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aifeng3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14:1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部徽

存在時期1932年2月12日-現今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部門 中華民國陸軍
種類指揮部
功能兵科訓練
直屬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駐軍/總部高雄市鳳山區鳳頂路1000號
別稱金湯部隊
格言臨陣當先
指挥官
現任指揮官 黃先任 陸軍少將
著名指揮官蔣中正
體幹班成員
步兵學校正門。
精神堡壘與指揮部。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簡稱步訓部,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鳳山區,該校畢業學員生得授予軍事學資或文憑。

歷史沿革

  • 1932年2月12日,「陸軍步兵學校」於南京湯山創校,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曾遷至湖南貴州等地。
  • 1949年,播遷來臺。
  • 1952年1月16日,在臺灣省高雄縣鳳山鎮(今高雄市鳳山區)灣子頭復校。
  • 1969年12月16日,與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併編,更名為「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
  • 1979年7月1日,改隸陸軍總司令部
  • 2013年12月13日,改編「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1][2]

校徽介紹

  • 「臨陣當先」
乃步兵本色,為步兵幹部的傳統校訓,步兵軍士官精神就是「跟我來」、「有我在」、「跟我做」的領導風格。
  • 「刀」與「盾」
刀代表「攻必克」,盾代表「守必固」,展現出步兵能達成任何艱困的作戰任務。
  • 「鐵」代表善用武器,「血」代表愛國忠心,展現出步兵無畏精神與勇猛頑強之作風。
  • 「紅、藍、白」為中華民國國旗三色「青天、白日、滿地紅」,表示愛國情操與捍衛領土的決心。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部歌

林慶培 曲 程邦治

臨陣當先 決戰致勝 我們步兵為主兵

風雨不足畏 地形任縱橫

勇猛頑強殲敵建功

忠誠精實 名將多出自吾校

不怕苦 不怕死 光民族 復國土

碧血丹心 為國干城

發揚吾校精神 發揚吾校精神

任務

步兵訓練指揮部顧名思義,即專責於步兵之訓練。至此處受訓者包含幹部(接受更高級的步兵課程),班隊有正規班、官分班、專分班、義務役預官班、志願役預官班及志願役指職預官班、士官高級班、常士分科班、領導士官班、志願役指職士官班、預備士官班及體幹班、師資班等不同班隊,此外尚有各式武器專長訓練,步兵接受步兵戰鬥教育訓練(即專長訓練),經鑑測合格後,指揮部會頒發結訓證書,並任命步兵官科的軍官及士官,也會頒給任官令,使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國軍幹部。

編組

步兵訓練指揮部為國軍規模最大的專業訓練單位,並負責全軍步兵職類幹部本職學能鑑測,以及國軍官兵基本體能鑑測,每年前來接受專長訓練、各類進修班隊與鑑測的軍官、士官、士兵、軍校學生與後備軍人,人數平均超過5萬人,所轄行政單位為計畫考核處、部隊訓練處、總務處、政戰綜合處、作戰發展室、主計室、資訊圖書中心與醫務所等。

隊名由來

溯自民國二十一年建校於金陵湯山,故名「金湯」以茲紀念,意喻步兵戰力「固若金湯」。

引用

  1. ^ 王烱華; 趙元彬(攝). 軍事教育條例修正 9少將降編為9上校. 臺北: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1日. 
  2. ^ 張立臻; 阮正霖. 兵監學校組織調整 精進部隊戰力. 軍事新聞通訊社 (臺北: 青年日報社). 2014-04-02.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