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 | |
---|---|
![]() | |
![]() 教育局標誌 | |
局長 | 蔡若蓮 |
副局長 | 施俊輝 |
常任秘書長 | 李美嫦 |
政治助理 | 蕭嘉怡 |
部門資訊 | |
成立年份 | 1852年 |
所屬部門 | 政務司司長 |
總部 | ![]() |
聯絡資訊 | |
網站 | http://www.edb.gov.hk |
本條目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教育局(英語:Education Bureau,簡稱ED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蔡若蓮,副局長施俊輝,政治助理蕭嘉怡,常任秘書長李美嫦。
歷史[編輯]
![]() | 有用戶建議將本章節或段落拆分至「教育署」或其他條目。(討論) |
1865年,教育局前身教育司署成立,專責教育事務。
1977年10月,音樂事務統籌處成立,隸屬教育司署。
1980年11月,根據《麥健時報告書》,港英政府將教育司署分為隸屬布政司署之政策科(「科」)及負責執行及落實政策的「署」,教育司署改組為教育科及教育署[1]。
1983年,港英政府把社會事務科(後更名為衛生福利科)轄下勞工事務撥歸教育科管轄,並且把原由教育署負責之職業訓練工作移交職業訓練局管理。教育科除了有關教育事務以外,亦兼顧香港的人力培訓及勞工事務,並接管勞工處。隨着職能的擴大,教育科亦改名為教育統籌科(Education and Manpower Branch)[2]。
1994年9月1日,教育署「延續教育部」轄下的五所教育學院併入香港教育學院,並在20年後升格為大學,自此教育署不再管理任何專上院校。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教育統籌科更名為教育統籌局(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2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並將香港特區政府各政策局重組為十一局;負責勞工事務的勞工處撥歸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2003年1月,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政府需要精簡人手,所以實行「局署合併」,把轄下的教育署及教育統籌局合併為新的教育統籌局。
2007年7月1日,教育統籌局改稱教育局,繼續負責教育政策方面的職責。
組織架構[編輯]
- 延續及高等教育科
- 高等教育分部
- 延續教育分部
- 新聞及公共關係組
- 對外連繫組
- 策劃,基建及學位分配科
- 基礎建設,國際學校及統計分部
- 教育統籌委員會及策劃分部
- 學校發展及行政科
- 學校發展分部
- 學校行政分部
- 幼稚園教育分部
- 專業發展及特殊教育科
- 專業發展及培訓分部
- 特殊教育分部
- 課程及質素保證科
- 教育基建分部
- 課程發展處
- 質素保證分部
- 課程支援分部
- 機構事務科
- 行政分部
- 財政分部
- 資訊科技管理分部
管轄部門、商營及公營機構[編輯]
歷任首長[編輯]
- 教育局副局長[a]
- 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b]
爭議[編輯]
干預學界辯論比賽[編輯]
2020年1月,香港學界辯論聯會舉辦的辯論比賽辯題因涉反修例風波,接連遭教聯會及親中派組織施壓。教育局亦逐間致電參賽學校施壓要求學校退賽,甚至索取不願退賽的學生名單。有受訪者表示,辯論比賽有正反雙方的討論,可建立可推翻,不會出現政治宣傳的情況,教育局不應向學校施壓。接獲查詢時,教育局未有回應曾否致電施壓,反指比賽帶強烈政治宣傳。其後,有19間學校退賽。[3][4]
否定香港三權分立制度[編輯]
2020年8月31日,楊潤雄於宣佈全香港學校下月復課的記者會上,回應有通識科教科書出版社,接受當局諮詢計劃後,刪走書上有關香港實行三權分立的內容時,表示香港無論主權移交前及移交後,都沒有三權分立制度,此點需要在教科書上說出[5]。翌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完全支持楊潤雄的說法,指香港無三權分立。強調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互相配合和制衡,但都是要經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形容香港的三權關係是各司其職,希望可以互相配合[6][7][8]。教育局網站曾存取2011年法官陳兆愷所撰寫的簡報《基本法、法治與香港的優勢》,文件當中的「法治作為一種制度」章節,列出了「權力分立(或稱三權)」,解釋政府的職能可由立法、行政及司法機關執行各別的功能,又指機關的設置能避免權力集中和權力濫用。相關文件隨後被刪除[9]。
註釋[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 專上及工業教育檢委會陶建受命全職主席深入檢討專上教育,並將膺任布政司署新設的教育司,現教育司將改稱教育署長許瑜升任。載《華僑日報》,1980-11-19,第七版第二頁
- ^ 三個司級職位新名稱下月起生效。載《香港工商日報》,1983-1-15,第七頁
- ^ 辯論題目「重組警隊」教局逼學校退賽 索堅持出戰學生名單.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中文).
- ^ 學界辯論賽辯「重組警隊」等政治議題 19 中學退賽 辯聯:教育局曾致電中學施壓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英語).
- ^ 楊潤雄:香港不論回歸前後均沒有三權分立制度. 香港電台. 2020-08-31 [2020-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中文(繁體)).
- ^ 林鄭月娥:香港沒有三權分立 三權各司其職互相制衡. 香港電台. 2020-09-01 [2020-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中文(繁體)).
- ^ 否認「河蟹」內容 楊潤雄:香港97前97後都冇三權分立.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 ^ 林鄭:香港係無三權分立 由特首向中央負責. [1-9-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中文(繁體)).
- ^ 香港無三權分立? 教育局網站存 2011 年簡報 曾提「三權分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立場新聞 2020-08-31
外部連結[編輯]
新頭銜 | ![]() 1860年後改組為教育局 |
繼任:![]() |
前任:![]() |
![]() |
繼任:![]() |
前任:![]() |
![]() |
繼任:![]() |
前任:![]() |
![]() |
繼任:![]() |
![]() 1980年 - 2003年 | ||
前任:![]() |
![]() |
繼任:![]() |
前任:![]() | ||
前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