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亲属系统
外观
家属关系条目 |
---|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
汉语亲属系统在人类学里被归类于描述型亲属系统(descriptive system)或苏丹型亲属系统的一种。这是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1871年的作品《血亲和姻亲制度》[1]里所提出的六种亲属系统之一,其中以苏丹型亲属系统最为复杂,而汉语亲属关系则列其一。在该系统中每个人依据其宗族、辈分、性别与年龄,而有不同的亲属称谓。
在汉语当中,亲属是指因婚姻或血缘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姊妹等亲属又称亲人或家人,其他则称为亲戚。阐述亲属关系的记录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第四章的释亲。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所谓族内是指父系同宗者,以男性为中心,包括宗族内的男性和他们的配偶,但不包括已出嫁女性和她们的配偶。然而即使这样,随着人口增加也发展出少数几个专用称谓。到了现代则多分为血亲、姻亲及配偶。
简述
[编辑]首先,父系的兄弟姊妹,长一辈就成了伯叔姑,再长一辈,便加上公/爷、婆表示辈份。
妻子的兄弟姊妹叫内兄/弟/姊/妹或妻兄/弟/姊/妹,又叫舅子、姨子,长一辈是舅和姨。
再看堂表之分,同宗是堂,异宗是表。即父系的男丁是堂,其他是表。要注意是表姑是父系的表姐妹,而不是父系的姐妹。
伴侣方面,父系兄弟的伴侣叫兄嫂、弟妹/弟妇/弟媳/弟妻,长一辈叫伯姆/伯娘、叔婶/婶婶。再长一辈,叫伯婆、叔婆/婶婆。
父系姊妹的伴侣加上夫表示是其丈夫,即姐夫、妹夫。长一辈则用丈或父,即姑丈、姑父。
内兄弟的伴侣叫妻兄嫂/内兄嫂/姻兄嫂、妻弟妹/内弟妹/姻弟妹,简称兄嫂、弟妹,长一辈叫舅母/妗婆。
内姊妹的伴侣叫襟兄、襟弟,长一辈叫姨丈、姨父。
所以亲属称谓是由关系和辈份组合而成的。
血亲
[编辑]直系血亲
[编辑]- 父系 - 父亲(爸爸、爹)→祖父母(爷爷、奶奶)→曾祖父母(太爷爷、太奶奶)→高祖父母
- 与直系九世后代名称由《尔雅·释亲》准确记载不同,“高祖”往上追溯的祖先名称谱系无古籍记载。网传“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云云,或是出自一网文作者的私设定[2],常被错误当作出自《尔雅》,并同直系九世后代名称一道煞有介事冠以“祖宗十八代”之名传播。实际上,根据郑珍的《亲属记》,“由曾祖而上,统谓之曾祖、高祖。由高祖而上,统谓之远祖,或谓之先君。连己身或不连己身上数之,各视其数,谓之几世祖。”也就是说,“高祖”继续向上追溯,已无特定称谓,统称“远祖”。而讹传的称呼中,“太祖”“鼻祖”是指首先在某地定居或获得封爵授职的人,并非直系亲属称谓。[3]
- 九玄七祖:是汉字文化圈对难以计算的父系祖先、男系子孙的统称。“九玄七祖”常见于宗教之超渡,九玄是指之后的九代子孙,七祖是指之前的七代祖先[4]。在台湾,传统的祭祖仪式上会摆设九玄七祖的牌位[5]。道教经典《道经》认为,如果一人能得道,他的九玄七祖都能获得超升[4][6]。辈份从高往下计数,九玄是指:子、孙、曾、玄、来、昆、仍、云、耳;七祖是指:父、祖、曾、高、太、玄、显[4]。
- 母系 - 母亲(妈妈、娘、姆)→外祖父母(姥爷、姥姥;外公、外婆)→外曾祖父母(太姥爷、太姥姥;太外公、太外婆)→外高祖父母
- 儿/儿子 - 夫妻的男性第一子代,口语又称仔、写作囝(广东粤音读南[需要解释])。
- 女儿 - 夫妻的女性第一子代,口语又称闺女、女、写作囡(广东粤音读南[需要解释])。
- 孙 - 夫妻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 曾孙/重孙 - 夫妻间的第三子代,闽南语称“干仔孙”(kan-á-sun),粤语口语又称息(粤语读音:塞 sak7)。
- 玄孙 - 夫妻间的第四子代。→来孙、昆/晜孙、仍孙、云孙、耳孙,夫妻间的由第五子代孙至第九子代孙。
旁系血亲
[编辑]姻亲
[编辑]- 姻亲
- 长辈
- 公公:丈夫的父亲,又称家翁、家公、阿公,也直称爸爸,有些地区称“老爷”,闽南语称“大官”,读音为ta-kuaⁿ
- 婆婆:丈夫的母亲,又称家姑、家婆、阿婆,也直称妈妈,闽南语称“大家”,读音为ta-ke,粤语口语习惯称“奶奶”(当面称呼或他述)或“家婆”(常用于他述)
- 岳父:丈人,亦有地区称丈母达,妻子的父亲,口语也直称爸爸,粤语口语习惯称“外父”
-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口语也直称妈妈,粤语口语习惯称“外母”
- 继父母,又称后爸/妈,吴语称“晚爹/娘”
- 同辈
- 嫂/嫂嫂/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 弟媳、弟妹、弟妇、弟新妇: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 妹夫、妹婿: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 妯娌(zhóulǐ 或 zhóuli):兄弟的妻子间互相的称呼或合称,北京官话念“妯娌(ㄓㄡˊ ㄌ一ˇ)”。在台湾,辈份较大的妯娌会直接叫小妯娌的名字,对外人介绍则说小婶仔;辈份较小的妯娌会称呼大妯娌为阿嫂或大嫂,对外人介绍也称呼为阿嫂或大嫂。
-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连桥
- 大伯子: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又称“大伯”
- 小叔子: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又称“小叔”
-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粤语称“姑奶”
-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姑”或姑妹,粤语称“姑仔”
-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又称“大舅”或内兄
-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又称“小舅”或内弟
-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又称“大姨”或姨姐
-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姨”或姨妹
- 晚辈
- 长辈
其他
[编辑]汉语亲属称谓与英语亲属称谓的比较
[编辑]- 印欧语的亲属关系原本与汉语一样十分复杂(例如拉丁语[8]、古英语[9]等),但后来逐渐简化,现代英语中的称谓较为简单。
- 在日常使用的词汇上,现代英语的称谓基于核心家庭,不区分长幼,不区分姻亲与血亲,至多区分一重性别,至多区分一重旁系的辈份;汉语的称谓基于大家族,区分一重半长幼,区分姻亲与血亲,至少区分两重性别。举例说明,汉语中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细分为伯母、婶婶、舅妈、姑姑、姨母、伯父、叔叔、姑父、舅舅、姨父,而现代英语中,aunt和uncle分别统称其中的女性和男性,不区分长幼,不区分是否是姻亲配偶,也不区分第二重性别(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此外,汉语的称谓是基于父系社会。比如,“堂”者,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是同姓家属,是家里的人,而“表”者,如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是异姓亲属,是外面的人;再比如,“外”者,如外公、外婆是母亲那边的外姓人,而爷爷、奶奶是父亲这边的人,是“内亲”,是家里的人。而英语的称谓系统却不做这样的区分,如grandfather既可以表示爷爷,也可以表示外公;cousin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可表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以及堂叔、表侄等所有辈份的堂亲和表亲。
- 现代英语中同样可以表达复杂的亲属称呼,只是日常并不经常使用。例如可以用paternal uncle(伯伯、叔叔),maternal uncle(舅舅),paternal cousin(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maternal cousin(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grandfather on father's side(爷爷),grandmother on mother's side(姥姥)……等称谓进行详细区分。如果要表达更精确的关系的话,还可以说成father's elder brother(伯父),father's younger brother's daughter(叔叔的女儿)……现代英语中表达远亲的亲属称谓,日常也不常使用。例如,“first cousin, twice removed”之类的称谓[10],对应汉语中“表外甥”或者“堂舅父”等称谓。
- 在古代的汉族中,通过称谓就可确定一个人在家里的地位和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当尽的义务,这样各人守好自己的本分,有利于家族的管理,有利于儒家等级制度的实施。有人[谁?]认为,西方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没有东方那么复杂,所以表现在称谓上也没有那么复杂和细致。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早期西方语言如拉丁语[11]和古英语、古俄语同样有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只是后来在现代英语中被简化了。[来源请求]
- 日常称呼时,在汉语中称呼长辈时均有避讳的习惯。英语中除父母及直系的长辈血亲外,对其他的长辈亲属以尊称加名字甚或直呼其名则是可以接受的。
- 汉语重长幼,但更重地位辈分,故可能称呼比自己年幼的长辈叔叔甚至叔公,而非直呼其名。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Lewis Henry Morgan (1871)Systems of Consanguinity and Affinity of the Human Family.
- ^ 我是做短视频的,但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孩子少看短视频.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 ^ 郑珍. 親屬記.
初来此居之祖,或初得爵命者,曰始祖,曰太祖,曰鼻祖,曰祖考。
- ^ 4.0 4.1 4.2 萧登福. 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 新文丰出版公司. 2005: 327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 台灣史料研究.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1999: 113;118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 张志哲. 道教文化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92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 ^ 丈夫词源
- ^ Latin Kin Terms. University of Manitoba.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 ^ Old English Kinter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Manitoba
- ^ Kimberly Powell. How Are Cousins Related?. ThoughtCo.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 ^ What Did the Romans Call Different Family Members?. ThoughtCo. [2019-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延伸阅读
[编辑]- Morgan, Lewis Henry. 1877. Ancient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cMillan & Company, London (complete text online)
- Wolf, Arthur P. and Chieh-shan Huang. 1985. 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中文) Code of (Mourning) Attire 方氏谱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