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鄉

坐标22°22′16″N 120°37′45″E / 22.370984°N 120.629085°E / 22.370984; 120.62908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heserious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15:16 →‎歷年人口變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春日鄉
Chunri Township
舊稱:Kasubagan
山地鄉
春日鄉位於屏東縣內東南方
春日鄉位於屏東縣內東南方地图
春日鄉位置圖
坐标:22°22′16″N 120°37′45″E / 22.370984°N 120.629085°E / 22.370984; 120.629085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屏東縣
下級區劃665
政府
 • 行政机构春日鄉公所
(立法機關:春日鄉民代表會
 • 鄉長柯自強春日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60.0010 平方公里(61.7767 平方英里)
海拔639 公尺(2,096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1,498戶)
 • 總計4,878人
 • 排名30
 • 密度30.5人/平方公里(79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42
戶政資料代碼10013310
毗鄰來義鄉枋寮鄉枋山鄉獅子鄉臺東縣達仁鄉
地方語言排灣語
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Crt/

春日鄉排灣語Kasugagu)位於臺灣屏東縣東部中段偏南,北鄰來義鄉,東鄰臺東縣達仁鄉,南鄰獅子鄉,西南端為枋山鄉,西鄰枋寮鄉

春日鄉地處中央山脈南段西側,境內95%的土地均屬山地,地勢崎嶇起伏甚大,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

歷史

春日鄉(排灣語:Kasuga)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他們原先散居於大武山一帶各成部落,以狩獵為生,後因人口增加而逐漸南遷至大漢山附近,且耕獵並濟。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將此地劃為高雄州潮州郡的蕃地,共分有十餘個部落。1941年,日本將原率芒社及其附屬部落遷移至卡蘇卡,也就是今日春日村西側上方,並以日語音近之「春日」(kasuga)為社名。

戰後初期取春日村為鄉名,劃歸高雄縣管轄,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1972年因颱風在春日、古華、七佳、力里四村造成嚴重災害,經政府規劃後遷村至現址。

鄉內共有6村,當地族人以南北三村分別,北三村為力里(laleklek),七佳(tjuvecekadan),歸崇(kinayiman)。南三村為春日(kasuga),古華(guabar),士文(seveng)。北三村中,由於舊七佳村因為泰莉颱風的影響而遷村至現在的新七佳村,而緊連著隔壁的就是歸崇部落。

林邊溪上游之力力溪流域是現今排灣族族人最密集處,春日鄉北三村(七佳、歸崇、力里)與來義鄉最大村南和部落,只隔一條溪相望,此地區將近有4000名排灣族人聚集。春日鄉以春日村人口最多,七佳村次居,皆是超過1000人的排灣族部落。而新七佳部落是個來自各社的人口所聚集、融合的部落,當中原屬於巴武馬群高見社群(現今來義鄉南和部落)的白鷺社、以及來自力里社的部分遷移人口而形成一個有三種部落脈絡的部落遷移史。

南番事件

日治時期,力里社(leklek)為當時排灣族部落人口超過百戶、千人以上的大社之一,在1914年發生了南排灣族抵抗日本的南番騷亂事件(力里抗日事件),日軍平定後,數個排灣族大社(瑪家、來義、古樓、力里社群)日本人以強制遷出人口分化部落的政策,防排灣族大社以優勢人口再次動亂。而從力里社分出來的小社中,日本人將之集合成為歸化門社(增強浸水營古道的防範、管理),也就是現今遷徙下來的歸崇部落[1]

地理

本鄉北邊以力里溪來義鄉相鄰,東接臺東縣達仁鄉,西鄰枋寮鄉枋山鄉,南邊則是隔著率芒溪支流草山溪獅子鄉相鄰。

氣候

本鄉數熱帶季風氣候,7月均溫攝氏26.9度,最冷為一月,均溫攝氏18.6度。5至10月文雨季,11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乾溼季分明。

水文

春日鄉地勢大至由東向西降低,主要河川為力里溪,率芒溪及其支流草山溪與西都驕溪等[1]

歷屆鄉長、議員

任次 任期 鄉長 備註 屆次 任期 議員 備註
1 民國39~43年 陳義行 1 民國40~42年 曾阿萬
2 民國43~47年 陳義行 辭職 2 民國42~44年 鄞秋天
張新得 補選
3 民國47~51年 張新得 3 民國44~47年 鄞秋天
4 民國51~55年 林茂生 4 民國47~50年 陳義行
5 民國55~59年 段景盛 5 民國50~53年 陳義行
6 民國59~63年 段景輝 6 民國53~57年 陳義行 病逝
林茂生 補選
7 民國63~67年 李新輝 7 民國57~62年 鄞何水金
8 民國67~71年 余金成 8 民國62~66年 鄞何水金
9 民國71~75年 余金成 辭職 9 民國66~71年 鄞何水金
黃金福 補選
10 民國75~79年 黃金福 10 民國71~75年 翁玉華
11 民國79~83年 李清標 11 民國75~79年 翁玉華 解職
柯炳炎 補選
12 民國83~87年 李清標 12 民國79~83年 柯炳炎
13 民國87~91年 林輝雄 13 民國83~87年 梅文龍 解職
吳天福 補選
14 民國91~95年 林輝雄 14 民國87~91年 吳天福
15 民國95~99年 陳昭忠 15 民國91~95年 吳天福
16 民國99~103年 陳昭忠 16 民國95~99年 林輝雄
17 民國103~107年 柯自強 17 民國99~103年 林輝雄
18 民國103~111年 柯自強 現任 18 民國103~107年 陳昭忠 解職
林輝雄 遞補
19 民國103~111年 周陳文彬

行政區劃

本鄉分為六村,行政中心位於春日村。

  • 春日村(Kasuga 多由士文部落族人遷村至此)
  • 古華村(Kuabar 舊名割肉社瓜包爾社就巴堡社
  • 士文村(Seveng 舊名率芒社

(Kasuvongan 舊名卡士奉案古拉扯奧籃併丹列普及部當爪里奴姑子等諸社)

  • 歸崇村(Kinayiman 舊名歸化門社給那里曼社古卡夢社
  • 力里村(Lalekeleke 舊名勒克勒克社鋼脆社
  • 七佳村(Tjuvecekadan 舊名七卡當社
春日鄉行政區劃


歸崇村左上角為七佳村遷村後位置。
春日村左下角為古華村遷村後位置。
春日村中之小塊土地為枋寮鄉飛地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51 3,385—    
1956 3,726+10.1%
1961 3,894+4.5%
1966 4,189+7.6%
1971 4,450+6.2%
1976 4,714+5.9%
1981 5,238+11.1%
1986 5,180−1.1%
1991 5,232+1.0%
1996 5,314+1.6%
2001 5,121−3.6%
2006 5,026−1.9%
2011 4,842−3.7%
2016 4,855+0.3%
來源: 春日鄉歷年來戶數及人口數. 屏東縣枋寮戶政事務所. 2020-01-03. 

歷年人口變化

春日鄉歷年人口變化(1951年~2020年)

交通

公路

縣道

又稱“大漢山林道”,亦為清代浸水營古道。僅通至大樹林,已於2014年5月1日交通部公告全線正式解編。

鄉道

教育

國民小學

體育

鄉內盛行足球運動,早期以春日國小為主,屢獲佳績。現今以力里國小為盛,男女足曾多次奪得全國足球比賽佳績,曾經代表國家至泰國、大陸交流比賽。現今來義高級中學多主力球員皆是力里國小畢業學生。鄉內已培育出數名國家足球隊選手。

鄉內球類運動興盛,各小學皆有球隊成立,培育運動選手,促進鄉內運動風氣。

旅遊

特產

參考資料

  1. ^ 1.0 1.1 葉神保《日本時期排灣族「南蕃事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2014年6月
  2. ^ 春日鄉歷年來戶數及人口數. 屏東縣枋寮戶政事務所. 2020-01-03. 
  3.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9-04].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