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沁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立足东方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8日 (四) 16: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沁州隋朝时设置的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大业初年废除。唐朝初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阳城郡五代十国时仍称沁州。宋朝时置威胜军金朝时仍为沁州,户一万八千五十九。下领四县、一镇:铜鞮县武乡县(南关镇)、沁原县绵上县[1]元朝时属于晋宁路,治所在铜鞮县,下领三县:铜鞮县、沁源县武乡县

明朝洪武初年,以州治铜鞮县。洪武二年(1369年),直属于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直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仍然直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2]清朝时,仍为沁州直隶州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開皇16年
沁州
義寧元年
義寧郡
沁源县
義寧县 和川县
銅鞮县
綿上县
安泽县 -
唐朝沁州辖县
618年 沁源县铜鞮县和川县绵上县
619年 沁源县铜鞮县和川县绵上县(新设招远县[3]
620年 沁源县铜鞮县和川县绵上县(废除招远县
622年 沁源县铜鞮县[4]和川县绵上县
623年 沁源县和川县绵上县铜鞮县改属韩州
655年 沁源县和川县绵上县铜鞮县[5]来属)
659年 沁源县和川县绵上县铜鞮县改属潞州
唐朝沁州刺史


注释

  1. ^ 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2. ^ ·张廷玉等,《明史》(卷41):“沁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西南有护甲山,涅水出焉。南有铜鞮山。正西有铜鞮水,有二流,一名小漳河,一名西漳河,下流入襄垣县,合浊漳水。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3. ^ 山西省沁源县定阳乡
  4. ^ 今山西省沁县南池乡古城村
  5. ^ 今山西省沁县故县镇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沁州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