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度
楊承瓚
楊度
憲政編查館統計局局長
任期
1911年—1912年
皇帝溥儀
參政院參政
任期
1914年—1914年
皇帝袁世凱
個人資料
性別
皙子
虎、虎公、虎禪、虎禪師、虎頭陀
出生(1875-01-15)1875年1月15日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姜畲鄉
逝世1931年9月17日(1931歲—09—17)(56歲)
 中華民國上海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2年 - 1929年)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9年 - 1931年)
配偶黃華、徐粲楞
兒女楊公庶、楊公兆、楊雲慧、楊雲碧、楊公素、楊公敏、楊雲潔、楊公武
母校弘文學院
日本法政大學
職業政治家
宗教信仰佛教

楊度(1875年1月15日—1931年9月17日[1]),男,湖南湘潭人。[2]:49原名承瓚皙子,後改名,曾剃髮出家,法名,故別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2]:49中國近代政治人物,曾先後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

生平[編輯]

早年生活[編輯]

楊度是湖南省湘潭縣姜畲鄉石塘村人。十歲喪父,過繼給伯父。楊鈞善詩、文、書、畫、印,楊莊亦工詩文。楊瑞生駐歸德時招楊度和妹妹到其府中。十六歲改名為,字皙子。伯父遷關外朝陽鎮時,楊度和妹妹回到湘潭。

光緒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次年(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會試均落第。會試期間恰逢公車上書,他亦附和,並認識了梁啓超袁世凱徐世昌等。還鄉,師從衡陽東洲船山書院一代名儒王闓運(壬秋,湘綺)。楊度與王大約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識,此時楊度20歲。王闓運親自到楊家招其為學生。師生關係之親密,楊度深受王喜愛,並可以隨便開玩笑,王在《湘綺樓日記》中常稱楊度為「楊賢子」。楊度在王門學了三年,他醉心於王氏帝王之術,這對他以後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曾與友人說:「余誠不足為帝王師,然有王者起,必來取法,道或然與?」楊鈞、楊莊也學在王門,楊莊後嫁與王家四子。同門還有夏壽田八指頭陀楊銳劉光第劉揆一齊白石等。

後來因為時局的變化,楊度對新學也開始感興趣。光緒戊戌年(1898年),湖南新政譚嗣同熊希齡唐才常、梁啓超在長沙辦時務學堂蔡艮寅、劉揆一、楊度同在一起聽課、討論國事。

留學日本[編輯]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不顧王闓運的勸阻,瞞着老師自費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速成班,與黃克強同學。受留日學生影響,思想日趨激進,和湖南留日同鄉創辦《遊學譯編》。半年後在結業會上,日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發表了貶低清國人的言論,楊度當場和他就國民性和教育問題激烈辯論。不久以《支那教育》為題發表在梁啓超的《新民叢報》上,由此在中國留日學生得到支持和讚揚。為了籌辦《遊學譯編》獲得經費支持,楊度回國。隨後奉師命謁見了張之洞,受到張的稱讚。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被保薦入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進士考試,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第一名是未來的北洋政府的財長、楊的共事和政敵:梁士詒。由於梁士詒這個名字被說成是「尾」,而「康梁」因為戊戌變法,正為慈禧太后所恨,所以,梁士詒被除名。楊度受到牽連,又是「湖南師範生」,且在日期間有攻擊朝廷,策論中有不滿朝廷的言論,疑為唐才常同黨和革命黨,也被除名,並受到通緝。楊度避居家鄉,娶同鄉中路鋪黃華(號仲瀛)為妻。

不久,楊度再赴東京,入弘文學院學習。他的弟弟和妹妹作為湖南省第一期官費留學生早些時候(二十九年)也留學日本。秋,楊度與梁啓超橫濱相遇。10月,感於「國事傷心不可知」,和梁《少年中國說》,作《湖南少年歌》,發表於梁《新民叢報》,其中有「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句。[2]:50此時楊梁「二人相與,天下之至好也。

次年(1904年),轉入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國憲政;與汪精衛同學。此時在日留學生愛國熱情高漲,保皇派、排滿革命派各自宣傳自己的主張。楊度主張憲政,不介入兩派論爭。他熱心國事、友善同學、才華出眾在中國留日學生中頗具聲望。蔡鍔在留日期間「與楊度最善」,休假日必到楊度家吃飯。三十一年(1905年),楊度被選為留日學生總會幹事長,後又被推舉為留美、留日學生維護粵漢鐵路代表團總代表。他帶頭請願,要求廢除1900年中美粵漢鐵路借款續約,主張收回路權自辦以維護國家主權,發表《粵漢鐵路議》。他以總代表的身份回國,根據他老師的對策,提出官紳籌款自辦。拜見張之洞,得到張的支持。不久粵漢鐵路收回自辦,他圓滿完成任務,聲望大增。

他在東京和孫中山就中國革命問題辯論數次,「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章士釗《與黃克強相交始末》)。他不贊成孫的革命思想,但他將黃興介紹給孫中山,促成孫黃合作。不久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力邀楊度參加,他拒絕參加,願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憲,吾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堅持走君主立憲救國道路。

茶鐺藥臼伴孤身,世變蒼茫白髮新。
市井有誰知國士,江湖容汝作詩人。
胸中兵甲連霄斗,眼底干戈按塞塵。
尚擬一揮籌遠筆,書生襟抱本無垠。
——《和濟南韓虔谷》

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文部省頒佈的《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並稱清國人「放縱卑劣」,留日學生群起抗議。楊度以幹事長的名義遞交抗議書。在留日學生中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自辦學校,一派主張妥協,湘人陳天華憤然蹈海,死前留書切責幹事[3],作為總幹事長楊度被一些人指責辦事不力。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派出鎮國公載澤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歐、美、日)考察憲政。為了交差,熊希齡赴日請楊度和梁啓超捉刀起草報告,楊度寫了《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梁寫《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由此博得大名。是年(1906年),清政府根據這個報告下詔預備立憲。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東京創立《中國新報》月刊,任總編撰,「不談革命,只言憲政」,認為「今日中國之事實,但能為君主立憲,而不能為民主立憲」。[4]楊、梁分道而行。他發表14萬字巨論《金鐵主義》等許多文章,宣傳君主立憲,主張成立政黨,召開國會,實行憲政。《中國新報》、《新民叢報》、《民報》幾成三足鼎立之勢。還組織政俗調查會(後改名憲政講習會、憲政公會),以設立民選議院為立憲運動的中心目標。

立憲活動[編輯]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梁煥奎、范旭東籌備湖南憲政公會,有意擁楊度為會長。10月楊度回國,恰伯父逝世。12月成立湖南憲政公會,楊度為會長,起草《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院請願書》,請他的老師王闓運作過修改,並聯絡不少湖南名流聯名上奏,開清季國會請願運動之先河。次年春,袁世凱、張之洞聯合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進京出任憲政編查館提調,候補四品(他僅有舉人功名)。袁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義,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他是晚清朝廷「憲政專家」。

宣統三年(1911年)成立的「皇族內閣」中,楊度是統計局局長。楊度和袁世凱私交頗深,關係非同一般,又懷有知遇之感。他認定袁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師。當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時,楊度竟敢拒不草詔,冒死論救。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來到袁世凱的故鄉,成為袁的幕僚。1911年11月任袁世凱內閣學部副大臣[5],辭任[6],與汪精衛一起發起「國事共濟會」[7],鼓吹君主立憲。12月南北議和,楊度是清政府議和團參贊,隨唐紹儀到上海,不久,獨自回北京[8]

1912年1月25日,楊度以免受列強乘隙漁利,不得不支持共和,在北京發起共和促進會[9],未知是事有湊巧,還是預謀,翌日(26日),段祺瑞與47位清軍將領聯名密電清政府,支持共和。是年秋,黃興在北京極力邀請他加入國民黨,他沒有答應。後來胡瑛等又請他入黨,他提出除非國民黨放棄政黨內閣的主張,他才可以考慮[10]。他還請他的老師出山,王闓運曾任國史館館長。

民國二年(1913年)12月,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後,組織政治會議替代國會,楊被任為總統府特派議員,不久,袁世凱派他到漢口,任商場建築督辦[11]。民國三年(1914年)6月22日,出任參政院參政[12]

鼓吹帝制[編輯]

民國四年(1915年)1月,因國史館館長王闓運回鄉,楊被任為副館長,主持館務[13]。4月,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以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欲爲強國無望也,欲爲富國無望也,欲爲立憲國亦無望也,終歸於亡國而已矣……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乃聖君英闢建立大功之極好機會。」深得袁世凱的讚許,稱之為「至理名言」。是年8月,他與孫毓筠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嚴復等人共同發組織籌安會,自任理事長,主張君主立憲,為袁世凱稱帝鼓吹,一手策劃的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等「洪憲大戲」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鬧劇。袁世凱對其恩寵有加,並親自賜匾題字,稱他為「曠代逸才」。洪憲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國上下的唾罵聲討,在家鄉被罵為漢奸,他先前的好友梁啓超稱其為「下賤無恥、蠕蠕而動的嬖人」。護國戰爭爆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相繼獨立,五年(1916年)4月12日,浙江又宣告獨立,楊度即於當日辭去參政[14][15]。6月,袁世凱病逝,臨死前大呼「他誤了我!」人疑袁所言「他」即指楊度或袁克定。楊度寫下輓袁聯:

章太炎論洪憲帝制失敗之關鍵,有所謂三個人反對三個人,其中首先就是梁啓超反對楊度(其他二人是:張一麐反對夏壽田蔡松坡反對雷震春)。黎元洪繼任總統後,7月14日,發佈懲辦帝制禍首命令,追緝楊度等8人,他列名第一[16]。楊度心灰意冷,踲入空門,在天津、青島外國租界閉門學佛,在出世、超脫的佛學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過去。以「虎禪師」為名寫了不少論佛的雜文和偈語。

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發動辮軍復辟,邀請楊度入京參加,被他拒絕,他致電張勳、康有為二人:「凡所設施,皆前清末葉所不敢為,而乃行於今日共和之後,大悖人情,至此而極,度認公等所為,與君主立憲精神完全相反,如此倒行逆施,徒禍國家,並禍清室……所可惜者,神聖之君憲主義,經此犧牲,永無再見之日。度傷心絕望,更無救國之方。從此披髮入山,不願再聞世事。[17]」他宣佈披髮入山,學佛參禪。他認為禪的基本精神就是無我,提出「無我主義」的「新佛教論」。民國七年(1918年)3月15日,楊度被赦免[18],返回北京

轉變[編輯]

楊度

君主立憲失敗後,他的政治主張逐漸轉向民主共和。十一年(1922年),陳炯明叛亂,他受孫中山委託,作為中山特使,通過夏壽田遊說曹錕(夏壽田此時是曹的秘書),制止吳佩孚援陳,幫助孫中山度過政治危機。孫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指東京時言)。192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國民黨。孫中山特電告全黨,稱楊度「此次來歸,志堅金石,幸勿以往見疑」。

此後楊度在山東張宗昌那裏策應過北伐,張宗昌對楊度也言聽計從,只有楊度曾為新聞記者林白水求情時,張宗昌才答應(可惜晚了一點)。他開始和一些共產黨員交往,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時通過孫中山認識了李大釗。十六年(1927年)在北京設法營救李大釗、成舍我[2]:50李大釗被害後,楊度傾財救其家人。[2]:50十七年(1928年),寓居上海,佯以賣字畫為生,為杜月笙門下「清客」,為共產黨提供過不少情報。 加入中國互濟會,捐助過一筆不菲的經費。楊度的最後的一篇文章是為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楊度認為杜月笙是俠而儒的人物:「予初聞杜君名,意為其人必武健壯烈,意氣甚盛;及與之交,則謙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人嚮往之,其德量使然也」。

十八年(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時,楊度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潘漢年介紹,伍豪(周恩來)批准,秘密入黨,與周單線聯繫。[2]:50周離開上海後,由夏衍同他單線聯繫。[19]曾有人譏諷他投機,他駁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機?

楊度晚年根據孫中山的建議,準備撰寫的《中國通史》,做了許多準備,並寫好了大綱,然歲不與人未完成。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2]:50周恩來、潘漢年前往弔唁。楊度病中自題輓聯:

位於上海宋慶齡陵園內的楊度墓

楊度葬於上海外國公墓,墓碑為夏壽田隸書題「湘潭楊皙子先生之墓」。[2]:50日軍佔領上海後,在江灣修建飛機場,遷往上海西郊華漕鄉寅春廟附近,文化大革命後不存。1986年於宋慶齡陵園西北角名人墓園(即原萬國公墓)重建,今墓有兩碑,立者為原夏壽田所書,橫為趙朴初所提「楊度之墓」並附有相片,碑前的墓石上刻有生平介紹「楊度同志原名承瓚,字晢子,湖南湘潭人……」。

他的黨員身份鮮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後周恩來病危時才公之於世。1975年冬,周恩來在重病和王冶秋談話時說,在重新修訂《辭海》時,對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他特別提到了楊度晚年參加共產黨一事:「他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後來王就此事發表了《難忘的記憶》(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報》)。

在這之後,陸續有其他作者發表了回憶楊度的文章。比如夏衍寫的《楊度同志二三事》,載1978年9月6日《人民日報》。

家族[編輯]

楊度祖先世代務農,到他的祖父楊禮堂參加李續賓湘軍,任哨長,正四品都司銜。大伯楊瑞生隨其父參軍,父子同在一營。在三河之戰中楊禮堂陣亡,楊瑞生死裏逃生。楊瑞生後來因軍功升為總兵,駐歸德鎮朝陽鎮等地。

父親楊懿生為楊禮堂第四子(次子、三子早夭),在家務農,兼作吹鼓手,楊度是長子,另有子楊鈞(字重子)、女楊莊(字叔姬)。楊莊嫁王闓運第四子王文育[20]

楊度有兩位妻子,原配黃華,如夫人徐粲楞。黃氏是湘潭縣中路鋪人,徐氏本為蘇州人士,後入北京戲班學唱戲。黃氏生二子:楊公庶楊公兆,女兒楊雲慧。長子公庶,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化工專家,曾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秘書長,妻樂曼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以80高齡病逝於北京。公兆為柏林大學地質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妻葛敬安。如夫人生三子三女,長女楊雲慧嫁給郭有守,是戲劇藝術家,其餘依次為雲碧、公素、公敏、雲潔、公武。楊公素於1932年失蹤(今天熟知的「楊公素」原名佘貽澤,是其同學,1941年所改)。公武在文革期間受迫害服安眠藥自殺。

他的一個曾孫楊念群發現了楊度日記(1896年-1900年)。

評價[編輯]

  • 楊度的恩師王闓運洪憲時在日記中寫道「弟子楊度,書痴自謂不痴,徒挨一頓罵耳。」王對他實行專制要通過「民主表決」的做法批評說「謗議叢生,知賢者不懼。然不必也,無故自疑。欲改專制,而仍循民意,此何理哉。」王曾說他「憨直」,不圓通。曾將他與蔡鍔比較,認為楊度才高氣傲,以澄清天下自許,往往是考慮不周,急於求成;蔡鍔智慮深沉,胸懷大志而不露鋒芒。如果蔡鍔能與楊度合作,他們的成就不可限量。
  • 辛亥革命期間,湘人因楊度支持袁世凱、鼓吹君主立憲,將其宣判死刑,捉拿後請就地正法:「漢奸楊度比附滿酋,力請袁世凱出山,致禍結兵連,殘害吾同胞數萬,罪已應死。近復隨同唐紹怡至滬議和,密遣黨羽,分赴各省,鼓吹君主立憲謬說,冀得淆亂是非,遂其奸詐。若不速誅此賊,何以對我死義諸先烈。敝會及兩省人民,已將該賊宣告死刑。惟聞該賊蹤跡詭秘,刻尚潛匿滬寧等處,敢乞各省都督,通告所屬,一體嚴拿,並懇滬都督及各團體派探密緝。如果弋獲,即請就地正法,聲布罪狀,以謝天下。湘中人士無任感禱。」[21]
  • 蔡鍔在遺囑中說「湘人楊度,曩倡《君憲救國論》,附袁以行其志,實具苦衷,較之攀附尊榮者,究不可同日語。望政府為國惜才,俾邀寬典。」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中說袁世凱罵楊度是「蔣幹」。儘管他為袁出力很多,但並未實現他帝師的目標,就連開國元勛也沒有當成,僅被授以勛四位和參政院參政等閒職。
  • 秦暉在《走出帝制》中說楊度是受「日本式個人主義」啟發的中國新法家思想代表。因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個人主義」反家庭而不反君主,反小共同體而不反大共同體,楊度的思想同有軍國專制色彩,如出一轍,只是帶有更多韓非法家觀點。其憲政理念被認為服從於軍國主義,反封建(周制)而不反專制(秦制)。[22]其個人言論也多顯對道德的輕視和對軍國一體的強權的尊崇。[23]秦暉認為如果楊度的思想得以實踐,不可能是英式的虛君憲政,而只可能走向日式的軍國主義。

作品[編輯]

  • 輓聯:楊度的輓聯奇特兼帶有正反兩面意義,輓聯本身表現出楊度正在諷刺當時民國環境之初並不團結,敵我分野十分明顯。輓聯明顯是從好友派與及當時反對派兩幫角度來總結對志友的悼念。
    • 輓師王闓運:
  • 黃河》,1904年楊度作詞,次年沈心工作曲,是一首影響較大的歌曲:
  • 楊度《虎禪師論佛雜文》三集;
  • 劉晴波 主編《楊度集》,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 《楊度日記》(1896年-1900年)北京市檔案館編,新華出版社;
  • 《國賊孫文》、《無恥黃興》,籌安會編寫。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相關文學作品研究文章[編輯]

  • 唐浩明:長篇歷史小說《楊度》(原名《曠代逸才》,湖南文藝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後榮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國家優秀長篇小說獎。評點本,長江文藝出版社
  • 王學泰:《洪憲鬧劇·楊度·帝王術》,載長沙《書屋》2000年第七期-洪憲鬧劇·楊度·帝王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夏衍:《楊度同志二三事》,人民日報,1978.09.06。
  • 楊雲慧:《從保皇派到秘密黨員——回憶我的父親楊度》,上海文史出版社1987年4月。
  • 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北京中華書局,1981。
  • 劉人壽、何犖:《潘漢年在上海》之《記潘漢年對敵隱蔽鬥爭工作片斷》,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2172-4 潘漢年在上海
  • 楊公素(佘貽澤):《滄桑九十年》, 海南出版社,1999年1月,ISBN 780645246X。其中涉及到與楊家部分後人的交往。
  •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2-1,ISBN 7020053076

參考文獻[編輯]

  1. ^ 徐雁平:作為根基的學術研究 評《清代人物生卒年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引《楊度傳》,楊度生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龍劍宇. 第二章 湘潭——地灵人杰. 《乌石寨揽胜——彭德怀故里纪行》. 重慶市: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10-01. ISBN 7-5621-2044-7. 
  3. ^ 曹亞伯. 第四章 陳天華投海. 武昌革命真史 前編. 上海: 中華書局. 1927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幹事諸君鑒:聞諸君有欲辭職者,不解所謂!事實已如此,諸君不力爲維持,保全國體,不重辱留學界耶…… 
  4. ^ 《〈中國新報〉敘》,見劉晴波主編《楊度集》,210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 ^ 清政府諭旨. 新聞報 (上海). 1911-11-19. (陰曆)廿六日北京內閣奉上諭,袁世凱面奏組織內閣……唐景崇爲學務大臣……同日……請簡各部次官……楊度著補受學部副大臣 
  6. ^ 特別紀事. 時事新報 (上海). 1911-11-19. 楊度辭學部副大臣之職,改簡劉廷琛 
  7. ^ 中國共濟會出現. 時事新報 (上海). 1911-11-19. 近日聞有某某志士組織一中國共濟會於天津,立憲黨用楊度出名,革命黨用汪兆銘出名…… 
  8. ^ 革命聲中之狂吠(一). 神州日報 (上海). 1912-02-07. 黃光焯、陸廉欽致楊度書云:『晢子左右:閱初八日《帝國日報》載《共和促進會意見書》一則,發起者足下及劉澤熙諸人也……聞足下隨唐使到滬議和,革黨以爲立憲黨也,宣告足下死刑,遂疾逃來京,當時有晤足下者,即爲僕言,足下宗旨已漸變……』 
  9. ^ 楊度亦改變宗旨耶. 申報 (上海). 1912-02-03. 
  10. ^ 黃克強果純爲救國耶.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12-02. 前日楊晢子致黃克強一電,請取消政黨內閣之主張,方允入國民黨,經該黨員反對,並電黃克強拒絕,已見前報,黃無可如何,雖仍拉楊入黨,而政黨內閣主張終要保存,其覆楊電云…… 
  11. ^ 楊度督辦漢口建築市場. 申報 (上海). 1914-01-03. 
  12.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4-06-25, (765號)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8). 
  13. ^ 國史館人物之升沈. 神州日報 (上海). 1915-01-28. 
  14.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6-04-13, (98號). 
  15. ^ 楊度之負氣. 申報 (上海). 1916-04-13. 其呈辭全文僅寥寥數語,而憤恨之情溢於言表,其文曰:度備位參政,一年於茲,雖勉歇其微忱,究無裨於大局。世情翻覆,等於瀚海之波,此身分明,總似天中之月。以畢士麥之霸才,治墨西哥之亂國,即令有心救世,終於無力回天。流言恐懼,竊自比於周公;歸志浩然,頗同情於孟子。 
  16.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6-07-15, (190號). 大總統申令:自變更國體之議起,全國擾攘,幾陷淪亡,始禍諸人,實尸其咎。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啓鈐、周自齊、薛大可,均著拏交法庭詳確訊鞫,嚴行懲辦,爲後世戒,其餘一概寬免。此令。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 
  17. ^ 公電·楊度來電. 申報 (上海). 1917-07-06. 
  18.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8-03-16, (770號)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19). 大總統令:……所有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及六年七月十七日通緝楊度、康有爲等之案,均准免予緝究,以示寬大。此令。中華民國七年三月十五日 
  19. ^ 左玉河. 從帝制禍首到中共秘密黨員:晚年楊度的華麗轉身【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3月8日 [2014年9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8日). 
  20. ^ 陶菊隠. 六君子傳 再版. 上海: 中華書局. 1948-01: 8頁 [2023-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0). (案此書稱楊莊字少姬)
  21. ^ 「湖南國民協會」,《漢民日報》,1912年1月6日
  22. ^ 《走出帝制》:反思清末法律論爭(下):「禮法之爭」還是「儒法之爭」?——秦暉,2015
  23. ^ 「畢〔俾斯麥〕相、拿〔破侖〕翁盡野蠻,腐儒誤解文明字。歐洲古國斯巴達,強者充兵弱者殺。雅典文柔不足稱,希臘諸邦誰與敵?區區小國普魯士,倏忽成為德意志。兒童女子盡知兵,一戰巴黎遂稱帝」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