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歸仁潁川家廟

座標22°59′48″N 120°16′30″E / 22.996707°N 120.274956°E / 22.996707; 120.27495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2°59′48″N 120°16′30″E / 22.996707°N 120.274956°E / 22.996707; 120.274956

歸仁潁川家廟
大學陳家祖厝
位置 臺灣臺南市歸仁區大廟里大廟一街38巷46號
建成時間 清朝嘉慶25年(1820年)左右[1]
官方名稱歸仁潁川家廟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祠堂

歸仁潁川家廟位於臺南市歸仁區,俗稱「大學陳家祖厝」[註 1],供奉天上聖母、土地公與忠順聖王[1],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27日經當時的臺南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2]

沿革

[編輯]

大學陳家的祖先是先從漳州遷至金門,再遷到澎湖,最後才在陳世傳等四兄弟時遷到今臺南歸仁[1]

該家廟原為陳家人所居住的祖厝,清嘉慶年間時為二落式茅屋,前殿供奉忠順王,後殿則供奉祖先牌位,而在清末時屋子已改建為半堵磚造的土埆厝[3]。進入臺灣日治時期後,約在昭和八年(1933年)左右改成磚仔厝,且完全轉變成家廟而無人住於其中,只由一位私塾先生繼續在裏頭教書並兼管理員[3]。二次大戰後,家廟曾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進行整修[2],而在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左右也進行整修過[3]

建築特色

[編輯]

歸仁潁川家廟為兩進三開間的閩南式口字型建築,每一進皆有一個大門、兩個後門及兩個廂房[1]。其屋架為木構穿斗式結構,屋瓦用的是紅色仰合瓦,屋頂上設有燕尾脊,而屋脊上除有彩繪之外還貼有菱形花磚[1]。屋身採用出屣起,出挑則是混泥土製,而外牆下半部為洗石子岩石狀裝飾,上半部則是清水紅磚,至於側面的山牆皆有懸魚與鳥踏[1]

前進入口有泥塑門匾「潁川家廟」,左右開有磚櫺窗,裏頭地板為象徵吉祥長壽的六角紋,供奉天上聖母與土地公,而忠順王則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的「食祖佛酒」中由擲最多筊的陳家子孫迎回家中供奉,故現在不供奉在家廟中[1]。後進為宗祠,裏頭供奉陳家祖先牌位,地板上為象徵人丁興旺的人字型圖案,而其泥塑門匾上書「潁川衍派」,門口簷下由於人員經常走動而鋪有一塊較耐磨損的長條狀花崗石[1]

註釋

[編輯]
  1. ^ 大學為當地的舊地名,之前該地稱為「田洋」,因為陳家先祖曾在祖厝中庭設館教書,來此求學者日眾,日久便稱此地為「大學」,後來「大學」又分為住宅區的「大學社」與農業區的「大學洋」。二次大戰後,「大學」歸入大廟村,但仍保有此名,直到1997年才將「大學」改編為「大廟一街」。[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鄭秀梅. 《南瀛歷史建築誌·歸仁潁川家廟》. 臺南縣政府. 2009-03: 157-171頁. ISBN 978-986-00-9689-7. 
  2. ^ 2.0 2.1 歸仁穎川家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3. ^ 3.0 3.1 3.2 《南瀛歷史建築誌·歸仁潁川家廟》158、159頁所錄〈潁川家廟整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