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7年12月3日)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 |
---|---|
香港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 |
![]() |
|
位置 | 香港中環堅道22°16′43.24″N 114°09′14.01″E / 22.2786778°N 114.1538917°E坐标:22°16′43.24″N 114°09′14.01″E / 22.2786778°N 114.1538917°E |
國家/地區 | ![]() |
所屬宗派 | 天主教 |
官方網站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網站 |
歷史 | |
創建日期 | 1881年12月8日 :奠基 1883年12月8日 :安放基石 1886年 6月 :部份啟用 1888年12月7日:落成祝聖 |
建築 | |
教會地位 | 主教座堂 |
建築類型 | 仿哥德式 |
行政 | |
堂區/牧區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區 |
教區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英语:The Hong Kong Catholic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香港中環堅道,於1888年落成。座堂共可容納1,000多人,現時每逢星期日舉行多場彌撒,亦有為教友舉行婚禮。
2002年座堂曾進行維修工程,維修計劃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目录
牧職人員[编辑]
- 主任司鐸:陳志明副主教
- 助理司鐸:韋格光神父
- 助理司鐸:朴暎燮神父
- 執事:譚詠強執事
- 牧職修女:陳達琪修女
- 牧職修女:艾詠聲修女
歷史[编辑]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原址在中環威靈頓街,於1842年落成的。教堂曾被大火燒毀,1886年售予商家後被拆卸。
現有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土地在1881年購買,1883年安放基石,1888年落成,同年12月7日聖母無原罪日前夕舉行首次獻祭,座堂當時耗資12萬港元。
1988年座堂落成100週年紀念,香港郵政曾為此推出紀念郵票。
大事表[编辑]
- 1881年12月8日:奠基
- 1883年12月8日:安放基石
- 1886年6月:部份啟用
- 1888年12月7日:落成祝聖
- 1938年12月8日:隆重祝聖
- 1988年12月8日:落成百週年慶典
- 2008年12月:落成120週年慶典
結構[编辑]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仿歌德式設計,由磚和石頭建造,座堂呈不對稱的十字形,右邊比左邊短,建築物全長82米,闊42米,高23.7米,由38條花崗石柱支撐,中央尖塔則高10米。主祭台位於正中,祭台西南面設有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座位,教堂亦因而得名。主教座堂內設4個小堂,包括「聖心小堂」、「聖安多尼小堂」、「苦難小堂」及「聖若瑟小堂」,其中3個小堂的雲石祭台原屬威靈頓街聖堂的舊物。
多年來座堂經過多次改建,1923年座堂加設彩色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一枚砲彈在1941年12月12日損毀了教堂後方的一根石柱。戰後,1950年代教會在教堂中央加建尖塔及頂部的大十字架,而教堂側面向堅道的門廊,則在1970年代興建教區中心被拆卸。1954年「聖母年」時,香港天主教學生捐款購買一座木刻的無原罪聖母像,現放於教堂中央牆壁上;而教堂另有一尊聖母像置於東面入口外的「聖母山」內。1985年再加設彩色玻璃窗。「苦難小堂」的幾何圖案彩繪玻璃於2002年翻修時,換上由張琪凱設計以120位「中華殉道聖人」為主題的彩色玻璃窗。
彌撒禮儀時間[编辑]
彌撒[编辑]
- 主日彌撒:上午8:00、11:00、下午6:00(粵語)
- 上午9:30(英語)
- 星期六提前主日彌撒:下午6:00(粵語)
- 平日彌撒:上午7:00、7:45、下午6:00(粵語)
聖心彌撒[编辑]
- 每月第一個星期五:下午6:00
祖國祈福彌撒及明供聖體[编辑]
- 每月第二個星期四:下午6:00至7:30
聖召彌撒[编辑]
- 每月第三個星期四:下午6:00
唱晚禱[编辑]
- 每主日:下午5:00
座堂避靜[编辑]
- 星期六:下午2:00-5:30(大禮慶典除外)
徹夜明供聖體[编辑]
- 每月第三個星期六:晚上7:30至10:00
交通[编辑]
相冊[编辑]
-
近己連拿利的正門通道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
參見[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