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增不減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1日 (五) 07:19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增不減經梵語:Anūnatvāpūrṇatvanirdeśa),收於大正藏經集部。為宣揚如來藏思想的大乘佛典,和《如來藏經》《勝鬘經》《寶性論》合稱為如來藏學派的三經一論。其主旨在於闡明由於眾生皆有如來藏,因此「眾生界」就是法界,在凡不減,在聖不增[1]

題解

不增不減,數量不增加,也不減少。佛教主張一切諸法本為空相,故不增不減[2]

傳譯

元魏菩提流支於西元525年譯出《不增不減經》,《不增不減經》並無現存的梵文全文,但可由《寶性論》梵本所引用之文句,考察出大約三分之一的原文[1]

內容

《不增不減經》將如來藏的密意顯示為「法身眾生界即如來藏」的基本表述,並以「三種法」: (1) 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 (2) 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不清淨法 (3) 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恆及有法,來說明「法身即眾生界即如來藏」的內涵[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