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方教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以利亚修院英语Monastery of Saint Elijah遗址,原东方教会修道院,坐落于伊拉克摩苏尔,建于公元595年左右,2014年被圣战组织伊斯兰国摧毁。

东方教会古叙利亚语ܥܕܬܐ ܕܡܕܢܚܐ‎,ʿĒ(d)tāʾ d-Maḏn(ə)ḥāʾ),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的基督二性论。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宗派,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尔德斯坦、突厥斯坦以及印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1]

早于1830年,东方教会就已经有了两个独立的教会:东方亚述教会加色丁礼天主教会(与罗马的教宗共融的一个东仪天主教会),东方古代教会英语Ancient Church of the East后来在1968年自东方亚述教会中分裂出来。加色丁礼天主教会约有628,405位信徒(2017年),[2]东方亚述教会约有323,300位信徒,[3]东方古代教会英语Ancient Church of the East约有10,000位信徒。

背景

[编辑]

神学争论

[编辑]

引起东方亚述教会的分裂与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有关,他就基督论的“神人两性结合”的神学问题提出“基督二性论”(英语:conjunction,希腊语:sunapheia)[4][5],指耶稣基督为“二位二性的结合”(即具人神之性﹚,并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基督肉体,而非授予基督神性,因此反对将她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而产生对“天主之母”、“生神女”称谓的质疑。

东方亚述教会的神学奠基者是安提阿学派塔尔索的狄奥多摩普绥提亚的狄奥多,规范的基督论大巴拜(Babai the Great)(551年–628年)撰写。自从1976年Dinkha四世宗主教在就职时明确反对聂斯脱里主义以来[6],东方亚述教会内逐渐出现认为他们的基督论不同于聂斯脱里的二位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巴拜最重要的基督论著作,著名的《结合之书》(Book of the Union)教导,神性和人性两种本质(qnome)并非混合,而是永久地联合在同一个位格(parsopa),即,基督的人格中,类似于东方正统教会基督合一性论。其他坚持聂斯脱里主义的信徒则认为,聂斯脱里主义本来就不是异端,没有分裂也没有混合神性和人性,以弗所公会议判定聂斯脱里主义是异端是因为他们没能理解聂斯托里用语的真实含义,以为聂斯脱里分裂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

理解这些争议中不同语言的用语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困难的。主要的词汇包括本质、本源(存在)(希腊语οὐσία罗马化ousia),性质、类型(φύσιςphysis),位格、本质(ὑπόστασιςhypostasis)和角色、性格、性质(πρόσωπονprosopon)。physisousiahypostasis基本都是本质的意思,hypostasisprosopon都有位格的意思,prosoponphysis都有特质、性质的意思,ousiaphysis又都有本源的意思。这种困难在翻译时更是严重,例如在叙利亚语中,本质被翻译为ܟܝܢܐ‎,kyānâ,位格被翻译为ܩܢܘܡܐ‎,qnômâ,但是在东方教会中,qnômâ的意思却是本质,更不要说中文对于这四个词的翻译,性质、特质、本质、本源,完全是同义词了。

分裂与往东发展

[编辑]
聂斯脱里派神职人员正在列队前进,来自新疆高昌景教寺院壁画

428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城主教奚利尔猛烈抨击。431年,以弗所公会议召开后,多个派别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裁定为异端,被罢免主教一职,还处以破门律。四年后,聂氏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逐出国境,最终客死埃及

然而追随者并不因此而轻易放弃,遂往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以及远东等地区宣教。此后,聂斯脱里派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重用,盛极一时。498年,聂斯脱里派正式脱离正统教会,更名为“迦尔底教会”,又称“亚述教会”,以中亚地区为中心,开始传道。

632年,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大食)吞并波斯。在762年前后,聂斯脱里派主教得阿拉伯哈里发信任和保护,遂将聂派根据地从波斯移到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盛极一时。至六世纪末时,聂派流行于康居突厥等地。

解除对立

[编辑]

宗教改革推动者马丁·路德,在他撰写的《宗教会议及教会论》(Von den Konzilli und Kirchen)中,十分明确地主张聂斯脱里不是异端。[7]

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的状况持续到十九世纪末,聂氏本人的著作《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eides)被一名叙利亚教士发现后,它的学说再次重新被神学家广为探讨[8]。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签署《在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共同基督论声明》[9],达成解除两派彼此之间的嫌隙。

教会组织

[编辑]

按照东方叙利亚英语East Syriac Rite的传统,东方教会的教会组织分成多个阶层。教会之首为宗主教,即塞琉西亚-泰西封的都主教;自阿拔斯王朝开始(公元八世纪中叶以降),宗主教的驻锡地迁至巴格达。宗主教的其他称号还有“神父之神父”、“最高牧师”和“当代彼得”;自公元544年后,开始自称为“大公长宗主教”。卡多利柯斯宗主教有权召集和主持宗教会议,任命主教,包括任命偏远的域外主教,以及划定主教管辖区。[10]

效法天使分九品三等,教会的教阶也分三等:[10]

  1. 高级教士三品(卡多利柯斯宗主教都主教主教
  2. 教士三品(助主教、执事长、祭司
  3. 助理人员三品(执事、副执事、襄礼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大卫·班特利·哈特. 基督教的故事. 好读出版社. ISBN 978-986-178-271-3.
  2. ^ 東儀天主教會2017 (PDF). [2019-08-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3. ^ 神聖受差遣的大全亞述東方教會—普世教會協會. 普世网. [201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4. ^ 系统神学概论讲义(第52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再议聂斯多留基督论.
  6. ^ Hill, Henry (编). 發自東方的光:東方和亞述教會的論文集. 多伦多: 圣公会图书中心. 1988 [2019-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 ^ 孙尚扬; 锺鸣旦. 1840年前的中國基督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8. ^ 吴昶兴,〈再议涅斯多留基督论〉,《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学术年刊》,2006
  9. ^ Common Christological Declaration
  10. ^ 10.0 10.1 Klimkeit, Hans-Joachim. 上篇 第七章:中亞和東亞的敎會組織. 《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敎》. 世界文化丛书 31. 林悟殊/翻译增订. 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 1995年4月10日: p. 54. ISBN 957-531-421-2.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