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陵大桥

坐标24°40′54″N 121°22′46″E / 24.68167°N 121.37944°E / 24.68167; 121.379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40′54″N 121°22′46″E / 24.68167°N 121.37944°E / 24.68167; 121.37944

巴陵大桥
巴陵大桥
坐标24°40′54″N 121°22′46″E / 24.68167°N 121.37944°E / 24.68167; 121.37944
承载 台7线北横公路
跨越大汉溪
地点桃园市复兴区巴陵
台7线47k+960至49k+170
官方名称巴陵大桥
其他名称巴陵二桥
维护单位交通部公路总局
设计参数
桥型中路式系索钢拱桥
全长220米(722英尺)
宽度11.5米(38英尺)
高度37米(121英尺)
最大跨度185米(607英尺)
桥下净空35米(115英尺)
历史
开通日2005年7月30日
地图
地图
参考资料:公路总局第一区养护工程处-公路景观-巴陵桥景观

巴陵大桥台湾一座公路桥梁,位于台7线北横公路)47公里处,跨越大汉溪上游[1],其政区辖属桃园市复兴区,为巴陵地区之新地标。“巴陵”是泰雅语,为“巨大神木”之意。[2]

沿革

[编辑]
已停用的旧巴陵桥,现为人行步道

北横公路的前身为日治时期角板山三星警备道,1914年10月在巴陵建有“巴垄铁线桥”(日文:バロン桥)。1960年代兴建北横时,拆除铁线桥改建为“巴陵桥”,现今于北横公路旧线巴陵一号隧道口左侧保存了一支近10米高的“巴垄纪念柱”[3]

由于北横公路(台7线)通往角板山拉拉山栖兰明池,是台湾北部重要观光游憩区,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1],原巴陵吊桥宽度仅4.5米,其前后衔接弯窄隧道,路幅不足容易造成塞车,每逢假日及水蜜桃盛产期间形成交通瓶颈[1],因此交通部公路总局在2001年计划于巴陵吊桥下游兴建巴陵大桥,跨越大汉溪,藉以解决交通壅塞问题[1],设计及施工阶段暂称为“巴陵二桥[2],施工接近完工阶段正式命名为“巴陵大桥”[2]。新巴陵大桥于2005年7月30日举行通车典礼[4],完工后成为巴陵地区之新地标。

设计

[编辑]

巴陵大桥为中路式系索钢拱桥,桥身为桃红色,代表复兴区拉拉山名产“水蜜桃原乡”之寓意,全长220米,主跨185米,拱高约37米[1][2],桥梁全宽11.5米、净宽10.5米、车道宽7.5米,人行道每侧宽1.5米,大汉溪河床面距离桥面约35米、距拱顶约52米[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公路景觀 > 巴陵橋 景觀. 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一区养护工程处.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官明郎. 過河說橋—漫談橋梁之命名. 技师报. 2005-01-01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3. ^ 角板山三星越嶺道-巴壟鐵線橋紀念柱. 桃园县政府文化局.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台湾)). 
  4. ^ 台7線 北橫之美.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