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522行: 第522行:
天文台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自從2009年6月[[颱風蓮花 (2009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襲港以來不斷增加,為市民詬病。以下是一個可能構成嚴重後果的例子。
天文台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自從2009年6月[[颱風蓮花 (2009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襲港以來不斷增加,為市民詬病。以下是一個可能構成嚴重後果的例子。
====[[熱帶風暴浪卡 (2009年)|熱帶風暴浪卡]]====
====[[熱帶風暴浪卡 (2009年)|熱帶風暴浪卡]]====
[[熱帶風暴浪卡 (2009年)|熱帶風暴浪卡]]在2009年6月25日下午已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並向西北偏北迅速移動,時速超過每小時20公里,移動路徑幾乎直指香港。但天文台一直沒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2009年6月26日)日出後,浪卡快將進入距離香港400公里範圍時,天文台才在早上7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10公里。在浪卡迅速逼近的情況下,一號信號只生效8小時多,天文台便在下午3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190公里。最終,浪卡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在當晚至6月27日凌晨在天文台總部之東北偏東約60公里掠過。如果浪卡在香港南面或西面掠過,又不在黃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這種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
[[熱帶風暴浪卡 (2009年)|熱帶風暴浪卡]]在2009年6月25日下午已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並向西北偏北迅速移動,時速超過每小時20公里,移動路徑幾乎直指香港。但天文台一直沒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2009年6月26日)日出後,浪卡快將進入距離香港400公里範圍時,天文台才在早上7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10公里。在浪卡迅速逼近的情況下,一號信號只生效8小時多,天文台便在下午3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190公里。最終,浪卡減弱並在當晚至6月27日凌晨在天文台總部之東北偏東約60公里掠過。如果浪卡在香港南面或西面掠過,又不在黃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這種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
====[[熱帶風暴彩虹 (2009年)|熱帶風暴彩虹]]====
[[熱帶風暴彩虹 (2009年)|熱帶風暴彩虹]]於2009年9月9日早上在香港之東南約790公里形成,當時在彩虹緩慢向西北移動的情況下,天文台沒有即時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彩虹隨後向西北偏西加速移動,天文台仍然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2009年9月10日),天文台才在凌晨4時3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彩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50公里。一號信號只維持10小時,天文台在下午1時45分突然宣佈短時間內發出三號信號。天文台在下午2時3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彩虹已於下午2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330公里掠過。一號信號晚發出,又在凌晨發出,令很多市民來不及準備,隨後突然發出三號信號更對幼稚園學生及家長構成嚴重不便。
====[[超強颱風鮎魚 (2010年)|超強颱風鮎魚]]====
[[超強颱風鮎魚 (2010年)|超強颱風鮎魚]]在2010年10月19日下午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但-{天文台}-面對[[強颱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仍然沒有立即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向偏西緩慢移動後,鮎魚在2010年10月20日先後改向西北及北移動,以每小時10公里的穩定速度接近,天文台終於在當天下午4時3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鮎魚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不料{{fact}}鮎魚重新增強,中心風力回升至每小時175公里,加上東北季候風增強,此情況下,本港風勢在當晚提早加強,離岸地區已開始吹強風,天文台幾乎要提早在當晚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後來,天文台決定在翌日──即2010年10月21日,早上6時前發出三號信號)。一號信號最終維持13小時多。天文台在2010年10月21日凌晨5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鮎魚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80公里。天文台這次晚發一號信號,引起{{Who|廣泛討論及批評}}。當時的天文台台長李本瀅博士在2010年10月29日在天文台「台長網誌」(現稱「天文台網誌」)發表《[http://www.weather.gov.hk/blog/b5/archives/00000072.htm 何時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解釋天文台在超強颱風鮎魚襲港時沒有早些發出一號信號的原因。

有網民去信天文台詢問為何鮎魚距離香港不足700公里仍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原因,天文台回覆表示:「一號戒備信號的意義是表示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及可能影響本港。這並不是機械式地指每當有熱帶氣旋一進入香港800公里的範圍內時,便立即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香港天文台會就每個熱帶氣旋的情況而評估發出熱帶氣旋信號。譬如:當一個熱帶氣旋移動速度快及有很大機會為香港帶來強風時,天文台甚至可以在熱帶氣旋還沒有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時,便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然而,當一個熱帶氣旋移動速度較慢及沒有顯著移向本港的趨勢時,一號戒備信號便可能會較後發出。」<ref>[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332920 香港天文台就鮎魚已進入香港700公里內時也不發一號戒備信號的書面回履]</ref>


===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第534行: 第540行:


===沒有按香港實際情況而發出適當信號===
===沒有按香港實際情況而發出適當信號===
====[[強烈熱帶風暴森姆|颱風森姆]]====
1999年8月22日,颱風森姆襲港。天文台在當日凌晨已明確指出森姆有機會為本港帶來烈風<ref>[http://www.info.gov.hk/gia/wr/199908/22/0822023.htm 天 氣 稿 第 019 號 - 熱帶氣旋警報]</ref>,但是天文台一直主觀地認為森姆會在香港以東登陸,香港不會受烈風影響,所以推遲在森姆集結於香港東南偏東約80公里處才掛起八號風球<ref>[http://www.info.gov.hk/gia/wr/199908/22/0822163.htm 天氣稿第110號 - 熱帶氣旋警報], 1999年8月22日 </ref>。天文台掛起八號風球時,香港已受到颱風森姆的'''[[眼壁]]'''影響,市面天氣非常惡劣,街上行人狼狽不堪。另外,在森姆橫過香港期間,天文台並沒有掛起具更高警告意味的九號風球,同樣引起爭議。相比之下,1997年[[颱風維克托]]及1999年[[颱風瑪姬]]同樣在登陸香港前被天文台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但當時天文台仍然掛起了九號風球。部分人在事後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天文台失職,但投訴不成立。<ref>[http://hkswcdb.greatnow.com/hkswcdb/1999/samthink.html 天文台處理森姆襲港之手法意見]</ref> <ref name="discuss">[http://web.archive.org/web/20051217163533/www.weather.org.hk/discus4/messages/44/180.html?1106906772 天文台對森姆(1999)事件作出之回應]</ref>

天文台在對事件的回應中已指出現有[[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風球制度]]在1973年制定,由於時代改變,部分內容(如提早12小時懸掛起三號風球和八號風球)已不合時宜<ref name="discuss">[http://web.archive.org/web/20051217163533/www.weather.org.hk/discus4/messages/44/180.html?1106906772 天文台對森姆(1999)事件作出之回應]</ref>,而且天文台辯稱「維多利亞港從來沒有烈風紀錄這回事,懸掛八號風球只屬預警性質。」來掩飾天文台預測失誤。並沒有向公眾說明颱風登陸香港造成正面威脅,亦沒有交代風眼經過時應注意的事項(如風向的改變,風眼經過時短暫的暴風雨消失等),兼且用颱風森姆風力分佈不均匀來掩飾風眼經過香港的事實以瞞騙市民。事後天文台並沒有對風球制度作出修定,間接引致2006年颱風派比安事件。

====[[颱風派比安 (2006年)|颱風派比安]]====
[[2006年香港|2006年]][[8月3日]],[[颱風派比安 (2006年)|颱風派比安]]在香港之西南約260公里掠過,期間香港廣泛地區受[[烈風]]或[[暴風]]吹襲,風勢比過去10年的所有八號信號、甚至部份九號信號時更猛烈。風暴吹襲期間,全港塌樹約700宗,超過300班航班取消。一段攝於[[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新聞片段,可見碼頭的資源回收箱被烈風吹至倒在地上滑行,一女途人被其撞擊至倒下,然後要抱著旗桿以免自己被吹走,情況驚險<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EbrAA50EI 三號風球下被垃圾筒K.O.的女人],2006年颱風派比安襲港期間的新聞片段</ref>。但天文台只發出三號信號,以致大批市民在烈風或暴風吹襲下,仍不能停工,情況混亂狼狽且驚險。
[[2006年香港|2006年]][[8月3日]],[[颱風派比安 (2006年)|颱風派比安]]在香港之西南約260公里掠過,期間香港廣泛地區受[[烈風]]或[[暴風]]吹襲,風勢比過去10年的所有八號信號、甚至部份九號信號時更猛烈。風暴吹襲期間,全港塌樹約700宗,超過300班航班取消。一段攝於[[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新聞片段,可見碼頭的資源回收箱被烈風吹至倒在地上滑行,一女途人被其撞擊至倒下,然後要抱著旗桿以免自己被吹走,情況驚險<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EbrAA50EI 三號風球下被垃圾筒K.O.的女人],2006年颱風派比安襲港期間的新聞片段</ref>。但天文台只發出三號信號,以致大批市民在烈風或暴風吹襲下,仍不能停工,情況混亂狼狽且驚險。



2016年9月21日 (三) 16:26的版本

</noinclude>

各種懸掛信號的圖樣,現展示於1881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而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各類熱帶氣旋警告定義

香港各類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定義如下:

訊號名稱 信號標誌[1] 信號之定義 應變措施
一號戒備信號 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可能影響香港。境內離岸海域可能吹強風。 如需外出,應緊記有一熱帶氣旋正在接近香港,稍後可能影響你的外出計劃。留意最新的熱帶氣旋報告。
三號強風信號
  •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強風,持續風力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 信號發出後12小時內香港風力會普遍加強,離岸海域及高地風勢更可能達烈風程度。
  • 應把易被吹倒物件縛緊。
  • 把易被吹走物件搬回室內。
  • 檢查及保持去水道暢通。
  • 留意進一步的風暴消息。
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烈風暴風,並從信號(西北、西南、東北、東南)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 應在烈風出現前完成防風措施。
  • 鎖緊門窗,上牢窗板及大閘。
  • 在當風的大玻璃後貼上膠紙。
  • 遠離當風窗戶,選擇一個房間在窗戶破裂時用作躲避。
  • 停止一切水上活動。
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烈風暴風風力將顯著加強。
  • 切勿外出,保持在戶內安全地方,遠離當風的門窗,以免被碎片擊中而受傷。
  • 如門窗有損毀,應待安全情況下才修補。
  • 如果身在戶外,應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避,直至熱帶氣旋吹襲過後為止。
十號颶風信號 風力現正或將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每小時118公里以上,陣風可能達每小時220公里。
  • 颱風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將正面吹襲香港(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或以內掠過)。
  • 當風眼經過時,風勢可能會突然平靜,維持數分鐘至數小時;然後強風會突然從另一方向吹襲,本來被屏蔽的地區會變成當風。
  • 停留在安全地點,切勿外出。

1946年至今的發出紀錄

1946年以後,每年都有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天文台每年均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當中發出信號最少的是1959年,為兩個熱帶氣旋懸掛共兩次信號。最多不同信號的是1964年,而最多熱帶氣旋影響香港的應是1974年(11個)。每年均有發出三號信號;反而一號信號卻有一年沒有發出,該年為1955年,全年3個熱帶氣旋均直接發出三號信號。香港的十號信號在1946年以來只曾發出過14次,而最近一次則於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襲港期間發出。

一年中最早發出警告信號的是1967年,在4月9日為颱風維奥利懸掛一號信號;最晚發出首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是2005年,在8月12日才首次發出。而最晚除下風球則是1974年,在12月2日除下為颱風艾瑪懸掛的三號信號。

下表為二次大戰以後香港天文台懸掛或發出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頻率。留意同一熱帶氣旋襲港期間,天文台可能多次懸掛或發出同一級別的信號;不同方向的八號信號亦作多次計算。

影響

三號強風信號

  • 幼稚園特殊學校停課
    • 三號信號如在上午6:15前發出或預計發出,教育局將宣佈幼稚園及特殊學校上午停課或全日停課[來源請求]
    • 三號信號如在上午11:15前發出或預計發出,教育局將宣佈幼稚園及特殊學校下午停課
    • 教育局可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全日停課
  • 主題公園的所有戶外遊樂設施、空中纜車等可能暫停開放
  • 昂坪360暫停開放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所有學校停課
    • 八號信號如在上午6:15分發出或預計發出,教育局將宣佈所有上午校及全日制學校停課[來源請求]
    • 八號信號如在上午11:15前發出或預計發出,教育局將宣佈所有下午校學校停課
    • 八號信號如在下午4:45前發出或預計發出,教育局將宣佈所有夜校停課
    • 教育局可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全日停課
  • 庇護工場暫停開放
  • 大多數行業暫時停工, 如:主題公園暫停開放、銀行暫停營業、辦公室暫停辦公、股市暫停交易、貨櫃碼頭暫停貨櫃交收等
  • 昂坪360暫停開放
  • 機場照常開放,但航班可能受影響(請留意航空公司通知)
  • 港鐵提供有限度服務(請留意港鐵公司通知)
    • 由一號或三號信號改發八號信號:維持正常服務,有需要時加派人手、加密鐵路、輕鐵港鐵巴士班次,以應付增加的客量。但稍後隨著熱帶氣旋逼近香港,班次會逐漸減少
    • 由九號或十號信號改發八號信號:在安全情況下,鐵路(九號或十號信號時暫停服務的路段除外)維持有限度服務,列車班次約15分鐘一班。九號或十號信號時暫停服務的鐵路路段、輕鐵及港鐵巴士,會在安全情況下逐漸恢復服務,但班次可能較疏
    • 天文台宣佈即將由八號信號改發較低信號:加派人手,預備在需要時加密鐵路、輕鐵及港鐵巴士班次,以應付增加的客量
  • 電車纜車巴士小巴絕大部份路線(請留意各交通工具營辦商通知)
    • 由一號或三號信號改發八號信號:視乎需要及時間,可能暫停服務,亦可能維持正常服務,甚至加密班次以應付增加的客量,但會於短時間(通常為兩小時內)內暫停服務
    • 由九號或十號信號改發八號信號/天文台宣佈即將由八號信號改發較低信號:視乎需要及時間,可能繼續暫停服務,亦可能逐漸恢復服務
  • 部份的士及小巴維持服務,但可能會提高收費及揀客(這是違法行為)
  • 渡輪服務,包括港內線、港外線、街渡、澳門廣東省航線,全部暫停服務
  • 直昇機暫停服務
  • 青嶼幹線只開放下層,青嶼幹線上層、深圳灣大橋全線、汀九橋全線、昂船洲大橋全線暫停開放
  • 電影院卡拉OK店等娛樂場所、部份食肆照常營業,但可能會提高收費

九號或十號信號

數字系統及晚間燈號的改革

1884年開始,香港天文台便向海港內船隻提供熱帶氣旋的警告,初時是在尖沙咀水警總部(即現時的1881)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為信號的系統,向港內船隻發佈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當熱帶氣旋迫近香港的時候,則鳴槍警告居民烈風將會吹襲本港。1907年5月27日起[2]起改用燃放風炮(引爆3個炮彈,每次間隔10秒)的巨響[3],並懸掛「十」字型信號,取代鳴槍[4]1937年最後使用。

1917年7月1日[5]起,開始採用數字及標誌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當時的風球(信號)為一至七號:

  • 一號戒備信號為紅色朝上錐體(信號燈上至下為白白白),代表有一個熱帶氣旋可能令香港於24小時內吹烈風;
  • 二號為黑色朝上錐體▲(白綠綠),代表烈風從北方吹襲;
  • 三號為黑色朝下錐體▼(綠白白),代表烈風從南方吹襲;
  • 四號為黑色圓柱▉(綠綠白),代表烈風從東方吹襲;
  • 五號為黑色球體●(白白綠),代表烈風從西方吹襲;
  • 六號為黑色上下兩個錐體,頂部錐體朝下,底部錐體朝上(綠綠綠),代表烈風增強;
  • 七號為黑色十字(紅綠紅),並有三下引爆聲,代表颶風吹襲。[6]

1931年3月1日起跟隨遠東信號系統,改為一至十號:

  • 一號為T字形(白白白),是戒備信號,表示有熱帶氣旋可能影響香港;
  • 二號為橫條形▃(白綠白),代表強風從西南吹襲
  • 三號為倒T字形(綠白綠),代表強風從東南吹襲;
  • 四號為菱形◆(白白紅),代表有受熱帶氣旋吹襲危險,唯香港未即時受威脅(此信號用於菲律賓,但不用於香港。颱風訊息以非本地信號傳達);
  • 五號為朝上三角形▲(白綠綠),代表烈風從西北吹襲;
  • 六號為朝下三角形▼(綠白白),代表烈風從西南吹襲;
  • 七號為方形■(綠綠白),代表烈風從東北吹襲;
  • 八號為圓球形●(白白綠),代表烈風從東南吹襲;
  • 九號為上下相對的兩個三角形(綠綠綠),代表烈風增強;
  • 十號為十字形(紅綠紅),並有三下引爆聲,代表颶風吹襲[7]

經香港及菲律賓雙方協議,1935年1月1日起,廢除二號至四號風球,保留一號及五號至十號,而七號及八號的標誌,分別改為兩個朝上三角形和兩個朝下三角形[8]。其間,鳴風炮的警告方式仍有同時使用,直至1937年最後使用,之後才全面採用數字系統。

1943年10月20日至1945年8月底,當時的日佔政府因戰爭時期使氣象預報物資短缺[9],遂暫時把一號及五號至十號風球精簡,改為只有一號及二號風球,其中一號風球(紅藍)[9]代表戒備或強風吹襲,意義與以往的一號風球、現在的一號及三號信號相同;▲二號風球(藍藍)[9]代表烈風或以上風力吹襲,意義與以往的五號至十號風球、現在的八號至十號信號相同。

英國恢復管治香港後,恢復一號及五號至十號風球[10]1950年[11]恢復三號風球。此時信號系統為一號、三號、五號至十號。

其中五號至八號風球,均為代表烈風吹襲,所代表的風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間經常誤會是代表不同強度的風力,故1973年1月1日起,五號至八號風球,分別改稱為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八號東南,一直至今。

1987年起,在懸掛(發出)八號風球(信號)前2小時,天文台會發出預警信息,即現今天文台網頁的「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12]

懸掛風球

重置於1881時間球塔旁的颱風訊號杆,當年提供港口船隻及巿民發佈風球信息的功能。

1884年起,香港天文台總部警署等部份政府建築物前,設有「信號站」,當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在各信號站懸掛俗稱「風球」或「波」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實物標誌,結束時「除下」,晚上則使用白燈、綠燈及紅燈的「晚間燈號標誌」顯示警告信號,以讓市民(特別是漁民)得悉,故稱「懸掛/除下風球」,或稱「掛波/扯波/落波」等。1960年代,全港曾多達42個信號站。

隨着電子傳媒和通信科技的急速發展和普及,「懸掛實物標誌」的做法已顯得過時,1970年代起漸漸淘汰,信號站陸續結束運作,至2001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信號站——長洲信號站結束運作,同時「晚間燈號標誌」系統亦廢除。「懸掛/除下風球」在香港正式成為歷史,從此「懸掛風球」、「仍然懸掛」、「除下風球」分別改稱「發出信號」、「仍然生效/維持」、「取消信號」[13]。雖然「懸掛/除下風球」、「掛波/扯波/落波」的等已成歷史詞彙,但由於已深入民心多年,故民間至今仍保留作為俗稱。而鄰近的澳門,至今仍保留懸掛熱帶氣旋信號實物標誌及晚間燈號標誌的做法。

一號信號新增定義

2006年風季開始,一號戒備信號定義中新增「香港境內海域吹強風」的意義。因此當香港普遍地區不再受持續的強風影響,但離岸海域仍有強風時,天文台會以一號信號取代三號強風信號,提醒市民保持警覺。這與以往在港內不再受強風持續影響時即取消(除下)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安排不同[14]

三號及八號信號參考範圍擴大

2007年風季開始,發出三號及八號信號的標準,由以往只參考啟德自動氣象站的維多利亞港內風力,擴展至參考啟德、青衣長洲沙田打鼓嶺赤鱲角機場西貢濕地公園2013年起,以流浮山取代)這8個涵蓋全港的近海平面自動氣象站,如其中半數或以上錄得或預料錄得的風力達強風或烈風程度,而且風勢可能持續,便會發出相應之三號或八號信號[15]。這項改變是由於2006年風季的派比安事件,下文「沒有按香港實際情況而發出適當信號」詳述。

事實上,隨着1980年代1990年代,政府在新界大量發展新市鎮及遷入大量人口,市民的活動範圍早已遠超維港兩岸,「唯維港」的測量標準已經過時,天文台繼而裝設了多個測風站,採集它們的數據作為發出信號標準。2013年風季開始,濕地公園站的參考地位由流浮山站取代[16]

爭議

晚發一號信號

天文台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自從2009年6月強烈熱帶風暴蓮花襲港以來不斷增加,為市民詬病。以下是一個可能構成嚴重後果的例子。

熱帶風暴浪卡

熱帶風暴浪卡在2009年6月25日下午已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並向西北偏北迅速移動,時速超過每小時20公里,移動路徑幾乎直指香港。但天文台一直沒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2009年6月26日)日出後,浪卡快將進入距離香港400公里範圍時,天文台才在早上7時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10公里。在浪卡迅速逼近的情況下,一號信號只生效8小時多,天文台便在下午3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浪卡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190公里。最終,浪卡減弱並在當晚至6月27日凌晨在天文台總部之東北偏東約60公里掠過。如果浪卡在香港南面或西面掠過,又不在黃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這種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

熱帶風暴彩虹

熱帶風暴彩虹於2009年9月9日早上在香港之東南約790公里形成,當時在彩虹緩慢向西北移動的情況下,天文台沒有即時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彩虹隨後向西北偏西加速移動,天文台仍然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直至翌日(2009年9月10日),天文台才在凌晨4時3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彩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450公里。一號信號只維持10小時,天文台在下午1時45分突然宣佈短時間內發出三號信號。天文台在下午2時3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彩虹已於下午2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330公里掠過。一號信號晚發出,又在凌晨發出,令很多市民來不及準備,隨後突然發出三號信號更對幼稚園學生及家長構成嚴重不便。

超強颱風鮎魚

超強颱風鮎魚在2010年10月19日下午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但天文台面對強颱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仍然沒有立即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向偏西緩慢移動後,鮎魚在2010年10月20日先後改向西北及北移動,以每小時10公里的穩定速度接近,天文台終於在當天下午4時3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鮎魚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不料[來源請求]鮎魚重新增強,中心風力回升至每小時175公里,加上東北季候風增強,此情況下,本港風勢在當晚提早加強,離岸地區已開始吹強風,天文台幾乎要提早在當晚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後來,天文台決定在翌日──即2010年10月21日,早上6時前發出三號信號)。一號信號最終維持13小時多。天文台在2010年10月21日凌晨5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鮎魚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80公里。天文台這次晚發一號信號,引起廣泛討論及批評[谁?]。當時的天文台台長李本瀅博士在2010年10月29日在天文台「台長網誌」(現稱「天文台網誌」)發表《何時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解釋天文台在超強颱風鮎魚襲港時沒有早些發出一號信號的原因。

有網民去信天文台詢問為何鮎魚距離香港不足700公里仍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原因,天文台回覆表示:「一號戒備信號的意義是表示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及可能影響本港。這並不是機械式地指每當有熱帶氣旋一進入香港800公里的範圍內時,便立即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香港天文台會就每個熱帶氣旋的情況而評估發出熱帶氣旋信號。譬如:當一個熱帶氣旋移動速度快及有很大機會為香港帶來強風時,天文台甚至可以在熱帶氣旋還沒有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時,便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然而,當一個熱帶氣旋移動速度較慢及沒有顯著移向本港的趨勢時,一號戒備信號便可能會較後發出。」[17]

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熱帶風暴之中心最高持續風力只達63至87公里。因此當一熱帶風暴襲港,可能因烈風範圍太小未能令香港吹烈風,要到近距離橫過香港才有機會為香港帶來烈風。一熱帶風暴能否為香港帶來烈風,除了烈風範圍大小,地形亦是一重要因素,所以熱帶風暴路徑上細微的改變足以令香港的風勢有很大的變化。天文台在多次應對熱帶風暴正面襲港之處理手法均引起爭議。

香港在1992年7月18日受「熱帶風暴」菲爾吹襲。天文台低估菲爾強度,菲爾在接近珠江口時迅速增強,橫瀾島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108公里,換算為海平面風速仍達暴風程度,顯示菲爾為一強烈熱帶風暴。菲爾在當日上午9時最接近香港,在香港天文台之西北偏西約50公里掠過。在一個的暴風程度的但被天文台低估的「熱帶風暴」菲爾吹襲期間,香港普遍吹烈風,而天文台因預測失誤,預計香港不會受烈風影響而只是懸掛三號強風信號。[18][19][20],因此受社會譴責。故自此之後,每逢熱帶風暴橫過香港或非常接近香港,天文台也發出八號信號,因此出現了颱風利奧[21]熱帶風暴圓規[22][23]強烈熱帶風暴帕布[24] [25]颱風蓮花[26]等風力偏弱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利奧顯然是預測錯誤,圓規則受地形因素影響,帕布是烈風覆蓋範圍太小,而蓮花則是登陸後出乎意料地急劇減弱,才令八號信號生效時風力嚴重不達標。

天文台在此情況下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令市民誤以為通常八號信號生效時風勢微弱,市民紛紛外出,甚至在岸邊追風。因此部份市民質疑,逢熱帶風暴橫過香港或非常接近香港,天文台也發出八號信號,此手法是否恰當。然而在2015年颱風蓮花的案例中,由於預測蓮花以颱風強度正面襲港甚或橫過境內,構成嚴重威脅,而蓮花之急劇減弱實屬難料,結果在香港地下天文台的Facebook專頁上,不少網民均支持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之決定。[27][28][29]

自1992年的菲爾過後,在正面襲港的熱帶風暴中,只有1999年強烈熱帶風暴錦雯減弱為熱帶風暴橫過香港時[30]2012年熱帶風暴杜蘇芮[31][32][33]正面吹襲香港時,才為香港海平面帶來短暫烈風。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第二度襲港(當時以熱帶風暴強度橫過香港)期間,長洲一度錄得暴風,但烈風未有擴展至市面;同樣1999年颱風利奧以熱帶風暴強度正面吹襲時,以及2004年熱帶風暴圓規橫過香港時,烈風或暴風亦只局限於離岸及高地。

沒有按香港實際情況而發出適當信號

颱風森姆

1999年8月22日,颱風森姆襲港。天文台在當日凌晨已明確指出森姆有機會為本港帶來烈風[34],但是天文台一直主觀地認為森姆會在香港以東登陸,香港不會受烈風影響,所以推遲在森姆集結於香港東南偏東約80公里處才掛起八號風球[35]。天文台掛起八號風球時,香港已受到颱風森姆的眼壁影響,市面天氣非常惡劣,街上行人狼狽不堪。另外,在森姆橫過香港期間,天文台並沒有掛起具更高警告意味的九號風球,同樣引起爭議。相比之下,1997年颱風維克托及1999年颱風瑪姬同樣在登陸香港前被天文台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但當時天文台仍然掛起了九號風球。部分人在事後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天文台失職,但投訴不成立。[36] [37]

天文台在對事件的回應中已指出現有風球制度在1973年制定,由於時代改變,部分內容(如提早12小時懸掛起三號風球和八號風球)已不合時宜[37],而且天文台辯稱「維多利亞港從來沒有烈風紀錄這回事,懸掛八號風球只屬預警性質。」來掩飾天文台預測失誤。並沒有向公眾說明颱風登陸香港造成正面威脅,亦沒有交代風眼經過時應注意的事項(如風向的改變,風眼經過時短暫的暴風雨消失等),兼且用颱風森姆風力分佈不均匀來掩飾風眼經過香港的事實以瞞騙市民。事後天文台並沒有對風球制度作出修定,間接引致2006年颱風派比安事件。

颱風派比安

2006年8月3日颱風派比安在香港之西南約260公里掠過,期間香港廣泛地區受烈風暴風吹襲,風勢比過去10年的所有八號信號、甚至部份九號信號時更猛烈。風暴吹襲期間,全港塌樹約700宗,超過300班航班取消。一段攝於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新聞片段,可見碼頭的資源回收箱被烈風吹至倒在地上滑行,一女途人被其撞擊至倒下,然後要抱著旗桿以免自己被吹走,情況驚險[38]。但天文台只發出三號信號,以致大批市民在烈風或暴風吹襲下,仍不能停工,情況混亂狼狽且驚險。

天文台解釋,因維多利亞港內(即啟德自動氣象站測風範圍)沒有錄得持續烈風,不達發出八號信號的標準(事實上當時啟德自動氣象站一度錄得烈風程度10分鐘平均風速),所以只發出三號信號。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公眾猛烈批評及嚴厲譴責天文台只發出三號信號,使大批市民在烈風或暴風吹襲下仍不能停工,是無按香港實際情況而發出適當信號,罔顧市民安全。大量市民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香港天文台和時任台長林超英行政失當,公署更估計是兩天內收到最多投訴的記錄[39]香港地下天文台創辦人及網主方志剛發表網誌「你知道天文台欺騙了你嗎?」[40],質疑天文台只發三號信號的決定。

事後天文台就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作全面檢討,並就三號及八號信號的參考測風站作出修訂,由只參考啟德自動氣象站的風速,改為參考8個自動氣象站,當其中半數或以上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的風速達強風及烈風程度,而且風勢可能持續,便會發出相應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新措施於2007年生效[41]

發出八號信號時間太晚

近年幾乎所有吹襲香港的熱帶氣旋,天文台為避免路徑出現偏差導致預測錯誤,而造成錯發八號信號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現在很多時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後不久香港風勢已普遍達烈風程度[來源請求],離岸及高地更普遍吹暴風。雖然有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讓市民作準備,但是當八號信號剛生效後不久香港已開始吹烈風,這失去八號信號的原意──預測,當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時香港已吹烈風,將殺市民一個措手不及。海面有大浪令渡輪停航,離島市民無法回家。而如果任何吹襲香港的熱帶氣旋吹襲時移速加快或路徑有變,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出時間將變太遲,以2009年的颱風莫拉菲為例──八號信號生效時間被縮短,只生效2小時便發出九號信號(如果颱風莫拉菲突然改變路徑橫掃香港或在香港以南掠過,將造成嚴重災害)。這情況對市民也是十分危險的,天文台亦會成為被罵的對象。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 ^ METEOROLOGICAL SIGNALS.. 士蔑報第16頁. 1907年7月26日. (英文)
  3. ^ 香港天文台. 預警信號的演變 - 颱風信號 (PDF). 
  4. ^ 香港政府憲報第492號(1907年7月26日)
  5. ^ NEW TYPHOON SIGNALS.. 德臣西報第8頁. 1917年7月16日. (英文)
  6. ^ 香港政府憲報第283號(1917年6月15日)香港政府憲報第291號(1917年6月22日)(七號信號夜燈由紅紅紅改為紅綠紅)
  7. ^ 香港政府憲報第765號(1930年12月19日)
  8. ^ 香港政府憲報第933號(1934年12月7日)
  9. ^ 9.0 9.1 9.2 風季來臨香港 港務局指導防範颱風 寶貴之船舶及各種物資毋令損失. 華僑日報第肆頁. 1944年7月18日. (繁體中文)
  10. ^ 當局發表本港颶風訊號. 工商日報第肆頁. 1946年6月22日. (繁體中文)
  11. ^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資料庫
  12. ^ 香港天文台.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史沿革. 
  13. ^ 「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還是「懸掛」風球?
  14. ^ http://www.weather.gov.hk/dhkovoice/speech0317c.htm 香港天文台在2006年世界氣象日記者招待會演講稿
  15. ^ 香港天文台2006年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檢討及2007年新措施
  16. ^ 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台長匯報最新發展. 2013-03-18 [2013-06-27]. 
  17. ^ 香港天文台就鮎魚已進入香港700公里內時也不發一號戒備信號的書面回履
  18. ^ 香港熱帶氣旋預警中心-「熱帶風暴」菲爾(1992)回望記
  19.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92
  20. ^ http://www.hko.gov.hk/cgi-bin/hko/warndb_c1.pl?opt=1&sgnl=91&start_ym=199207&end_ym=199207&submit=%B7j%B4M
  21.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99
  22. ^ http://www.hko.gov.hk/publica/tc/tc2004/chinese/section5_0409.htm
  23. ^ http://www.hko.gov.hk/publica/tc/tc2004/chinese/table321.htm
  24. ^ http://www.hko.gov.hk/publica/tc/tc2007/chinese/section5_0706.htm
  25. ^ http://www.hko.gov.hk/publica/tc/tc2007/chinese/table311b.htm
  26. ^ http://www.weather.gov.hk/press/SP/pre20150709_uc.htm
  27. ^ 香港地下天文台. 生活時報相片: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 9-7-2015. 
  28. ^ 香港地下天文台. 生活時報相片: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9-7-2015. 
  29. ^ 香港地下天文台. 動態更新:天文台發新聞稿. 10-7-2015. 
  30. ^ (英文)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Gales in the Harbour Area of Hong Kong during the Passage of Tropical Cyclones (PDF). 香港天文台. 2004. 
  31. ^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29/P201206290960.htm
  32. ^ http://www.info.gov.hk/gia/wr/201206/30/P201206300032.htm
  33. ^ http://www.hko.gov.hk/informtc/doksuri/tabwind_uc.htm
  34. ^ 天 氣 稿 第 019 號 - 熱帶氣旋警報
  35. ^ 天氣稿第110號 - 熱帶氣旋警報, 1999年8月22日
  36. ^ 天文台處理森姆襲港之手法意見
  37. ^ 37.0 37.1 天文台對森姆(1999)事件作出之回應
  38. ^ 三號風球下被垃圾筒K.O.的女人,2006年颱風派比安襲港期間的新聞片段
  39. ^ 台長拒認錯﹕掛波無酌情,《星島日報》,2006年8月5日
  40. ^ 你知道天文台欺騙了你嗎?》,《氣象‧人‧語》,2006年8月3日
  41. ^ 香港天文台2006年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檢討及2007年新措施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