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圖 在地圖上顯示所有坐標,或者使用下方服務查看: OpenStreetMap

霞浦縣福建省寧德市下轄縣,擁有1700多年的建制歷史,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也在歷史上曾長期是閩東北地區(以福寧五邑為主的寧德市一帶地區)的行政中心所在地[1]:7霞浦縣境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黃瓜山遺址,歷史年代最晚的則是1994年建成的空海大師紀念堂。本列表列出霞浦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以及簡要介紹。[2][3][4]

1961年5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霞浦縣人民委員會首次公佈了1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1988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20處。199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重新審查確定了1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自1981年至今,霞浦縣先後公佈了九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擁有最多文物保護單位的鄉級行政區松城街道,共有10處,其中1處已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

1991年,位於長春鄉(今長春鎮)的大京城堡被列為第三批福建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霞浦縣境內的首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截至目前,霞浦縣共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鄉級行政區中,沙江鎮境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多,共有4處;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行政村小馬村竹江村,各擁有2處(其中竹江汐路橋為兩村共有)。霞浦縣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處,是位於水門畲族鄉半嶺畲族觀音亭寨,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古建築,於2013年10月公佈。[6]

地圖[編輯]

霞浦縣境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和部分 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的地理位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霞浦縣境內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編號 名稱 公佈時間 年代 類別 地址 圖片 簡介
7-1079-3-377[7] 觀音亭寨 2013年3月[8][9][註 1] 明代至清代 古建築 水門畲族鄉半嶺村
27°00′56.43″N 120°06′12.84″E / 27.0156750°N 120.1035667°E / 27.0156750; 120.1035667 (觀音亭寨)

觀音亭正門

觀音亭外圍的城牆
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寺院稱觀音亭,由前殿與後殿組成,佔地426.8平方米,外圍的城牆與寺院合稱「觀音亭寨」,周圍聚居畲族村民,每年元宵節重陽節福鼎福安浙江平陽等縣畲族人民聚此舉行盤歌盛會。長約88.7米的半嶺古驛道是北宋以來福建與溫州一帶的重要通道。[2][3]:10-13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霞浦縣境內的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名稱 公佈時間 年代 類別 地址 圖片 簡介
大京城堡 1991年4月[10][註 2] 明代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長春鎮大京村
26°41′55.98″N 120°06′03.89″E / 26.6988833°N 120.1010806°E / 26.6988833; 120.1010806 (大京城堡)

大京城堡正門旁的文物保護碑記

城堡形跡及歷代碑記
是明代抵禦海匪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舊稱福寧衛大金守御千戶所城堡,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興主持修築,城周長2800多米,城牆高7米,規模宏大,因東門的雙重建構而有「瓮城」之稱,至今城牆大部分建築保存完好;城內有古街、古民居等歷史建築。[3]:1-6
傳臚城堡城牆 1996年9月[10][註 2] 明代 古建築 長春鎮傳臚村
26°45′05.64″N 120°03′08.95″E / 26.7515667°N 120.0524861°E / 26.7515667; 120.0524861 (傳臚城堡城牆)

傳臚城牆北門
是研究福寧衛所文化的重要實物[2]。建立於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西臨東吾洋宿霧語Dongwu Yang,東面向山,通體呈正方形,周長640米,城內面積2009平方米,城堡已有部分殘破的情況,原有西、南、北三城門,南城門於1988年重修,西城門於2003年由村民拆建為圓形城門,城頂植有200多株岩柴。[3]:7-9
黃瓜山遺址 2005年5月[10]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沙江鎮小馬村
26°47′56.77″N 119°55′30.72″E / 26.7991028°N 119.9252000°E / 26.7991028; 119.9252000 (黃瓜山遺址)

黃瓜山和文物保護單位碑

霞浦縣博物館展出的遺址文物
是福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貝丘遺址。距今約3500—4300多年,包含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時期的南島語族人類歷史遺蹟[11],分別於1989年、2002年進行了兩次發掘工作,發掘出大量石器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其他遺物,第二次挖掘時還在後山頂發現了大約在西周春秋時期的墓葬與隨葬陶器。[3]:30-32
竹江前澳天后宮(竹江天后宮 2005年5月[10][註 2] 明代、清代 古建築 沙江鎮竹江村
26°46′39.18″N 119°57′27.68″E / 26.7775500°N 119.9576889°E / 26.7775500; 119.9576889 (竹江天后宮)

竹江前澳天后宮
竹江島上共有前澳、後澳兩座天后宮,其中前澳天后宮是閩東沿海歷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築之一,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原名順濟廟,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順濟廟北面重建新天后宮,總面積727.4平方米,包括521.3平方米的大宮和206.08平方米的小宮,宮內存有戲台、木香爐、神牌等清代造物,1994年,宮內的大神牌曾被借到台灣作為媽祖文物藏品展出。[2][3]:20-23
松山天后宮 2005年5月[10][註 2] 清代 古建築 松山街道松漁村
26°52′13.57″N 120°03′22.53″E / 26.8704361°N 120.0562583°E / 26.8704361; 120.0562583 (松山天后宮)

松山天后宮正殿
松山天后宮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松山一帶有媽祖娘家的傳說,松山天后宮則是福建省唯一一座天后聖母行宮。始建於宋朝,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20世紀80年代後再度全面重修,總面積3300平方米,宮內存有宋、明、清各朝文物。台灣嘉義縣的相關組織曾到此舉行分靈儀式。[12][3]:14-19
龍溪宮 2005年5月[10] 清代 古建築 溪南鎮半月里村
26°45′17.72″N 119°53′09.55″E / 26.7549222°N 119.8859861°E / 26.7549222; 119.8859861 (龍溪宮)

龍溪宮正門
附屬保護單位雷氏宗祠
是霞浦縣境內唯一一個依山而建卻供奉媽祖的宮廟。始建於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面積508平方米,硬山頂穿木結構,擁有獨特的畲族特色,宮內主祀薛元帥(薛芳杜)、陳元帥(陳九郎)、天后聖母(媽祖)、臨水夫人(陳靖姑)和平水明王(楊從儀)五位神祇[13]。擁有附屬保護單位雷氏宗祠和雷氏三古宅。[3]:24-29
福寧山民會館 2009年11月[14][註 3] 清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旗下街6號
26°53′18.47″N 119°59′52.74″E / 26.8884639°N 119.9979833°E / 26.8884639; 119.9979833 (福寧山民會館)
山民會館館內景象 又稱「福寧三明[註 4]會館」,是全國唯一跨省、跨地區的畲族會館[15]。始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在縣城西郊,由畲族山民購地興建,是山民們在福寧府府治的集合活動場所。會館佔地面積741平方米,館內設有「盤護忠勇王」神位和祭祖等場所。民國8年(1919年)移至旗下街現址。[3]:35-40
竹江汐路橋 2009年11月[14] 清代—現代 古建築 沙江鎮竹江村、小馬村
26°47′17.91″N 119°56′40.51″E / 26.7883083°N 119.9445861°E / 26.7883083; 119.9445861 (竹江汐路橋)

小馬側的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竹江側漲潮時被淹沒的汐路橋
是全中國最長、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石埕橋,因漲潮時淹沒於水中,退潮才可行走而得名[16]。它由乾隆年間的竹江島鄉紳鄭繡軒帶頭倡建,其子鄭啟昂斥資建成於清朝嘉慶十六年(1824年),後又進行了三次大修才得以暢通,汐路橋建立在灘涂上,東西連接沙江鎮小馬村和竹江島,為竹江島與外界的聯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至今仍在使用。[3]:33-34
飛路塔 2013年1月[17][註 5] 明代 古建築 鹽田畲族鄉北洋村
26°53′27.49″N 119°54′51.23″E / 26.8909694°N 119.9142306°E / 26.8909694; 119.9142306 (飛路塔)

飛路塔全景和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飛路塔塔身
是霞浦縣境內的明教遺存建築[19]。始建於明朝洪武六年(1374年),坐北朝南,嵌入於新建的泗洲佛亭之中,建築佔地35.3平方米,塔通高3米,塔基高0.95米,寬0.90米;塔身寬1.22米,高0.90米。2009年列入福建省建國60周年「文博成就」文物考古新發現。[3]:106-107
金源祠 2013年1月[17][註 5] 明代 古建築 柏洋鄉董墩村
27°02′37.2″N 119°52′15.6″E / 27.043667°N 119.871000°E / 27.043667; 119.871000 (金源祠)
是霞浦縣目前發現明代宗祠保持最完整的一處。建於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海拔512米,坐北朝南,面積62.4平方米,整體保留了明代建築原型,主體建築為歇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磚木結構,廳內則使用斗拱裝飾,祠堂內神龕後完整保留了明代福、祿、壽三字彩繪,未曾有修復過。[3]:126-127
外滸城堡 2013年1月[17][註 5] 明代 古建築 下滸鎮外滸村
26°36′18.41″N 119°56′49.14″E / 26.6051139°N 119.9469833°E / 26.6051139; 119.9469833 (外滸城堡)

外滸城堡正門及保護碑記

外滸城堡外圍
東冲半島中部用於抗倭而建立的古城堡[20]。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城周長668米,高4.5—5米不等,有五個城門,整個城堡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城牆西向增建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馬道[3]:136-137
八堡城堡 2013年1月[17][註 5] 明代、清代 古建築 沙江鎮八堡村
26°47′07.41″N 119°53′10.56″E / 26.7853917°N 119.8862667°E / 26.7853917; 119.8862667 (八堡城堡)

八堡城堡正門

八堡城牆與石階
是明朝時期為抵禦東南沿海倭寇而修建的城堡,得名於城堡由八個姓氏的先民聯合集資出工興建。建於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城牆高約4.5米,周長約1公里,城堡內基本保持當時的街道和民居建築,但原先城堡內的居民大多已搬遷到堡外(今八堡村村委駐地一帶)居住。[3]:128-130

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霞浦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名稱 公佈時間 年代 類別 地址 圖片 簡介
建善寺 1981年5月 清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東華峰山麓
26°53′45.73″N 120°00′33.96″E / 26.8960361°N 120.0094333°E / 26.8960361; 120.0094333 (建善寺)

建善寺修繕後的大門

建善寺內部各建築
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久的佛寺,有「八閩第一古剎」之稱[2]。始在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建造於溫麻縣縣治(今古縣村),唐朝景雲二年(711年)遷入今址,溈仰宗祖師靈祐在此出家,日本密宗大師空海漂泊到長溪赤岸時曾到建善寺參拜。寺廟近年來多次經歷修繕,現總面積達2580平方米,有大雄寶殿、靈祐祖師堂、地藏王殿等建築,建築範圍內還有靈祐坐禪石、李拔題字石碑等文物古蹟以及唐宋時代的蓮花柱礎石等遺蹟。[3]:41-43
赤岸石橋 1981年5月 明代 古建築 松港街道橋頭村
26°54′27.05″N 120°01′23.91″E / 26.9075139°N 120.0233083°E / 26.9075139; 120.0233083 (赤岸石橋)

石橋殘餘的橋墩和遠處的文物保護碑記
又名橋頭大橋,是古時赤岸村地區與橋頭村地區的連接橋樑,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橋的東側是赤岸碼頭,空海在此地漂着登陸,明朝成化年間重修,王公哲等人曾領導南明軍隊在橋上與清軍戰鬥[21],被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時尚存,橋長62米、17孔,寬2.63米,有多佛寶塔、石翁仲等古蹟,1984年3月一個日本的空海參拜團曾到此地參訪,後毀於1992年的颱風,現殘存20米的石橋橋墩。[2][3]:44-46
石翁仲 1981年5月 宋代 石刻碑記 松城街道青福村寶福里
26°52′36.74″N 119°57′30.36″E / 26.8768722°N 119.9584333°E / 26.8768722; 119.9584333 (石翁仲)

兩尊石翁仲中的文官
俗稱石人翁,始刻於南宋紹定年間(約1236年),原為南宋太師追贈孫翼鳳墓側石翁仲,後遷移至此地[2],有兩尊文武臣,文官高2.6米,圍長2米,雙手持;武官高2米,雙手按劍,此外還有兩對石獅、一對石羊,當地畲族村民以石像作為圖騰崇拜,農曆三月三、九月九等日子會有畲民在此聚集活動,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的「石人公誕生節」會有居民到此求籤。[3]:47-49
獅頭山石刻 1981年5月 清代 石刻碑記 松港街道橋頭村獅頭山 是霞浦縣境內清末留下的較為珍貴的一處題刻碑記。光緒十一年(1885年,系中法戰爭末期)福寧總兵侯名貴為防禦法國入侵,招募楚軍在獅頭山修築營房炮台,並留下摩崖石刻,共2處,有楷書篆書隸書等多種字體,另有一個「防海亂平勒碑」被遷移到了府城隍廟[3]:50-51
通津橋 1981年5月 明代 古建築 牙城鎮楊家溪村
27°00′01.57″N 120°08′17.03″E / 27.0004361°N 120.1380639°E / 27.0004361; 120.1380639 (通津橋)

通津橋全貌
又稱楊家溪大橋,曾是閩浙之間的重要通道,建於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屢修屢毀,1960年代又毀於山洪,僅存殘橋[2],2006年10月在觀音亭住持的倡議下斥資近十萬元修復,全長123.3米,寬2.88米,為平梁式石板橋,上游2米處建有相互間隔3米的石柱,以阻擋裹挾着松木的山洪衝垮石橋。[3]:74-75
壽山摩崖石刻 1981年5月 清代 石刻碑記 松山街道大沙村 石刻所在地是清代文人墨客喜愛的天然遊覽地,位於大沙村西側的塔崗山半山腰,原名孫李閣,有諸多形態各異的山石,共有三群、十五處石刻,刻有「壽山」「雲屏」等大字及一些七絕詩句,但所題寫的具體時間不明,僅民國版《霞浦縣誌》中記載了該地的「雲屏」石刻,且在乾隆年間已是避暑勝地。[3]:76-77
中共閩東特委獨立團舊址 1986年2月 1934年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鹽田畲族鄉西勝村西勝寺
26°55′37.55″N 119°50′18.59″E / 26.9270972°N 119.8384972°E / 26.9270972; 119.8384972 (中共閩東特委獨立團舊址)

西勝寺遠景
中國工農紅軍閩東遊擊支隊和閩東獨立第二團(閩東獨立師前身)的成立地點。主體西勝寺始建於唐朝大順二年(891年)[22],北宋初年被焚毀,乾德四年(966年)由長溪籍進士陳襄出資重建,此地毗鄰福安松羅,距溪柄閩東蘇區中央近,民國22年(1933年)底至民國23年(1934年)初,葉飛曾志任鐵鋒詹如柏等人曾在此活動,並指揮霞浦暴動,閩東獨立團也在暴動期間於此地成立。[23][3]:62-65
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 1986年2月 土地革命 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 柏洋鄉柏洋村許家厝
27°03′08.43″N 119°51′46.24″E / 27.0523417°N 119.8628444°E / 27.0523417; 119.8628444 (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舊址)

霞鼎辦事處成立舊址
中共閩東特委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在霞浦縣柏洋鄉成立的霞鼎縣辦事處舊址,原址在柘榮完店村,1935年轉移到柏洋[1]:925-926,總面積2310平方米,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懸山頂屋面,抬梁式屋架,二進合院式,總體為磚木結構,許旺戴炳輝中共閩東特委領導人曾在此活動。霞浦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了紀念碑,並分別在1986年、2006年、2009年撥款修繕。[3]:60-61
大清郵政局 1986年2月 清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曲井巷31號
26°53′11.98″N 119°59′45.39″E / 26.8866611°N 119.9959417°E / 26.8866611; 119.9959417 (大清郵政局)

郵政局建築
是霞浦縣城最早的郵政機關,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原為福寧府二等郵局,租用曲井頭張宅東座營業,後搬遷至茶亭頭,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稱中華郵政。2008年,郵政局原址焚毀於大火,僅存門牆和「大清郵政局」楷書字樣。[24][2]
留雲洞石刻 1986年2月 清代 石刻碑記 三沙鎮東壁村石厝
26°55′21.96″N 120°11′32.44″E / 26.9227667°N 120.1923444°E / 26.9227667; 120.1923444 (留雲洞石刻)

景區內的「觀音苑」摩崖石刻
位於有「閩東小普陀」之稱的三沙鎮留雲洞景區,早期由文人政客游僧所作,文革後主要由省內外著名書法家所題寫,留有陳立夫題寫的「海東勝地,留雲紀勝」、游壽甲骨文題寫的「龍游於天,雲留於洞」、劉子兆題寫的「風怒濤飛」和「巨浪狂嘯」、黃壽祺用小楷題寫近百字的「留雲洞紀游」詩文等眾多名人題字遺蹟[3]:68-73
臨清橋 1986年2月 明代、清代 古建築 柏洋鄉塔後村上萬自然村
27°05′33.4″N 119°54′44.01″E / 27.092611°N 119.9122250°E / 27.092611; 119.9122250 (臨清橋)

臨清橋外景
是霞浦境內唯一的木拱廊橋[25],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明朝天順年間重建,清朝分別在同治、光緒年間兩次重修,為單孔木拱廊屋橋,東西走向,總面積180平方米,建築面積112平方米,長18.8米,橋面寬6.1米,距水面高度5.34米,橋屋高4米,橋正中有一尊泥塑泗州文佛像,橋的東側連接觀音宮,宮內存放三佛塔石構件。[3]:66-67
塔後三佛塔 1986年2月 明代、清代 古建築 柏洋鄉塔後村上萬自然村
27°05′58.5″N 119°54′49.3″E / 27.099583°N 119.913694°E / 27.099583; 119.913694 (塔後三佛塔)

霞浦博物館展出的仿製三佛塔石構件
為霞浦摩尼教代表性文物,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最早建於正德六年,即1511年),原為三座單層四角造像輝綠岩質石塔,現已毀,剩餘32塊塔構件,最具代表性的是左圖展示的兩塊仿製石構件,左側為摩尼光佛像,與草庵摩尼像風格類似,原件已殘缺,高64厘米,寬44厘米,厚9厘米,佛像高47.5厘米,頭部周圍有日輪射線;右側則為三佛石刻,依霞浦文書興福祖慶誕科》的記載應為摩尼光佛、電光王佛和夷數和佛[6][2][3]:66-67
七佛城 1986年2月 唐代 古建築 水門畲族鄉玉山村
26°59′40.26″N 120°01′44.43″E / 26.9945167°N 120.0290083°E / 26.9945167; 120.0290083 (七佛城)

七佛城城門
是霞浦境內年代最早、海拔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石頭城,建於唐朝太和年間(830年前後),位於霞浦縣第二高峰玉山山頂,海拔1098米,城周長188米,高4—5米,內有玉山寺(原名箬山寺),供有7尊佛像,與民間傳說中唐代落第的七個學子有關,1989年重修[3]:78-81
雲峰石塔 199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下滸鎮王家衕村清水洋自然村 位於下滸鎮雲峰寺,至少是明朝中葉時期的建築,平面呈八角形,通高7米,座圍長4米,七層密檐,塔尖以寶珠形式組成塔剎。雲峰寺也為明朝建築,在1960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徵用,1990年後歸還並進行了規劃擴建。[2][3]:52-53
虎鎮塔 199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龍首山
26°53′29.6″N 119°59′20.92″E / 26.891556°N 119.9891444°E / 26.891556; 119.9891444 (虎鎮塔)

2024年1月的雪後虎鎮塔
是福寧府「附郭三古塔」中唯一完整留存至今的古塔,始建年代無考,至少在明朝萬曆時期之前已經存在,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福寧總兵黃大來重修,位於縣城西北塔崗山頂,高9.1米,座圍12米,塔身實心,刻有蓮紋,八角形七層樓閣式,須彌座,清朝、民國時期曾有中秋夜到塔下放花燈的習俗。[2][3]:54-56
法華寺 199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長春鎮法華村
26°39′27.12″N 120°03′54.68″E / 26.6575333°N 120.0651889°E / 26.6575333; 120.0651889 (法華寺)
建於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在明清時期兩度重建,寺內有明代記錄寺廟沿革的碑文[2],以及1939年李叔同書寫的真跡,正殿寺院為二進重檐歇山頂式建築,大雄寶殿高14米,進深11.4米,寬38.5米,寺北約400米處還有三座完整保存的宋代僧人舍利塔,周圍亦有古墓塔、古長聯石碑等歷史文物。[3]:57-59
閭峽安瀾侯宮(蔡牽石刻造像) 1994年3月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長春鎮閭峽村
安瀾侯宮正門
又稱佘老爺宮,建於明朝崇禎年間,供奉當地的海上保護神安瀾侯,總面積456平方米,歇山頂三進框架結構。據傳此人是嘉靖年間的泉州晉江人佘國章,赴溫州任上因與白龍戰鬥而漂屍閭峽沃口,當地人將他安葬後常常顯靈,清朝乾隆年間,蔡牽率起義軍在安瀾侯宮設立水都提督,並留下摩崖石刻,宮前還有光緒時期製造、霞浦縣現存最大的一對高2.2米的石獅。[3]:145-147
空海大師紀念堂 1994年3月 1994年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松港街道赤岸村
26°54′29.53″N 120°02′04.55″E / 26.9082028°N 120.0345972°E / 26.9082028; 120.0345972 (空海紀念堂)

空海紀念堂和身後的赤岸村委會
空海紀念堂前廣場
是為紀念空海漂着長溪赤岸而興建的紀念建築,由中日雙方共同出資興建,1984年3月日本高野山真言宗首次組團到赤岸參拜,先後興建了祭海亭、空海坊、遍照閣等仿古建築,1986年興建接待室,1994年正式建成空海紀念堂,為仿唐建築,建築面積730平方米,包括接待室、堂前廣場等地在內的總使用面積則達到了5220平方米,歷年都有來自日本的真言宗和其他各派朝拜團前來參拜。[26][27][3]:145-147
城隍廟石刻 1999年5月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松城街道萬賢社區
26°53′26.72″N 120°00′16.22″E / 26.8907556°N 120.0045056°E / 26.8907556; 120.0045056 (城隍廟石刻)

福寧府城隍廟全貌
是出土於福寧府城隍廟地下的清代石刻,有石槽、石鼓、梅花鹿、石刻碑聯等。福寧府城隍廟的前身長溪縣城隍廟建立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後隨着行政區劃沿革變更為福寧州、福寧府城隍廟,民國時期先後成為國軍及民兵的營房和縣司法科駐地,1980年代初遭拆毀,1995年重新建成[28],新建築面積400平方米,高15米,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屋面重檐歇山頂式;府城隍廟對面還重建了霞浦縣城隍廟,形成一廟兩宇的格局。[3]:82-84
王邦懷三代世祖墓 2003年11月 清代 古墓葬 松港街道下村 中華民國首任霞浦縣知事王邦懷及其祖輩安葬處[29],面積375平方米,歷時八年興建,由王邦懷的父親王國銓建成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呈鳳字形,建築材料為塊石、三合土,三面環山,墓碑由青石雕刻。由於墓地歷年屢遭盜墓破壞,21世紀初,王氏宗族將三座墓合併為一處重修,並在保護區範圍內建設亭台樓閣以供遊覽。[3]:97-98
長沙烽火台 2003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山街道長沙村
26°50′30.89″N 120°01′23.53″E / 26.8419139°N 120.0232028°E / 26.8419139; 120.0232028 (長沙烽火台)

長沙烽火台全貌
又稱作「寨崗山烽火台」,位於長沙村寨崗山頂,始建於明朝時期,用於對倭寇的預警,東臨外海,西側傍山,東北側可望見霞浦城區,半山腰有供奉馬元君的道教宮廟,現今已隨着文旅建設而被納入長沙村風景區(國家AA級景區)體系。[6][30]
鄭紹輝大厝 2003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鹽田畲族鄉上村 是鹽田一帶的代表性古建築之一,始建於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歷時9年竣工[31],又稱選魁樓,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四周為馬鞍形青磚防火牆,大門有硬山頂單檐門罩,上書「選魁」二字,面向東方,建築內配有大廳、前院天井、花園、廂房、繡花樓等配套建築,南方建築藝術特徵明顯。[3]:85-86
導航燈塔 2003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海島鄉洋嶼
26°31′08.23″N 120°04′19.03″E / 26.5189528°N 120.0719528°E / 26.5189528; 120.0719528 (導航燈塔)
是清朝光緒初年英國水警興建的航標燈塔,始建於清朝年間,是西洋島的命名來源,且與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柯成貴相關[32],燈塔及其附屬建築的材料大多自英國運來,面積18平方米,通高12米,圍4.2米,水泥材質塔基,圓柱體鋼質塔身,以燒燃料的方式點燈,背風15米處建有大堂、宿舍、膳房等配套設施,部分牆磚印有「KALAM」字樣,曾駐紮英軍的一個排。[3]:95-96
金山寨烽火台 2003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萬賢社區老虎尾崗
26°54′05″N 120°00′10″E / 26.90139°N 120.00278°E / 26.90139; 120.00278 (金山寨烽火台)
是明朝萬曆年間福寧州知州洪翼聖在此抗倭所存遺蹟,以及嘉靖年間修築的煙墩遺址[2]。為亂毛石干砌,整體呈橢圓形,平面呈凹字形,佔地458平方米,相對高度380米,南北牆殘高3.4米,東西牆殘高2.7米,厚2.6米,內高2.1米,內部面積80平方米,烽火台旁豎立着一個旗杆。[6][3]:99-100
三沙天后宮碑刻 2003年11月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三沙鎮東澳村
26°55′08.86″N 120°12′41.57″E / 26.9191278°N 120.2115472°E / 26.9191278; 120.2115472 (三沙天后宮碑刻)
是收集存放於三沙天后宮內的碑刻群,天后宮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曾兩度重修,後於文革時被拆毀,20世紀末重建[33][34]:祠祀志·三,重建時,散落各地的原天后宮碑刻被重新收集,整理加固後展列於天后宮左廊。三沙鎮一帶在清朝是海防重鎮,福寧總鎮行署駐地,碑文內容包括官府告示、牌匾、功德碑記和軍事通告,展示了清代軍事海防文化、海港商貿文化與媽祖信俗文化的諸多內容。[6][3]:91-94
石窟寺 2003年11月 宋代 石窟寺及石刻 北壁鄉池澳村
26°33′43.38″N 119°55′35.44″E / 26.5620500°N 119.9265111°E / 26.5620500; 119.9265111 (石窟寺)
是霞浦縣最早的古代石窟洞[35],位於池澳村(又名池沃村)的流米壇山上,相對高度150米,洞深11米,寬4米,內高2.4米,砂石岩質地,內有佛浮雕,由法華寺僧人鑿於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周圍有金雞寺、風動石刻字、石階、摩崖造像和流米壇等景觀以及牛山、馬山等山[34]:山川志·十,該地在宋代一度十分繁榮,後因倭寇之亂而寺毀僧逃,1980年代當地人斥資重建了金雞寺。寺廟周邊出土了很多宋代瓦片、舍利塔石構件等殘跡。[3]:148-150
董長潘故居 201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溪南鎮下硯村166號
26°40′35.45″N 119°52′15.06″E / 26.6765139°N 119.8708500°E / 26.6765139; 119.8708500 (董長潘故居)

董長潘故居夜景
系清朝武舉人董長潘(或稱董長藩)的住所,始建於清代,坐北朝南,通面寬10.8米,通進深21米,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因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出身此地的董氏三兄弟董長潘、董長洲、董長洪三兄弟同時中武舉而在當地名望甚高,門口牆上貼有林則徐所書寫的「福」字,建築內藏有道光帝所下的3道聖旨(另有1道已毀)。[2][18][3]:101-102
龍首寺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北門外
26°53′26.36″N 120°00′23.06″E / 26.8906556°N 120.0064056°E / 26.8906556; 120.0064056 (龍首寺)
舊稱石澗堂或龍首庵,始建於龍首山翠微間,明朝正德年間遷至今址,1980年代由縣佛教會長、龍首寺住持釋青光募資重修,現建築面積4943平方米,包含亭台樓閣等多種風格的建築,內有朱熹李拔等人題刻真跡,對研究霞浦佛教文化具有一定的意義。[18][3]:103-105
牙城天后宮 2010年11月 宋代 古建築 牙城鎮牙城街
26°59′06.07″N 120°11′24.12″E / 26.9850194°N 120.1900333°E / 26.9850194; 120.1900333 (牙城天后宮)

牙城天后宮正門
別名鷺鶿宮,始建於宋朝,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一說萬曆十八年)、清咸豐年間兩度重修,由浙南工匠修築,坐東向西,高15米,面寬11.9米,進深34.8米,建築面積498.8平方米,硬山頂磚木結構,飛檐翹角,對研究宋朝建築與媽祖信俗文化有一意義,每逢與媽祖有關的節日,天后宮附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18][3]:108-110
棗嶺臨水宮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牙城鎮棗嶺村 是霞浦縣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臨水宮,位於牙城鎮棗嶺村(又稱左嶺村),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據傳由楊氏族長三次赴古田臨水祖宮分靈而得以建祀,清朝重修,總面積520平方米,坐東朝西,通面闊20.3米,通進深23米,建築面積461平方米,單層懸山頂磚木結構,內有清朝時期的民間彩繪,宮內主祀陳靖姑和林、李夫人,每年正月十五的奶娘宮神誕節,左嶺及周圍的牙城硤門村民會聚集在此祭祀祈福。[18][3]:111-112
陳珠琇墓 2010年11月 清代[36] 古墓葬 牙城鎮雉溪村馬宅自然村後30米
26°59′25.13″N 120°07′47.71″E / 26.9903139°N 120.1299194°E / 26.9903139; 120.1299194 (陳珠琇墓)

陳珠琇墓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構築別具一格、保存完好的墓葬建築,呈太師椅形,坐西向東,佔地面積170平方米,建於清朝末期,墓主陳珠琇為富家子弟,一生做了很多善舉,主持修繕了觀音亭楊家溪大橋等多處重要建築,多次幾乎破產。去世後,由於他政績顯著,家屬請宣統太子太傅陳寶琛題寫墓志銘,記述陳珠琇的生平事跡,墓碑旁還置有陳氏後代所制的石質楹聯。[18][3]:113-114
溪南慈壽橋 201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溪南鎮溪南村與鎮江村之間 原名登仙橋,因南北橫跨藍溪又稱作藍溪橋,始建於宋末元初,後遭洪水衝垮,當地村民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此年份適逢慈禧太后五十華誕,故以現名命之,石橋為花崗岩材質,全長33.5米,寬2.1米,高3.2米,西側有一塊長5.8米、寬0.55米、厚0.15米的橋名陰刻石匾,橋身共有七跨,兩旁有石質護欄。[18][3]:115-116
八斗壩楊家壩 2010年11月 宋代 古建築 松港街道八斗浿村龍潭溪上游 是霞浦縣境內罕見的宋代水渠,修建背景是王安石熙寧變法,全長17公里,跨度3.6米,有引水涵洞、渡槽、拱橋等設施,兩側有護坡。該水壩目前仍在使用,對研究宋代水利有着重大意義。[18][3]:117-118
赤壁五顯大帝宮 201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下滸鎮赤壁村
26°38′48.8″N 119°59′31.0″E / 26.646889°N 119.991944°E / 26.646889; 119.991944 (赤壁五顯大帝宮)
是霞浦縣清代宮廟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始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坐東朝西,通面闊11.5米,進深21.5米,總面積270平方米,建築用材碩大,內部裝飾精美,整個建築具有明顯的清代風格,宮內供奉五顯大帝和道教護法四聖。[18][3]:119-121
浮鷹天仙宮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海島鄉浮鷹島里澳村
26°35′19.89″N 120°08′36.19″E / 26.5888583°N 120.1433861°E / 26.5888583; 120.1433861 (浮鷹天仙宮)
是霞浦縣前沿保留最早、最完整的天仙宮,宮內主祀媽祖。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清朝時期由蔡牽重建,通面闊12.5米,進深22米,建築面積420平方米,大殿面闊3間,進深5柱,懸山頂穿斗木式結構,宮內有道光時期的碑刻。現今浮鷹島居民在出海前,或是逢農曆三月三、九月九等媽祖節日均有祭祀媽祖的活動。[18][3]:122-123
南岸龍山宮 201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溪南鎮南岸村 是霞浦縣發現的最完整的清代宮廟之一,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坐南朝北,通面闊11.3米,進深18.6米,總面積31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平方米,一進二落,硬山頂穿木式磚木,外表較為簡樸,宮內有一尊清代製作的木質大佛,且完整保存了南方沿海地區風格的清代民間宮廟建築和彩繪。[18][3]:122-123
百步溪矴步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松港街道下村吳坑岩 矴步是一種原始形式的橋,為人工固定於河中淺灘之上、間隔相等的條狀大石,該矴步始建於明朝,得名於矴步有一百級石階,全長63米,單步間距60厘米,矴步石為花崗岩質地,寬60厘米,深120厘米,平均高於水面52厘米,河水上漲時會被淹沒。矴步兩側鋪設有石質護欄。[18][29][3]:139-140
厚首城堡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沙江鎮厚首村 為明朝時期為抗倭所築城堡之一,始建於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亂麻石質地,總長1200米,城基寬6米,面寬4米,高6—7.5米,有東、西、北三側城門(南門因面向山林、避免虎患而堵塞),寬1.5—1.8米,高2.2—2.66米,內外分別為磚砌和石砌,城壋高1.6米,大磨石蓋面,有火炮射擊孔。清咸豐三年(1853年)曾重修,立有相關碑記。[18][3]:131-132
厚首貝丘遺址 2010年11月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沙江鎮厚首村
26°46′37.9″N 119°55′01.9″E / 26.777194°N 119.917194°E / 26.777194; 119.917194 (厚首貝丘遺址)
2002年在霞浦南部濱海高丘陵區出土的貝塚,距今3500年—4000年,位於厚首村北面約300米處的小山上,海拔近15米,貝殼堆積層厚8米,總面積1.5平方米,南面東吾洋,北連六孢山,西側有一條小河,出土貝殼、陶器、石器等新石器時代物件,石器以為主,陶器有紡輪網墜,與黃瓜山遺址出土物相似。[18][3]:133-135
游朴故居 2010年11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城街道俊星社區曲井頭府前路72-2號
26°53′11.58″N 119°59′43.72″E / 26.8865500°N 119.9954778°E / 26.8865500; 119.9954778 (游朴故居)

游朴故居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為明朝官員游朴的居住地,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面積1400平方米,坐北朝南,二進合院式,主體建築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懸山頂磚木結構,大廳面闊7間、寬23米,進深7柱、深14米,木構架為減柱造,間隔10米,地面鋪就方磚,屋頂飾以斗拱,天井下以青石鋪地,原建築的大門已毀。現仍有人居住。[18][3]:141-144
三洲古民居群 2010年11月 清代 古建築 下滸鎮三洲村公路北面
26°39′40.18″N 119°59′09.63″E / 26.6611611°N 119.9860083°E / 26.6611611; 119.9860083 (三洲古民居群)

代表建築王氏宗祠
是霞浦縣境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清朝時期,坐東北向西南,有3排、共13座結構基本相同的房屋,總面積6880平方米,各宅院面積250—409平方米不等,多為一進合院式,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天井、廳堂、中堂、後廳、後天井、圍牆等。民居所有者大多為世居於此的王姓人,系北宋元豐年間自赤岸遷居而來。[18][3]:189-191
東杞洋、濂溪宋代窯群 2010年11月 宋代 古遺址 崇儒畲族鄉東杞洋村、濂溪村
寧德市博物館展陳的出土文物
為宋代至明代的龍窯遺址,共有3處,東杞洋村碗窯坪窯址、溪邊村下樓窯址各有1座窯,濂溪村半嶺窯址有3座窯,三處遺址總面積近12000平方米,表層有窯具和瓷片以及殘片堆積。瓷片大多是白胎、豆綠,有碗、罐、盤、碟、壺、硯台等各種器具,部分有刻劃紋。該遺址直到明代才廢棄,具有很長的時間跨度,對霞浦縣的陶瓷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18][3]:151-153
桃城古城堡遺址 2020年10月 明代 古遺址 三沙鎮三農村水門頂 建於明朝,為抵禦外敵而修築,「桃城」亦是三沙鎮的舊稱,得名於城內有形似桃的巨石,古城坐落於水門頂,左右山岩分別稱獅毬山、馬祖印,到民國初年時已僅剩下一兩個居民[34]:城市志·二十。原城牆長1000米,現有300米保存較好。[5]
松山堡 2020年10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山街道松農村
松山堡一隅
為海防防禦建築工事,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周長700米,共5個城門,堡內為古民居,縱橫有七條古街[5]。霞浦縣在2020年代初提出規劃,投資19億人民幣,以松山堡、天后宮等文物保護單位為基礎,預計在2025年底前在松山一帶建成生態風景區,松山堡被規劃為「松山堡文化公園」。[37]
松山烽火台 2020年10月 明代 古建築 松山街道松農村 是松山歷史上為抵禦倭寇入侵而修築的烽火報警設施,始建於明代正統九年(1444年),總面積18平方米,壁壘由毛石築成,內部夯土,整體呈橢圓形[5],烽火台處亦架有炮台,遲至民國初年已廢棄[34]:建築志·七。對烽火台的記載亦見於明代長樂籍詩人謝肇淛的詩句中。[38]
游氏祖墓 2020年10月 清代 古墓葬 松城街道寶清村、橋頭裏後山 系霞浦縣后街游氏的墓葬,由游鳳墓、遊學誠墓組成,游鳳墓位於松城街道橋頭裏,始建於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坐東向西,墓主游鳳為庠生出身,福寧州近聖書院掌教;遊學誠墓位於松城街道寶清村,建於民國14年(1925年),坐西南朝東北,墓主遊學誠系清代福寧府近聖書院掌教、寧郡中學堂首任監督(相當於福寧府最高級別中等學府的校長),該墓群是研究霞浦游氏家族歷史的重要文物。[5]
韓朝鼎墓 2020年10月 清代 古墓葬 沙江鎮水潮村後井前洋自然村 墓主韓朝鼎為當時霞浦縣富商之一,一生樂善好施,與修建竹江汐路橋的鄭啟昂齊名。該墓葬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坐東北朝西南,三合土石混結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現由梅洋村民委員會和韓氏宗族負責維護。[5]
頭駝嶺福溫古道 2020年10月 漢代[36] 古遺址 牙城鎮前樓村 開闢於漢朝時期,唐朝起為福建東部的交通要道之一,南宋嘉定年間,長溪縣縣令楊志對古道進行了修繕,以石磚修治道路,使得行路更為方便[34]:山川志·三,全長2.8公里,沿途有錢大王關寨和烽火台各一處,摩崖石刻、碑刻各5處。對福建古代交通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意義。[5]
雉溪摩崖石刻群 2020年10月 未知[36] 石窟寺及石刻 牙城鎮雉溪村
26°59′07.21″N 120°07′33.95″E / 26.9853361°N 120.1260972°E / 26.9853361; 120.1260972 (雉溪摩崖石刻群)

雉溪摩崖石刻群文保單位碑記

其中一塊摩崖石刻,其形跡已較為模糊
是閩東地區首次發現的大規模的古代岩畫,建造年代可能是閩越時期,於2015年發現,整體面積約2平方米[39],分佈於三塊石壁上,有50多個長15—30厘米的刻畫符號,大多為鳳字形。[5]

另有2處由寧德市文旅局公佈[6]、1處由霞浦縣文旅局公佈[4],但未說明公佈時間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未見於霞浦縣人民政府2010年、2020年公佈的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當中[18][5],而收錄了八批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於2010年出版的《霞浦文物》將它們歸類於霞浦縣文物保護點[3],在此另作表列出。

附:寧德、霞浦文旅局收錄的霞浦縣文物保護點
名稱 年代 地址 圖片 簡介
水澳摩崖石刻 清代 長春鎮加竹村水澳
26°39′01″N 119°51′56″E / 26.65028°N 119.86556°E / 26.65028; 119.86556 (水澳摩崖石刻)
閩南一帶旅居霞浦的文人所留下的兩幅摩崖石刻,分上下兩幅,距地面7—10米,字徑85厘米,落款徑20厘米,均為楷書、橫排書寫。上幅為德化光緒丁卯科武舉人鄧士垓書寫的四字「朝寺古地」,下幅為泉州府人夏廣書寫的「海屏」二字。根據摩崖石刻及史料推斷,當地曾建有寺廟,且有蔡牽活動痕跡,但現已不存。[3]:179-180
霞浦袁天祿墓 明代 崇儒畲族鄉溪尾崗 是明代開國功臣袁天祿的三處墓葬之一(另外兩處均在柘榮縣),建於明初,後代多次重修,原面積222平方米,相對高度120米,現佔地122平方米,太師椅形,主位有塊石拼砌,呈方形,邊長4.8米,墓前有石屏風等構件,墓頂為石雕歇山頂式,墓葬石亭中立有「聖旨、皇明袁公天祿之墓」碑刻,高1.2米,寬50厘米。此墓地葬有袁天祿的夫人鄭氏,而袁天祿本人一般被認為葬於柘榮城郊鄉袁天祿墓,該墓葬為柘榮縣文物保護單位[3]:198-199
四門橋 清代 北壁鄉四門橋村
26°34′46.48″N 119°51′21.85″E / 26.5795778°N 119.8560694°E / 26.5795778; 119.8560694 (四門橋)

四門橋水閘
建立於五代時期(約909年—923年之間),趙氏仙娘在南韓莊(今四門橋村)一帶圍墾田地,修築四門塘閘,今稱作四門橋[1]:9。橋面呈凸字形,長24.5米,寬8.7米,高6.5米,橋墩為方塊巨石所砌,呈上大下小的橄欖形,基座為棋盤架或併合的礁石,形質古樸而粗獷。橋側有趙氏仙娘碑記。[3]:200-203

註釋[編輯]

  1. ^ 1986年2月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20日被公佈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0]
  2. ^ 2.0 2.1 2.2 2.3 1986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10]
  3. ^ 2005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4. ^ 取日、月、星「三星高照」之意,與今三明市沒有任何關係。
  5. ^ 5.0 5.1 5.2 5.3 2010年被公佈為霞浦縣文物保護單位[18]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寧德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地区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122-376-4. OCLC 47668852.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文物胜景.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910–919.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政協福建省霞浦縣委員會. 霞浦文物(《霞浦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霞浦縣: 寧德市文化與出版局. 2010. 
  4. ^ 4.0 4.1 霞浦县文保单位名册.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3-12-28 [202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4).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霞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0-10-28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6. ^ 6.0 6.1 6.2 6.3 6.4 6.5 宁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0-06-10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7.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國政府網. 2014-07-21 [2024-05-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7-16). 
  8. ^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_雷金花等代表关于要求拨款资助半岭畲族观音亭寨维修的建议(第1366号). 福建人大網. 2016-09-20 [2023-02-16]. 
  9.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3-03-05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福建省志: 文物志. 方志出版社. 2002. ISBN 7-80122-638-0. 
  11. ^ 八闽溯源. 福建博物院. 2022-03-04 [2023-08-25]. 
  12. ^ 松山天后宮軼事瑣談. 兩岸學者論媽祖(第二集). 1998: 58-62 [202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中文(繁體)). 
  13. ^ 葉克飛. 霞浦半月里:大山里的畲族,在这里奔向大海. 澎湃新聞. 2022-04-26 [2024-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14. ^ 14.0 14.1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09〕375号). 2009-11-16 [2012-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15. ^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90号建议的答复.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1-05-21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5). 
  16. ^ 【闽人智慧·宁德】汐路桥:一座会隐身的桥. 閩東日報. 2023-03-07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17. ^ 17.0 17.1 17.2 17.3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202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18.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霞浦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10-11-15 [2023-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6). 
  19. ^ 陳進國. 摩尼教重要遗物惊现福建.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0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1). 
  20. ^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军营与设施.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709–710.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21. ^ 錢海岳. 南明史·卷七十八·列传第五十四. 2006. 中藻兵起,與標官陳功、賴天成,武生陳慶書父子,及朱世昌以眾,合成功將時任、林奇觀、劉虎、葉瑛應之。戰赤岸橋,天書等皆死,公哲走建寧。(永曆三年)聞中藻死,自刎。子九齡、九益飲鳩死。妻馬,弟公質、公備,從子則高、則文,一門死者十餘人。 
  22. ^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宗教-佛教. 霞浦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980.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23. ^ 霞浦縣文旅局. 《让文物说话》Ⅱ | 第七期:古刹回响 红色足音. 2022-08-28 [2023-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1). 
  24. ^ 章允芳. 从大清邮政局遗址说开去. 霞浦周報. 2023-05-15 [202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1). 
  25. ^ 張光英. 闽东北浙西南地区木拱廊桥建筑文化景观特性研究.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南寧市). 2012, (02): 73-78. ISSN 1001-8182. 
  26. ^ 赤岸空海纪念堂. 寧德市人民政府. 2012-01-30 [2015-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5) (中文(簡體)). 
  27. ^ 空海,从这里上岸. 寧德市文旅局. 2023-09-11 [202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7) (中文(簡體)). 
  28. ^ 舒翔鵬. 一城四隍(上) (PDF). 霞浦周報. 2021-10-18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27). 
  29. ^ 29.0 29.1 松港街道下村村情况简介.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2-12-17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30. ^ 网红诗歌村、超“野”的树屋景区、红色地标打卡地…最近的就1h!| 端午节去哪玩·家庭游篇. 寧德市文旅局. 2022-06-02 [202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1). 
  31. ^ 霞浦县老促会赴盐田畲族乡调研. 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 2023-04-11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 
  32. ^ 陳孝道. 关于将洋屿灯塔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议. 福建人大網. 2019-04-23 [2023-08-27]. 
  33. ^ 張金霖. 小巷春秋(二)| 三沙镇盐仓街. 2022-01-27 [2023-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9). 
  34. ^ 34.0 34.1 34.2 34.3 34.4 劉以臧, 徐友梧. 霞浦縣志. 福州洗馬橋公教印書館. 1929. 
  35. ^ 霞浦縣文旅局. 海滨寻桃园 | 池澳一日游. 2020-05-13 [2023-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30). 
  36. ^ 36.0 36.1 36.2 牙城镇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牙城镇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霞浦縣人民政府. 2022-12-09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9). 
  37. ^ 霞浦縣松山街道辦事處. 总投资约19亿元,霞浦松山生态文化风景区项目开工. 2023-08-04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7). 
  38. ^ 跟着古诗游霞浦 | 松山:坐看沧波万里流. 2021-10-19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7). 
  39. ^ 【霞浦新闻】牙城镇雉溪村的后山上惊现一处神秘石刻. 2015-07-15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