為「天津工商大學」[2]。
天津工商大學時期
[編輯]1921年1月14日,羅馬教廷正式批准劉欽明在天津辦學。7月,于溥澤神父(Father Pierre Jubaru)被聘為首任校長。8月,于溥澤選定沿用1909年曾擬建學校而購得德租界馬場道清鳴台曠地作為建校校址[4]。1922年10月,開始在清鳴台選定的校址建造教學樓。由於耶穌會在中國辦學的重點是中等教育,所以,天津工商大學在建立之初仍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即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5],但天津工商大學的建立擴大了耶穌會在天津高等教育方面的影響。1922年4月23日,法國的桑志華在天津工商大學校園內創建了專門的科研機構,初名「黃河白河博物館」,後因藏品的拓展而更名「北疆博物院」。1923年,天津工商大學預科開始招生。1925年,天津工商大學的主教學樓建成,並開始正式招生,設有工、商兩科[5]。7月,天主教神父、法國里爾大學哲學博士裴百納天津工商大學第二任校長,為學校採購了一批在當時世界領先的教學儀器與設備,並借鑑了歐美的高校管理辦法、招募學者到學校任教[6]。1931年,裴百納因病歸國[7],學校成立了以華人為多數的董事會,華籍司鐸趙振聲繼任校長[2]。
天津工商學院時期
[編輯]1933年8月,天津工商大學在國民政府教育部備案。國民政府教育部第7923號訓令,正式批准立案,因所設系科未達「大學」三院九系之標準,故將學校更名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學院[5]。1936年底,綏遠抗戰爆發,天津工商學院的學生組織了援綏會[8]。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將工科改為工學院,保留土木工程系並增設建築工程系,建築師陳炎仲被聘為建築工程系首任系主任[1]。1937年8月,日軍占領天津,華南圭已因躲避日本人迫害而流亡到法國。天津工商學院則憑藉隸屬於天主教會和法國政府的關係,沒有隨南開大學、北洋大學等其他平津高校內遷,依舊辦學,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少數在淪陷地區持續辦學的高校之一[5]。直隸及周邊地區一些不能轉移的大學生和中學生紛紛報考工商學院,致使天津工商學院的在讀人數急劇增加[5]。至1945年7月,天津工商學院的在讀學生人數由抗戰前的141人增至626人。1943年,天津工商學院成立了女子學院。1947年8月13日,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校董事會召開第三十四次會議,與會代表全體通過學院改大學後定名為津沽大學的提案[9]。
津沽大學時期
[編輯]1948年10月26日,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天津工商學院升格為大學並更名的立案公文送達學校,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正式升格為私立津沽大學,學校師生舉行了4天的慶祝活動[5]。在升格為大學後,天津工商學院原有的教學傳統與管理格局基本得到延續,但受到國民政府推崇美國大學制度的影響有所改變,學生成績開始改採用百分制並增設選修課,增聘部分專任教員,傳教士或教徒在教職員工中的比例由1938年時占五成降至一成左右[10]。
1949年以後,新執政的政府要求私立津沽大學開設政治課程,遭到時任副校長法國籍神父卜相賢抵制。雙方面相持不下,一度導致教學秩序混亂,最後天津市長黃敬出面協調得以解決。但該事件給津沽大學帶來了不良影響,成為了新執政的政府在處理教會學校尚無經驗時決定直接收回教會學校的重要原因[5]。
1951年,高等院校的調整與合併以及對私立學校的改造在全國範圍內展開。4月5日,天津市公安局以反革命間諜罪將天主教耶穌會天津院院長卜相賢逮捕。7月3日,私立津沽大學校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定以校董事會名義請求政府接收學校,校董事長李燭塵代表校董事會致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擬將津沽大學獻給國家,並請政府明令改為國立。」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布(51)高一字1170號令批准,私立津沽大學改為公立大學,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天津達仁學院併入津沽大學商學院,天津土木工程學校併入津沽大學工學院。津沽大學之文學院改為師範學院。11月,教育部召開了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研究擬定工學院調整方案,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津沽大學三校進行院系調整。1952年3月,天津市高等學校調整委員會成立,津沽大學教務長、黨支部書記王金鼎任委員會副主任。高校調整委員會最終研究決定將南開、天大和津沽三校合併為兩校:一為綜合性的南開大學,一為多科性工業性的天津大學,並擬定拆分津沽大學[1]。8月,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津沽大學正式解散[11]。
解散後續
[編輯]1952年8月,津沽大學正式解散[11]。原津沽大學工學院併入天津大學,其中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併入天津大學土木建築工程系[1]。原津沽大學財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但1958年,南開大學的貿易、企業管理、會計、金融、財政、統計等經濟管理科系調出,獨立組建的河北財經學院,目前是天津財經大學[12]。原津沽大學師範學院與天津教師學院合併組建天津師範學院,後改建為綜合性河北大學。1970年,河北大學大學遷往保定,僅五成余教職工跟隨前往,近五成教職工則留在了天津市,加入了1974年在津沽大學原址建立的天津外國語學院,現為天津外國語大學[5]。津沽大學附屬中學則更名為天津師範學院附屬男子中學,目前是天津市實驗中學[13]。位於津沽大學校園內的北疆博物院原址及部分藏品由天津市文化局接管,成為「天津市人民科學館」。1958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14]。
1997年6月,1926年落成的原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被登記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5]。2005年8月,原北疆博物院舊址、原天津工商學院主樓、桑志華舊居等被列入天津歷史風貌建築名錄[16]。
2016年12月,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市檔案館聯合舉辦了「紀念天津工商大學建校95周年研討會」並出版相關書籍[17]。
學科院系
[編輯]津沽大學的工科和商科實力雄厚,在平津地區以及華北地區享有較高聲譽。尤其是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創辦的建築工程系,是天津地區建築教育的發端,亦是中國最早開展建築教育的大學之一。1925年,天津工商學院首屆開學時設立工、商兩科。1939年,增設了法科,招收18名學生,由於經費問題等原因於1940年6月停辦。1950年,津沽大學共設三院十系。工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商學院下設會計財政系、國際貿易系、工商管理系;文學院下設語文系、外語系、史地系、家政系[5]。1950年後,津沽大學進行了較為頻繁的內部院系調整[18]。至解散前,津沽大學設工學院、財經學院、師範學院三院[2]。
工學院
[編輯]津沽大學工學院中最具實力的是建築工程系,該科系不僅是天津地區建築教育的發端,亦是中國最早開展建築教育的大學之一。如清華大學多座近代建築、天津勸業場、耀華學校等諸多知名建築的設計均出自天津工商學院師生之手[10]。
1925年,天津工商大學第一屆開學時便設置了工科,即土木工程科。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將工科改為工學院,保留土木工程系的同時,創辦了建築工程系,是中國近代建築教育的先驅之一[1]。畢業於英國建築聯盟學院的建築師陳炎仲被聘為建築工程系首任系主任,1935年入學的土木工程系三年級學生轉入建築工程系成為首屆學生。1940年,陳炎仲辭世後,畢業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的建築師沈理源擔任建築工程系主任。1940年2月,中國工程司建築師閻子亨受聘兼任工商學院建築工程系教授[19]。9月,時任天津基泰工程司負責人的關頌堅推薦建築師張鎛到天津工商學院建築工程系任兼職教授[1]。1941年至1944年,天津工商學院建築工程系的師生參與繪故宮中軸線以及天壇、先農壇等古建築的測繪工作[1]。1945年12月1日,工商學院董事會決議在工學院增設機械工程系[20]。1952年8月,津沽大學解散後,原工學院併入天津大學,其中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併入天津大學土木建築工程系[1]。
財經學院
[編輯]1925年,天津工商大學第一屆開學時便設置了商科。1937年,商科分為會計財政、國際貿易二系。此後,日漸成熟並發展為商學院[5]。1945年12月1日,工商學院董事會決議在商學院增設工商管理系[20]。1950年10月,工商管理系改為企業管理系。1951年6月,商學院改為財經學院,會計財政系更名為會計系,國際貿易系改為貿易系[5]。1952年8月,津沽大學解散後,原財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12]。1958年,以南開大學經濟類專業(貿易、企業管理、會計、金融、財政、統計等系)為基礎組建了河北財經學院,現為天津財經大學。
師範學院
[編輯]師範學院是津沽大學三院中成立最晚、存在時間最短的學院。關於師範學院的前身女子學院或女子文學系的成立時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1939年即天津工商學院便成立了女子文學系[11]。另有說法,1943年,成立了女子文學系。還有說法,1943年9月,天津工商學院成立了女子學院,僅招收女生,最初不分科系[10],由近代女教育家孫家玉主持教務工作,以彌補女子難以獲得高等教育深造的遺憾[10],後分設家政學系和史地學系[5]。1945年9月,女子學院改為文學院,增加中國文學系[5]。1946年8月,文學院增設了外國語文系,同時擬設教育系,但因經費不足而未招生[20]。關於外國文學系的設置,還有一種說法是:1948年11月,改稱私立津沽大學後,文學系又細分為語文系和外文系[11]。1951年,文學院改建為師範學院[5]。原津沽大學師範學院與天津市教師進修學院合併組建天津師範學院,後改建為綜合性河北大學,由天津市遷往保定市。而部分教職員工未隨之前往,加入了在津沽大學原址成立的天津外國語學院[5]。
教學實踐
[編輯]20世紀初期,中國高等學校中公立、私立大學均有較大發展。相對此期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等主要仿效美國式教育體制而言,津沽大學作為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教會大學,自創辦起採用的是法國式教育體制[21]。在入學招生方面,天津工商學院時期,每年暑假期間,學校在天津、北平和濟南三地同時面向具有高中畢業學歷的考試舉辦一次招生考試,作為入學依據。入學考試方面,工科考察國文、英文(筆試及口試)、幾何、高等代數等12項;商科考察國文、英文(筆試及口試)、幾何、代數等8項。在教學方面,津沽大學自天津工商大學時期起「對學理及經驗採取並重主義」,「以養成各生勤奮、審度、推算、構作之習慣」,因此學生的科技與業務實踐活動非常豐富[22]。
在課程設置上,工科主要開設物理學、化學、數學、力學、測量學、地質學、水力學、圬工橋梁、土石工程、建築材料等課程;商科主要開設化學、商業學、保險學、會計學、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關稅學、銀行學、國際貿易等課程[2]。
在實踐方面,津沽大學學生的實踐實習主要有測量等課程實習、工礦銀行參觀和旅行考察。工科學生暑期會在北平、青島及天津本埠等地參加測量等課程專項實習,此外亦會深入工礦企業、銀行機構參觀實習。四年級學生畢業前夕會進行旅行考察進行,如1945年曾到塘沽永利鹼廠、久大精鹽的工廠的實習[8]。 津沽大學具有濃厚的文化體育活動氛圍,學校設有網球隊、籃球隊和排球隊等。1936年舉行的天津市運動會,天津工商學院學生曾一舉囊括獲高欄、中欄、跳遠、跳高冠軍[8]。1941年,天津工商學院管弦樂隊成立,是當時天津市最為活躍的一支管弦樂團,由張肖虎指揮,曾在大光明電影院、天津英文學校等地多次舉辦莫扎特作品慈善音樂會,也曾在耀華中學大禮堂舉辦「天津工商大學募集助學金音樂演奏會」[23]。1945年初,張肖虎以蘇武牧羊為題材創作交響詩《蘇武》,在耀華學校禮堂首演,由天津工商學院管弦樂隊擔綱演奏[24]。
師資
[編輯]因津沽大學是中國近代最早開展建築教育的高校之一,因此陳炎仲、閻子亨、張鎛、馮建逵等多位中國近代著名建築師以及法國籍保羅·慕樂[25]、奧地利籍羅爾夫·蓋苓[26]等外籍建築師曾在此任教。畢業於津沽大學的建築師眾多,如虞福京、黃廷爵[27]等。抗日戰爭時期,未能內遷的學者,如燕京大學的齊思和、翁獨健、侯仁之,南開大學的袁賢能、胡繼瑗、張華倫,工程技術界的專家如建築師閻子亨、譚真、沈理源、劉問凱,水利專家王華棠、高鏡瑩、孫家琦等均在天津工商學院任教[20]。因此,抗日戰爭時期的華北動亂以及與法國的關係,客觀上增強了天津工商學院的師資力量。1943年,隨著天津法租界歸還中國,保羅·慕樂等多位法國籍教授離開天津或中國[25]。1949年以後,外籍教授及神父等普遍主動離開中國,亦有部分人員如副校長法國籍神父卜相賢等被撤職、拘捕或驅逐出境[28]。
學校象徵
[編輯]校訓
[編輯]津沽大學自天津工商學院時期起便確定校訓為「實事求是」[5]。在解散後,對於津沽大學學緣有所繼承的河北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和天津市實驗中學均對此校訓有所繼承和演進[5]。河北大學的校訓為「實事求是,篤學誠行」[29],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校訓是「中外求索,德業競進」[5]。而前身是原津沽大學附屬中學的天津市實驗中學則沿用了「實事求是」的校訓[13],並將「實事求是,思學思新」歸納為其辦學精神[30]。
校歌
[編輯]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譜寫了校歌,歌詞如下:
“ | 科學救國,效著乎西洋;裕民保種,端賴工商。 煌煌我校,踞柝津之陽;樂育善誘哉,成棟梁。 莘莘學子負奇資,如圭如璋;切磋琢磨,集於一堂。 濟濟青年勤學問,日就月將;藏息修游,教亦多方。 守校訓,誓永志而弗忘;實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 知識日以進,體魄日以強。三育完美,二科專長。 尊師敬友,所習勿荒。幼學壯行,庶挽瀾狂。 謹祝我校,如陵如岡,萬歲無疆,人才輩出,久久自芬芳[7]。 |
” |
——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校歌(1937年創作) |
1943年,天津工商學院重新譜寫了校歌,而校歌歌詞中的「二科專長」也隨著學校設工商兩科發展為工、商、文三個學院,而填詞為「科分三院」。
“ | 立國大地,曷由自強,學術日新,厥惟工商。 乃建黃宇,析津之陽,人才薈集,冠佩芬芳。 科分三院,學務專長,實事求是,中正溫良。 學行並茂,興寐毋忘,勉哉多士,日進無疆![7] |
” |
——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校歌(1943年創作) |
校園建築
[編輯]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天津市河西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24年 |
編號 | 7-1630-5-023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津沽大學坐落於天津英租界邊界旁,沿用自天津工商大學建校時的校址。津沽大學的校園建築與租界內其他建築風格相似,均採用了當時西方流行的歐洲古典式樣,如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古典宗教建築式樣[3]或法國第二帝國風格。北疆博物院的原址以及創始人桑志華舊居亦建於天主教會所購置的清鳴台空地上,原本與學校相鄰。隨著學校的發展,北疆博物院與學校建築融為一體,形成坐落於學校內的布局結構,甚至被誤認為是學校附設的研究機構[5][4]。
中央大樓(主樓)
[編輯]津沽大學的校舍中,最具有標誌性的是中央大樓,也稱本科大樓、教學主樓。該建築由在校任教的法商永和工程司建築師保羅·慕樂教授主持設計,1924年開始建設,1926年建成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4,917平方米[31],自落成以來便是本科層次教學的主要場所,整體建築被認為是法國古典建築的翻版[3]。中央大樓整體採取西方教堂建築通常的結構:規則的長方形平面建築,中間部分是窄而高的狹長空間,兩側是對稱的形式。建築以面對馬場道的主門廳為中心,兩側設有樓梯和教室,門廳平台的下邊是四組塔司干柱。建築的頂部採用豪華的法國塞舍爾式,覆以魚鱗式片瓦。首層窗為拱券形,二三層窗均呈矩形。大樓的半地下室和首層外牆以混凝土砌築成塊石狀。二三層樓則用大塊紅磚壘造。大樓室內的門廳、大廳、內廊均呈拱券形門洞,地面用彩色馬賽克拼成各種美術圖案[3]。
建築遺存與保護
[編輯]津沽大學解散後,校園建築先後被原津沽大學師範學院參與組建的天津師範學院使用,而後被天津外國語學院使用至今,目前已更名為天津外國語大學。1991年8月,位於校園內的北疆博物院舊址被登記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5]。1997年6月,津沽大學中央大樓被納入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登記名為「原工商學院主樓」[15]。2004年,天津市政府出資對津沽大學(工商學院)中央大樓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進行了修繕,並更換了鏽蝕的建築構件[31]。2005年8月,該建築及附屬建築被列入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16]。2011年,天津市規劃局公布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原津沽大學校址被納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32]。2013年5月,該建築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記名為「天津工商學院主樓舊址」[31]。目前,津沽大學遺留的建築群,已經成為天津五大道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31]。
與教會、法國政府的關係
[編輯]天津工商大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有助於天主教傳教並進入中國具有優越性的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群體,以及法國政府希望憑藉學校的選址有助於與英國競爭在天津取得更多租界用地。學校籌建所需資金由天主教教會出資,校址的土地亦由教會於建校十餘年前購置,而主持籌建工作的首任校長是教會所遴選的神父於溥澤擔任[7]。在建校初期,天津工商大學的教職員工多位中外國籍的傳教士或天主教徒。因而,初建的天津工商大學是一所典型的教會學校,在教會內部被稱為「天津聖心學院」。但與其他教會大學的發展歷程不同,大多教會大學是由先期建立的中小學逐步升格為大學舉辦高等教育的路徑不同,而津沽大學在天津工商大學建立起便最早開辦高等教育[33]。在辦學初期,天津工商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是羅馬教廷津貼和法國耶穌會撥給教區的傳教經費[5]。但作為一所教會大學,與其他教會大學畢業生有較大比例從事傳道或在教會任教不同,津沽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多從事工商事業,做神父傳道和在教會教書的畢業生比例非常微小(一說,比例不足百分之五[33];一說,只占註冊學生總數的近十分之一[34])。面對辦學規模的日漸擴張和經費來源的擴充,天津工商學院和震旦大學均希望從法國政府得到財政援助。與此同時,法國政府也意識到與教會合作的必要性,因此也對學校經費有所援助,致使兩所高校日益依賴法政府,使學校法國化的色彩大於天主教特徵[21]。
1949年以後,新政府與時任副校長法國籍神父卜相賢就開設政治課產生分歧,成為日後新執政的政府在處理教會學校尚無經驗時決定直接收回教會學校的重要原因[5]。1951年,在民族主義思潮興起的背景下,卜相賢等外國傳教士背景的人員被撤銷職務[11]。
預科及附屬中學
[編輯]1923年,天津工商大學設立預科[5]。1931年,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天津工商大學預科改為天津工商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簡稱工商附中,並設立初中部,主任為雍居敬。1933年,天津工商大學大學在教育部立案,並更名為天津工商學院[5]。同年,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的高中部完成立案。1936年,初中部完成立案。1948年,天津工商學院升格為私立津沽大學,工商附中更名津沽大學附屬中學[5]。1952年8月,津沽大學解散後,津沽大學附屬中學被天津市教育局接管,目前是天津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天津市實驗中學,沿用了津沽大學「實事求是」的校訓[13]。
北疆博物院
[編輯]北疆博物院是中國北方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的博物館之一[35]。1922年,天津耶穌會提供贊助的法國傳教士桑志華在天津英租界旁隸屬於教會的土地上興建博物館,與天津工商大學校址相連。最初,桑志華為博物館取名為「MUSEE HOANGHO PAIHO」,即「黃河白河博物館」,後因藏品來源的拓展,定名為北疆博物院。曾任法國地質學會會長的德日進博士擴充發展了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在中國古生物學界、古地質學界、考古界和博物館界占據重要地位。北疆博物院與津沽大學的關係,學者意見不一。一說,北疆博物院隸屬或掛靠於津沽大學(原天津工商大學)[5];一說,兩者為平行關係,互不隸屬[4]。後經考證,北疆博物院與津沽大學同屬於天主教耶穌會,但二者互不統屬,但又院址相連、互融互補,北疆博物院的科研與展覽為津沽大學提供了自然科學實踐與拓展視野的渠道,而津沽大學為北疆博物院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36]。
歷任校長
[編輯]1921年7月21日,于溥澤被任命為校長,負責籌辦建校事宜[2]。7月25日,于溥澤抵達天津,選定馬場道教會原有空地為校址,興建校舍[7]。1925年7月,裴百納神父(Henri Bernard)繼任校長一職[7]。1931年6月,工商學院籌備立案,學校成立了以華人為多數的董事會,任命華籍司鐸趙振聲神父為校長[2]。1933年8月,華南圭出任天津工商學院院長[7]。1937年8月,日軍占領天津後,華南圭避走法國,劉斌代理院長一職[7]。1943年7月,校董事會任命劉迺仁任院長[7]。1949年6月,王峻德任津沽大學校長[7]。1951年,津沽大學改為公立後,曾任北洋大學教務長的張國藩調任津沽大學校長直至學校解散,調回天津大學任第一副校長[37]。
校友
[編輯]津沽大學校友指曾在天津工商大學、天津工商學院及津沽大學學習、工作、進修以及專職、兼職任教等人士。津沽大學自1925年招收本科大學生以來,在讀學生日漸增長。至1950年,學校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25年間,學校共畢業大學生1184人[2]。
教師校友中,陳炎仲、閻子亨、張鎛、閻子亨、譚真、沈理源、劉問凱等多位中國近代著名建築師以及保羅·慕樂[25]、羅爾夫·蓋苓[26]等外籍建築師,還包括水利專家王華棠、高鏡瑩、孫家琦等。抗日戰爭時期,未能內遷的學者,如燕京大學的齊思和、翁獨健、侯仁之,南開大學的袁賢能、胡繼瑗、張華倫等均均在天津工商學院任教[20]。
因津沽大學是中國近代最早開辦建築學教育的學校,因此畢業於此的建築師眾多,如虞福京[38]等。
1928年,物理學家袁家騮考入天津工商大學工學院。1931年,會計學專家李寶震教授考入天津工商大學商科,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教授、會計財政系主任、副校長[39]。此外,津沽大學的知名校友有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40]。
研究與紀念
[編輯]由於津沽大學經歷了天津工商大學、天津工商學院和津沽大學三個主要時期,且經歷了戰爭、革命等不同社會狀態,並在解散後院系調整情況複雜[18]。因此,津沽大學各個時期的資料文獻被作為重要歷史檔案資料保存在國內外多個圖書館、檔案館中,但在學緣地緣有所傳承的河北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及天津市檔案館等處則較為豐富[18]。津沽大學的歷史檔案資料在語言上涉及中文、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等[18]。2004年10月,南開大學原副校長王振鳴將其保存多年的《慶祝津沽大學改為國立接收典禮暨開學迎新大會簽名帳》捐贈給天津市檔案館館藏[41]。2010年10月,由河北大學閻玉田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專著《踞柝津之陽——天津工商大學》,記錄了天津工商大學、天津工商學院至津沽大學三個階段的校史,書名引用自天津工商學院校歌。2016年12月,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市檔案館聯合舉辦了「紀念天津工商大學建校95周年研討會」,並出版圖書《天津工商學院(津沽大學)檔案圖集選編》以資紀念[17]。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宋昆. 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发展简史(1937-1952). 城市環境設計. 2017-10-28, (6).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李曉晨. 津沽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影响. 史學月刊. 2011-07-25.
- ^ 3.0 3.1 3.2 3.3 郝克路. 天津外国语学院校址八十年的变迁.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9-09-20, (1999(3)).
- ^ 4.0 4.1 4.2 4.3 呂志毅. 河北大学前身——天津工商大学创建背景.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9-25.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黃立志. 1921- 2011:天津工商大学历史脉络演进. 天津電大學報. 2012-03.
- ^ 劉冰洋. 河北大学:笃学求真一脉传. 河北日報. 2017-02-16.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呂志毅. 河北大学史. 2001: 河北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0287838.
- ^ 8.0 8.1 8.2 鄧紅.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学生状况初探——以天津工商大学学生为例.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9-25, (2001(3)).
- ^ 《私立天津工商學院校董事會議記錄(第三十四次)》,河北大學檔案,1949-01-01
- ^ 10.0 10.1 10.2 10.3 溫玉清.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 天津大學. 2002-06-01.
- ^ 11.0 11.1 11.2 11.3 11.4 天津市志·高等教育志. 天津: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2007.
- ^ 12.0 12.1 南開大學校史編寫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10.
- ^ 13.0 13.1 13.2 天津市实验中学. 基礎教育參考. 2016-03-15, (2016 (6)).
- ^ 馬金香. 北疆博物院的追溯、传承与展望. 中國博物館. 2014-11-15.
- ^ 15.0 15.1 15.2 天津市文物局 黃永剛. 天津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览(第一批至第七批). 文物出版社. 2016-07-01. ISBN 9787501044184.
- ^ 16.0 16.1 路紅.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建築書店(原建築社). 2007-11-01. ISBN 9787112094639.
- ^ 17.0 17.1 孫曉川. 纪念天津工商大学建校95周年 探索办学经验传承办学精神. 鳳凰網. 人民網. 2016-12-02 [2018-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2).
- ^ 18.0 18.1 18.2 18.3 劉輝、張晟、王瀅. 文化共生视野下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研究——以天津工商学院为例.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5-07-15, (2015(7)).
- ^ 趙春婷. 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 天津大學. 2010.
- ^ 20.0 20.1 20.2 20.3 20.4 閻玉田. 迅速发展的天津工商学院(1933—1948.10).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9-25.
- ^ 21.0 21.1 張士偉、石瑩. 谈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 2011-06-01, (2011(6)).
- ^ 天津工商學院出版委員會. 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 天津: 天津工商學院. 1935.
- ^ 劉倩. 天津小提琴艺术发展状况研究—20世纪上半叶. 天津音樂學院. 2016-06-10.
- ^ 曹碩. 20世纪40年代天津音乐社团及演出活动初探. 天津音樂學院. 2014-05-28.
- ^ 25.0 25.1 25.2 武求實. 法籍天津近代建筑师保罗·慕乐研究. 天津大學. 2011-12-01.
- ^ 26.0 26.1 黃盛業. 奥籍天津近代建筑师罗尔夫·盖苓研究. 天津大學. 2011-11-01.
- ^ 關英健. 天津建筑名家虞福京研究. 天津大學. 2012-12-01.
- ^ 天津地方志-天津通志:大事记. 天津: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2007.
- ^ 張娜. 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河北大学历久弥新的精神脊梁. 河北新聞網. 2014-11-19 [2018-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 ^ 張紅. 学校办学理念的教育哲学思考与课程文化构建——以天津市实验中学为例.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12-12-25, (2012(6)).
- ^ 31.0 31.1 31.2 31.3 謂知. 天津五大道一景——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中國文物報. 2014-06-27.
- ^ 佚名. 天津完成1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向社会公示. 城市快報. 2011-04-19.
- ^ 33.0 33.1 張士偉. 近代天津工商学院与中法教育交流.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12-20, (2009(6)).
- ^ 李曉晨. 近代直隶(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1840-1949). 南開大學. 2007-07-01.
- ^ 房建昌. 天津北疆博物院考实. 中國科技史料. 2003-03-30.
- ^ 王嘉川,王珊. 天津北疆博物院补考. 中國科技史料. 2004-03-30.
- ^ 姜楠、王振東. 张国藩教授及其在流体力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第三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07-01.
- ^ 關英健. 天津建筑名家虞福京研究. 天津大學. 2012-12-01.
- ^ 天財會計發展50年紀念文集. 天财会计发展50年纪念文集.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09522158.
- ^ 裴毅然. 紅色生活史: 革命歲月那些事(1921-1949).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 2015-01-16. ISBN 9789865729226.
- ^ 於學蘊. 天津市档案馆获赠一批珍贵档案. 中國檔案報. 2004-10-21.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