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
太師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太師 | ||||||||
簡化字 | 太师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Thái sư | ||||||||
漢喃 | 太師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태사 | ||||||||
漢字 | 太師 | ||||||||
蒙古語名稱 | |||||||||
傳統蒙文 | ᠲᠠᠢᠱᠢ | ||||||||
西里爾蒙文 | Тайш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ᡨᠠᡳᡧᡳ | ||||||||
穆麟德轉寫 | taiši |
太師,中國古代職官。又名太宰,掌邦治,為六卿之首。
歷史
[編輯]殷紂之時,箕子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師。《大戴禮記》說:「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周成王時,周公旦始居之。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而東,周公主之。」周公薨,畢公代之。 又周朝,太師與太保、太傅合稱「三公」。漢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復置太師官,而孔光居焉。漢東京又廢。獻帝初,董卓為太師,卓誅又廢。魏世不置。晉因為避景王司馬師之諱,將太師改置為太宰,晉武帝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1]。而據《唐六典》說法,太師等「師傅之官」在漢哀帝與漢平帝時列於「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之上,稱為「上公」,之後在後魏(北魏、東魏、西魏)時,與太傅、太保合稱「三師」[1]。北周時又改稱回「三公」,至隋唐又稱為「三師」[1]。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有元襲其名號,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國王置太師一員。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罷歲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職常缺,而僅置太保一員。至成宗、武宗而後,三公並建,而無虛位矣。」
明史、清史稿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加官及贈官」。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師,朝鮮王朝改稱大師。越南李朝、陳朝亦設有太師官職。
歷代太師
[編輯]中國
[編輯]- 商
- 周
- 晉
- 楚
- 兩晉南朝
- 十六國
- 北魏:車路頭(贈)、宗愛、常英、馮熙、馮誕(贈)、元勰、元懷(贈)、元雍、元繼、胡國珍(贈)、元繼、爾朱榮、元欽(贈)、爾朱代勤(贈)、爾朱新興(贈)、元肅、高歡、元欣、高歡、高樹生(贈)、楊椿(贈)、高肇(贈)、元悅(贈)、元諶、高猛(贈)、李延寔(贈)、元彧(贈)、元顥(贈)、元徽(贈)
- 東魏:元諶、元坦、高盛(贈)、胡僧洗(贈)、高乾(贈)、高昂(贈)、元暹(贈)、高永樂(贈)、厙狄干、尉景(贈)、孫騰(贈)、胡寧(贈)、婁昭(贈)、元樹(贈)
- 西魏:長孫稚、元欣、念賢、賀拔勝、宇文泰、宇文覺
- 北齊:斛律金、韓軌(贈)、潘樂(贈)、司馬子如(贈)、可朱渾元、高演、高淯(贈)、高湜(贈)、高浟、高岳(贈)、段韶、賀拔仁、高湝、高琛(贈)、婁叡、高湝、高潤、高長恭(贈)、高凝(贈)
- 北周:李弼、宇文護、賀蘭祥(贈)、于謹(贈)、宇文顥(贈)、宇文導(贈)、尉遲迥、宇文招、宇文賢、宇文贊、楊忠(贈)
- 唐
- 後梁
- 後漢
郭謹(檢校)
- 後周
- 吳
- 前蜀
- 南唐
- 北漢
- 宋
趙普 趙元佐 趙元儼 韓琦 富弼 文彥博 趙顥 趙佖 蔡京 童貫 鄭紳 趙俁 趙偲 秦檜 韓世忠 楊存中 張俊 史浩 吳益 趙伯圭 韓侂胄 史彌遠 郭師禹 楊谷 楊石 鄭清之 趙與芮 賈似道 張堯佐(贈)
- 金
完顏宗磐 完顏宗干 完顏宗弼 完顏宗賢 完顏勖 徒單恭 溫都思忠 張浩 徒單克寧 胡沙虎 崔立
- 元
月赤察兒 阿剌不花 脫兒赤顏 阿撒罕 鐵木迭兒 伯忽 按塔出 燕帖木兒 馬札兒台 脫脫 汪家奴
- 天完
- 明
李善長
張輔
張懋
朱永
張鶴齡
徐光祚
郭勛
朱希忠
徐文璧
張居正
魏良卿
「朱壽」(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太師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大慶法王)
- 南明
- 清
蒙古
[編輯]捏坤太師 木華黎 孛罕 烏林台巴達 馬哈木 阿魯台 脫歡 也先 阿失帖木兒 毛里孩 孛來 癿加思蘭 亦思馬勒 亦不剌
越南
[編輯]- 丁朝
- 李朝
梁任文 李道成 黎文盛 陳度 張伯玉 牟俞都 李俞都 杜安頤
- 陳朝
- 黎初朝
- 莫朝
- 黎中興朝
- 西山朝
- 阮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