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神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化神社
しんかじんじや
基本信息
位置台南州新化郡新化街
宗教神道
主祭神天照大神丰受大神明治天皇能久亲王
社格无格社
建立时间昭和十八年(1943年)
新化神社遗构
大鸟居
位置台南市新化区虎头埤风景区内
坐标23°01′41″N 120°20′13″E / 23.028130°N 120.336868°E / 23.028130; 120.336868坐标23°01′41″N 120°20′13″E / 23.028130°N 120.336868°E / 23.028130; 120.336868
建成时间 日治台湾

新化社:昭和四年(1929年)

新化神社:昭和十八年(1943年)
官方名称新化神社遗构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寺庙
评定时间2014年6月26日
详细登录资料

新化神社,位于台湾台南市新化区虎头埤西侧,为台湾日治时期所建立的一座神社。落成于1929年的新化社,在1938年升格为无格社,并于1943年并入新化神社,为台湾在二战结束前建立的最后三所神社之一[1]。于2014年登录为台南市历史建筑[2]

沿革[编辑]

新化社的神明造拜殿与其前方附属建筑

新化社过去为当时庆祝昭和天皇登基而兴建,建设于1927年被选为台湾八景十二胜之一的虎头埤,神社于昭和四年(1929年)6月16日镇座,大祭日为10月21日,祭神为天照大神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起初的神社本殿造型采“神明造”,其余的拜殿与手洗舍都较为简陋,整体规模未达神社标准,故名为新化社[2],其神职人员由台南神社祢宜日语禰宜(神社职员仅次于宫司的职位)担任[1]。其中新市车站的纪念戳章的图案即是以此社和虎头埤为意象。[2]

1943年,由于新化社使用空间狭小等因素,新化郡下各街庄共同奉仕出资,扩建规模较大的第二代神社,升格为新化神社,同年1月31日举行上栋式,9月23日举行镇座仪式,并新奉丰受大神明治天皇。战后时期因土地使用更迭,神社多数建筑物遭到拆除

2012年11月,地方文史工作者在神社原址发现了地下遗构,应为避免二战时空袭因素,让祭神的神体避难用的防空壕[1][3]

,近年登录历史建筑后,观光旅游局起即展开新化神社活化再利用之研究,目前申请到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经费,以进行修复工程之规划设计,未来将以兼顾文化历史及自然生态方向修复神社之路线进行。[4]

配置[编辑]

新化神社依虎头埤山头而建,外苑建筑设有鸟居、御神桥、神职人员宿舍,内苑建筑则设休憩所、手洗社、拜殿、本殿、祭器库、社务社及地下神明避难所等设施。

当前神社建筑主体已不存,其现存的遗构规格保存完整,其中第一代神社仅保存社号标、第二代神社保存第一鸟居、御神桥、神苑驳坎、地下遗构、斋馆、玉垣、拜殿阶梯等设施,其中第一鸟居为台湾现存最大且最完整的“神明造”鸟居,整体结构以圆形混凝土石柱组成,与御神桥为昔日通往虎头埤的主入口,该入口现已被墙壁封闭,御神桥由台南州土木课川原田技师设计,四支桥柱上方为铜皮包覆,最上端的拟宝珠已遗失。

内苑休憩所为当前神社唯一保存的建筑物,现称为“红厝”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使用,建筑结构及屋瓦已经过局部改建北方宫殿式的琉璃瓦。地下遗构主要为钢筋水泥构成,出入口处具有轩式结构装饰,在天花板与墙壁相接处的饰条等细节工法,亦即空袭时安置神体之处,此外神社周围仍存部分石灯笼基础及基坛,但多数已被杂草掩盖。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蔡锦堂. 新化神社「地下遺構」 (PDF). 国立台湾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23). 
  2. ^ 2.0 2.1 2.2 新化神社遺構. 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3. ^ 刘婉君. 新化神社遺址 日學者:值得保存. 自由时报. 2013-03-09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4. ^ 黄文瑜. 免衝日本! 「新化神社」原汁參拜道美景重現. 自由时报. 2017-05-27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