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惑,又稱三障佛教天台宗教義。其中包括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因為其三惑融於一心,故又稱一心三惑[1]

概述[編輯]

天台宗把界內惑、界外惑所分之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等三惑[2]

  • 見思惑,為見惑思惑的並稱,也稱通惑。包括意根對法塵所起的各種邪見,以及其迷戀於現在事理的煩惱。
  • 塵沙惑,為迷惑於界內外恆沙塵數所起的各種惑障,與無明惑合稱別惑
  • 無明惑,又稱無明,即於一切法無所明了,尤其是於中道第一義諦無所知。

參考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六):「見思尚乃即是法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三惑既即,三觀必融。」
  2. ^ 《三藏法數》·一如等:「惑者昏迷不了之義也。一見思惑見即分別也。謂意根對法塵起諸邪見。故名見惑。思即思惟。又貪染也。謂眼耳鼻舌身五根。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見思惑。亦名通惑者。通聲聞緣覺菩蒴三乘共斷故也。二塵沙惑塵沙惑者。謂眾生見思數多。如塵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薩之行專為化他。若令眾生能斷見思之惑。於菩薩即是斷塵沙惑。而亦名別惑者。別在菩薩所斷故也。三無明惑無明惑者。謂於一切法無所明了。故曰無明。此惑乃業識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