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區

坐标23°01′34″N 120°15′25″E / 23.026127°N 120.256981°E / 23.026127; 120.25698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台南平凡人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8日 (四) 14:38 →‎文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永康區
Yongkang District
市轄區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永康車站、統一企業總部、永康科技園區、東橋重劃區、永康公園、復興老兵文化園區、影劇三村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永康車站統一企業總部、永康科技園區、東橋重劃區、永康公園、復興老兵文化園區、影劇三村地图
永康區官方圖章
永康區徽
永康區位置圖
坐标:23°01′N 120°15′E / 23.02°N 120.25°E / 23.02; 120.25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臺南市
下級區劃431,095
政府
 • 區長張睿民永康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40.2753 平方公里(15.5504 平方英里)
海拔11 公尺(36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86,816戶)
 • 總計235,288人
 • 排名1
 • 密度5,842人/平方公里(15,131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710
戶政資料代碼67000310
毗鄰東區北區安南區歸仁區新化區仁德區新市區
網站http://www.yongkangcity.gov.tw/

永康區臺灣話Íng-khong-khu)為臺灣臺南市市轄區,位於臺南市中心略偏東北,東臨新化區、東南臨歸仁區、南臨仁德區、西南臨東區、西臨北區、西北臨安南區、東北與新市區相接。舊稱臺南縣永康鄉,1993年5月改制為永康市,2010年因配合臺南縣市合併改制而改制為市轄區至今,區境內因工商業與交通發達導致人口與都市規模成長相當快速,也是台南市轄區繁華的精華地帶;區內人口約有23.5萬人,為臺南市人口最多且唯一超過20萬人的轄區[1]

另知名企業─統一企業、大成長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皆設於本區;臺灣前20名銀行及各大知名餐飲業者皆有在本區設立多個據點。

大橋街景。攝於臺南市永康區的大橋一街、中華路交叉口。
永康區市區
大橋副都心
永康區市區

歷史

永康開發頗早,史前文化有進入鐵器時代的蔦松文化。荷治時期亦有荷人在此築橋,留下大橋的地名至今[2]鄭成功死後也葬於境內的洲子尾[3]。但永康在歷史上一直是臺南府城東側的僻地,直至戰後臺灣邁入工商業社會才急速成長,今已成台南都會區之一部份。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永康庄,名稱取自清代保里「永康上中里」,隸臺南州新豐郡、設庄役場於埔姜頭(屬於永康大字);二次大戰後,改設鄉。

戰後初期永康仍是以第一、二類型產業為主之傳統鄉鎮。而由於日治時期即有許多軍事設施置於永康,因此境內大量出現眷村,從中國各省市大量遷入的移民改變當地的人口組成;1970年後,隨著經濟起飛,台一線沿線出現了不少中小企製造業聚集,更奠定了今日永康製造業工業帶的基礎。1977年人口67,763並超越縣治新營鎮(今新營區),成為臺南縣第一大鄉。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永康設有交流道一處,除交通地位提升外,亦配合同時期的臺南市區向東北擴張,吸引臺南縣各鄉鎮甚至其他縣市移居,進入快速成長期,在接下來的卅年間人口增為三倍。1993年突破15萬,並在同年五月一號升格縣轄市,2002年達成20萬人口,2015年8月人口突破23萬。

原臺南縣永康市位置圖

2010年12月25日,隨著五都改制,改為臺南市直轄市轄下行政區—永康區。 2016年2月6日,南臺灣發生芮氏規模6.6強烈地震,區內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115人死亡,是該次地震中死傷最嚴重的災區。

地理

永康行政區地圖

永康區面積較大,日治時期有11庄(大字)。戰後中山高速公路由中間貫穿,縱貫鐵路亦設有數個車站。近年來隨著臺南都會區的發展,人口迅速增加,為典型移民都市。永康區的區域概念,在《永康鄉志》的人口部份,援用清領時期以來的堡里,將永康轄區份為網寮、永康、長興、廣儲、武定等5區介紹。[4][5]

各分區對應的大字、里以及其中心聚落如下(2018/4/30最新劃分狀況):

  • 廣儲廣儲東里廣儲西里):相當於日治時期車行、西勢、王田大字,即今新樹里、王行里、西勢里
    • 此處為永康最東邊,距都會中心較遠,部分地區仍有農村景觀。永康工業區座落此地。
  • 長興長興上里):相當於日治時期大灣大字,即今南灣里、東灣里、北灣里、北興里、大灣里、西灣里、崑山里
  • 武定內武定里):相當於日治時期三崁店、鹽行庄、六甲頂大字,即今三民里、塩洲里、塩行里、塩興里、蔦松里、尚頂里、甲頂里
  • 永康永康上中里-不含網寮庄):相當於日治時期永康(埔姜頭)、蜈蜞潭、蔦松大字,即今大橋里、東橋里、西橋里、安康里、永康里、正強里、烏竹里、埔園里、龍埔里、龍潭里、永明里,永康人稱市區即如此,不過隨著年代發展、縣市合併後現代通常稱市區為舊台南市。
  • 網寮永康上中里-網寮庄):相當於日治時期網寮大字,即今中興里、二王里、網寮里、復興里、復華里、復國里、勝利里、神洲里、建國里、成功里、光復里、六合里、五王里、三合里、中華里
    • 網寮:緊臨臺南市區,早已成為市區之一部分。
    • 眷村:永康大多數眷村位於此區,為戰後中國大陸各省市移民聚集地。

氣候

永康(1974年至199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3.0
(73.4)
23.8
(74.8)
25.9
(78.6)
29.0
(84.2)
31.1
(88.0)
31.2
(88.2)
31.8
(89.2)
31.7
(89.1)
31.3
(88.3)
30.0
(86.0)
27.8
(82.0)
24.7
(76.5)
28.4
(83.1)
平均低温 °C(°F) 11.1
(52.0)
12.4
(54.3)
14.8
(58.6)
18.9
(66.0)
22.4
(72.3)
24.0
(75.2)
24.5
(76.1)
24.3
(75.7)
24.3
(75.7)
20.3
(68.5)
17.1
(62.8)
13.4
(56.1)
18.9
(66.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8.8
(0.74)
24.4
(0.96)
29.4
(1.16)
48.8
(1.92)
133.1
(5.24)
329.1
(12.96)
297.7
(11.72)
294.8
(11.61)
169.7
(6.68)
29.8
(1.17)
13.6
(0.54)
7.4
(0.29)
1,396.5
(54.98)
平均相對濕度(%) 80 81 81 82 84 88 87 88 87 84 82 81 84
数据来源:中央氣象局

斷層

地形

永康地形大致為平原,惟西南側與臺南市接壤部分地區受臺南臺地東側地形影響,地勢明顯較高,[7]忠孝路一帶即為臺地的稜線,而著名的二王廟舊址也建於此稜線上,因此此稜線也有「二王崙」的稱呼。再往東邊則形成陡坡與大灣地區交接,因大灣為古鯽魚潭範圍[8],因此地勢較低與臺地形成極大的落差,通過於此的道路因受此影響,多有高低不等之斜坡,例如:復興路(市道180號)。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 18,062—    
1951 22,172+22.8%
1956 25,482+14.9%
1961 32,131+26.1%
1966 39,572+23.2%
1971 50,384+27.3%
1976 66,042+31.1%
1981 81,854+23.9%
1986 107,982+31.9%
1991 141,479+31.0%
1996 179,214+26.7%
2001 198,372+10.7%
2006 208,919+5.3%
2011 220,825+5.7%
2016 232,210+5.2%
2021/1 235,351+1.4%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永康區目前為南台灣人口數第三多的鄉鎮市區,僅次於鳳山區三民區

各里人口

永康區各里人口(2020年12月)[9]
里名 鄰數 戶數 男性
人數
女性
人數
總人
口數
年度累積
增減量
五王里 30 2688 3050 3545 6595 -82
網寮里 30 3095 4055 4267 8322 -16
永康里 35 4303 5413 5110 10523 -142
埔園里 37 3124 4518 4600 9118 -80
大橋里 30 2409 3214 3514 6728 +1
王行里 16 895 1476 1497 2973 -17
烏竹里 21 1188 1686 1706 3392 +10
蔦松里 9 751 1109 1070 2179 +22
三民里 11 614 919 831 1750 +38
塩行里 33 2199 2797 2938 5735 -3
甲頂里 18 964 1260 1347 2607 -16
大灣里 20 1389 2027 2083 4110 -18
東灣里 24 1389 2079 2029 4108 -48
西灣里 39 2914 4138 4413 8551 -46
南灣里 23 1560 2259 2219 4478 +11
崑山里 40 2424 3374 3405 6779 -99
北灣里 22 1634 2514 2489 5003 -3
新樹里 15 818 1277 1252 2529 +24
復興里 16 949 1033 1136 2169 -32
復國里 39 3837 4794 4998 9792 -65
建國里 18 1022 1032 1112 2144 +5
神洲里 14 602 630 748 1378 +57
西勢里 26 2475 3743 3685 7428 +17
成功里 16 1022 1083 1208 2291 -70
中興里 23 1445 1836 1937 3773 -27
勝利里 38 3685 4192 4622 8814 -120
龍潭里 25 2568 3764 3684 7448 +13
光復里 9 282 278 304 582 +1
塩洲里 37 2402 3482 3409 6891 +39
二王里 45 3382 4534 4715 9249 -65
六合里 29 2800 2984 3402 6386 -92
三合里 19 1506 2016 2012 4028 -21
東橋里 36 4043 4521 4934 9455 +599
安康里 20 2399 2676 3090 5766 -89
西橋里 22 1353 1671 1877 3548 -8
尚頂里 32 1639 2205 2195 4400 -28
復華里 41 4008 5274 5496 10770 -83
正強里 45 3109 4577 4696 9273 -120
中華里 20 1385 1491 1639 3130 -51
北興里 22 2096 3153 3133 6286 +25
龍埔里 19 1710 2455 2463 4918 +185
永明里 15 1957 2713 2763 5476 +26
塩興里 16 1767 2233 2307 4540 +84
永康區 1095 87801 115535 119880 235415 -284

人口統計

永康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235,351 (100%)
0~14歲
  
31,270 (13.29%)
15~64歲
  
175,776 (74.69%)
65歲以上
  
28,305 (12.03%)
115,531
(男人口數)
119,820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化社會
性別比96.42%
扶養比33.89%
 - 扶幼比17.79%
 - 扶老比16.10%
老化指數90.52%
戶人口量2.6789人/戶
人口密度5,843.56 (人/km2)
出生死亡統計
出生
  
78
截年出生率
  
3.98‰
死亡
  
147
截年死亡率
  
7.49‰
截年自然增加率:-3.518‰
遷移統計
遷入
  
618
截年遷入率
  
31.51‰
遷出
  
613
截年遷出率
  
31.25‰
截年社會增加率:+0.255‰

1月人口動態

出生人數78人
死亡人數147人
遷入人數618人
遷出人數613人

永康區由於幼壯年人口持續減少、老年人口激增問題逐年嚴重,致使老化指數有加速上升之勢,老化指數於2020年6月已超越安南區
上述資料時間為2021年1月,來源:臺南市永康戶政事務所[9]

歷年人口變化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增加4,609人,折合成長率2.00%,是臺南市五年來人口增加量第二多的行政區,在南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之中,增加量排行第五多[註 1]
  • 永康區人口自1946年起幾乎呈逐年增加之勢,僅1950、2020這2年負成長,其餘72年皆呈正成長。
  • 2020年4月,永康區人口達到歷史最巔峰,其後成長有開始轉為衰退的情況
永康區歷年人口變化(1946年~2020年)[10][11]

文化

民俗
  • 分水餅:流傳於臺南市永康區西勢里與新化區的永康廣興宮祭祀圈一帶,以分送水果餅來慶祝新生兒的出生,有別於民間一般以油飯、紅蛋或蛋糕的方式,目前除了列入臺南市文化資產當中,於2009年1月15日登入為中華民國民俗及有關文物之文化資產類別。
俗諺
  • 大灣出查某,永康出菜脯(在地發音):意即口耳傳誦大灣地區女孩子們,個個臉施粉脂,身著美麗衣裳,姿態動人。大灣街道原稱溪仔,位置鯽魚潭東,在1823年7月山洪爆發後,溪道堆浮,千頃東湖淤淺,龍潭盡成良田,進而開墾富庶繁榮。而當時永康地區是白蘿蔔的生產大本營,品質全臺有名。
  • 王田宋江老牙牙,竹林前宋江無三個,蜈蜞潭宋江少年家
  • 四月二十二日,買無豆干來作忌:據說道光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海嘯來襲,全村一半的人被捲走,許多人為了祭拜,供品幾乎被買光,甚至連豆干都買不到。
  • 送啊送,送去二王吃肉粽:過去二王廟舊址旁邊有「菜豆市」,市場邊有個小販賣的粽子很有名。據說二次大戰時要到南洋當軍伕的人會在菜豆市集合,出發前每人發給一顆肉粽,後來指從軍或是送往墳場的意思
  • 學甲廟,洲仔尾轎
  • 烏鬼橋、竹林前,作戲賴蔦松
永康箭竹林

旅遊

位於永康區鹽洲里國聖街與正南六街交口處的鄭成功墓址紀念碑。

景點

夜市

  • 中興夜市 - 永康區中華二路中山東路口(星期一)
  • 聖龍街夜市 - 永康國中附近巷子,往永康車站方向(星期三)
  • 復華夜市(星期二、五)
  • 永康永大夜市 - 永康區永大路二段(星期一、四、六、日)
  • 鹽行夜市 - 永康區中正南路、鹽行路(三村國小旁)(星期一)

名產

  • 花生糖
  • 肉粿仔
  • 黃石枝肉粿小吃
  • 鹹粿油飯
  • 香腸熟肉
  • 水果餅
  • 菜脯
  • 雞蛋糕

交通

主要道路

永康公路地圖
國道一號永康交流道,左邊可見臺南麗池大樓
  • 中正南路中正北路:部分路線屬於省道台1線。北與新市區中山路銜接,南與北區公園路接壤。沿線經車行、蔦松等聚落,行經國道一號永康交流道後進入蔦松,兩旁工業聚落氣息較強烈,各式機械、食品加工廠、塑料製品等工廠林立,永康工業區亦在其沿線上。
  • 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全線皆屬於省道台20線,西起與北區開元路銜接,至東與新化區中山路接壤。自開元路進入大橋、網寮、二王、永康、西勢等地區,沿線住宅區與商業活動混合交錯,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永康區公所、臺南高工臺南大學附中等文教與行政機構亦在此線上。
  • 中華路:部分路段屬於省道台1線,是臺南市區環形道路的一部分。北與北區中華北路連結,且和省道台19線安南區安和路交會,南與東區中華東路相連接。沿中正南路至六甲頂地區後往南沿續台1線之路段,沿線經過大橋地區,是本區商業活動最密集且最發達的區域,往南即可進入臺南市區。
  • 永大路:南與仁德區中正路相連,北止於中正南路。沿途經大灣、西勢、永康、龍潭等聚落。南可通往仁德區,北可快速通往永康交流道或蔦松地區。部分路段屬於市道177號,可快速通往歸仁區
  • 復興路大灣路 、崑大路、大灣東路:小東路復興路 (永康區)、崑大路、大灣東路皆屬於市道180號,復興路西起與東區小東路連接,往東至國道一號大灣交流道後沿復興路 、崑大路、大灣路進入大灣地區,沿線住宅區高度發展,商業活動也因崑山科技大學設立於此而蓬勃旺盛。近期因大灣交流道的通車使本路段交通地位提升,是本區與臺南市區互相聯絡的重要替代道路之一。

高速公路

省道

  • 台1線(中華路、中正南路、中正北路)
  • 台19線(中央路)
  • 台20線(中山南路、中山北路)
  • 台39線(高鐵聯外公路台南段)

市道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客運

編號 路線  營運單位 備註
2 崑山科大安平白鷺灣社區 府城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復華里。
  • 部分班次延駛至三鯤鯓。
  • 平日部分班次延駛至四草
5 桂田酒店市立醫院
  • 部分班次延駛至大甲里。
9 臺南火車站-公親里
  • 部分班次延駛至溪埔寮。
15 奇美醫院大成國中
  • 部分班次延駛至大成路口。
18 臺南站(西門路)-塭南里
19 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大灣高中
20 南紡購物中心-鹽行-安南醫院-海東國小
  • 部分班次繞駛網寮里。
21 臺南火車站-永康休閒育樂中心
70左 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 興南客運
  • 逆時針循環線。
70右 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永華市政中心(府前路)
  • 順時針循環線。
綠幹線 臺南轉運站新化玉井
綠5 永康火車站-潭頂-大社
綠12 新化-南化區公所
  • 平日部分班次延駛至臺南轉運站。
綠17 安平工業區-大灣-新化
藍幹線 安平工業區-西港佳里
橘12 麻豆轉運站善化轉運站新市車站-臺南轉運站
紅2 臺南轉運站-大灣-上崙仔-關廟轉運站
紅10 關廟轉運站-永康車站-奇美醫院
H62 奇美醫院-高鐵台南站
  • 部分班次延駛至桂田酒店。
  • 統聯客運-鹽行站、六甲頂下車站
  • 和欣客運-永康交流道站、鹽行站、六甲頂下車站
  • 國光客運-鹽行站(無24小時營業,但設有自動售票機購票)、六甲頂下車站

公共自行車T-Bike

  • 至2021年1月1日止,永康區共設置3站,分別為:
    • 崑山科大站
    • 永康火車站
    • 台南市立圖書館站

未來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共設施

教育

位於鹽行的南應大商圈
傍晚的崑山科大商圈

軍事院校

大專校院

高中職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歷屆首長

永康區公所

鄉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陳大成
2 陳大成
3 陳大成 逝世
3 李全福 補選
4 李全福
5 李溪河
6 曾國霖
7 曾國霖
8 李冠德
9 黃來鎰
10 黃來鎰
11 周鴻儒

市長

任次 姓名 黨籍 備註
1 周鴻儒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 曾文錡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3 曾文錡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4 李坤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5 李坤煌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區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王峻明
2 張睿民 現任

出身名人

參考資料及註釋

參考資料
  1. ^ 台南人口增近萬 永康安南區最多
  2. ^ 大橋的故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翁佳音
  3. ^ 永康鹽行天后宮辦媽祖文化祭典. 民眾日報. 2009-05-18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4. ^ 《永康鄉志》1988,石萬壽
  5. ^ 《永康市志》2010,鄭邦鎮/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6.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施政計畫報告. fault.moeacgs.gov.tw. [201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7. ^ 莊漢昌. 二王公墓遷墓 「台南台地」房產新寵兒. 好房網. 
  8. ^ 邱文秀. 永康古早有大湖 地質軟不適合蓋大樓?. 中時電子報. 
  9. ^ 9.0 9.1 臺南市永康戶政事務所-永康區人口統計
  10. ^ 廖瑞銘. 永康市志. 臺南縣. 2010: 235. ISBN 9789860251715 (中文(臺灣)). 
  11.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4-1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註釋
  1. ^ 僅次於楠梓區仁武區安南區鼓山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