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掠龙属
死掠龙属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科: | †暴龙科 Tyrannosauridae |
亚科: | †暴龙亚科 Tyrannosaurinae |
族: | †惧龙族 Daspletosaurini |
属: | †死掠龙属 Thanatotheristes Voris et al., 2020[1] |
模式种 | |
†德氏死掠龙 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 Voris et al., 2020[1]
|
死掠龙(学名:Thanatotheristes,根据原作者的说法,含义是“死亡收割者”[1];按照字面翻译,属名分为两部分,在希腊语中分别对应单词“死亡”与“收割者”:Θάνατος,罗马化:Thánatos,“死亡”[2];θεριστής,罗马化:theristḗs,“收割者”[3])也可音译为塔纳托斯龙、桑纳托斯龙或直译为死亡收割龙,是一属生存于大约8010至7950万年前晚白垩世拉腊米迪亚古陆的暴龙科恐龙,目前仅有一个种:德氏死掠龙(T. degrootorum)。该分类单元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福莫斯特组,与中型角龙类如福莫斯特异角龙,和小型厚头龙类如赖氏结头龙等共存。[4]
发现与命名
[编辑]死掠龙正模标本(TMP 2010.5.7)包括右上颌骨、右颧骨、右眶后骨、右上隅骨、右方轭骨、右侧蝶骨、左前额骨和几颗牙齿。颅骨长约800毫米(31英寸)。它的体型比近亲惧龙更小,但在正模标本死前骨骼发育还不成熟。归入该属的标本TMP 2018.016.0001为亚成体的部分右上颌骨,发现于福莫斯特组下Herronton砂岩段的Twelve Mile Coulee地区。种名纪念标本发现者约翰·德·格鲁特(John De Groot)和桑德拉·德·格鲁特(Sandra De Groot)。[1]
叙述
[编辑]死掠龙有以下特征:[1]
- 上颌骨腹侧和前腹侧至眶前窝的皮下表面上的、一排均匀分布的背-腹向嵴。
- 颧骨上膨胀的圆形眶缘。
- 额叶的矢状嵴向前延伸到颞上嵴,形成一个宽而圆的嵴。
- 额叶上的泪骨接触面相对于额间缝向前延伸约60°。
- 前额有两个向后突出的、尖锐的“刺”,与颅顶前表面的腹侧面相连(长的、中间的主要的尖刺和较短的外侧的尖刺)。
根据颅骨化石材料与相关属的比较,死掠龙正模标本身长估计为8米(26英尺)左右。[4]
分类学
[编辑]死掠龙正式描述在暴龙科中建立一个新分类单元,即暴龙族的旁系群――惧龙族(Daspletosaurini),其中包含德氏死掠龙(T. degrootorum)、强健惧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霍氏惧龙(D. horneri)和一种来自恐龙公园组的暴龙科(FMNH PR308)。该分类群的存在表明暴龙科演化支存在地理差异,虐龙演化支及血王龙与怪猎龙构成的演化支生存于拉腊米迪亚南部,阿尔伯塔龙亚科和惧龙族则占据加拿大和美国北部。[1]
惧龙族的鉴别特征如下:[1]
- 上颌骨前腹侧至眶前窗的皮下表面非常粗糙。
- 上颌骨的颧骨升支。
- 在前两个牙槽缘和皮下表面前边缘之间测量,上颌骨与前腹角逐渐变细成为一个浅角(<65°)。
- 前额在背视图中非常开阔,在前视图中强烈地向背内侧弯曲。
- 位于第三齿槽或第三间齿板腹侧的小孔。
- 拥有不少于14颗上颌齿。
以下是作者的系统发育分析:[1]
真暴龙类 Eutyrannosauria |
| ||||||||||||||||||||||||||||||||||||||||||||||||||||||||||||||||||||||||||||||||||||||||||||||||||||||||||||
古生物学家尹灿奎(韩语:윤찬규,音译)在2020年对一只亚成年强健惧龙的额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特定进化枝中额叶的形态学范围广泛,因此骨骼特征将有效地表明某些暴龙科类群的“独有衍征”是不够充分的。 这可能表明与强健惧龙额叶有关的任何祖征或独征都是不充分的,因此可能使其成为惧龙的一个物种。[5]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Voris, Jared T.; Therrien, Francois; Zelenitzky, Darla K.; Brown, Caleb M. A new tyrannosaurine (Theropoda:Tyrannosauridae) from the Campanian Foremost Formation of Alberta, Canada,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of tyrannosaurids. Cretaceous Research. 2020, 110: 104388. doi:10.1016/j.cretres.2020.104388.
- ^ Thanatos, n.. OED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014 [2014-11-18].
- ^ harvester - Wiktionary. en.org.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 ^ 4.0 4.1 Black, Riley. Newly Discovered Tyrannosaur Was Key to the Rise of Giant Meat-Eaters. Smithsonian. 2020-02-10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英语).
- ^ Chan-gyu Yun. A Subadult Frontal of Daspletosaurus torosus (Theropoda: Tyranno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with Implications for Tyrannosaurid Ontogeny and Taxonomy. PalArch'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2020, 17: 1–13 [202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