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韓服
現代韓國國民禮裝:赤古里裙(女)以及周衣英語Durumagi(男)
韓語名稱
諺文(南)한복 ‧ (北)조선옷
漢字(南)韓服 ‧ (北)朝鮮옷
文觀部式Hanbok ‧ Joseonot
馬-賴式Hanbok ‧ Chosŏnot

韓服韓語:한복韓服),或朝鮮服朝鮮語:조선옷朝鮮옷),或朝鮮族服飾中國朝鮮語:조선족의복[1],是朝鮮半島朝鮮民族(韓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韓服一方面與漢服文化有着相當程度的互相影響,一方面也有自己的演化,並產生有一定的區別與韓民族獨有的特徵[2],比如在古代的中國文獻中,就曾有提及高麗地區的人穿着與中原人的不同[3],對相關服裝史與民族研究不深入的人,有時會因難以分辨一些本該清楚的特徵,造成起源與所有權的爭執,特別是在不熟悉相關考據下,以及國際政治、運動或經濟的競爭衝突,發生中韓網民之間的誤會增加的現象[4][5][6],舉凡把朝鮮服當作漢服的一部份、視同明服看待等粗劣的認知[7][8],或是反之主張韓服整體或部份設計早於明朝服飾等等錯誤都有出現,雖然韓服在明朝還跟漢服類似,但刺繡技法已經不同[9][10][11],不過再其後明朝因為滿人剃髮易服的政治切斷,以及女式韓服在當地婦人中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而不再是流行馬面裙。結果就是大致在18世紀時朝鮮半島正式完成獨立的、現代的韓服體系。[12]韓服可以分為王室禮服、官服士大夫服制以及平民服制。

歷史[編輯]

三國時期[編輯]

7世紀百濟遣唐使服飾

韓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朝鮮三國時代位於半島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高句麗服飾[13][14]。從最早的6世紀高句麗墓葬壁畫中,人們就可以看到包括把持韓語치마 (한복)等韓服構件。這些基本的韓服設計與構成一直延續到現在[15]

新羅法興王時期,曾模仿中國制定官員公服制度,百官服色為紫、緋、青、黃四色,幾乎和隋到初唐時的官員常服色序列一致。真德女王金春秋請兵,並請章服,唐太宗賜予其冠服,於是真德王三年( 650) ,「始服中朝衣冠」。664年,文武王下令新羅王后採納唐朝服飾,隨後新羅女性也開始接受唐朝服飾文化[16]。據稱,圓衫也是在統一新羅時期從唐朝引入[17]

新羅統一三國後,從唐朝波斯引入各種的絲綢、錦緞和服飾潮流。期間,新羅從唐朝的第二個首都洛陽引入了齊胸襦裙。類似款式在絲綢之路沿岸國家很流行,這與西方的Empire silhouette英語Empire silhouette也很相像。這個款式在新羅引進之初只在貴族女性穿着,普通民眾並沒有採納。在統一新羅後的高麗王朝,這樣的款式開始沒落,但後又被貴族復興[18][19]

高麗王朝[編輯]

高麗王朝時期女性服飾

高麗王朝初期,繼承新羅服裝的唐朝遺風,高麗國王王建臨死前召大匡樸述熙親授十條訓要, 其四曰「惟我東方舊慕唐風,文物禮樂悉遵其制。殊方異土人性各異,不必苟同。契丹是禽獸之國,風俗不同,言語亦異。衣冠制度慎 勿效焉。」[20] 在高麗前期,王、王妃及百官服飾主要受遼、的賜服。 宋朝建立伊始,高麗就向宋朝朝貢,奉正朔,接受冊封​​;數十年後又開始向遼國奉表稱臣,接受遼主的冊封和賜服。 遼宋對高麗的賜服,基本都以製或者說「漢式」為主,比如九旒冕服、紫公服等等。 除賜服外,高麗本國所指定的禮服制也仿造制度製定,比如皇帝的袍、冕服,百官禮服也仿照宋制。

高麗王朝後期,則主要以元朝服裝為主。高麗降元以後曾獲得「衣冠從本國俗,皆不改易」的許可,高麗大臣勸說「效元俗、改形易服」,高麗元宗還以「未忍一朝 遽變祖宗之家風」為由拒絕。 但很快到了元宗之子忠烈王在位時,自上而下開始了主動大規模蒙古化。 忠烈王在大都做人質時接受了蒙古習俗,回國即「辮髮胡服」,盡棄高麗舊俗,直接下令在國內推行蒙古服裝與髮式,以政令的形式由上而下展開:

「令境內皆服上國衣冠,開剃。蒙古俗,剃頂至額,方其形,留發其中,謂之開剃。時自宰相至下僚,無不開剃。」

高麗曾成為元朝駙馬國達80年。當時元麗修「舅甥之好」,元朝公主齊國大長公主嫁入高麗為王妃,忠烈王以降,高麗國王世代為元朝駙馬,忠烈王並擔任元朝在其國土設立的征東行省長官。從此改穿蒙古服飾,在他以後的數位高麗王的統治內,所有官員都要剃去頭髮,並要穿着蒙古服飾。 元朝也不斷賜予高麗王、王妃及大臣服飾。 比如忠烈王四年(1277)元皇后賜王妃袍服,元帝賞賜王、公主、臣下金搭子表裏。

於是就這樣,高麗上下「皆服上國衣冠」,主動向元朝示好,如《高麗史·輿服志》所說「事元以來,開剃辮髮,襲胡服,殆將百年」, 甚至都超出元朝統治者的預期,至元十五年世祖皇帝問康守衡高麗服色如何,康守衡回答「服韃靼衣帽,至迎詔賀節等時以高麗服將事」時,忽必烈很驚訝,並說:「汝國之禮何遽廢哉。」

朝鮮王朝[編輯]

高麗王朝末期(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王朝,又實行親明朝政策,接受明朝賜服,全面更換回漢式的明代冠服。高麗恭愍王十九年(1369),朱元璋賜九旒冕服、遠遊冠服,馬皇后賜高麗王妃冠服,包括七翬二鳳九樹冠、九等翟衣等,也是標準的明代親王妃禮服。民間和日常服裝,男裝也高度模仿明裝,圓領、搭護、貼裏、道袍、深衣等等各種明代服裝都被廣泛使用,女裝以襖裙為主,形制裁剪都是借鑑了明朝女性服飾。

唐朝時官員的烏紗襆頭的後繫帶為下垂帶樣式,新羅官員襆頭同為此樣式,而明代之後改為展角樣式,朝鮮王朝也改為短展角;朝鮮王朝王后大禮服一直都為中國親王妃翟衣樣式。 是朝鮮王朝最高女性的服飾,作為宮中大禮服穿至朝鮮王朝末期。 朝鮮王朝對中國稱屬國,其王稱王不稱帝,國王正妻(王妃)對最高級別禮服為揄翟,無諱衣,王世子嬪最高禮服亦為揄翟朝鮮王朝最早的赤翟衣最初是明朝皇帝惠宗朱允炆賞賜給朝鮮王妃的,是特許的親王妃級別的服飾。 朝鮮嬪妃,中宮在朝賀儀,朝見儀測風儀中服翟衣揄翟朝鮮王朝貴族女子服裝亦改為明朝漢服式樣,初期衣帶在右側,較幼及短,中後期移到較中間的位置並加粗、加長,女服為襖裙,到後期上衣()亦縮短。 朝鮮時代的女性宮廷常服稱唐衣禮服朝服參照明朝式樣。 朝鮮王朝時期的王室及宮廷的文官,王室戴的冕冠翼善冠通天冠皮弁等,文官們戴的主要有梁冠烏紗帽襆頭等都比明朝的等級低,工藝粗略些。 帝王大禮時所帶的冕冠等,明朝皇帝穿十二章冕服十二旒冕冠朝鮮王朝親王服制穿九章冕服九旒冕冠

朝鮮王朝朝鮮人崔溥曾說:「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朝鮮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詩云:「明皇若問三韓事,衣冠文物上國同。」這裏的 「上國」指的自然就是中國明王朝朝鮮王朝也格外施恩,明太祖曾言:「九州之外,則每世一朝,所貢方物,表誠敬而已。惟高麗頗知禮樂,故令三年一貢。 」這些都道出了明朝與朝鮮非同一般的關係。與明朝一樣,朝鮮王朝也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理念,以衣冠制度別上下君臣、明等級禮儀。明朝在賜予朝鮮君臣服飾之時,十分注重君臣等級有別。對朝鮮國王王妃等王室人員,明朝主要是給以冕服玄圭絳紗袍玉佩玉帶等物,而對於一般的使節則是給予一般的文武官朝服和公服,並根據他們官位的不同,也給與不同品級的冠服。這種等級分明的賜服制度對李朝服飾制度的發展有着明顯的影響。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朝鮮國王李祹認為世子冠服同陪臣一等,有所不便,請加梁數,於是宣宗特賜世子六梁冠等朝臣二品,從此以後成為定製。宣德五年(1430年)又賜世子朝服一副,其中玉帶玉環更為明一品章。李裪對此感嘆:「其重我世子至也」。明英宗正統三年(1438年),李祹又因為永樂年間未賜遠遊冠絳紗袍而請賜。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夏四月,李祹又奏請賜世子冕服

朝鮮國王的不斷請賜中,可以看出其對中華服飾文化的仰慕和對服飾等級制度的重視。

嘉靖時期朝鮮陪臣在議論本國冠服制度時,就主張效仿中國變革以「從時王之制」者,認為「中朝必嘉其同文同軌之化」、「儀章制度,皆效中華,中朝所以待我國異諸外國」等。也極贊朝鮮」文物存商制,衣冠備漢儀」。

朝鮮也因遵循華製,而稱為小中華[21]從事農商的百姓全都穿着白苧布和烏巾四帶。 因此朝鮮族又自稱為白衣民族(백의민족)。

高宗二十一年(1884),由於衣服簡化令的頒佈,士庶都將漆笠、週衣改良作為日常服。 [22]中國明亡清起,朝鮮王朝在服制上卻未作任何改動,依然延續明朝冠制,直至西方入侵。貴族則開始流行西裝。 甲申衣制改革遭到大臣崔益鉉的堅決反對,認為「徒以用夷變夏,降人為獸」。 [23]1897年從清朝朝貢體制擺脫出來的朝鮮改名「大韓帝國」,在日本侵略壓力下,朝鮮半島的國族認同和國家主義的興起孕育了「韓服」這個概念。 1960年代,為了讓韓服成為日常生活實用服,改良運動興起。 1960年代中期,開始正式禮服化。 富裕階層開始穿名牌高級韓服。 直到1970年代,韓國開始正視本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尤其是以1988年漢城奧運會為起點,國民突然就對固有文化原形有了一種保護的觀念,整個國民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增強了。 [24]漢城奧運會代表團前面的禮儀小姐均身着傳統韓服。 對傳統文化的熱衷也帶動了以傳統素材設計改良的韓服,特別是高價苧麻和紵布等傳統布料成為流行的夏季衣料。 1990年代後,韓國開始意識到了韓服的國際化及其重要性。

貴族禮服[編輯]

朝鮮官服朝服宮廷重要禮服一直保留漢服制度,悉遵華制,並隨漢服變化而變化。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中五禮的作法、服飾以及器物都是源自明朝周禮制度。根據朝鮮五禮《序文》,朝鮮世宗大王命令擬定吉凶兵軍嘉五禮,「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舊禮及中朝之制。」中朝指的就是當時朝鮮的宗主國明朝。[25]

朝鮮王朝時代,王妃嬪御公主翁主,以及貴族婦女進宮時以及尚宮醫女,會穿着「唐衣」,上衣的前和後襟較長、有些長到及的程度,穿時要把雙放在前襟之內。唐衣是正面常常垂下的赤古里(저고리),王侯貴族女性的第二禮裝,用於出席主要慶典。王室女性的唐衣有金色鑲邊,其他人則沒有。女性大禮服則是圓衫。圓衫是朝鮮時代(西元1392-1910)王族女性、貴族女性和貴婦的正禮裝,材料為絹(蠶絲),肩上、胸和背面前鑲有代表階層的金箔裝飾的大袖服裝。作為中國附屬國時,朝鮮王后所穿的圓衫是紅色的。朝鮮公主和王妃所穿的圓衫是綠色的。上面飾有壽福二字。王妃綠圓衫的補子是茶色的,胸背上有雙鳳紋。綠圓衫也是王后和公主、翁主在較小規模慶典上穿着的小禮服,也是宮中的高級別宮女和貴婦人的主禮服。到了朝鮮時代末期,也允許平民在婚禮上穿着,但其款式較為簡單。民間用袖口大多以彩色緞子代替燙金圖案,以此與宮廷禮服區別。男女外出時會穿著稱為「袿衣」的長外套,貴族女性出門則需用綠袿衣遮蓋頭部

朝鮮冕服是高麗時代和朝鮮時代明朝皇帝賞給朝鮮國王的祭拜宗廟和社稷的祭服(제복)以及正朝、冬至、朝會、受冊和納妃所穿的大禮服。[26][27]九章冕服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賜給朝鮮國王李成桂的,同時還賜給王妃珠翠七翟冠和霞披金墜。九章冕服是明朝郡王級別的冕服。明朝的赤翟衣最初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國王的,是特許的親王級別的服飾。[28]朝鮮嬪妃、中宮在朝賀儀、朝見儀、冊封儀中服翟衣[29]朝鮮納妃儀中,朝鮮王子服冕服,王妃服翟衣。[30]朝鮮官員的夫人多着圓衫。[31]嘉禮儀式中着唐衣。[32]朝鮮甚至照搬漢服的喪服服制。[33][34]朝鮮喪服也體現了親親尊尊。[35]

嘉靖前,明朝皇帝均以藩王之禮待朝鮮國王,從未有所突破。以賜服為例,建文和永樂皇帝,均賜朝鮮國王九旒冕服清朝甲午戰爭戰敗,1897年朝鮮王朝宣佈脫離清朝,朝鮮高宗李熙稱帝,改元「光武」,改國號為「大韓」。遂改為天子等級的十二章冕服,追封閔妃為明成皇后,以天青翟衣為皇后禮服。朝鮮國王始服黃袍,王妃所穿的圓衫也變為黃色。

官服[編輯]

新羅始制百官公服。至眞德王二年,始成唐制。[36]朝鮮官服繼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服是官府發給官吏的制服,又叫做團領,團領前後佩戴胸背(흉배)。朝鮮國王服袞龍袍。朝鮮後期官吏大分為文官和武官,並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着官服時還要佩戴冠帽﹑帶﹑靴等各種附帶品。[37]官吏的品階不同,官服的顏色或附帶品的材料和紋樣等都存在差異。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帶子﹑紗帽﹑木靴。袍子兩腋有袵。[38]官階不同,官袍的顏色﹑胸背的紋樣﹑帶子的材質都有所不同。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高級官員按照唐宋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鳥補子,武官以猛獸補字區分官階。[39]胸背採用與袍子一樣的面料,在上面繡上飛禽走獸以裝飾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還會繡上雲﹑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紋﹑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紋樣。雙鶴紋樣用於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員)級別的文班。雙虎胸背用於正三品級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頭飾是紗帽,其具有前低後高的雙層結構,後側有兩翼,用竹絲和馬尾毛勾勒出形態後罩上薄綢緞製作而成。犀帶是正一品級的官員才能使用的官帶,由犀角製成。正二品用鈒金,從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鈒銀,從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銀,五品以下黑角帶[40]。庶人在官者,用團領而無胸背。諸生用方領。

朝鮮官服內着深衣。[41]朝鮮官員的常服為道袍、方巾。[42]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43]武官服裝即軍服的一部分,叫做同多里(동다리),是一種大身和袖子顏色不同的直領袍,特點在於身和袖用不同的布料製作。戰服是武官套在同多里外面的無袖長兩當。

士族男子服飾[編輯]

儒家興盛以來,朝鮮儒學者盛行穿根據《禮記·深衣》所載由苧麻所制的白紵深衣,且呼以大敞衣、中致莫(중치막)、小敞衣等袍衣類名稱。乃至以深衣送終。[44]中致莫是朝鮮士人的一種直領袍,源自明朝的中單。高麗王以皂巾白紵袍為燕居之服。[45]朝鮮李朝學者李滇認為「東俗以簽子及白佈道袍為最尊之服,吉凶通用。」周衣(주의)式樣同襖,只是比襖長,垂至膝下,是成年男子的禮服。有單、夾、棉之分,常用苧麻、木棉、綢緞等製作,顏色多青色或灰色。道袍,多用麻布縫製,斜領、左衽、寬袖,下擺長至腳面,前後垂有同肩寬的布條,垂直下擺,胸上部扎道袍帶。18世紀朝鮮士族於公服外皆用明紬。子女嫁娶自納采以至衣裳,用紬而不用緞。深衣之緣則用黑緞。[46] 士族平居多戴幅巾、方冠、程子冠、東坡冠。街上俱用黑笠,穿唐鞋、雲鞋。儒服道袍,朝士常服亦用之。[47]網巾用皂紵。[48]

士庶女子服飾[編輯]

闊衣是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公主和翁主的大禮服。闊衣上飾有紅線繡上的十種高貴植物和動物,在朝鮮文化裏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同時闊衣也是皇室女性和貴族女性結婚儀式上所穿的嫁衣。闊衣在朝鮮時代起初是上流階層婦女們的禮服,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着。禮服的面料多以棗紅色貢緞、花紋緞、洋緞等做成;襯裏則多用藍色,無花紋。由於闊衣相當昂貴,普通百姓則以綠圓衫作為新娘結婚禮服。襖裙是朝鮮王朝女性的常服,沿用了明朝以前的制式,[49]而只有貴族女子才能着長衫。[50]庶民女性則在褲子外罩上蓬鬆的裙子。從18世紀末開始,朝鮮平民女子的上衣長度逐漸變短,甚至露出了胸部,但此理據在後代具有很大的爭議。朝鮮日治時期,日本殖民者禁止女性韓服原來開胸,方便哺乳的設計[51]

庶民男子服飾[編輯]

平民的日常服是短衣、褲子,沒有冠帽(多扎白巾)。朝鮮男裝白色居多,愛穿「燈籠褲」。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寬袖、右衽、無紐扣。

頭飾[編輯]

男性和女性都會在頭上紮辮子,直至成年結婚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會把頭髮結成髮髻在頭頂(戴烏紗帽或戴代表道學的程子冠),白丁則只能扎頭巾與戴草笠,[52]成年未婚的少數女性和一般宮女內人)、官婢(如巴只醫女等)則把辮子盤在腦後並以稱為唐只的粗束起(古代朝鮮人多數早婚,大部份人在未成年前已經結婚)。

已婚女性、妓生藝妓)、高級女官尚宮尚儀尚服等)會戴上加髢假髻),即把假髮弄成盤狀戴上,始於高麗,忠烈王下令高麗全國穿蒙古服、留蒙古髮髻(編髮)。後來朝鮮太祖李成桂開國,採「男降女不降」政策,男性恢復漢制,女性則「蒙漢並行」,後來發展成「加髢」樣式。

加髢是身份財富的象徵,有錢人、貴族婦女和妓生喜歡在加髢上加上各種飾物,有些婦女,尤其是貴族婦女,加髢甚至超過三圈,宮中甚至發展出「木頭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婦女則只有一圈。王族婦女禮服的加髢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個,左右各有花作為頭飾,通稱為「鳳首」,這也是牒紙的一種,代表身分與地位,有嚴格規定。王族婦女、尚宮會於加髢和頭頂之間放一「子供枕」。

後來婦女的加髢越來越大,形成奢侈風氣,時有婦女因加髢過重折斷頸項至死,宮中才禁止已婚王族婦女及女官於日常佩戴加髢,但仍然會在重大日子佩戴。後來已婚婦女就改為只把辮子盤成髮髻並插上髮簪而不戴加髢。

場合[編輯]

韓服按不同的場合而分為不同類型,包括:日常生活、典禮和特定場合。典禮服飾是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時穿着,例如嬰兒滿月、婚禮和葬禮。朝鮮婚禮新娘戴花冠,穿背子。[53]新郞跨白馬,衣紫綃團領、系犀帶、戴復翅紗帽。雁父朱笠黑團領,捧雁徐步在前。乳母戴黑繒羃羅,跨馬隨後。[54]

由於韓服穿着不便,加上二戰後西服開始普及,除了在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現在已很少韓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韓服。近年亦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着之用,不過整體來說現代穿着韓服的人主要還是女多男少,而穿着的場合大部份也都是像節慶、婚禮等隆重場面居多。在北韓則有較多人仍然經常穿着韓服,尤其是農村地區,一些學校也會以改良韓服作為校服

朝鮮王朝時代,即使是賤民男人在婚禮時也可穿一次官服。

各種韓服[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朝鮮族服飾.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2024-03-02]. 
  2. ^ 中網友再出征 堅稱韓服:那是中國的. 三立新聞網. 2020-11-06 [2024-03-02]. 
  3. ^ 韓服、漢服怎麼分?去故宮南院「亞洲藝術節」探索韓國文化. 
  4. ^ 「這是韓服,不是漢服」?北京冬奧開幕式上的傳統服飾,再次引爆中韓文化大戰. 
  5. ^ 「漢服」還是「韓服」?中韓網戰下的文化政治. 
  6. ^ 是漢服還是韓服?一名演員、一場冬奧開幕式再掀中韓文化之爭,你如何看?. 
  7. ^ 韓服也是中國的?金所炫劇照遭出征 韓網氣炸:病毒才是你們的. 
  8. ^ 中韓再掀網路罵戰!韓服源自明朝?中國小粉紅出征南韓,慘遭舉報「翻牆」. 
  9. ^ 衣服掀中韓大戰!中國網紅曝韓服漢服差異 小粉紅狂酸:南韓好愛偷. 
  10. ^ 汉服韩服之争:韩媒竟称“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 
  11. ^ 《尚食》再掀中韓罵戰 一文看清劇中漢服由來 還原度高得驚人. 香港01. 
  12. ^ 汉服韩服之争,谁偷了谁的历史?. 
  13. ^ Condra, Jill (編).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Clothing Through World History, Volume II.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 223 [18 October 2019]. ISBN 9780313336645. 
  14. ^ 스키타이 복식 유형 및 형태에 관한 연구 - 고대 한국과의 관계를 중심으로. 한국의상디자인학회지: 61–77. doi:10.30751/kfcda.2018.20.1.61可免費查閱. 
  15. ^ 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 The beauty of Korean tradition - Hanbok. Korea.net. November 20, 2008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8). 
  16. ^ Yu, Ju-Ri; Kim, Jeong-Mee. A Study on Costume Culture Interchange Resulting from Political Factors.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lothing and Textiles. 2006, 30 (3): 458–469. 
  17. ^ Nam, Min-yi; Han, Myung-Sook. A Study on the Items and Shapes of Korean Shroud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tume Culture. 2000, 3 (2): 100–123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18. ^ Cho, Woo-hyu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Costume and Its Development 9 (3). Koreana. [失效連結]
  19. ^ 유행과 우리옷 [Fashion and Korean clothing]. Korea the sens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 (韓語). 
  20. ^ 高麗史》第二卷
  21. ^ 倡義見聞錄[失效連結]
  22. ^ 《荷齋日記》「京城衣服變制 皆用黑週衣 限今卄五日 朝令甚嚴雲 以白衣不得上京」
  23. ^ 勉菴先生文集卷之四《請討逆復衣制疏》:「夫衣服者。先王所以辨別夷夏。表章貴賤者也。我國衣制。雖非盡合於古。然是 中華文物之所寓。東方風俗之攸觀。先王先正。嘗講明而遵守之矣。天下萬國。嘗仰慕而欽歎之矣。此而棄之。則堯舜文武相傳之華夏一脈。無地 可尋。而殷師及我祖宗用夏變夷之盛德大功。亦無以發明於天下後世矣。」
  24. ^ 遊學韓國:珍視傳統找尋自己. [201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2). 
  25. ^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五禮·序文》
  26. ^ 韓國文化觀光部:朝鮮各階層的韓服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3-16.
  27. ^ 《文宗實錄·即位年》:「故勑國王,九旒皂皺紗平天冠一頂、玉珩旒珠金事件線條全、九章絹地紗袞服一套計七件、深青粧花袞服一套、白素中單一件、纁色粧花前後裳一件、纁色粧花蔽膝一件、玉鈎線條全、纁色粧花錦綬一件、纁色粧花佩帶一副、金鈎玉玎璫全、紅白素大帶一條、青線組條全、玉圭一枝、袋全、大紅素紵絲舃一雙、襪全、大紅平羅銷金雲龍夾包袱三條、硃紅法服匣一座、護箱等件全,王妃珠翠七翟冠一頂、金簪金翼寶鈿花結子等件全、級花金墜子一箇、各色紵絲羅夾服二套計七件、一套計四件、大紅紵絲大衫一件、福青紵絲綵繡圈金翟雞褙子一件、青線羅綵繡圈金翟雞霞帔一副、象牙笏一枝、一套計三件、大紅織金雲肩海裳四季花紵絲團衫一件、翠藍暗細花紵絲襖一件、栢枝綠暗細花紵絲裙一件。」
  28. ^ 《太宗實錄·三年》:「國王冠服一副、香皀皺紗九旒平天冠一頂,內玄色素紵絲表、大紅素紵絲裏,平天冠板一片、玉桁一根、五色珊瑚玉旒珠幷膽珠共一百六十六顆內,紅三十六顆、白三十六顆、蒼三十六顆、黃三十六顆、黑一十八顆、青白膽珠四顆。金事件一副共八十箇件內,金簪一枝、金葵花大小六箇、金池大小二箇、金釘幷螞蝗搭釘五十八箇、金條一十三條、大紅熟絲線絛一副、大紅素線羅旒珠袋二箇。九章絹地紗袞服一套內,深青粧花袞服一件、白素中單一件、【深青粧花黻領沿邊全。】薰色粧花前後裳一件、薰色粧花蔽膝一件、【上帶玉鈎五色線絛全。】薰色粧花錦綬一件、薰色粧花佩帶一副、【上帶金鈎玉玎璫全。】紅白大帶一條。【青熟絲線組絛全。】玉圭一枝、【大紅素紵絲夾圭袋全。】大紅紵絲舃一雙、【上帶素絲線絛青熟絲線結底。】大紅素綾緜襖一雙……王妃冠服一部、珠翠七翟冠一頂。」
  29. ^ 朝鮮《世宗實錄·嬪朝見儀》:「中宮翟衣首飾」;《世宗實錄·禮曹啓中宮正至受王世子朝賀儀》;《世宗實錄·戊辰/禮曹啓冊封王妃儀注》;《世宗實錄·五禮·嘉禮儀式·中宮正至命婦朝賀儀》:「妃具翟衣加首飾」。
  30. ^ 朝鮮《世宗實錄·議政府啓王世子納嬪儀》
  31. ^ 16世紀朝鮮《燕山君日記》:「朝士家貧不能貿者,則以女服造團領,朝賀、朝參時,太半皆是女圓衫」
  32. ^ 1610年《光海君日記》:「傳曰:「會命婦時,入參人服飾,在平時則當用長衫首飾矣。今則日期臨迫,勢難及措,依壬寅年嘉禮時禮,以涼耳掩、唐衣,使之戴着入侍。」
  33. ^ 《太宗實錄·七年》:「孝服用麻布蓋頭、麻布長衫、麻布長裙、麻布鞋。」
  34. ^ 高麗의禮制. [201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35. ^ 《太宗實錄·禮曹詳定喪制》:靜妃殿喪服,蓋頭【布帽羅火笠。】,布頭【結介。】,大袖【長衫。】,長裙【裳。】,竹釵【簪。】帶麻屨【代白絲鞋。】,白苧布扇子,白苧布手衣,白苧布裹腮……文武百官,布裹紗帽、斬衰直領、生麻帶、白靴、布裹笠、白笠中。
  36. ^ 張志淵,《我韓衣冠制度考》
  37. ^ 《增補文獻備考》
  38. ^ 《鶴峯先生文集》「折風巾。未知何時所著。大袖衫,大口袴。亦未知其制。想是邃古所服也。今則文物大備。朝服則著金梁冠。紅衫。 前韍後綬。左右佩玉。品帶。象笏。素襪黑履。公服則幞頭。朱衫。革帶。黑靴。時服則烏帽,黑團領。(有錦絹綿布三等) 品帶,黑靴。常服則烏帽,紅團領。(有絹綿二等) 品帶,黑靴。」
  39. ^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中朝文武臣僚, 皆服花樣胸背, 文以飛禽, 武以走獸, 自一品至九品, 各有等差……乞依中朝之制, 文武百官凡諸朝會及接中國使臣之時, 悉令服胸背, 以別尊卑。」
  40. ^ 朝鮮歷史 卷之二. [2013-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6). 
  41. ^ 柳馨遠,《磻溪隨錄》「公服者。公服之裏。必貼裏廣帶。(舊公服裏。若着貼裏。俗稱固道貼裏。乃戎服也。時或疊皷疊鍾。則百官。卽列信地。脫公服。則不待更着。而便是戎服也。蓋安不忘危之意也。今則此制亦廢矣。今按公服。裏着深衣。尤好。)」
  42. ^ 《宣祖實錄·三十九年》:"行茶禮後,兩使卽脫上衣,以方巾道袍就坐。"
  43. ^ 《鶴峯先生文集》「燕居服則沖正冠,程子冠,東坡冠,鬃笠,絲笠,竹笠,深衣,道袍,直領貼裏,方衣。錦帶(或紅錦或青錦)、絛帶(以絲織之有紅黑二色)。祭服則金梁冠,黑衫,上衣下裳 前韍,後綬。革帶。左右佩玉。象笏,素襪,黑履。(公祭所服也。私祭則烏紗帽,黑團領品帶黑靴。) 已上。乃士大夫冠服也。庶人則無禮服。蓋禮不下於賤者故也。但以布綿爲常服。絲苧以上。則不得服之。」
  44. ^ 李選,《芝湖集》卷六「深衣。最便於送終。先公喪已用之。子孫所宜遵用。廣布如難得。則白綃等無紋緞。亦無妨矣。」
  45. ^ 高麗圖經》:「高麗王常服烏紗高帽,窄袖緗袍,紫羅勒巾。間繡金碧。其會國官士民。則加幞頭束帶。祭則冕圭。唯中朝人使至。則紫羅公服。象笏玉帶。拜舞抃蹈。極謹臣節。或聞平居燕息之時。則皁巾,白紵袍。與民庶無別也。」
  46. ^ 吳熙常,《老洲集》卷之十五《書閔元履雜錄後》
  47. ^ 《京都雜志》PDF
  48. ^ 《退溪先生文集》:「網巾之制,出於大明,固《家禮》所不言。今旣生時所常用,又《五禮儀》,許代以皂紵制用,今用之可也。」
  49. ^ 朝鮮《太宗實錄·七年》:「衣冠法度,悉遵華制,而獨女服尙仍舊俗,是果不得而盡革者歟?冠婚喪制,亦可盡從華制歟?凡此數者,施爲之道,必有其宜。」
  50. ^ 《太宗實錄》:「一,衣冠禮度,悉遵華制,女服一事,尙循舊習,且本朝禮服,僭侈無節。若夫露衣襖裙笠帽,尊者之服也。今商賈賤女,皆得而服之,尊卑無復辨矣。乞自今,四品以上正妻,着露衣襖裙笠帽;五品以下正妻,只着長衫襖裙笠帽,不許着露衣。前日本府所申,從婢不許襖裙,其笠帽則只用苧布,襜之長短,不與主帽齊等,減半定製,然亦上下猶未辨也。自今宮女上妓外,庶人婦女及從婢賤隷之服,只用紬苧布蒙頭衣,不許羅紗叚子與笠帽襪裙;上妓亦不許笠帽,以別尊卑之等。」
  51. ^ [스크랩] [한복]가슴을 가린 조선의 여인들.. renjiu. 2008-12-26 [202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2) (韓語). 
  52. ^ 朝鮮時代 宮中服飾. [2014-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6). 
  53. ^ 《磻溪隨錄》先上八條疏:「新婦親迎之際。亦止戴此而已。或施七寶粧嚴。俗所謂花冠也。背子之袖。甚闊而無長衣。其長裙。不施趲短。」
  54. ^ 《京都雜志·婚儀》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