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北省博物館

座標30°33′50″N 114°21′32″E / 30.56389°N 114.35889°E / 30.56389; 114.358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北省博物館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成立1953年3月16日(籌備處成立)
2007年(新館開放)
地址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坐標30°33′50″N 114°21′32″E / 30.56389°N 114.35889°E / 30.56389; 114.35889
類型國家一級博物館
館長方勤
網站www.hbww.org.cn
地圖
地圖
從湖北省博物館俯視

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國家文物局掛牌的飽水漆木器保護基地,中國博物館協會樂器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主要承擔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該館是國家旅遊局命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24萬餘件,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盤龍城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館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歷史沿革

[編輯]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前身可追溯到湖北省人民科學館,幾經變更之後,形成如今的湖北省博物館。

  • 1953年3月16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局關於撤消湖北省人民科學館,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的請示報告,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由省文化局領導。
  • 1953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與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員會合併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館,辦公地址暫設武昌水陸街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內。
  •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湖北省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劃歸省文化局領導,與省博物館籌備處合署辦公。
  •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湖北省文物管理處,辦公地址武昌姚家嶺農業展覽館內。
  •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遷址武昌東湖風景區,湖北省政府撥款興建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大樓。
  • 1963年1月,經湖北省文化局黨組批准,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與省文物管理處合併,正式更名湖北省博物館。
  • 1981年,辛亥革命紀念館從湖北省博物館分離,成為獨立的文博機構。
  • 1987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湖北省博物館「文管部」從館內分離,成立獨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2002年,湖北省博物館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併。
  • 2005年12月,文化館建成開放
  • 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 202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南館)建成開放。
  • 2023年2月,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研究決定將省博物館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合署辦公改為獨立運行、領導班子分開設置[1]。方勤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曉雲任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2]
湖北省博物館內的古代音樂表演

歷任館長

[編輯]
  • 陳國釗(1953年3月16日--1954年4月)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 (1954年4月--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 (1958年2月--1959年)湖北省文物管理處處長
    • (1959年--1973年)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 (1973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負責人
    • (1963年1月--1982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
  • 譚維四(1982年--1985年)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
  • 陳乃成(1987年--1989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兼黨委書記
  • 舒之梅(1989年--1997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兼黨委書記
  • 陳中行(1998年1月--2002年10月)湖北省博物館館長
  • 王紅星(2002年10月--2008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 黎朝斌(2008年--2010年)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湖北省博物館代理館長
  • 包東波(2010年--2013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 方勤(2013年--2023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2]
  • 張曉雲(2023年--)湖北省博物館館長兼黨委書記[2]

陳列展覽

[編輯]

湖北省博物館目前長期陳列主要有十三個,主要展示湖北地區的歷史和文化,2009年《南張北溥》與2012年《畫影江山—郎靜山攝影作品特展》為湖北省博物館和台北歷史博物館合辦的展覽。

  • 《楚文化展》(已閉展)
  • 《鄖縣人》
  • 《屈家嶺》
  • 《盤龍城》
  • 《曾侯乙墓》(移至新館)
  • 《九連墩紀事》(已閉展)
  • 《書寫歷史》(已閉展)
  • 《秦漢漆器藝術》(已閉展)
  • 《梁莊王墓》(移至新館)
  • 《古代瓷器專題展》
  • 《荊楚百年英傑》(部分閉展)
  • 《湖北古代音樂文物展覽》(已閉展)
  • 《南張北溥—台北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溥心畬書畫精品展》(已閉展)
  • 《畫影江山—郎靜山攝影作品特展》(已閉展)

202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三期擴建工程)建成開放,新展館長期陳列五個

  • 《曾侯乙》
  • 《越王勾踐劍》
  •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
  • 《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
  • 《楚國八百年》

鎮館之寶

[編輯]
  • 鄖縣人頭骨化石:時期為舊石器時代。1989年十堰市鄖縣曲遠河口學堂梁子出土,顱長26厘米,顱寬19厘米,顱高12厘米,是湖北首次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 曾侯乙編鐘:時期為戰國時期,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噸左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奏,可以旋宮轉調。音階為現今通用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 越王勾踐劍:時期為春秋晚期,千年不鏽,由許多小暗格組成。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厘米。
  •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時期為元代。2006年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艷麗,是罕見的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館藏重要文物

[編輯]

註: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圖錄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