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ZWDer留言 | 贡献2020年8月24日 (一) 09:27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柳芳 (link changed to 柳芳 (唐朝))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编年體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的历史称为编年史。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中國的《春秋》、《竹書紀年》、《左傳》、《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以及日本的正史六國史,《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等,越南的正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而《史记》等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则是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的。

劉知幾史通》曾說:“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沖要者,必盱衡而備言,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顏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其他地區類似形式的歷史書則稱為年代記,编年体也是年代記的一種。以下列舉各地主要的編年體史書。

中國

通史

書名 朝代 作者 原卷數 今傳本卷數 補充
建康實錄 唐代 許嵩 20卷 同左 三國南方六朝編年史書。
通曆 唐代 馬總 15卷
續通曆
大統紀 唐代 陳鴻 30卷
統史 唐代 姚康 300卷
古今通要 唐代 苗台符 4卷
資治通鑑外紀 宋代 劉恕 10卷 同左 記載三皇至周威烈王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前編 宋代 金履祥 18卷 同左 記載三皇至周威烈王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 宋代 司馬光 294卷,附《資治通鑑目錄》30卷、《資治通鑑考異》30卷 同左 記載戰國至五代的編年體史書。
宋元資治通鑑 明代 王宗沐 64卷 同左 記載宋、元二朝的編年體史書。
宋元資治通鑑 明代 薛應旂 157卷 同左 記載宋、元二朝的編年體史書。
續資治通鑑 清代 畢沅 220卷 同左 記載宋、元二朝的編年體史書。
明元清系通紀 民國 孟森 前編1卷,正編15卷 同左 初名《清朝前紀》,繼改《滿洲開國史》。

綱目

斷代史

先秦史

漢史

魏晉史

十六國史

南朝史

北朝史

唐史

宋史

明史

清史

越南

臺灣

日本

琉球

歐洲

阿拉伯

  • Bidayatul hidayah,以編年體的形式,從造人時代到伊曆768年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