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伯特-馬紹爾群島戰役
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 |||||||
在塔拉瓦戰役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進攻日軍一個堅強據點 | |||||||
| |||||||
參戰方 | |||||||
美國 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 | 大日本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霍蘭·史密斯 里奇蒙·特納 拉爾夫·史密斯 馬克·米切爾 哈利·希爾 托馬斯·華特生 |
阿部孝壯 金光久三郎 柴崎恵次 † 石川加藤 秋山門造 † 原忠一 西田慶美 † | ||||||
傷亡與損失 | |||||||
1,800人陣亡或失蹤 4,830人受傷 |
17,000人陣亡 141人被俘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從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的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戰事,是中太平洋戰區的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關鍵的戰略性行動。該戰役是由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42年8月實施突襲馬金島展開序幕。馬紹爾群島戰役的目標則是奪取瓜加林環礁和埃內韋塔克環礁上的日軍基地。
日軍在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的基地是大日本帝國東部防線的外圍防衛圈,在馬里亞納戰事則在次年夏季展開。
背景
[編輯]日本軍隊是在攻擊夏威夷珍珠港5個月後佔領了吉爾伯特群島。作為對防衛塔拉瓦的一個象徵,他們在馬金建立了水上飛機基地和沿環礁海岸線分駐部隊以監測盟軍在南太平洋的行動。[1] 只是在卡爾森的突擊隊在1942年8月襲擊馬金後,日本才開始鞏固和加強吉爾伯特的防守。[2]吉爾伯特群島最大和最重要的戰略性據點的是塔拉瓦。從1943年3月開始防禦工事被日本人很快的建立起來,近5,000名官兵駐紮在這裡。另外3,000名海軍特別登陸部隊和基地部隊和第940海軍建設單位得到1,247名勞動者的補充。
相比之下,馬金島只有798名作戰部隊,其中包括大約100名孤立的日本航空人員。[3]霍蘭·史密斯將軍, 第5兩棲軍的總指揮,指責卡爾森的行動令日本迅速集結部隊和即使在退休後不久仍然堅決認為,塔拉瓦應該被繞開,從而避免在攻佔期間招致重大傷亡。[1][4]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恩斯特·金恩及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相信收復吉爾伯特是必需的,對向馬紹爾群島的進攻行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攻佔吉爾伯特群島的行動代號是迦伐尼,[3][4]其中要求攻佔塔拉瓦,馬金和阿貝馬馬。
盟軍策劃者深知要擊敗日本就必須穿越這一群島。雖然美國陸軍司令麥克阿瑟希望從新幾內亞向菲律賓推進,但是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卻偏向於橫越太平洋中部,循着一條從吉爾伯特群島到馬紹爾群島,再到加羅林群島,最後到馬利亞納群島的路線推進。如此,日本便會落入美國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中。尼米茲的計劃除了能迫使日軍雙線作戰(尼米茲從東方進攻,麥克阿瑟從南方進攻),還能粉碎日軍的外圍防線,以便美國建設陸海空軍的基地,為日後進攻其他日占島嶼提供跳板。這些外圍群島包括了塔拉瓦環礁,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夸賈林環礁,和埃內韋塔克環礁。
結果
[編輯]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上獲勝了,但他們被打得措手不及,付出了陣亡2,459人,傷2,286人的代價。日軍陣亡5,085人,被俘247人。有鑑於作戰環境惡劣而交戰雙方均傷亡慘重,第5兩棲軍司令霍蘭·史密斯將軍確信美軍當初應該繞過塔拉瓦環礁。然而美國海軍的將領們卻不同意這觀點。
馬紹爾群島上的登陸戰反而輕鬆得多。美軍吸取了在塔拉瓦環礁得到的教訓,集結了超過守軍6倍的優勢兵力並給部隊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包括穿甲炮彈),還對群島展開了長達一個月的海空轟炸。美軍在馬紹爾群島上陣亡了611人,傷2,341人,失蹤260人,反而日軍損失了超過11,000人,只有358人被俘。
美軍奪取吉爾伯特與馬紹爾群島之後在群島上建築了海軍基地,防禦工事和機場,準備接下來進攻馬利亞納群島。日軍的失敗迫使日本策劃者將部隊撤回一條新的環形防禦圈內。這一道防線包括了馬利亞納群島和帛琉。日軍在防線內的島嶼上嚴密布防,以防美軍攻下這下島嶼後派出重型轟炸機攻擊東京。
參考
[編輯]- ^ 1.0 1.1 Samuel Eliot Morison,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7; Aleutians, Gilberts and Marshalls: June 1942-April 1944, (Edison, NJ: Castle Books, 2001).
- ^ Bruce F. Meyers, Swift, Silent, and Deadly: Marine Amphibious Reconnaissance in the Pacific, 1942-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 ^ 3.0 3.1 Benis M. Frank and Henry I. Shaw, Jr., 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5; Victory and Occupation, (New York, NY: Penguin Books, 1990).
- ^ 4.0 4.1 Gen. Holland M. Smith and Perry Finch, Coral and Brass, (New York: Viking, 1974, 1976).
附加參考
[編輯]- Drea, Edward J. An Alli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cific War.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Essays on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 Nebrask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8. ISBN 0-8032-1708-0.
- Dyer, George Carroll. The Amphibians Came to Conquer: The Story of Admiral Richmond Kelly Turner (mdy).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October 20,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1).
- Hoyt, Edwin P. Storm Over the Gilberts: War in the Central Pacific 1943. Mason/Charter. 1978. ASIN B001RSID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