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杨利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楊利偉
Yang Liwei.jpg
出生 (1965-06-21) 1965年6月21日57歲)
 中国辽宁省锦州市绥中县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空军航空大学 (工学学士)
清华大学 (管理学博士)
航天生涯
特级航天员
过往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飞行员
军衔PLA Major General.svg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在太空时间21小时22分钟45秒
甄选第一组宇航员
任务神舟五号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辽宁绥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太空。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正军职少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1年9月,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

生平[编辑]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於文革前夕生于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是绥中县第三初级中学的教师,父亲杨德元后调县土产公司改行任业务股股长。姐姐杨利君比杨利伟大四岁,是绥中县文化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弟弟杨俊伟从部队复员后在当地水利局工作。[2]

曾就读于绥中第一幼儿园,1978年考入绥中县第一初中,1981年7月[3][4]进入绥中县第二高中就读。在学校里,杨利伟的成绩一般,但是理科成绩优秀;爱好游泳滑冰以及田径项目。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是绥中县小庄子乡孤家子村人,1983年从绥中县第一高中毕业考入锦州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小庄子乡中学当老师。1989年元旦杨利伟从青岛疗养后回家探亲,经母亲的一位同事介绍二人相识,1990年12月成婚。婚后杨利伟妻子作为空勤家属按照政策参军提干,调到西安工作。1998年随杨利伟调到总装备部载人航天部队。两人有一个儿子杨宁康,1995年出生。[2]

1983年6月,杨利伟18岁,从绥中县第二高中(2003年11月改名为绥中县利伟高中)二年三班毕业(当时实行小学中学十年制学制,2003年该中学把二年三班命名为“杨利伟班”),高考考进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次年进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7年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分配至兰州军区空军强击航空兵第45师第134团(驻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打拉池机场)任强五飞机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92年晋升空军上尉。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到新疆某机场驻训,杨利伟驾机超低空飞行时遭遇单发空中停车险情,最终成功爬升高度翻越了天山安全在机场降落,为此荣立三等功。1992年10月,因苏联已经解体,解放军全军精简整编,大量驻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部队被撤销解散,空军航空兵第45师也被撤编。空45师所属的航空兵第134团的25名飞行员编入空军航空兵第99团,1993年3月杨利伟也随之到重庆的梁平县的空军机场,改飞歼六歼击机。1996年晋升空军少校。

1996年初夏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成为该国首批航天员。在开始航天员生涯前,杨利伟有过1350小时的飞行经历。

1998年成为航天员后,由于中国航天员隶属总装备部编制,在2000年以前进入总部编制的军人一律改为陆军,改穿陆军军服,故杨利伟军衔由空军少校改为陆军少校。

2000年晋升中校。2003年提前一年晋升上校,晋升军衔命令在执行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前已经下达,但在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才通知他本人。2004年开始在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2004年春节前夕破格晋升大校,2008年7月晋升少将。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2012年11月,杨利伟在中共十八大后不再担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2009年1月,杨利伟从清华大学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5]

2010年5月21日,被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6]

2018年4月23日,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7][8]。2018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原副主任郝淳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9]

2018年11月19日,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空间站20周年纪念活动,作大会发言。[10]

2019年1月17日,香港《明报》声称杨利伟因涉及徐才厚张阳等人而遭撤职。杨利伟曾于2018年4月23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提升为正主任,由副军职正军职。但不到3个月的7月12日,杨利伟便被替换。而在2018年12月12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杨利伟仍佩戴副军职资历章。另外,2018年12月公布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名单中,首位三次飞天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取代了杨利伟[11]。1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通过其官方微博否定此消息,称杨利伟的职位变动属于达到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限后的正常转岗[12]。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杨利伟仍然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并接受采访,从人民网微博发布的视频[13]可见杨利伟仍佩戴少将肩章、副军级别、33年军龄级别资历章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臂章。

2019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首次聘任仪式在北京举行,杨利伟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14]

轶事[编辑]

航天员生涯[编辑]

杨利伟于1998年被选为航天员,从那时开始为执行太空任务训练。他在最终的十四名候选人中被选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执行任务后,2003年10月20日,任务前担任中校的杨利伟被晋升为上校并佩戴上校军衔肩章出席了神舟五号庆功大会,但随后在春节前夕又迅速晋升大校军衔。中国青年报曾提到晋升的决定是在神舟五号任务之前作出的,但杨利伟并不知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将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送入太空。在发射前,中国航天员的人选并不公开;杨利伟被选为神舟五号航天员的新闻直到发射前一天才公布给媒体。

在任务过程中,杨利伟按时向地面报告情况,直到返回大气层中断通讯之前都与地面保持通话,告知一切正常。在神舟五号开始第八次环绕地球轨道时,杨利伟告诉地面上的妻子“在太空感觉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杨利伟在太空吃了三顿“还挺丰富的”、“做得有航天特点”的饭。他在太空的食物包括一些小月饼宫保鸡丁蒜泥白肉八宝饭绿茶,还有一些肉、鱼丸子这些东西。据杨利伟介绍,所有的食物都是“必须一口能吃得下去的,防止残渣去飘”。考虑到神舟五号有可能降落在无人区,他的太空舱里备有枪、刀以及帐篷等基本生存工具。

在任务中途,杨利伟向摄像机镜头展示了五星红旗以及联合国旗。在环绕地球轨道十四周,航行了超过六十万千米后,神舟五号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早晨6时30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在降落十五分钟后离开了太空舱,温家宝总理在现场祝贺。

一直有传闻说万里长城是唯一在太空可以看见的地面人造物。但是,杨利伟曾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提到他在太空没看到长城[15]。其实有很多城市在太空都可以辨认出,但是长城由于相对过窄,是无法辨认的。[16]

2010年5月10日,出版自傳《天地九重》。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共20萬字,還有150幅珍貴圖片,憶述他從童年開始的成長歷程,並詳細描述他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4圈的經歷。在該書中楊利偉披露了自己在返回艙著陸時嘴角受傷的事。[17]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新修訂出版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課文将此改编为教学文章《太空一日》。[18]

荣誉[编辑]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的航天功勋奖章样章。现藏军事博物馆。

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他们分别为王赣骏(1975年获美国国籍,1985年执行STS-51-B任务)、张福林焦立中卢杰。此外,曾执行阿波罗8号的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英屬香港出生,美国女航天员珊农·露茜德也出生于中华民国上海市

2003年10月31日杨利伟访问香港,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访问。11月5日上午,杨利伟又前往澳门继续访问。11月7日,杨利伟在人民大会堂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荣誉称号的证书和奖章。2004年12月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此后,杨利伟不时出访各国宣傳中國航天業。

2007年,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7月22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2008年11月17日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百年校庆期间,杨利伟受聘文昌中学荣誉校长。文昌市现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2018年11月23日,杨利伟受邀出席文昌中学110年校庆,并题字勉励学子[19]

2017年10月,杨利伟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空间科学奖章”。首批仅四位航天员获得该奖章,杨利伟成为获奖人之一[20][21]

2018年1月25日,和其他11名航天员一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2]

2019年1月16日,杨利伟被中国科协聘任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23]

执行任务[编辑]

次序 任务名称 发射时间 (UTC) 着陆时间 (UTC) 运载火箭 对接 任务时长 舱外活动次数 舱外活动时长
1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01:00:03 2003年10月15日, 22:22:48 长征二号F遥5 N/A 21小时22分45秒 N/A N/A
合计: 21小时22分45秒 0 0

参演电影[编辑]

  • 《我要飞翔》(2009年10月13日)
  • 《东方神舟》(2004年)

参考文献[编辑]

  1. ^ 杨利伟再出山!新职务新使命. [2019-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2. ^ 2.0 2.1 小镇“飞”出华夏英雄———探访杨利伟成长历程. 宁波晚报. [200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0-19).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3. ^ 电话连线--杨利伟的亲友在家乡接受记者采访. 东北新闻网. [2015-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4. ^ 周建新. 飞天骄子——杨利伟.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2015-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5. ^ 我国首批航天员被清华大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_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6.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网易.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7. ^ 杨利伟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中国载人航天. [2020-10-15]. 
  8. ^ 杨利伟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财新网. 2018-04-24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9. ^ 郝淳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中国载人航天.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10. ^ 快讯 | 航天英雄杨利伟赴莫斯科参加国际空间站2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 [2020-10-15]. 
  11. ^ 港媒称杨利伟因涉腐败遭撤职 靠一头衔自保. 多维新闻. 2019-01-17 [201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2). 
  12. ^ 官方:杨利伟同志卸任系正常转岗,个别人在网络上恶意诋毁. 网易新闻. 2019-01-19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13. ^ 围观群众杨利伟“专业”点评《流浪地球》. 人民网的微博. [2019-03-11]. 
  14.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系统结构实现重塑 工程全线全力备战空间站飞行任务. [2019-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15. ^ “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南方都市报. 2003-10-17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16. ^ 齐柳明. 宇航员在太空能否看到长城. 光明日报 (光明网). 2004-04-30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中文(简体)). 不过,当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有记者求证是否看到长城,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实事求是地说没有看到。 
  17. ^ 楊利偉. 天地九重. 解放軍出版社. [2015-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一章節中:「飞船落地时我感到嘴上一麻,心想坏了,肯定磕破了。我把面窗打开,伸手一摸,血流下来。手边没有别的东西,我就开始用里面的布手套在那里擦,擦了半天也没能止住。」
  18. ^ 楊利偉文章《太空一日》 入選語文教材課本. Sing Tao Daily 星島日報加拿大. 2021-06-27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中文(臺灣)). 
  19. ^ 海南文昌中学建校110周年 名誉校长杨利伟寄语学子. 中国新闻网.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0. ^ 存档副本. [201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1. ^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人民网.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22. ^ 中宣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政--人民网. politics.people.com.cn.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23. ^ 官宣:科普中国聘请六位形象大使. 科普中国网.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