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坐标22°18′24.6″N 113°57′52″E / 22.306833°N 113.96444°E / 22.306833; 113.9644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iriuskong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7日 (三) 17:55 撤销14.0.236.123讨论)的版本6421956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uen Mun-Chek Lap Kok Tunnel
屯門-赤鱲角隧道
(北面連接路)
興建中的屯門-赤鱲角隧道(2019年7月)
别称舊名: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連接路
起点新界屯門區第40區
终点離島區赤臘角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
管道數量2個管道
动工于前期工程-2011年11月
勘探工程-2012年5月
建造工程-2013年6月
建设周期港珠澳大橋相關工程
興建模式政府投資興建
启用于2020年12月27日[1]
業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收费免費
长度5
車速限制80公里每小時
车道每個管道雙線雙程
順朗路
(南面連接路)
Shun Long Road
順朗路近東涌段(2018年9月)
坐标22°18′24.6″N 113°57′52″E / 22.306833°N 113.96444°E / 22.306833; 113.96444
其他名稱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連接路
业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網站https://www.td.gov.hk/tc/tmclkl/index.html
设计参数
车道雙線雙程
历史
施工單位英國通用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金門建築有限公司、中國路橋—基利聯營體、寶嘉–布依格聯營、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开工日前期工程-2011年11月
勘探工程-2012年5月
建造工程-2013年6月
完工日主線(即連接北大嶼山公路往來市區方向的路段):2018年10月24日
-其餘路段:2018年11月30日
开通日2018年10月24日
地圖
地图
參考資料:www.hyd.gov.hk/tc/road_and_railway/hzmb_projects/tmclkl/index.html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英語:Tuen Mun–Chek Lap Kok Link),簡稱屯赤連接路[2]屯赤路[3],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一部分[4],連接新界屯門區第40區及離島區大嶼山,市民可以更直接地從新界西北前往東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香港國際機場

連接路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面連接路稱順朗路[5](英語:Shun Long Road[6])。順朗路連接北大嶼山公路往返市區的路段於2018年10月24日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啟用,通往東涌支路於2018年11月30日開放。

北面連接路稱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5](英語:Tuen Mun Chek Lap Kok Tunnel Road[6]),簡稱屯赤隧道[1][7][8],於2020年12月27日早上8時通車。[1]屯赤隧道通車後,北大嶼山公路青嶼幹線不再是連接大嶼山和機場的唯一對外道路,亦取消對道路的收費。

屯赤隧道刷新了多項香港紀錄,分別是取代龍山隧道成為香港最長行車隧道、香港首條建設於維多利亞港範圍外並且兩端出入口均位於新界區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條免費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條以鑽挖方式建造(而非以沉管方式建造)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條由法國承建商(香港寶嘉建築)興建的海底隧道,以及香港繼1972年通車的紅磡海底隧道後,相隔48年後再度由非日本承建商興建的海底隧道。同時,工程中使用的鑽頭長達17.6米直徑隧道鑽挖機,是世界最大型的隧道鑽挖機。

定線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全長約9公里,為雙線雙程分隔車道,共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起始於大蠔附近的一段北大嶼山公路,以約1.9公里長的陸上高架橋及約1.6公里長的跨海高架橋(順朗路)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北段起始於香港口岸,經約5公里長的鑽挖海底隧道 (屯門-赤鱲角隧道/屯赤隧道,又稱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穿越龍鼓水道,最後到達面積約16.5公頃、屯門西南第40區望后石內河碼頭旁的新填海區,利用約0.5公里的高架行車道橫跨龍門路連接擬在屯門第46區即望后石附近興建的巴士轉乘站、巴士車廠及停泊處(原訂的收費設施拆除),後再連接在蝴蝶灣附近的龍門路及龍富路[9][10]

技術上可以在隧道並設鐵路,但是政府表示先以道路規劃優先[11]

值得一提的是,屯門-赤鱲角隧道底部設有共同溝,是繼1991年興建的香港科技大學後,相隔29年後再有香港建築工程採納共同溝概念。

在2007年的早期設計中,連接路的隧道南面出入口和收費廣場是設於大磨刀,因為當時未有預計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12]

工程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相當龐大複雜,包括在海底進行鑽挖、跨越重要航道、工程地點鄰近機場、主要公路和鐵路、常遭遇惡劣天氣、頻繁的颱風以及需滿足環境保育方面的要求等。工程首度採用混合盾構式隧道鑽挖興建,主要目標為減低對中華白海豚等的生態影響,同時降低於建造期間對繁忙的龍鼓水道的海上交通影響[13][14],亦可以避免現時供應電力予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底電纜改道。承建商將會以兩台直徑17.6米、相等於逾5層樓高的鑽挖機(北行及南行線鑽挖機,分別命名為「黃蓉」及「蓋亞」),建造海底隧道,比較傳統沉管方法,可以減少棄置1,100百萬立方米的淤泥。

由於在海床下進行鑽挖工程需要面對強大水壓,因此工程需要使用高達6倍大氣壓的加壓方式進行[15]

效益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能夠提供來往新界西北與大嶼山最直接的路線,連接港深西部公路、新界西北的港口後勤用地、屯門內河碼頭環保園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香港國際機場、擬建的大嶼山物流園以及北大嶼山新市鎮等發展項目。路線通車後,由屯門南出發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車程將可以縮短22公里,並由未通車前的約30分鐘行車時間縮減至10分鐘[4][16],還可以騰出現有的屯門公路汀九橋青嶼幹線北大嶼山公路等容車量,支援物流業,提供來往香港國際機場及北大嶼山新市鎮的另外一條主要陸上通道(例如2008年6月香港暴雨,北大嶼山公路被雨水和泥石完全淹浸接近一整天,機場對外交通只能依靠鐵路;另外,在2015年10月23日受汲水門大橋封閉事件影響,汲水門大橋須全線封閉以進行緊急檢查,使大嶼山對外陸路交通完全癱瘓數小時,市民只能依賴渡輪服務進出大嶼山及機場,島上的嶼巴須途經東涌道前往東涌和機場,十分不方便),並且鞏固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

此外,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落成後,由屯門市中心乘坐的士或者駕駛私家車來往香港國際機場僅需要15分鐘,比較未通車前約半小時減少一半耗時,車程大幅縮短使單程的士收費已經可以節省逾百港元,加上乘客將會毋須支付的士使用青嶼幹線的雙程附加費用(30港元),只需要支付使用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單程附加收費(曾預算約10港元),因而合共節省逾120港元(其後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宣佈當此公路全線開通後,青嶼幹線與此公路均改為免費道路)。的士業界預計從新界西北出發的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服務將會大幅增加,減少乘客的經濟負擔外,同時能夠提高位於新界西北的的士司機的收入,並且節省不少時間[17]

惟由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邊出口只接駁望后石迴旋處,接駁快速公路的屯門西繞道興建計劃已經取消,改以屯門繞道代替(於藍地交匯處接駁,預計2036年通車),加上北邊出口緊鄰屯門內河碼頭,日間不少貨櫃車、重型車輛使用周邊道路如龍富路、龍門路、皇珠路,因此預計通車後或會加劇區內交通負荷,而在連接路通車後,龍富路、皇珠路已不時出現車龍。

交通

屯門洪水橋天水圍元朗新田上水粉嶺來往機場東涌的機場及北大嶼山巴士路線,將會改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另一方面,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已於2020年5月15日啟用[18],屆時將開辦三條特別巴士服務服務該處,其中一條會取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往返青衣站,預計2022年投入服務。[19]

往來機場的專營巴士路線將會重組,因路程縮短,大部分路線車費有望可以下調,其中往來屯門洪水橋的A線,減幅近一半(目前HK$27.7,改道後建議為HK$15),有望吸引乘客轉投。[20]惟往來元朗天水圍的E線,車費維持不變。同時,機場巴士服務將擴展至錦田八鄉一帶。

於北面連接路2020年12月28日(通車後翌日)凌晨起,屯門及洪水橋機場巴士率先改道。而元朗、天水圍、古洞、上水及粉嶺機場巴士則視乎情況再作安排,避免導致連接路屯門入口附近一帶交通擠塞。惟受此安排影響,由屯門及洪水橋往返東涌西(逸東邨滿東邨),暫時需乘搭A線於機場轉乘S64、S64X或S65,往返東涌北一帶需乘搭E33或E33P,在東涌市中心轉乘E32A。

交通路線列表
巴士

爭議

由於工程複雜,設計及施工曠時,工程造價也估計約需200億港元。2011年11月,運輸及房屋局最新估算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餘下工程包括高架橋和隧道等,按照付款當日價格計為280億港元[21]2013年,運輸及房屋局最新估算為500億港元[22]

另外,隧道並不是完全筆直,在接駁填海區的地方有明顯移位情況。

時間軸

  • 2007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公布落實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23]
  • 2007年12月10日,政府向立法會建議工程(代號825TH)的一部份提升為甲級,以進行勘測及初步設計工作,作價8,860萬港元[24]
  • 2008年1月11日,財務委員會通過工程的勘察及初步設計的撥款申請。
  • 2008年5月,路政署展開工程的勘察及初步設計的工作。
  • 2009年6月12日,路政署就工程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刊憲。
  • 2009年8月21日,路政署就工程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刊憲。
  • 2009年10月23日,環境保護署批准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 2009年11月4日,環境保護署發出環境許可證。
  • 2010年8月,路政署委託獨立專家為工程的土力設計及建造進行檢討。
  • 2010年11月,建議方案分別諮詢了屯門區議會及新界鄉議局,並得到他們接受建議的走線方案。
  • 2011年2月28日,環境保護署發出新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25]
  • 2011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南面填海工程及餘下工程的詳細設計的撥款[26]
  • 2011年10月18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根據《城市規劃條例》下的赤鱲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授權進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道路工程。
  • 2011年11月18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的詳細設計、工地勘測及前期工程的撥款,共19億960萬港元。
  • 2011年11月,詳細設計展開。
  • 2013年6月7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447億9,840萬港元用以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27]
  • 2013年6月,位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的高架道路段工程展開[28]
  • 2013年8月,位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的海底隧道段工程展開[29]
  • 2017年3月10日,位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的高架道路段命名為順朗路。
  • 2017年3月17日,路政署回覆传媒指工程因人工岛出现飘移和走线因需要避免碎石桩而需要修改等需要延期,經過口岸填海海堤下的走線需要降低約10米,以避免穿過該處的碎石樁。[30][31]
  • 2017年10月15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隧道內牆壁疑爆裂,造成大量地下水湧入管道內,工程人員搶修超過半分鐘後成功止住水流湧出[32]
  • 2018年10月24日,南面連接路順朗路往返市區路段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啟用,往返東涌路段則於11月30日啟用。[33]
  • 2019年2月,北面連接路海底隧道兩台隧道鑽挖機抵達赤鱲角豎井,標誌隧道雙線均已貫通。
  • 2019年10月16日,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宣佈,此公路北段開通後將為免費隧道。
  • 2020年4月7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將位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的隧道命名為屯門-赤鱲角隧道。
  • 2020年11月6日,位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北面的海底隧道路段命名為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
  • 2020年12月27日,上午8時,北面連接路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正式通車,代表著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北兩端全線啟用。[1]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等於前一日乘坐開蓬巴士主持開幕禮。

意外

  • 2020年12月30日,屯門赤鱲角隧道活門故障彈起[34]
  • 2021年1月1日,北面連接路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貨櫃車駛至龍門路迴旋處失控翻側,貨櫃車司機受傷。[35]

相關資料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屯赤隧道下月27日通車 往返屯門南及機場可節省20分鐘. 東網. 202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2. ^ 林鄭:屯赤連接路開通可為「港車北上」提供條件. 文匯報 (香港). 2020-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5). 
  3. ^ 【HOUSE730搵樓大本營】屯赤路聖誕後開通 區內受惠盤逐個數. 經濟一週. 2020-12-21. 
  4. ^ 4.0 4.1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工程摘要. 香港工程項目網站.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5. ^ 5.0 5.1 地政總署:街道命名 (PDF). 香港政府憲報 (报告) 24. 2020-11-06 [2020-11-16]. 647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7).  |issue=被忽略 (帮助)
  6. ^ 6.0 6.1 Lands Department - Street Name (PDF).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Gazette (报告) 24. 2020-11-06 [2020-11-16]. 647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7) (英语).  |issue=被忽略 (帮助)
  7. ^ 屯赤隧道12.27通車 屯門去機場節省約廿分鐘 運輸署預計減輕青嶼幹線兩成車流量. 有線新聞. 2020-12-11. 
  8. ^ 屯赤隧道周日上午通車 日後將有新交通及公共運輸安排. 香港電台. 2020-12-22. 
  9. ^ 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項目網站: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路政署.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0). 
  10. ^ 定線資料PDF 香港立法會 2006-07年度
  11. ^ 政府擬201億建屯門西繞道[永久失效連結] 大公網 2007年7月10日
  12. ^ 路政署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 工程項目簡介 (PDF).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30). 
  13. ^ 邱誠武:屯赤連接路以用者自付為大原則.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14. ^ 工務小組通過撥款建屯赤連接路. [2020-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15. ^ 路政署回應傳媒查詢港珠澳大橋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進度. [2017-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16. ^ 屯門赤鱲角建最長海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3年1月19日
  17. ^ 屯門至赤鱲角公路 一八年分段完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5年3月16日
  18. ^ 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啟用. 食物環境衛生署. 香港.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19. ^ 正在計劃中在掃墓期間來往屯門曾咀靈灰安置所的特別交通安排 (PDF). 食物環境衛生署. 香港. 2019-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11). 
  20. ^ 9巴士線改行屯赤隧道. 東方日報 (香港). 2020-06-30日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21. ^ 屯門赤鱲角連接路造價飆. 太陽報 (香港). 2011年11月3日 [2013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5日). 
  22. ^ 基建開支701億創新高. 明報. 2013年2月28日 [2020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6日). 
  23. ^ 2007-08年施政報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基建項目
  24. ^ 財務委員會 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7年12月20日
  25. ^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011-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3). 
  26. ^ 交通事務委員會 待議事項一覽表 (PDF).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27. ^ 存档副本. [201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8. ^ 屯門赤鱲角連接路今年展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報》 2013年2月27日
  29. ^ 港珠澳大橋已沉放五個管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3年11月27日
  30. ^ 路政署評估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 延誤兩年至2020年完工. 香港01.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31. ^ 路政署回應傳媒查詢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進度. www.info.gov.hk. 政府新闻处.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32. ^ 大橋屯赤連接路趕建 隧道爆裂噴水恐延誤工程. 東方日報. 2017-10-16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33. ^ 港珠澳大橋下周三通車營運. 有線新聞. 2018-10-19 [2018-10-19]. 
  34. ^ 屯赤隧道活門故障彈起 區議員轟隨時奪命. on.cc東網. [2021-01-26] (中文(香港)). 
  35. ^ 郭倩雯, 黎靜珊. 屯赤隧道出口迴旋處貨櫃車翻側 司機受困. 香港01. 2021-01-01 [2021-01-26]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