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德默爾特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Lietuvių
- Македонски
- Монгол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مازِرونی
- नेपाल भाषा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Tagalog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吴语
- Yorùbá
漢斯·德默爾特 Hans Dehmelt | |
---|---|
出生 | (1922-09-09)1922年9月9日 魏瑪共和國格爾利茨 |
逝世 | 2017年3月7日(2017歲—03—07)(94歲) 美國西雅圖 |
國籍 | 德國 |
母校 | 哥廷根大學 |
知名於 | 研究離子阱領域 精確測量電子自旋g因子 彭寧離子阱 |
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89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學 |
機構 | 華盛頓大學 杜克大學 |
博士生 | 戴維·瓦恩蘭 |
漢斯·格奧爾格·德默爾特(德語:Hans Georg Dehmelt,1922年9月2日—2017年3月7日),德國-美國物理學家,198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平
[編輯]漢斯·德默爾特出生於德國格爾利茨,在柏林長大的。1940年中學畢業後他在一個機動防空部隊中當兵。他於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倖存,然後被陸軍遣送到布雷斯勞大學學習物理。1944年他被派往西部戰線,在突出部之役中被美軍俘虜。1946年他被釋放後繼續在哥廷根大學學習,他的導師包括理查德·貝克(英語:Richard Becker (physicist))、沃納·海森堡、馬克斯·馮·勞厄、沃爾夫岡·保羅和馬克斯·普朗克。在普朗克的葬禮上他甚至被選為抬棺材的人之一。1948年他大學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湯普森質譜。1949年他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碘化物晶體中的核四極頻率》。他首先在杜克大學待了兩年後1952年去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1955年他在華盛頓大學成為助理教授,1958年提升為破例教授,1961年稱為正式教授。2002年他退休。
德默爾特第一次婚姻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他前妻逝世後他與一位物理學家結婚。1961年他獲得美國公民權。
2017年3月7日,德默爾特以高齡94歲於美國西雅圖去世。[1][2]
成就
[編輯]1956年德默爾特首次描寫了離子阱對高分辨率質譜的優點。此後他開始研究怎樣建造離子阱。1959年他成功地將電子在一個多腔磁控管中限制了10秒鐘,後來的彭寧離子阱就是按照這個原理運行的。1973年德默爾特與戴維·瓦恩蘭等合作持久保存一個單獨電子並建造了一個電子振盪器。在此後的數年終他不斷改善這個技術,1987年他以此非常精確地測量了電子和正電子的電子自旋g因子。
1989年德默爾特與沃爾夫岡·保羅一起因為「開發離子阱技術」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諾曼·拉姆齊獲得了另一半。
參考資料
[編輯]- ^ King County deaths. 西雅圖郵訊報. March 13, 2017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 ^ Berühmter Görlitzer Physiker ist tot. sz-online. March 16, 2017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德語).
外部連結
[編輯]1901年-1925年 | 1901年:倫琴 / 1902年:洛倫茲、塞曼 / 1903年:貝克勒、皮埃爾·居里、瑪麗·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萊納德 / 1906年:湯姆孫 / 1907年:邁克耳孫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馬可尼、布勞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維恩 / 1912年:達倫 / 1913年:昂內斯 / 1914年:勞厄 / 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紀堯姆 / 1921年:愛因斯坦 / 1922年:玻爾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蘭克、赫茲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考克饒夫、沃爾頓 / 1952年:布洛赫、珀塞爾 / 1953年:澤爾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蘭姆、庫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頓 / 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 / 1958年:切連科夫、弗蘭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張伯倫 / 1960年:格拉澤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爾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維格納、梅耶、延森 / 1964年:湯斯、巴索夫、普羅霍羅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溫格、費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貝特 / 1968年:阿爾瓦雷茨 / 1969年:蓋爾-曼 / 1970年:阿耳文、奈爾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庫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於奈、賈埃弗、約瑟夫森 / 1974年:賴爾、休伊什 / 1975年:玻爾、莫特森、雷恩沃特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齊亞斯、威爾遜 / 1979年:格拉肖、薩拉姆、溫伯格 / 1980年:克羅寧、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爾森 / 1983年:錢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魯比亞、范德梅爾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魯斯卡、賓寧、羅雷爾 / 1987年:貝德諾爾茨、米勒 / 1988年:萊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貝格爾 / 1989年:拉姆齊、德默爾特、保羅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爾、泰勒 / 1991年:德熱納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爾斯、泰勒 / 1994年:布羅克豪斯、沙爾 / 1995年:佩爾、萊因斯 / 1996年:戴維·李、奧謝羅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諾季、菲利普斯 /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韋爾特曼 / 2000年:阿爾費羅夫、克勒默、基爾比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康奈爾、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維斯、小柴昌俊、賈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茲堡、萊格特 / 2004年:格婁斯、波利策、韋爾切克 / 2005年:格勞伯、霍爾、亨施 / 2006年:馬瑟、斯穆特 / 2007年:費爾、格林貝格 /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爾、高錕 / 2010年:海姆、諾沃肖洛夫 / 2011年:珀爾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羅什、瓦恩蘭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 2016年:索利斯、霍爾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魯、斯特里克蘭 / 2019年:皮布爾斯、奎洛茲、麥耶 / 2020年:潘洛斯、根策爾、蓋茲 /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爾曼、帕里西 / 2022年:阿斯佩、克勞澤、蔡林格 /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勞斯、呂利耶 / 2024年:霍普菲爾德、辛頓 |
註: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