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逨盤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逨盤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逨盤
時代西周晚期
出土陝西眉縣楊家村窖藏(2003年)
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入錄2013年
逨盤在寶雞的位置
楊家村窖藏
楊家村窖藏
博物院
博物院
發現地「楊家村窖藏」和收藏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寶雞地圖上的位置

逨盤,或稱西周逨盤,一件中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器形為四足附耳盤,於2003年1月19日在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該盤的盤底有21行372字的銘文,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周天子的歷史,銘文印證了史籍中對周王世系的記載。通過銘文可知該盤的作器者名為「逨」,因而得名「逨盤」。該盤被中國國家文物局收錄到了2013年8月19日發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中,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該盤現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1]

發掘歷史

[編輯]

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的五位農民在該村北磚廠的北崖,據地面十多米的半坡上取土,約下午4點鐘的時候,村民王拉乾在地上挖出了一個洞,透過洞口可以看到一片青光,王拉乾覺得像是墓葬中的棺材。而另一位村民王明賢仔細端詳後認出是4個大銅。五位村民商議後決定將此事保密,防止發生哄搶,並且派他們中間一個叫王寧賢的村民回家打電話通知相關部門。

隨後,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寶雞市考古隊、眉縣文化館共同組建的聯合考古隊對該窖藏進行了發掘,窖藏中共發掘出土了27件青銅器,全部屬於西周單氏家族所有,且全部都帶有銘文。其中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就是逨盤,共有21行372字。整個窖藏是一長方形豎穴連接一個大致呈圓形的龕,青銅器全部放置在龕內。窖藏青銅器銘文中出現的作器人「叔無父」、「單五父」、「單叔」都被認為同逨為同一人。另外,考古人員還對窖藏周圍進行了調查、鑽探和發掘,共發現了16座墓葬,1處車馬坑,以及1處馬坑。陝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的發掘被評為了中國當年的考古十大發現。[2][3]

形制紋飾

[編輯]

逨盤通高20.4厘米,口徑53.6厘米,圈足直徑41厘米,腹深10.4厘米,獸足高4.2厘米,重18.5千克。逨盤的器形為四足附耳盤,盤是一種盛水器,一般與配套使用,水由匜中傾倒而出,用以洗漱,最後由盤來承接。逨盤斂口,方唇,口沿寬平外折,淺腹,腹壁外弧斜,盤底近似為平面;有兩個「U」型附耳,兩耳之間有近乎圓雕的螺絲犄角狀套環龍首,環為扁平的圓環;盤底之下是高圈足,圈足下附有四個獸足。腹和圈足上裝飾有竊曲紋,兩個附耳和銜環上裝飾有重環紋。[1][3]

銘文及釋讀

[編輯]
逨盤銘文拓片

逨盤的盤底有21行372字的銘文,包括12個重文符號和1個合體字,是所在青銅器窖藏中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雖然其銘文字數不及清代出土的毛公鼎,但它超過了1967年出土的牆盤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以後發掘的銘文最長的一件青銅器。逨盤盤底銘文記述了單氏家族從逨的先祖單公到逨本人共八代人的歷史,歷數了他們在輔佐周王時的作為,銘文中共提到十二位周王: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以及當時的周天子宣王,印證了《史記·周本紀》的中對周天子世系的記載。[1]

周王與單氏家族的世次對應[4][5]
周天子 單氏家族
1 文王 單公 1
2 武王
3 成王 公叔 2
4 康王 新室仲 3
5 邵王(昭王 惠仲盠父 4
6 穆王
7 龔王(共王 零白(零伯) 5
8 懿王
9 考王(孝王 懿仲缺字圖片 6
10 𢕌王(夷王
11 刺王(厲王 龔叔 7
12 天子(宣王 8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李來玉. 逨盘——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5-05-27 [2015-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03年考古十大发现: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中國文化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5). 
  3. ^ 3.0 3.1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寶雞市考古工作隊、眉縣文化館:《陝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
  4. ^ 張懋鎔:《逨盤與西周王年》,《齊魯學刊》2006年第6期
  5. ^ 劉軍社;逨盤的史學價值[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3年10月;23[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