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徐宗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腾芳古宅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赠“文魁”匾,1865年。

徐宗干(1796年—1866年),伯桢树人,室名斯未信斋主人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朝官员。

生平

[编辑]

徐宗干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考中庚辰科进士,道光元年(1821年)初仕署山东曲阜知县,后除武城泰安知县,迁高唐知州,道光十七年(1837年)署临清直隶州,后迁济宁知州,道光二十一年署兖州府知府,隔年迁四川保宁知府,兼署川北道,后擢升福建汀漳龙道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其治理台湾期间,广建书院,兴办义学,整顿绿营班兵,变通船政,颇有治绩。咸丰三年(1853年)平凤山林恭起事,后遭巡抚王懿德弹劾,解任改派赴河南帮办剿匪。咸丰七年授浙江按察使,迁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年)升任福建巡抚,同年彰化戴潮春民变起事,命前署台湾镇曾玉明渡台,又奏简丁曰健台湾道,平定民变。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任内,“清惠”,入祀福建名宦祠。闽浙总督左宗棠、将军英桂称:“宗干循良著闻,居官廉惠得民,所至有声。”[1]

整顿台湾绿营班兵

[编辑]

清道光18年(1838年)浙江道监察御史郭柏荫曾提到台湾绿营班兵“……渡台以后包娼窝赌、结党寻仇、讹索平民、挟制官长”,更由于清廷财政拮据,兵丁薪饷常不按时发放 ,且饷银常被将领侵吞导致士兵生活无著,只能另谋生计。所以福建通志的作者陈寿祺,认为台湾的营兵与奸民无异。道光咸丰年间任台湾府儒学训导刘家谋曾言,台湾班兵除白昼劫夺财物掳掠妇女之外,更开妓馆、开鸦片烟渣馆、开当铺、设赌局诈财及放高利贷营生[2]

道光2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1848年5月28日)徐宗干刚抵台湾而尚未接印之时,他就听闻郡城兵丁彼此械斗乘机抢劫,甚至大白天杀人如草芥,导致城厢之内路径不通,罢市闭门。徐宗干认为“台湾患不在盗贼,而在兵冗”,视将班兵管理好,台湾治理才能上轨道。徐宗干将台湾班兵换班内渡的期限由三年一换改五年一换,因应台湾营房倾倒甚多,故整修营房以消弭兵民杂居乱象。为治理漳泉兵械斗问题,规定非操演及有事之时,所有军备器械一律缴库。禁止汛兵勒索府城来往农商恶习,道光29年(1849年)6月徐宗干及总兵叶绍春在台南城门勒石示禁,“农商负较车牛往来,不许兵役勒索,特示”。 [2]

著作

[编辑]

著有《斯未信斋文集》,编有《济州金石录》、《兵鉴》、《测海录》、《瀛洲校士录》等,辑《治台必告录》五卷授与丁曰健,为治台史的重要文献。其文纳于《治台必告录》。曾修咸丰《济宁直隶州志》。

相关条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26》,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目
引用
  1. ^ 黃啓書,《由孔廟淵源談徐宗幹對魯臺二地之文教貢獻》. 成大中文学报,第五十七期,2017年6月,页199-244.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2. ^ 2.0 2.1 李毓嵐,《徐宗幹對臺灣營務班兵之整頓(一八四八~一八五三)》. 台湾文献季刊52卷1期,2001年3月.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熊一本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道光二十八年-咸丰三年
(1848年-1853年)
继任:
瑞瑸(未到任)
前任:
瑞瑸
福建巡抚
同治元年正月丙午-同治五年十一月丙寅
(1862年2月21日-1866年12月17日)
继任:
李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