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新書院

坐标23°49′38″N 120°47′59″E / 23.827262°N 120.799803°E / 23.827262; 120.79980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49′38″N 120°47′59″E / 23.827262°N 120.799803°E / 23.827262; 120.799803

明新書院
崇德堂
正殿 地图
位置 臺灣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東昌巷4號
建成时间光緒十一年(1885年)
官方名称明新書院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書院
评定时间1985年11月27日
詳細登錄資料

明新書院,是位於臺灣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的書院文昌廟,為南投縣古蹟

歷史沿革

[编辑]

光緒初年,濁水溪北岸集集大山南方的集集堡因開發中央山脈木材,加上採集樟腦油風氣大盛,人口大增,街市繁昌,地方仕紳提議組織濟濟社,以作文化教育,並於光緒四年(1879年)在柴橋頭供俸文昌帝君[1]。民間則相傳當時光緒年前,文昌帝君制伏了濁水溪草嶺腳的水妖,河道恢復安靜,為感念帝君恩德而供奉[2]。光緒八年(1883年),濁水溪洪水氾濫,帶來大批漂流木,書院總理陳長江提倡以此在集集街建立書院,募得一千八百銀元,光緒十一年(1885年)年竣工,此時晚於草鞋墩建立的登瀛書院南投街建立藍田書院,正好說明漢人在南投的開發順序[1]

明新書院雖號稱書院,實為義學[3]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書院所有的田地二十餘甲和廟地,捐給集集公學校作校地,由鄉民集資八百元,再度遷回到柴橋頭現址,並改名「崇德堂」[1]。曾任集集鎮長的嚴鴻邦回憶當時永昌國小因教室不足,他就和立委林明溱在此書院上課[4]。在土地鑑界時發現學校占用緊鄰明新書院部分土地,明新書院也占用部分校地,雙方商議乾脆拆除圍牆,成為南投縣少數校內有廟的學校[5]。1961年間,永昌國小興建教室,明新書院才又供民眾禮拜[3]

1971年,書院再次翻修[3]。1985年,內政部公告明新書院為三級古蹟後,全額補助一千一百萬元進行全面整修[6]。自1987年7月重修,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採用古法以土埆翻修,更增加東、西兩廂[3]

建築設有講堂、齋舍間有翼房的閩南式建築,具正殿、拜廊、過水、翼房,西南邊惜字亭、西北邊金亭[1]。由對聯可知院方有鸞堂性質,如上聯「明達儒宗積善功欣勞教養」、下聯「新知聖訓行陰騭惠及先靈」,該木聯在1980年代遺失,流落至竹山鎮茆庸正所收藏,後於1995年6月16日無償捐回[7]。今址為永昌里東昌巷4號[8]

九二一地震後,內政部核定補助五百萬元進行修復[6]。2012年,文化部補助一千四百萬,縣府與鎮公所、書院方面籌措六百萬元配合款復建,至2014年7月2日開始第二期修護[4]

宗教活動

[编辑]
主殿內

中殿主奉文昌帝君,右殿奉東嶽大帝,左殿奉地藏菩薩[7]。正殿內主祀文昌帝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大成至聖先師神位[2]。其文昌帝君誕辰慶典,院方都會持續三到五天[9]。此地亦為集集鎮在教師節時,祭孔之處[3]

廟方會自印籤詩放廟堂,以備學子赴試前問卜之用[10]。每年農歷四月廿一,書院鸞生會為應考學子在額頂、胸前等處,用清香及朱砂點上,象徵學子已開竅[1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曾立. 三級古蹟明新書院 集集經典文化資產. 《中央日報》. 2006-06-30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中文(臺灣)). 
  2. ^ 2.0 2.1 鄧木卿. 文昌君坐鎮明新書院文火鼎盛. 《中國時報》. 1996-06-07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集集明新書院 土埆整修古蹟預計九月完工. 《民生報》. 1988-02-22 (中文(臺灣)). 
  4. ^ 4.0 4.1 黃宏璣. 三級古蹟 明新書院修護整建 年底重亮相. 《聯合報》. 2014-07-03 (中文(臺灣)). 
  5. ^ 陳紹聖. 明新書院 永昌國小鄉土教材. 《聯合報》. 2006-11-11 (中文(臺灣)). 
  6. ^ 6.0 6.1 林貞平. 心中有愛 證嚴稱讚兵整中心官兵. 《聯合報》. 1999-12-01 (中文(臺灣)). 
  7. ^ 7.0 7.1 王祖弘. 物贈原主古物收藏家義行可風 竹山鎮民茆庸正慨將明新書院遺失木刻對聯送還受表揚. 《中國時報》. 1995-06-17 (中文(臺灣)). 
  8. ^ 全台文昌廟 搶救考運大作戰. 《聯合報》. 2007-05-19 (中文(臺灣)). 
  9. ^ 吳素珍. 慶祝文昌帝君誕辰 集集明新書院舉辦藝文展演. 《台灣好新聞報》. 2018-03-19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中文(臺灣)). 
  10. ^ 余光昆. 到明新書院 看木刻籤詩版 國家三級古蹟 四首籤詩 手工刻成. 《聯合晚報》. 1990-02-21 (中文(臺灣)). 
  11. ^ 陳紹聖. 供奉文昌帝君 廟方希望考生平心靜氣應考 明新書院今舉辦開竅儀式. 《聯合報》. 2000-05-2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