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鹽水國小神社

座標23°19′22″N 120°16′16″E / 23.32278°N 120.27111°E / 23.32278; 120.2711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3°19′22″N 120°16′16″E / 23.32278°N 120.27111°E / 23.32278; 120.27111

鹽水國小神社
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
鹽水國小孔廟
位置 臺灣臺南市鹽水區朝琴路137號
(鹽水國小內)
材料臺灣檜木[1]
建成時間 日本昭和十五年(1940年)[1]
官方名稱鹽水國小神社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神社
詳細登錄資料

鹽水國小神社位於臺南市鹽水區鹽水國小校內,於2005年3月1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該神社建於臺灣日治時期末期,社格約為無格社,祭神應為天照大神[1],而在二次大戰後該建築被改成「大成殿」,但實際上並未供奉孔子神像與進行儀式,直到1973年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才規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要到此致敬[3]。該建築在2008年6月25日以神社的的樣貌修復完成[3]

沿革

[編輯]
本殿近觀

今鹽水國小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日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7月1日設置的「嘉義國語傳習所鹽水港分教場」,該年10月1日時改為「鹽水港公學校」,大正十年(1921年)5月24日又改為「鹽水公學校」[3]。之後到了昭和十六年(1941年)4月1日時改稱「鹽水東國民學校」[4],戰後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1日改為「鹽水鎮第一國民學校」,一年後改為「鹽水國民學校」,五十七年(1968年)8月1日改為「鹽水國民小學」[5]

神社興建時的昭和十五年(1940年)為日本皇紀2600年,為當時建造神社活動的高峰期,當時的校長為一之瀨涉(一ノ瀨涉[3]。當時學生除了會參拜及奉仕神社外,此處也是拍攝畢業照的重要景點[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神社大多進行改建,而鹽水國小內的神社則在戰後首任校長陳庚潭任內被改成大成殿,不過當時並未在此供奉孔子神像與進行儀式,直到1973年中華民國政府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才配合響應而規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到此致敬[3]

為了修復殘破的建築,臺南縣政府於2007年1月5日召開「歷史建築鹽水國小神社修復方向研商會議」,最後結論基本上是在恢復神社樣貌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孔廟建築的意象,之後於2008年6月25日完成修復工程[3]

建築特色

[編輯]
仿製的石燈籠
鹽水國小神社

該神社坐東朝西,基本上是由鳥居、石燈籠與本殿所組成,外型與遙祭殿及大麻奉齋殿類似,格局與正式神社相比之下簡化掉了如手水舍社務所祭器庫等附屬設施[3]。其鳥居在分類上稱為「神明鳥居」,特徵是樑枋呈直線[3]

而戰後改成孔廟之後,鳥居與石燈籠遭到拆毀,改成大成殿的本殿則被漆上紅色與藍色油漆,臺基上則鋪了磁磚,此外在原本石燈籠的位置上放置「故校長森榮先生紀念碑」與「故校長趙東林先生紀念碑」[3]。進行修復之後,本殿雨淋板去漆,並放上歲寒三友與魚躍龍門雕花裝飾,而紀念碑則分別遷至校內玉順館後方花圃與活動中心竣工紀念碑旁[6]

故校長森榮先生紀念碑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凃順從. 《南瀛歷史建築誌·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 臺南縣政府. 2009年3月: 238-253頁. ISBN 978-986-00-9689-7. 
  2. ^ 鹽水國小神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陳美惠. 《南瀛文獻-第八期·歷史建築鹽水國小神社修復紀實》. 臺南縣政府. 2009年8月: 168-179頁. ISSN 1812-7223. 
  4. ^ 《臺南州報》,第二千百二十一號[1][永久失效連結]
  5. ^ 歷史沿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鹽水國小
  6. ^ 鹽水國小電子校刊-96學年度第二期[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