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內容擴充:翻譯及改寫自英語維基百科對應條目
第16行: 第16行:
|MeshID = D001926
|MeshID = D001926
}}
}}
'''腦死亡'''或'''腦死'''(英語:Brain death)是指[[腦]]功能的完全喪失,包括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不受意志控制的生理活動。<ref name="enc bd">{{cite encyclopedia|url=http://www.deathreference.com/Bl-Ce/Brain-Death.html|title=Brain death|encyclopedia=Encyclopedia of Death and Dying|access-date=25 March 2014}}</ref><ref name=":0">{{cite web|title=Diagnosis of brain death|url=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diagnosis-of-brain-death?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brain+death&selectedTitle=1~37|access-date=25 March 2014|last=Young|first=G Bryan|work=UpToDate}}</ref><ref>{{Cite journal|title=The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first1=A.|last2=Pawar|first2=M.|journal=Indi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issue=1|doi=10.4103/0972-5229.53108|year=2009|volume=13|pages=7–11|pmc=2772257|pmid=19881172|last1=Goila}}</ref><ref>{{Cite journal|title=Diagnosis of brain death|first1=C.|journal=Neurology International|issue=1|doi=10.4081/ni.2010.e2|year=2010|volume=2|pages=2|pmc=3093212|pmid=21577338|last1=Machado}}</ref> 它不同於[[持續性植物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還活著,並且保留了一些自主功能。<ref>{{cite journal|title=Medical aspects of the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1)|date=May 1994|journal=N. Engl. J. Med.|issue=21|doi=10.1056/NEJM199405263302107|volume=330|pages=1499–508|pmid=7818633|author1=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PVS}}</ref> 在[[昏迷]]中部分大腦和身體的生理機能仍在持續進行,因而與腦死不同;[[閉鎖綜合徵]]也不同於腦死。[[鑑別診斷]]可以在醫學上區分這些不同的情況。
'''脑死'''(或称'''脑死亡''',{{lang-en|Brain death}}),作為[[死亡]]判定的準則之一,通常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腦部]]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近年以来,脑死已经成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個人若停止呼吸二至五分鐘以上,可能會造成腦死現象。

腦死亡在許多[[管轄權|司法管轄區]]被用作法定死亡(英語:Legal death)的指標,但其定義不一致且經常被公眾混淆。<ref>{{cite journal|title=Investigation of Public Perception of Brain Death Using the Internet|date=August 2018|journal=Chest|issue=2|doi=10.1016/j.chest.2018.01.021|volume=154|pages=286–292|pmc=7339235|pmid=29382473|vauthors=Jones AH, Dizon ZB, October TW}}</ref>當其他部分不再起作用時,大腦的各個部分可能會繼續發揮作用,並且“腦死亡”一詞已被用來指代各種組合。例如,雖然一部[[多蘭醫學參考工具書|主要醫學詞典]]顯示“腦(英語:brain)死亡”與“[[大腦]]的(英語:cerebral)死亡”同義<ref name="Dorlands">{{Citation|author=Elsevier|author-link=Elsevier|title=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publisher=Elsevier|url=http://dorlands.com/|postscript=.}}</ref>,但[[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MeSH)系統將腦死亡定義為包括[[腦幹]]。這些區別在醫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例如,在大腦死亡但腦幹活著的人中,自主呼吸可能會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而在全腦死亡(包括腦幹死亡)中,只有生命支持設備才能維持氧氣的進出。在某些國家,被歸類為腦死亡的患者可以合法地通過手術切除器官以進行[[器官捐贈]]。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徵象|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都会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許多學者相信,脑死亡的标准更可靠。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皆採納腦死作為死亡的依據。但在醫學上,被判定腦死的病人,仍然可能表現出生命徵兆,心跳與許多身體器官仍然保持運作,例如進入[[持續性植物狀態]]的病患;也曾經有多起病例,被判定腦死的病人,最終復原存活下來,但判定過程不夠嚴謹。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徵象|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都会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許多學者相信,脑死亡的标准更可靠。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皆採納腦死作為死亡的依據。但在醫學上,被判定腦死的病人,仍然可能表現出生命徵兆,心跳與許多身體器官仍然保持運作,例如進入[[持續性植物狀態]]的病患;也曾經有多起病例,被判定腦死的病人,最終復原存活下來,但判定過程不夠嚴謹。

2022年2月12日 (六) 14:47的版本

Brain death
类型昏迷
病因brain injury[*]腦血管疾病吊死窒息
分类和外部资源
ICD-11MH10
ICD-9-CM348.82
DiseasesDB1572
MeSHD00192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腦死亡腦死(英語:Brain death)是指功能的完全喪失,包括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不受意志控制的生理活動。[1][2][3][4] 它不同於持續性植物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還活著,並且保留了一些自主功能。[5]昏迷中部分大腦和身體的生理機能仍在持續進行,因而與腦死不同;閉鎖綜合徵也不同於腦死。鑑別診斷可以在醫學上區分這些不同的情況。

腦死亡在許多司法管轄區被用作法定死亡(英語:Legal death)的指標,但其定義不一致且經常被公眾混淆。[6]當其他部分不再起作用時,大腦的各個部分可能會繼續發揮作用,並且“腦死亡”一詞已被用來指代各種組合。例如,雖然一部主要醫學詞典顯示“腦(英語:brain)死亡”與“大腦的(英語:cerebral)死亡”同義[7],但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MeSH)系統將腦死亡定義為包括腦幹。這些區別在醫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例如,在大腦死亡但腦幹活著的人中,自主呼吸可能會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而在全腦死亡(包括腦幹死亡)中,只有生命支持設備才能維持氧氣的進出。在某些國家,被歸類為腦死亡的患者可以合法地通過手術切除器官以進行器官捐贈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都会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許多學者相信,脑死亡的标准更可靠。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皆採納腦死作為死亡的依據。但在醫學上,被判定腦死的病人,仍然可能表現出生命徵兆,心跳與許多身體器官仍然保持運作,例如進入持續性植物狀態的病患;也曾經有多起病例,被判定腦死的病人,最終復原存活下來,但判定過程不夠嚴謹。

诊断脑死亡必须依据严格而详细的诊断程序来进行确认(比如医师的资格和人数,测试的次数和时间间隔等),一般要求参与器官移植的医生回避。

判定標準

一般认为,脑死亡应符合以下标准:

  1. 自主呼吸停止
  2. 不可逆性深度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但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 脑干神经反射(顱反射)消失
  4. 瞳孔散大或固定,對光線強弱無反應
  5.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6.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爭議

腦死是否可以作為醫學上死亡判定的最高準則,在醫學界仍有爭議。

各國狀況

各国诊断脑死亡的標準不盡相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是采用“哈佛标准”或与其相近的标准;世界上已经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脑死亡标准,中华民国于1987年立法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開始將「腦死」納入死亡的判定標準。其後行政院衛生署並於2004年8月9日以衛署醫字第0930211265號命令發布「腦死判定準則」全文共12條,並自發布日起施行。[8]

参考来源

  1. ^ Brain death. Encyclopedia of Death and Dying. [25 March 2014]. 
  2. ^ Young, G Bryan.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 UpToDate. [25 March 2014]. 
  3. ^ Goila, A.; Pawar, M. The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 Indi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9, 13 (1): 7–11. PMC 2772257可免费查阅. PMID 19881172. doi:10.4103/0972-5229.53108. 
  4. ^ Machado, C. Diagnosis of brain death. Neurology International. 2010, 2 (1): 2. PMC 3093212可免费查阅. PMID 21577338. doi:10.4081/ni.2010.e2. 
  5. ^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PVS. Medical aspects of the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1). N. Engl. J. Med. May 1994, 330 (21): 1499–508. PMID 7818633. doi:10.1056/NEJM199405263302107. 
  6. ^ Jones AH, Dizon ZB, October TW. Investigation of Public Perception of Brain Death Using the Internet. Chest. August 2018, 154 (2): 286–292. PMC 7339235可免费查阅. PMID 29382473. doi:10.1016/j.chest.2018.01.021. 
  7. ^ Elsevier,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Elsevier. 
  8. ^ 腦死判定準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