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房
29°41′03.5″N 121°16′49.0″E / 29.684306°N 121.280278°E
蔣氏故居 | |
---|---|
小洋房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4-0222-5-024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小洋房,原名涵齋,又名剡溪小築,也常稱為蔣經國舊居,為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的一幢西式樓房,位於溪口潭墩山東麓,文昌閣西側,始建於1930年。建築原為蔣中正幕僚居所,1937年後成為蔣經國與夫人蔣方良回鄉時的住所[1]。1996年,小洋房作為蔣氏故居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編輯]小洋房建於1930年,為蔣中正聘請的美國顧問端納主持建設[3],建成後用於接待幕僚和軍政要員。陳布雷曾在西安事變後在此撰寫《西安半月記》[4]。1937年,因第二次國共合作,蔣中正之子蔣經國得以攜蘇聯妻子芬娜(蔣方良)及子孝文回到中國。為消除蔣經國在蘇聯受到的共產主義思想影響,蔣中正聘請徐道鄰為兒子的老師,講授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3],同時請蔣經國在蘇聯的同學高理文做伴讀。除此之外,蔣經國還在此學習了《王陽明全集》和《曾文正公文集》等典籍,同時將在蘇聯10年的經歷寫成《旅俄報告》呈送父親,蔣中正曾數次批閱此報告。在小洋房居住期間,蔣方良曾在小洋房旁的臨溪平台下水游泳,受到鄉民議論,後被蔣中正提醒注意[5]。1949年蔣氏父子遷往台灣後,小洋房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溪口的部隊作為首長住所,1958年成為一家工廠的辦公室,1979年由當地政府收回後對外開放[1]。
建築
[編輯]小洋房位於溪口潭墩山東麓,背山面水,為二層西式建築[2]。建築為三開間,外塗石灰、水泥,因當時稱這些材料為「洋灰」因而得名[3]。建築前後有天井,頂部有陽台可登臨,周圍設有水泥欄杆,西側有露天走廊通往文昌閣[2][4]。
保護
[編輯]外部圖片連結 | |
---|---|
小洋房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1日 |
1949年以後,雖經歷次政治風波,小洋房保存完好。1979年,中共中央為爭取蔣經國與中國大陸談判以實現兩岸統一,決定修葺小洋房、豐鎬房和玉泰鹽鋪。小洋房被按照蔣經國住讀時的陳設修復[1],並複製原藏於豐鎬房祖宅的蔣經國手書「以血洗血」碑,置於小洋房內[6]:1620。1996年,小洋房與豐鎬房、玉泰鹽鋪一道以蔣氏故居名義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建築的保護範圍西至剡溪小莊外牆,東、北至小洋房圍牆及跳水台西端,南至剡溪岸邊[7]。
圖片
[編輯]-
文物保護碑
-
剡溪對岸拍攝的建築正面
-
二層通往文昌閣
-
頂部平台
-
跳水台
-
「以血洗血」碑(複製件)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王舜祁. 蒋氏故居保护和开放.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寧波出版社. 2000 [2018-07-11].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2).
- ^ 2.0 2.1 2.2 2.3 蒋氏故居.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6-06-22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2).
- ^ 3.0 3.1 3.2 楊韻華; 翁沁錦. 溪口蒋氏遗迹考察纪行. 武漢文博. 2008, (3).
- ^ 4.0 4.1 第二十四编 风景旅游. 奉化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 ISBN 9-787-10101-195-1.
- ^ 王凡. 奉化溪口遗迹中的蒋家故事(下). 人物. 2010, (12).
- ^ 奉化市志(1989-2008).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ISBN 978-7-213-07547-6.
- ^ 蒋氏故居(小洋房)保护区划.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22 [201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