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姨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赵姨娘当前版本,由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3年7月20日 (四) 19:48。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赵姨娘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榮國府二老爺贾政妾室贾探春贾环的生母。是小说中典型的反面人物[1]:30。读者对她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评论者多评价为“愚恶”、“蠢恶”、“呆恶”之类。当代研究者或沿袭清代观点,对她贬斥、厌恶。或持相反观点[2]:121—122。有数位当代研究者认为她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中,“受害的坏人[1]:33”。亦是小说描写的妾室群体中“一个多少有点反抗性格的[3]:97”。

人物相关

[编辑]

小说《红楼梦》中,贾政正妻是王夫人,妾室有赵姨娘、周姨娘二人[3]:97。赵姨娘正式出场见其言行,只有三四处。侧面涉及的描写只有四五处[1]:30

书中,赵姨娘、周姨娘的地位、年龄相当,形象性格却相反。赵姨娘不甘现状、每每生事,周姨娘安于现状、与世无争。当代研究者认为造成两人差别的原因是:周姨娘未生育儿女、无牵挂,赵姨娘生有儿女、对嫡庶待遇差别有所反抗[3]:97—98。赵姨娘是家生奴仆出身,身份低微。本是小廝與放出去的婢女所生的女兒,但年輕貌美,故被納為侍妾。然她言语粗俗,最喜搬弄是非,陰險狠毒,不被府中人敬重。尽管生下一子一女,她亦无法享受身为主子的待遇,是“半主子、半奴才”身份,实际地位还比不上高等的丫环[3]:98、有地位的仆妇[1]:32。她和贾政的嫡妻王夫人、管家奶奶王熙鳳都有矛盾,贾母亦当着众人骂她。女儿賈探春與她的关系也很敌对,按照嫡庶,不承认她的兄弟是自己的舅舅[2]:129

第25回中,她因嫉妒賈宝玉贾环受宠而让马道婆对熙鳳、宝玉用巫术诅咒。第55回中,她因不满弟弟赵国基去世后贾府的赏银量,待遇不如襲人(贾宝玉的准侍妾),和代理家务的女儿探春争吵[3]:98。第60回中,家里的女伶芳官用茉莉粉谎称蔷薇硝给贾环,她知道后当众辱骂并打了芳官。第72回,仆妇来旺家的想娶彩霞为自己的儿媳。彩霞求助于赵姨娘。赵姨娘向贾政提出,让彩霞成为贾环的妾,贾政没有同意。立即有人打断两人谈话,并向贾宝玉通风报信[1]:32。第75回,众人为王熙凤过生日出份子。王熙凤要求询问周姨娘、赵姨娘的意见,“拘来咱们乐”。尤氏打抱不平,“又拉上这两个苦瓠子干什么?”平儿虽认为赵姨娘“倒三不着二”,但叫大家不要“有事就赖她”[1]:33

当代研究者指出,依照书中描写,赵姨娘与贾政的相处“似乎始终不错”。而书中的交代也暗示,依照贾府纳姨娘的“规矩”,赵姨娘原应是贾府“女奴中颇为拔尖的一个人物”[2]:123—124。有研究者亦持同类观点,认为赵姨娘在年轻时是一位“容貌俊俏、聪明能干、言行举止都比较出类拔萃的人儿[1]:31”。研究者亦或按照賈寶玉关于女人“宝珠——死珠——鱼眼睛”的理论,将晴雯与赵姨娘类比[2]:124—125

评价

[编辑]
  • 脂砚斋评价赵姨娘为“愚恶”[2]:121
  • 姜祺的判词:“讬质蠢愚赋性偏,含沙兴浪费周旋。女生不肖真堪幸,有子翻嫌太象贤[2]:121”。
  • 姚燮:“天下之最呆、最恶、最无能、最不懂者,无过赵氏[2]:121”。
  • 涂瀛:“今将赵姨娘合水火五味而烹炮之,不徒臭虫、疮痂也,直狗粪而已矣。而贾政且大嚼之有余叶焉,岂所赏在德耶?”[2]:121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陈健毛. 《穿云破雾谈赵姨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四川省乐山市: 乐山师范学院). 2004, (2004年第9期): 30—33 [2023-05-26]. ISSN 1009-8666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陈大康. 《宝珠·死珠·鱼眼睛——论赵姨娘兼谈贾府婢女的归宿》. 红楼梦学刊 (山西省太原市: 中国艺术研究院). 1992, (1992年第二辑): 121—135 [2023-05-26]. ISSN 1001-7917 (简体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王引萍. 《也论赵姨娘》.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2003, (2003年第2期): 97—101 [2023-05-26]. ISSN 1008-2883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 施宝义等. 《红楼梦人物辞典》.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ISBN 7-219-01157-1.(第256页,“赵姨娘”词条).
  • 冯其庸等. 《红楼梦大辞典》.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ISBN 7-5039-0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