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布宜諾斯艾利斯:修订间差异

坐标34°36′36.00″S 58°22′11.99″W / 34.6100000°S 58.3699972°W / -34.6100000; -58.369997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55行: 第155行:


[[日本人]]为首批移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亚裔族群,主要来自[[冲绳]];传统上日裔阿根廷人主要为花农,独占干洗业,其后裔职业拓展至所有民生领域;1970年代起,[[中国人]]和[[韩国人]]成为移民潮的主流,韩国人多从事超商。
[[日本人]]为首批移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亚裔族群,主要来自[[冲绳]];传统上日裔阿根廷人主要为花农,独占干洗业,其后裔职业拓展至所有民生领域;1970年代起,[[中国人]]和[[韩国人]]成为移民潮的主流,韩国人多从事超商。

===宗教===
在20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曾是世界上第二大天主教城市,仅次于[[巴黎]]。<ref>{{cite book|title=Catholicism and Politics in Argentina, 1810–1960|first=Austen |last=Ivereigh|year= 2016| isbn= 9781349136186| page =76 |publisher=Springer|quote= Buenos Aires was the second largest Catholic city in the world (after Paris)}}</ref><ref>{{cite book|title=The Continent of Opportunity|first=Francis Edward |last=Clark|year= 1907| page =208|publish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e|quote= ... BUENOS AYRES second largest Roman Catholic city in the world, the largest Spanish-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ref>201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宗座圣殿]]达到15座,居全球各城市第二位,仅次于[[罗马]]<ref>[http://www.gcatholic.com/churches/bas.htm List of all Minor Basilicas] {{Wayback|url=http://www.gcatholic.com/churches/bas.htm |date=20150924021043 }} by Giga-Catholic Information</ref>。[[基督教]]仍然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常见的宗教信仰(~71.4%),<ref name="CONICETReligion19"/> 2019年的一项关于宗教信仰和态度的调查发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会区的居民中,56.4%信仰[[天主教]], 26.2% [[无宗教]],15% 福音派;为全国非宗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ref name="CONICETReligion19">{{cite web|url=http://www.ceil-conicet.gov.ar/wp-content/uploads/2019/11/ii25-2encuestacreencias.pdf|access-date=19 November 2019|year=2019|last1=Mallimac|last2=Giménez Béliveau|last3=Esquivel|last4=Irrazábal|first1=Fortunato|first2=Verónica|first3=Juan Cruz|first4=Gabriela|title=Sociedad y Religión en Movimiento. Segunda Encuesta Nacional sobre Creencias y Actitudes Religiosas en la Argentina|language=es|publisher=Centro de Estudios e Investigaciones Laborales (CEIL).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ouncil|CONICET]]|issn=1515-7466|archive-date=11 November 20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1060444/http://www.ceil-conicet.gov.ar/wp-content/uploads/2019/11/ii25-2encuestacreencias.pdf|url-status=live}}</ref> 之前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9.1%的人是天主教徒,18%的人“不关心”,9.1%的人是福音派教徒,1.4%是[[耶和华见证人]]或[[摩门教]],2.3%的人信奉其他宗教。<ref name="CONICETReligion08">{{cite web|url=http://www.ceil-conicet.gov.ar/wp-content/uploads/2013/02/encuesta1.pdf|access-date=13 February 2020|year=2008|last1=Mallimac|last2=Esquivel|last3=Irrázabal|first1=Fortunato|first2=Juan Cruz|first3=Gabriela|title=Primera Encuesta Nacional sobre Creencias y Actitudes Religiosas en la Argentina|language=es|publisher=Centro de Estudios e Investigaciones Laborales (CEIL).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ouncil|CONICET]]|archive-date=10 October 20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10051330/http://edant.clarin.com/diario/2008/08/27/um/encuesta1.pdf|url-status=live}}</ref> 这两项调查之间的比较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会区的各宗教中,天主教的衰落最为明显。<ref name="CONICETReligion19"/>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犹太人居拉丁美洲首位,居西半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ref>{{cite web|url=https://www.lanacion.com.ar/sociedad/son-244000-los-judios-que-viven-en-la-ciudad-segun-un-censo-poblacional-nid710563|title=Son 244.000 los judíos que viven en la ciudad, según un censo poblacional|work=[[La Nación]]|language=es|access-date=13 February 2020|date=6 June 2005|archive-date=26 January 20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6042200/https://www.lanacion.com.ar/sociedad/son-244000-los-judios-que-viven-en-la-ciudad-segun-un-censo-poblacional-nid710563/|url-status=live}}</ref><ref>{{cite journal|title=The Jewish Population of Argentina: Census and Estimate, 1887–1947|date=October 1960|pages=195–214|last=Rosenswaike|first=Ira|journal=Jewish Social Studies|publisher=[[Indiana University Press]]|volume=22|issue=4|jstor = 4465819}}</ref> 在城市文化史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社区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同化、组织和影响力。<ref>{{cite web|url=https://www.enlacejudio.com/2013/01/14/la-comunidad-judia-argentina/|title=La comunidad judía en Argentina|language=es|date=14 January 2013|access-date=13 February 2020|publisher=Enlace Judío|location=Mexico City|archive-date=14 February 20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214003242/https://www.enlacejudio.com/2013/01/14/la-comunidad-judia-argentina/|url-status=live}}</ref>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罗马天主教的[[都主教]]驻地(阿根廷的[[首席主教]]),现任都主教[[瑪略·奧來留·波利]]。他的前任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枢机,已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为[[教宗]][[方濟各 (教宗)|方济各]]。此外还有新教、[[东正教]]、[[东仪天主教]]、[[佛教]] 以及其他各种宗教少数群体。<ref>{{cite news|title=Largest Mosque in Latin America Opens|url=http://www.beliefnet.com/Faiths/Islam/2000/10/Largest-Mosque-In-Latin-America-Opens.aspx|publisher=[[Beliefnet]]|access-date=12 February 20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55739/http://www.beliefnet.com/Faiths/Islam/2000/10/Largest-Mosque-In-Latin-America-Opens.aspx|archive-date=4 March 2016|url-status=live}}</ref>

<gallery mode="packed">
File:Buenos Aires Metropolitan Cathedral (5463291506).jpg|[[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主教座堂]]是该市的[[天主教]]总堂
File:Armenian Catholic Church in Buenos Aires.jpg|[[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主教座堂]]
File:Sinagoga israelita.JPG|阿根廷以色列[[犹太会堂]],又名自由圣殿(Templo Libertad)
File:Catedral San Juan Bautista (Buenos Aires).JPG|[[圣公会]]圣施洗约翰座堂
File:OrtodoxaRusa001.JPG|[[俄罗斯正教会]]圣三一主教座堂
File:CatedralOrtodoxaAntioquenaSanJorge-Argentina.JPG|[[安提阿正教会]]圣乔治主教座堂
</gallery>


== 地理 ==
== 地理 ==

2022年1月28日 (五) 08:37的版本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
Buenos Aires
首都
Ciudad Autónoma de Buenos Aires
从上方,从左到右:阿根廷总统府、市中心、卡瓦纳大厦、阿根廷国会宫及国会广场、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拉博卡、马德罗港
从上方,从左到右:阿根廷总统府、市中心、卡瓦纳大厦阿根廷国会宫国会广场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拉博卡、马德罗港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旗幟
旗幟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徽章
徽章
綽號:拉普拉塔河的王后(La reina del Plata),南美巴黎(La París de Sudamérica),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在阿根廷的位置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
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
在阿根廷的位置
坐标:34°35′59″S 58°22′55″W / 34.5997°S 58.3819°W / -34.5997; -58.3819
國家 阿根廷
建城1536年、1580年(第二次扩充)
政府
 • 市长奧拉西奧·羅德里格斯·拉雷塔
面积
 • 首都203 平方公里(78.5 平方英里)
 • 陸地203 平方公里(78.5 平方英里)
 • 都會區4,758 平方公里(1,837 平方英里)
人口(2010年估计)
 • 首都2,890,151人
 • 密度14,946.6人/平方公里(38,712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12,741,364[1]
 [2]
时区阿根廷时区UTC-3
人类发展指数
(2011年)
0.889 – [3]
網站http://www.buenosaires.gov.ar/ (西班牙文)

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西班牙語:Ciudad Autónoma de Buenos Aires,简称:西班牙語:C.A.B.A.,意为“好空氣”),当地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市布市,舊譯佳氣城布諾賽爾,也称联邦首都(西班牙語:Capital Federal),是阿根廷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西班牙語:Río de La 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东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布市是构成阿根廷的24个行政区之一。整座城市被分为15个大区(西班牙語:Comuna)并总共聚集48个小区(西班牙語:Barrio)。

2014年,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西班牙語:Gran Buenos Aires)有常住人口17,180,000[4],是拉丁美洲第二大都会区,仅次于大圣保罗地区(2012年19,956,590人)。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拉丁美洲最歐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是世界最寬的馬路,有約130公尺寬(超過16车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的发源地就在布市的博卡区(La Boca)。

因为城市的美貌,在此处多个艺术风格如何在这里,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美洲巴黎

名称

该城市名称的起源颇有争议,西班牙探險家佩卓·门多萨英语Pedro de Mendoza为了纪念圣母玛丽亚(为美洲大多数的西班牙探险家故乡安达卢西亚地中海国家水手守护聖稱為布宜艾利的聖母瑪利亞Santa María del Buen Aire,“布宜艾利”在西班牙語中是“空气清新”的意思)。

在1324年和1326年之间,当时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疆域拓展至撒丁岛南意大利西班牙人包围了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并在一座小山上建造了房屋和一座教堂,因為這裡的空气較為清爽。

传说在1370年一场强劲的风暴过后,人們在海邊发现了一尊木质的聖母玛丽亚雕像。這個雕像后来存放在修道院,西班牙水手(特別是安達魯西亞人)尊崇它,並經常祈求它保佑他們航海時可以風平浪靜,遠離災难。

有意思的是,从1880年起,此处就被称为联邦首都(西班牙語:Capital Federal)但在阿根廷宪法中请没有记载这个名称,也不再布宜诺斯艾利斯宪法中。

历史

第一次移民潮

胡安·德·加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缔造者。
1854年颁布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宪法的景象,1820至1880年间布布宜諾斯艾利斯近乎于独立国家

1516年以西班牙名义探险的水手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是第一个到达拉普拉塔河的欧洲人,因其在现今乌拉圭受袭身亡而终止。

1532年2月2日,佩卓·门多萨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用“Ciudad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译为“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布宜諾斯艾利斯,该城座落于现今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南部。

1541年因为常年遭受土著攻击,欧洲定居者不得不放弃该城移居他地。

第二次移民潮

1580年,胡安·德·加雷从今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顺流而下到达,开始了第二次至今的定居。虽然重建时是城市以“三位一体”为城名,其港命以布宜諾斯艾利斯,今以港名通称。

殖民时期

布宜諾斯艾利斯早期发迹于贸易,17至18世纪大多数年间,西班牙殖民者强制要求所有与欧洲贸易必须通过秘鲁利马,便于其征收税利;该计划严重损害布宜諾斯艾利斯贸易商的利益,也导致了当地的走私业盛行,同时不可避免培育了对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仇怨。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有鉴于此,于18世纪晚期做出来意味深长的决定:终止该贸易政策并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为港口;葡萄牙港口波尔图遭英军占领也加速了对通过大西洋航空的贸易需求。然而国王安抚修正的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部分精通法国大革命理论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对脱离西班牙的独立活动越发渴望。

在英军入侵拉普拉达地区的行动中,两次英军攻击布宜諾斯艾利斯均由当地民兵击退;最终当地西班牙裔市民趁西班牙忙于半岛战争和一周的和平示威后于1810年5月25日,驱逐西班牙总督并建立临时政府。现今5月25日为阿根廷国庆日五月革命日),正式从西班牙独立是在1816年。

历史上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崇尚自由和自由贸易理念的首善之区,特别是与宣扬保守天主教方法治国的西北地方相比而言。19世纪阿根廷关于集权者和联邦者爆发的冲突大多数源于以上分歧。五月二十五革命后,一群军人特使从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各省争取支持,大多数使团流于暴力冲突,该事件也加剧了首都和地方的关系紧张。

19世纪中布宜諾斯艾利斯遭到2次海军封锁:1838至1840年遭法国包围;1845至1848年遭英法联合远征军封锁;两次妄图使布市屈服的包围均以失败告终,外国强权也放弃了其要求。

19世紀以後

19世纪绝大多数时期,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政治地位仍是敏感议题。虽然其已为阿根廷首都,1853至1860年为脱离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国首府,但是该议题仍不断引发战争直到1880年阿根廷联邦政府最终宣布其归联邦直辖并为联邦政府组成部分,市长阿根廷总统任命。

除了潘帕斯草原赋予的财富外,19世纪下半叶的铁路建设也便利了市内工厂的原材料运输,增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经济实力。作为新兴的多元文化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也与欧洲强国的首都相比高低,哥伦布剧院跻身世界顶尖歌剧院。1880年至1940年城市修建了其主要大道,南美当时的最高建筑和首条地铁系统。

1920年代,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欧洲,阿根廷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移民者趋之若鹜的目的地。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大批农场主和农民移迁到都会区外围,造就了第一批贫民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阿根廷作为富裕之地的形象形成反差。1914至1935年,该市人口由一百五十万人猛增至三百五十万人。与欧洲移民者所秉持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所不同,遭剥夺了政治参与的当地新定居者拥有基本社会保障,之后发展为庇隆主义

科连特斯大道。1945至1980年第二次建设繁荣期,重塑商业区和大多数街区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庇隆主义发展的摇篮:于1945年10月17日近于神话般在五月广场爆发的示威活动,大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工人阶级从那时起是庇隆的坚定支持者,五月广场也成为许多阿根廷政治事件爆发地和示威地。1955年6月16日,五月广场爆炸的海军炸弹碎片导致364平民丧生(见五月广场炸弹事件),该事件为布宜諾斯艾利斯唯一一次遭受来自空中袭击,也导致了三个月后军人推翻庇隆政府(见阿根廷自由革命)。

70年代,一系列左翼革命运动(人民革命军E.R.P.,F.A.R.)和由在胡安·庇隆死后成为于1974年阿根廷总统伊莎貝爾·庇隆所支持的右翼团体阿根廷反共联盟(Argentine Anticommunist Alliance,简称3A)间的冲突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不断爆发。

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领导的1976年政变,使该冲突升级为“肮脏之战”,约三万人死于军政府统治期间;由受害者母亲发动的静默游行成为了那一时期阿根廷有名的受难意象。

独裁统治导致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高速公路计划搁置,虽然该计划设计穿越居民区,当时只有预订的7条中的三条动工,其中的两条没有安装隔音设施和设计沿途景观,仅仅简单的跨越既有高速路穿越街区;除了高效的建设和实际效能外,高速路的伴生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有关街区的居民。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于1982年,因福克兰战争的爆发并于1987年二度访问该市。1992年3月17日,发生了29死、242伤的以色列使馆爆炸案和1994年,拆除多栋犹太组织的大楼致死85人事件。依据1993年一项协议,阿根廷宪法修改后赋予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自治权,并终止总统任命市长的权利;1996年6月30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民选出了首任民选市长。

政府和政治

市立法会

政府架构

市政管理由四年一次直选的市长担当,副市长主持超过六百人的市议会。市议员任期四年,每两年改选半数,采用D'Hondt法统计;立法部门由最高法院、治安官会议、内务部和地方法院组成。

立法方面市自治权小于省,国家法官依据习惯法削弱了市级法官权利,并且国家执法机关掌管该市警政系统。 2007年起,开始推行新的分权计划,成立了由委员会选举的7人公社组织。

国民代表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在阿根廷参议院占三席,另选举产生25人出席阿根廷众议院

行政区划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唯一的自治市,下属区划为区Barrio。

联邦首都的48个Barrio,以颜色分为15个Comuna

人口特征

布宜诺斯艾利斯各社区居民情况
1740年起人口增长
市区北部的景象

人口普查

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布宜諾斯艾利斯都会区含市区和31区共计12,129,819位居民,占全阿根廷人口三分之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680人,其中郊区只有2400人;种族由88.9%白人,7%土著,2.1%亚裔,2%黑人组成。

因低出生率和郊区的低移民数,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1947年起长期稳定在三百万人左右;同期附近区人口猛增5倍达到约900万人。

据该数据显示,人口中17%小于15岁、22%大于60岁,该市年龄分布大体和欧洲社会相似,总体较全阿根廷人口年龄分布稍大。

三分之二的市民居住在公寓中,百分之三十市民生活于单亲家庭,百分之四居住于危房中。2007年数据显示贫困率为8.4%,城市化率为20.6%

2001年时布宜諾斯艾利斯劳动力大多数从事服务业,其中社会服务为25%,商业和旅游业为20%,商业和金融业17%,市政雇员为6%,制造业占10%。

行政区

布宜諾斯艾利斯分为48个行政区,依旧有天主教教区划分,从1940年代起历经调整,现计划改为15个公社。

血统

大多数市民有欧洲血统,其中西班牙意大利后裔相当普遍。其他欧洲血统包括德国爱尔兰葡萄牙法国克罗地亚英格兰威尔士;1990年代兴起一波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移民潮。少数族群为西班牙和当地土著的后裔,人数自西班牙殖民时期开始增加;20世纪初期叙利亚亚美尼亚裔族群在商业和市政中发挥显著影响。

犹太人族群约为二十五万人为南美最多;多为北欧和东欧的德系犹太人后裔。

日本人为首批移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亚裔族群,主要来自冲绳;传统上日裔阿根廷人主要为花农,独占干洗业,其后裔职业拓展至所有民生领域;1970年代起,中国人韩国人成为移民潮的主流,韩国人多从事超商。

宗教

在20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曾是世界上第二大天主教城市,仅次于巴黎[5][6]201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宗座圣殿达到15座,居全球各城市第二位,仅次于罗马[7]基督教仍然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常见的宗教信仰(~71.4%),[8] 2019年的一项关于宗教信仰和态度的调查发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会区的居民中,56.4%信仰天主教, 26.2% 无宗教,15% 福音派;为全国非宗教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8] 之前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9.1%的人是天主教徒,18%的人“不关心”,9.1%的人是福音派教徒,1.4%是耶和华见证人摩门教,2.3%的人信奉其他宗教。[9] 这两项调查之间的比较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布宜诺斯艾利斯都会区的各宗教中,天主教的衰落最为明显。[8]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犹太人居拉丁美洲首位,居西半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0][11] 在城市文化史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犹太社区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同化、组织和影响力。[12]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罗马天主教的都主教驻地(阿根廷的首席主教),现任都主教瑪略·奧來留·波利。他的前任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枢机,已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为教宗方济各。此外还有新教、东正教东仪天主教佛教 以及其他各种宗教少数群体。[13]

地理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央天文台(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43.3
(109.9)
38.7
(101.7)
37.9
(100.2)
36.0
(96.8)
31.6
(88.9)
28.5
(83.3)
30.2
(86.4)
34.4
(93.9)
35.3
(95.5)
35.6
(96.1)
36.8
(98.2)
40.5
(104.9)
43.3
(109.9)
平均高温 °C(°F) 30.1
(86.2)
28.7
(83.7)
26.8
(80.2)
22.9
(73.2)
19.3
(66.7)
16.0
(60.8)
15.3
(59.5)
17.7
(63.9)
19.3
(66.7)
22.7
(72.9)
25.6
(78.1)
28.5
(83.3)
22.7
(72.9)
日均气温 °C(°F) 24.9
(76.8)
23.6
(74.5)
21.9
(71.4)
17.9
(64.2)
14.6
(58.3)
11.6
(52.9)
11.0
(51.8)
12.8
(55.0)
14.6
(58.3)
17.9
(64.2)
20.6
(69.1)
23.3
(73.9)
17.9
(64.2)
平均低温 °C(°F) 20.1
(68.2)
19.2
(66.6)
17.7
(63.9)
13.8
(56.8)
10.7
(51.3)
8.1
(46.6)
7.4
(45.3)
8.8
(47.8)
10.3
(50.5)
13.3
(55.9)
15.9
(60.6)
18.4
(65.1)
13.6
(56.5)
历史最低温 °C(°F) 5.9
(42.6)
4.2
(39.6)
2.8
(37.0)
−2.3
(27.9)
−4
(25)
−5.3
(22.5)
−5.4
(22.3)
−4
(25)
−2.4
(27.7)
−2
(28)
1.6
(34.9)
3.7
(38.7)
−5.4
(22.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38.8
(5.46)
127.1
(5.00)
140.1
(5.52)
119.0
(4.69)
92.3
(3.63)
58.8
(2.31)
60.6
(2.39)
64.2
(2.53)
72.0
(2.83)
127.2
(5.01)
117.3
(4.62)
118.9
(4.68)
1,236.3
(48.67)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9.0 8.0 8.8 9.1 7.1 7.1 7.2 6.8 7.4 10.2 9.8 9.2 99.7
平均相對濕度(%) 64.7 69.7 72.6 76.3 77.5 78.7 77.4 73.2 70.1 69.1 66.7 63.6 71.6
月均日照時數 279.0 240.8 229.0 220.0 173.6 132.0 142.6 173.6 189.0 227.0 252.0 266.6 2,525.2
平均紫外线指数 12 11 9 6 3 2 2 4 6 8 10 12 7
数据来源1: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14]
数据来源2:Deutscher Wetterdienst(日照,1961–1990)[15]

经济

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拥有八万多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市的埃塞萨国际机场设备先进,海运航线可达五大洲。全国出口货物的38%、进口货物的59%在布港装卸。有9条铁路通往全国各地,市内有6条地铁。

当地名人

Graciela Borges (葛蕾西拉 波赫士 )

教育

诞生过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位于此地,此外当地的大学还有阿根廷帝国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理工学院CEMA大学等。

交通

機場

參見:埃塞薩皮斯塔里尼部長國際機場

地鐵

參見: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

文化

艺术

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代艺术博物馆

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代艺术博物馆MALBA国家美术博物馆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位于此地。

布宜诺斯艾利斯时装周也在此举办,使得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拉丁美洲的时尚中心之一[16],2005和2007年两度成为UNESCO设计之都[17]

體育

當地的足球也相當有名,擁有曾經是马拉多纳主隊的博卡青年,以及河床等著名的足球隊。

事件

友好城市

市議會
卡薩宮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存档副本. [2014-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0). 
  2. ^ Argentina: Censo2010. [201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0). 
  3. ^ Informe Nacional sobre Desarrollo Human 2013 Argentina en un mundo incierto: Asegurar el desarrollo humano en el siglo XXI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43. [2014-03-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3-25) (西班牙语). 
  4. ^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2014 revision of the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Departamento de Asuntos Sociales y Económicos de la ONU.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5. ^ Ivereigh, Austen. Catholicism and Politics in Argentina, 1810–1960. Springer. 2016: 76. ISBN 9781349136186. Buenos Aires was the second largest Catholic city in the world (after Paris) 
  6. ^ Clark, Francis Edward. The Continent of Opportun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e. 1907: 208. ... BUENOS AYRES second largest Roman Catholic city in the world, the largest Spanish-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7. ^ List of all Minor Basilica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Giga-Catholic Information
  8. ^ 8.0 8.1 8.2 Mallimac, Fortunato; Giménez Béliveau, Verónica; Esquivel, Juan Cruz; Irrazábal, Gabriela. Sociedad y Religión en Movimiento. Segunda Encuesta Nacional sobre Creencias y Actitudes Religiosas en la Argentina (PDF). Centro de Estudios e Investigaciones Laborales (CEIL). CONICET. 2019 [19 November 2019]. ISSN 1515-746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1 November 2020) (西班牙语). 
  9. ^ Mallimac, Fortunato; Esquivel, Juan Cruz; Irrázabal, Gabriela. Primera Encuesta Nacional sobre Creencias y Actitudes Religiosas en la Argentina (PDF). Centro de Estudios e Investigaciones Laborales (CEIL). CONICET. 2008 [13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0 October 2015) (西班牙语). 
  10. ^ Son 244.000 los judíos que viven en la ciudad, según un censo poblacional. La Nación. 6 June 2005 [13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January 2021) (西班牙语). 
  11. ^ Rosenswaike, Ira. The Jewish Population of Argentina: Census and Estimate, 1887–1947. Jewish Social Stud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1960, 22 (4): 195–214. JSTOR 4465819. 
  12. ^ La comunidad judía en Argentina. Mexico City: Enlace Judío. 14 January 2013 [13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20) (西班牙语). 
  13. ^ Largest Mosque in Latin America Opens. Beliefnet. [1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14. ^ Estadísticas Climatológicas Normales – período 1981–2010. 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 [23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January 2018). 
  15. ^ Station 87585 Buenos Aires Observatorio. Global station data 1961–1990—Sunshine Duration. Deutscher Wetterdienst. [12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October 2017). 
  16. ^ New York Bests Paris for 2017 Top Global Fashion Capital Title. Austin, Texas: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September 2017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7. ^ Buenos Aires, Argentina appointed UNESCO City of Design. Portal.unesco.org. [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ly 2012). 

书籍

  • 南美歡迎您,Bienvenidos! / 南美任您闖,Vamos!(I)星島出版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