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現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5日 (二) 19:37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示現梵語prātihāya巴利語pātihāriya),又譯作神變,佛教術語,義爲顯示、顯現。这是个笼统的用词,诸经典中对其阐释极多,基本的含义即諸菩薩阿罗汉等圣者為教化眾生,而变化出種種身形,其色身非是真身,而是表法或权巧方便。例如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觀音菩薩千手千眼形象等[1]。又如《胜天王般若经》中提到,菩萨为度放逸诸天,示现如救头燃的精进相;为度离俗行者,示现出家相;为度后宫女人,示现婴儿童子相;为度端坐天人,示现苦行相。[2]

也可以表达为化现,即“示现爲化身”之义,化身也称爲应身、应化身。[3]例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有鱼篮观音馬郎婦觀音面燃大士等。

还可表达爲权化梵語avatāra)、权现,爲“权巧方便的化现”之义。因日本“本地垂迹说”认为日本本土的神祇是佛菩萨的化现,称爲“垂迹”,如天照大神八幡大神,即為大日如來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之垂迹,故將“權現”與“化現”等同。或作“权巧方便的教化”之义,如一佛乘分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教法,即称权化。[4]

註释

  1. ^ 佛光大辭典【示现】.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1). 
  2. ^ 《胜天王般若经》卷2
  3. ^ 《佛学大辞典》【化现】:指化现形像。即佛、菩萨为救度众生,变化成种种形像,示现于此一世间。(参阅‘权化’)
  4. ^ 《佛光大辞典》【权化】.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