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帕德美·艾米達拉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帕德美·艾米達拉
Padmé Amidala
星球大戰角色
首次登場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
最後登場黑帝君臨
飾演妮妲莉·寶雯(I,II,III)
配音格蕾·德·萊斯麗(星球大戰:複製戰紀 (電影))
嘉芙蓮·泰伯爾(星球大戰:複製戰紀 (3D動畫劇集))
虛構資料
物種人類
性別女性
所屬銀河參議院
銀河共和國
家人盧維·納貝莉(父)
約芭爾·納貝莉(母)
安納金·天行者(夫)
盧克·天行者(子)
莉亞公主(女)
親屬克里格·拉爾斯(繼公公)
西蜜·天行者(婆婆)
韓素羅(女婿)
班·天行者(孫)
班·素羅(外孫)
身分希德公主(Princess of Theed)
那卜女王(Queen of Naboo)
Chommell星區與那卜參議員(Senator of the Chommell Sector and Naboo)
出身星球那卜

帕德美·艾米達拉(Padmé Amidala),亦稱帕德美·納貝莉(Padmé Naberrie),是佐治·魯卡斯太空歌劇星球大戰》系列中的虛構角色。她最初出現在1999年的電影《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當時的身份是那卜星球上的年輕女王。在前傳三部曲的後兩部中,帕德美成為那卜星球駐銀河參議院的代表。該角色亦出現在3D動畫劇集《星球大戰:複製戰紀》和與星球大戰有關的文學作品當中。在電影中,帕德美與安納金·天行者秘密結婚,她是盧克·天行者莉亞公主的生母。

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事件發生前14年,帕德美出生於那卜星球上的一個小山村。她原名帕德美·納貝莉,後尊稱為艾米達拉女王艾米達拉參議員。在銀河共和國中,她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堅持民主原則和法制。

佐治·魯卡斯在1970年代創作的星球大戰劇本初稿中並沒有提及作為盧克和莉亞生母的帕德美;在1983年的《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中則含糊地提及了她,不過當時並未對該角色進行深入的挖掘。直到1999年至2005年期間製作的前傳三部曲中,該角色的形象才逐漸飽滿起來。在前傳三部曲中,妮妲莉·寶雯飾演了帕德美一角,而她在其中所穿着的服飾則是由服裝設計師特麗莎·畢嘉設計製作。

角色概述

[編輯]

帕德美作為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對前傳三部曲的故事情節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該角色也出現在星球大戰「擴充宇宙」的小說和漫畫等作品中,其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她也是兩部與星球大戰有關的書籍中的主人公。

星球大戰:武士復仇

[編輯]

天行者盧克和莉亞公主的生母在1983年的電影《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中首次提及,但是當時沒有提及她的名字。在叢林星球恩鐸依娃人的村莊中,盧克告知了莉亞他們是孿生兄妹,而達斯·維達則是他們的父親。當問及莉亞是否還記得生母時,她表示記得一些關於母親的影像和感覺。當盧克希望知道更多細節的時候,莉亞辯解道:「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死了」,她說道「她非常美麗,善良,但是卻十分哀傷」。盧克則坦承他沒有關於生母的一絲回憶,他們的談話隨之結束,盧克離開了村莊去迎戰達斯·維達。

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

[編輯]

帕德美在前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中首次亮相。這部電影中的事件發生於《星球大戰:新的希望》之前32年。此時的帕德美是年僅14歲的那卜民選女王,正致力於結束貿易聯盟對該行星的佔領行動。她嘗試與貿易聯盟總督紐特·岡雷直接談判,而後者則試圖暗殺帕德美。在絕地大師魁剛·金及其徒弟歐比王·肯諾比的幫助下,帕德美得以逃脫囚禁,但是他們被迫降落在沙漠行星塔圖因之上。偽裝成侍女的帕德美在該行星上遇見了年僅9歲的天行者安納金及其母親薩米。她見證了安納金第一次獲得競速賽的勝利——這次勝利讓安納金重獲自由。

在抵達考路斯坎之後,帕德美會晤了白卜庭,後者鼓動她在參議院中提出解決那卜星球與貿易聯盟糾紛的呼籲以及對共和國首相菲尼斯·瓦羅魯姆的不信任動議。最終,菲尼斯去職,而白卜庭則成為新一任銀河共和國首相。帕德美並不知道白卜庭就是西斯大帝達斯·西迪歐斯,後者正操控着貿易聯盟實施種種陰謀以達到控制共和國的目的。帕德美重返那卜星球,在魁剛·金和歐比王·肯諾比的幫助下,聯手岡嘎大軍擊敗了貿易聯盟的機械人軍隊。

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

[編輯]

在該部電影中,帕德美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故事發生於《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之後10年。此時的帕德美已經是那卜駐銀河參議院的代表,並且是一個反對建軍法案——該法案將准許共和國建立一支由複製人組成的軍隊——的派別的領袖。此時,銀河共和國受到了日漸增長的分裂活動的威脅。而帕德美則成為了貿易聯盟的暗殺目標,於是安納金·天行者——現在他是歐比王·肯諾比的徒弟——便被派去保護帕德美。之後,白卜庭將帕德美送往那卜星球藏匿。在此間,她與安納金均深受對方吸引,但相互之間仍然保持着一種柏拉圖式的關係。

安納金預感到他母親遭遇不幸,帕德美遂陪伴安納金前往塔圖因營救其母,但最後其母仍然死於塔斯肯襲擊者之手。安納金奪回了母親的遺體,並向帕德美承認其屠殺了整個塔斯肯部落。帕德美雖然為其行為所困擾,最後仍然原諒了他。

此時他們收到了歐比王·肯諾比發出的信息,後者在基歐諾西斯星球上為分裂主義領導者杜庫伯爵抓獲。帕德美和安納金前去營救他,結果兩人也相繼被抓獲,並將在基歐諾西斯鬥獸場中被處以死刑。在鬥獸場中,他們相互表達了愛意,並在最後時刻為魅使·雲度尤達所領導的絕地武士和複製人軍隊所營救。這場戰鬥揭開了複製人戰爭的序幕。之後,帕德美和安納金在那卜星球上秘密結婚,機械人R2-D2C-3PO為其證婚人。

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

[編輯]

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的故事發生在第二部之後3年。安納金在一次戰鬥之後凱旋之時,帕德美告知他她已有身孕。她密切注意白卜庭,並懷疑他可能成為獨裁者,利用複製人戰爭在緊急狀態時期掌握大量的權力並操控參議院和法院。後來帕德美見證了白卜庭宣佈戒嚴法,將銀河共和國變制為銀河帝國,白卜庭加冕為皇帝。在參議院的一片歡呼聲中,帕德美說道:「自由就這樣在轟鳴的掌聲中被埋葬了」。

同時,帕德美也察覺到了安納金在夢見她死於難產後的變化。雖然她並不相信安納金的預感,但是對她即將死去的恐懼卻讓安納金投向了原力的黑暗面,最終變成達斯·維達;白卜庭向安納金承諾他將擁有阻止帕德美死去的力量。在白卜庭攫取到絕對權力之後,歐比王·肯諾比告知帕德美:安納金已經變為一個西斯武士並屠殺了絕地聖殿中的所有人,包括孩子。帕德美拒絕相信,但仍前往穆斯塔法星尋找安納金,希望查明真相。帕德美在見到安納金後請求他逃離白卜庭的控制,和她一同離開。然而此時的安納金已經失去了理智,拒絕了她的請求,並揚言他計劃推翻白卜庭,這樣他們夫妻兩人就能一起統治銀河系。帕德美感到恐懼,並且意識到安納金確實發生了改變,他將幫助白卜庭摧毀共和國以及絕地武士。此時藏匿在飛船中跟蹤而至的歐比王·肯諾比現身了,安納金斥責帕德美背叛了他,並使用原力的黑暗面卡住她的脖子,使其昏迷過去。

歐比王·肯諾比在光劍對決中擊敗安納金後,即將帕德美送往了一個設置在小行星上的隱秘的基地馬薩波利斯。儘管醫療機械人全力營救,但由於失去了生存的意願,她仍然死於難產,留下了一對雙胞胎,盧克和莉亞。她的臨終遺言是「歐比王,他內心還有善存在。我知道……我知道還有……」而在改編小說中,帕德美則與歐比王·肯諾比一同前往了塔圖因。

帕德美的遺體送返那卜星球,人們為她舉辦了一個盛大的葬禮。她留下的雙胞胎被分開,並被藏匿起來以躲避皇帝及他們父親的搜捕:盧克·天行者被帶到塔圖因交予盧克的叔叔及其妻子貝茹·拉斯收養,莉亞則由奧德蘭的王子貝爾·歐嘉納收養,成為公主。

儘管達斯·維達成為了邪惡的西斯君主,但是帕德美的去世使他深陷苦惱而無法自拔。

前傳三部曲中的一些刪節場景中也出現了帕德美·艾米達拉。這些場景包括:在《複製人侵略》中,她向其父母——盧維和約芭爾·納貝莉介紹安納金,她向安納金介紹其救濟難民的慈善活動;在《黑帝君臨》中,她在複製人戰爭期間抗議白卜庭政府,與參議員拜耳·歐嘉納、蒙·茉詩瑪等人一同加入了一個希望維持共和的聯盟——即後來的反抗聯盟

星球大戰之複製人戰爭(2003年-2005年)

[編輯]

在《星球大戰之複製人戰爭》這部於2003年至2005年期間在卡通頻道中播出的動畫連續劇中,帕德美·艾米達拉總共在7集中登場亮相。該角色由格蕾·德·萊斯麗配音。在該系列中,帕德美隱匿在克魯斯根,與其丈夫天行者安納金秘密生活在一起,躲避貿易聯邦總督紐特·岡睿所雇殺手的暗殺。此時的安納金正在參與複製人戰爭。帕德美擔憂安納金的安全,但是仍然為其在戰鬥中所獲勝利和順利結業成為一名絕地武士而高興。

在其中一集中,當帕德美與尤達大師一同乘坐飛船旅行時,尤達大師感覺到了來自冰凍行星伊魯姆的原力的擾動。儘管其安全護衛泰弗隊長表示反對,她仍然同尤達大師一同前往伊魯姆解救絕地武士盧米娜拉·安都里及其學徒芭麗絲·奧菲——後者在絕地聖殿被摧毀前剛剛完成絕地武士的訓練。在複製人戰爭中,帕德美是日漸孱弱的共和國的外交決策者之一。在外環星域被圍困期間,他和泰弗隊長前往布里阿哈行星勸說當地居民協助共和國對抗分裂勢力。

星球大戰:複製戰紀(CG動畫電影)

[編輯]

在《星球大戰:複製戰紀》中,帕德美共出場四次。在該劇中,安納金及其新學徒阿蘇嘉·坦勞奉派出尋賈巴哈特的兒子羅塔。帕德美則前往賈巴的叔叔基洛在考路斯坎的住所與之會見,目的是勸說基洛站在絕地武士這一邊並安排她與賈巴會談,後者誤認為共和國安排了對他的綁架並將要處決他。但是基洛對其所言毫無興趣,並驅逐了帕德美。不過這位足智多謀的參議員仍然躲過了警衛兵,成功的竊聽到基洛與杜庫伯爵的一段談話。

通過這段談話,帕德美得知基洛已經加入分裂分子陣營,作為交換條件,他將成為哈特家族的統治者,為此他策劃了綁架賈巴兒子的陰謀,並嫁禍於絕地武士,從而使得賈巴向絕地武士復仇;這最終將是賈巴自取滅亡,從而他,基洛將成為哈特家族的唯一統治者。不幸的是,在竊聽過程中帕德美被發現並被捕。杜庫伯爵建議基洛殺死帕德美,以向紐特·岡睿領取懸賞。

儘管戰鬥機械人沒收了帕德美的通訊器和武器,但是當C-3PO試圖聯繫她時,她仍巧妙地哄騙機械人激活了她的通訊器。在機械人毀壞該通訊器前,她快速的解釋了其所處的困境。為此,基洛計劃讓其死於一場「意外」,但是最後時刻C-3PO帶着一支複製人考路斯坎衛隊前來營救她。他們摧毀了所有的作為衛兵的刺客機械人並將基洛抓獲。之後帕德美與賈巴取得了聯繫,此時他正準備處決安納金和阿蘇嘉。帕德美迫使基洛承認了其所策劃的陰謀,賈巴則答應釋放兩位絕地武士,並懲罰基洛。

在安納金和阿蘇嘉獲釋之後,帕德美繼續爭取哈特家族加入共和國的陣營,如若成功,這將使得共和國戰艦能夠使用哈特家族不為人知的多維空間航道,這將成為共和國凌駕於分裂分子的優勢。

星球大戰:複製戰紀(連續劇)

[編輯]

在《星球大戰:複製戰紀》第一季中,帕德美共在7集中出場。該劇與2008年推出的星戰電影同名。

星球大戰文學作品

[編輯]

在前傳三部曲推出之前,星球大戰相關的小說和漫畫已經介紹了帕德美的背景。作為《星球大戰故事集》的組成部分出版的特里·莫爾的漫畫《夏日的夢》將故事背景設置在《魅影危機》之前1年,此時的帕德美還是希德公主(希德是那卜的首都)。一個名為朗·拉果的年輕人愛上了帕德美,但是她自認為其所承擔的對人民的責任高於自身的快樂,於是拒絕了他。拉果是當時在位的那卜君主魏魯納王的一名顧問的兒子。[1][2]

在占士·盧西諾所著的小說《星球大戰:騙術的偽裝》中,魏魯納王由於腐敗的指控而被迫遜位。帕德美當選為那卜女王,後來她聯繫到白卜庭,告知他魏魯納王被神秘地殺害。這件事導致了貿易聯盟對那卜星球的封鎖。她向白卜庭坦承:「那卜星球承擔不起捲入與貿易聯盟糾紛的後果。」[3]

也有部分星球大戰文學作品講述了帕德美對那卜星球的統治。裘德·沃森所著青少年小說《星球大戰Ⅰ:艾米達拉女王》講述了帕德美成為女王初期的經歷及其從貿易聯盟手中死裏逃生的故事。[4]另一部由朱利安尼·巴爾梅所著的小說《女王的護身符》則講述了《魅影危機》中的事件發生前夕帕德美與其侍女薩比之間的親密友誼。[5]埃里克·帖門斯的漫畫《那卜的藝術家》則講述了一個那卜星球上默默無聞的年輕藝術家被帕德美的美貌所吸引,他為帕德美畫了許多畫像,並在危急時刻冒着生命危險去營救她。該漫畫收錄於黑馬漫畫出版的《星球大戰:想像故事集》中。[6]

占士·盧西諾所著的小說《迷途的惡魔》(2005)則關注了帕德美在2000代表團——即銀河參議院針對白卜庭日漸增長的專制主義所展開的反抗運動——所扮演的角色。2000代表團首要的關切是白卜庭提出來的增加對公眾進行監督和限制行動自由的權力的要求。此時,帕德美仍然相信在危機結束之後,白卜庭將會放棄這些權力。「他並不頑固,」她對拜耳·歐嘉納說道,「你不如我那般了解他。他會考慮我們的關切。」[7]

依據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情節所改寫的小說則透露了許多電影未涉及的信息。特里·布魯克斯所著《星球大戰Ⅰ:幽靈的威脅》一書中包含了魁剛·金與歐比王·肯諾比的一段對話。魁剛·金形容那卜女王面對貿易聯盟的封鎖顯得「有點無知」。[8]R.A.薩爾維托所著《複製人侵略》則包含了帕德美經賈米拉女王任命為參議員不久之後與其姐姐索拉·納貝莉的談話細節。索拉責怪她忽視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帕德美·艾米達拉該怎麼辦?你曾經想過自己應該怎樣更好的生活嗎?」[9]馬修·斯托弗所著的《黑帝君臨》則講述了帕德美在反抗聯盟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斯托弗描寫到了達斯·維達對其愛妻去世的反應:維達自責道「你殺了她是因為,到最後當你能夠拯救她,能夠遠離他,能夠為她着想的時候,你卻只想到了自己……」[10]

在小說和漫畫中,帕德美曾經以全息圖像和閃回的形式在原始三部曲中的事件發生之後出現過。在特洛伊·鄧寧所著小說《國王喬伊納》——「黑暗巢穴三部曲」之一,其故事背景設置為《新希望》之後35年——中,天行者盧克在R2-D2身上發現了一份54年前的全息圖像記錄,記錄了當年安納金告知帕德美他預感到她將死於難產時的場景。這是盧克第一次見到其生母。[11]在R2-D2身上還發現了另外一份全息圖像記錄,記錄了當年帕德美和歐比王的一段談話。在這段談話中盧克和莉亞第一次知曉了他們生母的名字。[12]在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小說《群體戰爭》中,盧克和莉亞目睹了其生母難產和死亡的影像。[13]

人物特點

[編輯]

在星球大戰及其「擴充宇宙」中,將帕德美·艾米達拉描繪為一個美麗而優雅的人物。在《星球大戰:騙術的偽裝》中,作者如此描述她:她有着「修長的身材和美麗、嬌柔的容貌」。年紀輕輕,她身上即帶着一種非凡的莊重感。顯然,她最為看重的是她的責任。特里·布魯克斯在其小說中描繪了異族人紐特·岡睿對其容貌的反應:「別人曾告訴岡睿,這位那卜女王十分美麗;但是岡睿卻對人類的美貌毫無感覺,以奈莫迪雅星人的標準看來,她顯得蒼白而小巧。」[14]不過布魯克斯仍然寫道:她是「年輕、美麗而寧靜」的。[15]

星球大戰數據庫則把她形容為「那卜星球上最優秀且最光彩奪目的人物之一」,[2]「關心公眾利益」。[16]她十分關懷銀河系中的弱勢群體。在青少年時期,她即投身於公共事業。在改編小說《複製人侵略》中,帕德美的姐姐索拉·納貝莉對她有話兒道:「你為你所肩負的責任而精疲力竭,卻放棄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17]

帕德美堅持使用外交手段來解決糾紛,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同時她也反對綏靖主義,她希望使用「積極的談判」使民主政體得以留存。[18]星球大戰數據庫寫道:「儘管帕德美最初反對建立共和國軍隊,但是後來她仍然與新成立的複製人軍隊並肩作戰,反抗分裂勢力的軍隊。[16]」電影批評家多米尼克·梅儂和占士·尤悉尼形容帕德美為「現代的亞馬遜女戰士」。[19]

作為統治者和政治家,帕德美並不信任官僚體制,並極力反對腐敗現象,她所堅持的是民主和法治。她告訴安納金:「民眾的統治並非民主……它只給予了民眾想要的,而非他們所需的。」[20]梅儂和尤悉尼認為:「她試圖倡導和解和理性,但是共和國的混亂局面導致其懷疑參議院的效力。」[16]前期她忠誠於共和國,但是後來開始懷疑共和國已經無法代表她所擁護的民主原則。在改編小說《黑帝君臨》中,帕德美給拜耳·歐嘉納和蒙·茉詩瑪提出以下忠告:「做一個好的參議員。注意你們的態度,不要倨傲。事必躬親,而非紙上談兵。」[21]

有些時候,帕德美顯得神秘而具有迷惑性。在布魯克斯的改編小說《幽靈的威脅》中,形容她為「變色龍,大部分時候都以偽裝的面具示人,只與其幾個親密的侍女保持着友誼。」[22]一方面,她答應與安納金秘密結婚,卻又與其他參議員談論白卜庭對安納金所施加的種種欺騙手段。[16]網站Space.com的保羅·F·麥當奴觀察到:「從星球大戰第一集中可以看出艾米達拉身上所存在的二元對立:戰爭與和平,女王與平民,外貌與內心。但是不像其他具有雙重性格的角色——他們往往深受這種雙重對立的折磨,她能夠很好的利用自己身上的這種二元對立。當她需要的時候,她可以變得冷漠而充滿威嚴,但她也可以變成熱情而可愛的帕德美。」[23]

角色概念及其構建

[編輯]

作為天行者盧克和莉亞公主的生母,帕德美·艾米達拉在1983年的《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中首次提及。但是在《星球大戰I:幽靈的威脅》之前,人們還不知道該角色的名字。為了表現該角色的特點,魯卡斯影業的概念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們為其設計了大量的服裝衣飾。和莉亞·歐嘉納一樣,帕德美這個角色的靈感來自於《飛俠哥頓英語Flash Gordon (film)》中的戴爾·雅頓。

角色構建

[編輯]

在星球大戰最初的劇本草稿中,天行者盧克和莉亞公主的生母並未得到深入挖掘。據戴爾·波洛克介紹,天行者盧克最初命名為天行者斯塔基勒,而「莉亞最初則設定為歐文·拉斯與貝茹的女兒,也即盧克的堂妹——他們一同造訪了盧克母親的墓地,盧克的父母因為死星摧毀了其所居住的行星而喪生。」[24]在一次訪談中,魯卡斯談及了歐比王·肯諾比、盧克及莉亞等角色的構建過程,但是其中並不包括他們的母親:

第一版的草稿講述了一個公主和一個老將軍的故事。第二版則包括了一個父親、他的兒子和女兒等角色;他的女兒本是電影中的主角。但是現在這個女兒的位置為麥·咸美所飾演的盧克所取代。此前我們也曾將故事主角設置為一對兄弟,但是後來我把其中的弟弟角色變為妹妹。在故事中,哥哥遭到囚禁,而妹妹則必須去拯救他並帶他去見他們的父親。[25]

電影史學家勞倫特·鮑澤里奧記錄道在《星球大戰:武士復仇》的第二版劇本草稿中包含了一段歐比王和盧克的對話,歐比王告訴盧克他有一個孿生妹妹,她和他們的母親被「送往一個遙遠的星系接受保護。但是他們的母親到達後不久即去世了,盧克的妹妹則由本的一個朋友——阿爾德蘭的總督及其妻子收養。」[26]《星球大戰:劇本附加說明》(1997年)中引用了魯卡斯的一段話:

電影中我未曾深入挖掘的部分即是盧克和莉亞的生母的去世。在早期的草稿中我曾撰寫了一個與之有關的背景故事。在《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中,我希望孿生兄妹中的一人將保有關於其母親的回憶。因為他們的母親將成為新的三部曲中的關鍵人物。我正在努力,但是仍然猶豫不決:莉亞是否可能記得她。[27]

《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並未解釋為何莉亞能夠記得其生母。《滾石》雜誌的電影批評家皮特·特拉維斯贊同魯卡斯嘗試在《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的最後一幕中將兩部三部曲聯繫起來的做法,但是他也認為「這種聯繫顯得過於蒼白無力而且為時過晚。」他解釋道:「將《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列為經典並非是在玩弄『皇帝的新裝』的遊戲,那樣將是對其已取得成就的侮辱。」[28]官方的星球大戰信息來源則試圖掩蓋那些被人發覺的情節漏洞。例如星球大戰數據庫未加解釋的做出如下說明:「莉亞只保留了關於其母親帕德美·艾美達拉的少數回憶。她只記得她美麗而悲傷。」[29]

當魯卡斯在創作《星球大戰I:幽靈的威脅》的劇本時,他構想了「帕德美與莉亞公主之間的聯繫紐帶,即女兒繼承了母親的事業。」[30]妮妲莉·寶雯則說道:「嘉莉·費雪所飾演的這個角色無疑是強有力而聰明的,因為我認為這種特質是從母親身上傳承下來的。我認為佐治設定的艾米達拉這個角色也是強有力而聰明的,而這也使我意識到在我之前已有一個偉大的女演員詮釋了一個激情四溢的角色。」[31]保羅·麥當奴認為人們總是無法避免對這兩個角色進行比較:「兩人都陷入了與飛行員的愛情之中,兩人說話時也時不時地帶着一種英國腔調。」[23]

妮妲莉·寶雯

[編輯]

佐治·魯卡斯、里克·麥克卡魯姆和星探羅賓·格蘭曾在200多名女演員中挑選飾演帕德美·艾米達拉的合適人選。[32]最終,他們選擇了當時16歲的妮妲莉·寶雯。《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的製片日誌中記載:「該角色要求由一個能令觀眾信服其能夠領導一個星球但同時又具有脆弱、坦率等特質的年輕演員來出演。」而寶雯在《殺手萊昂》(1994年)和《美麗佳人》(1996年)中的精彩表現則打動了魯卡斯。[33]他聲稱:「我尋找的人選應該是年輕而堅強的,和莉亞十分接近;而妮妲莉具有了所有這些特點,並且,她還為這個角色帶來了更多的東西。」[34]

十分不同尋常的是,寶雯之前對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並不熟悉。「我的堂兄弟們十分痴迷於這幾部電影,但是在我獲得這個角色之前還從未看過它們,」她說道,「當機遇降臨的時候,我的堂兄弟們都激動萬分,『噢,天啊,你將出現在星戰中!』」[35]在一個CNN的採訪中,她說道:「我當時並未真正意識到星球大戰是多麼龐大的一個項目……當我看到電影時,我真的喜歡上它們了,不過我仍然無法理解很多東西。」[36]寶雯十分高興能夠飾演那卜星女王這個角色,她希望該角色能夠成為一個經典:「扮演一個擁有強大權力的女王感覺真好。我認為這個行事強勢,同時具備聰穎和領導人特質的年輕女性角色的出現是個好現象。」[35]

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寶雯必須飾演一個比其本身更年輕的角色。在《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該角色的年紀已經增長了10歲,而兩部電影的拍攝間隔卻只有3年。寶雯曾談及:「(魯卡斯)希望我在《複製人侵略》中務必顯得比安納金老成,這樣才能讓觀眾信服她的地位比安納金高,並讓後者有一點的脅迫感。在她眼中,他還是一個小男孩——至少在電影的前半部中是這樣的。」[37]

寶雯簽署了一份合同,同意在前傳三部曲中飾演帕德美一角。評論界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占士·伯拉迪尼里認為其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38]但是《票房》雜誌的安莉·艾莉森則認為「寶雯的表演是僵硬而缺乏立體感的,而這可能是受電影中華麗而笨拙的服裝的影像。」[39]今日美國》的米高·克拉克則批評了寶雯和凱頓·基斯登遜,「兩人的言談都毫無特色,不過克里斯滕森在未受寶雯影響的情況下,還能夠在其優先的語調中調動起些許情緒。」[40]《鄉村之聲》針對《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的評論則抱怨道:「甚至連電腦合成的角色格里弗斯將軍R2-D2的表現都比妮妲莉·寶雯和凱頓·基斯登遜兩人令人信服。」[41]而《三藩市紀事報》的米高·拉薩利則認為寶雯的表演令《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更為出色且更具有悲劇性。[42]

許多評論將寶雯的表現歸咎於魯卡斯的導演和劇本。例如羅渣·埃伯特就曾批評《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影片大部分都沉湎於帕德美和安納金兩人的羅曼史之中,這使得兩人的表現都只能局限於那最為基礎且令人厭倦的愛情主題之中,對於兩人來說,愛情似乎更像是一種折磨,而非幸福。」[43]他對《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也保佑類似的觀點:「認為佐治·魯卡斯無法創作愛情劇本還是一種比較保守的觀點;甚至連賀卡都能表達出比之更多的情感。」[44]《綜藝》雜誌的托德·麥卡錫同樣也認為:「魯卡斯並不擅長創作並指導兩人之間的親密情感戲」,他認為這束縛了寶雯的表演。[45]

服裝

[編輯]

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帕德美·艾米達拉的服飾由概念設計師伊恩·麥凱格和服裝設計師特麗莎·畢嘉共同設計;在《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概念設計師德莫特·鮑爾亦加入了該電影的服裝設計行列。[46][47]畢嘉在前傳三部曲中均擔任了服裝設計師。[48] 電影中的許多服裝設計靈感來自不同文化中的歷代皇家服飾。例如,《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帕德美在銀河參議院中穿着的設計靈感即來自蒙古帝國時期成吉思汗皇后孛兒帖的服裝。《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帕德美於旅行中所穿的禮服則是依照1903年拍攝的照片中大公夫人、俄羅斯的謝尼婭·亞歷山德拉穿着的17世紀俄羅斯傳統服飾設計製作的。[49]

相較於最初的星球大戰三部曲,前傳三部曲中的服飾製作更為精良。魯卡斯認為前傳三部曲中的銀河共和國是一個十分繁榮的社會。[50]在評論兩個系列的三部曲的差別時,嘉莉·費雪說道:「夏里遜·福在三部曲中只需要穿着同樣的一套服裝,而我則曾經抱怨自己必須要換六套服裝。但是我的『母親』——妮妲莉·寶雯——可能總共要更換三百萬套服裝吧。甚至當她走過一段走廊之後就需要換上另外一套服裝。這就像利伯雷斯的科幻小說中寫到的。」[51]特麗莎·畢嘉則透露道,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中最初只為艾米達拉女王準備了三套服裝,但是「(魯卡斯)最終決定每次女王出場都將換上不同的服裝。」[52]魯卡斯則解釋道:「處在她這個地位上的人物在不同的場合改變穿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50]

除了美學方面的考慮之外,服裝設計也被要求反映電影關鍵劇情的發展。在《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魯卡斯希望帕德美的服飾能夠成為電影中的一個浪漫元素。他建議讓帕德美的服飾能「更為自然的體現機體美」。特麗莎·畢嘉記載道魯卡斯希望「通過緊身的服飾體現出帕德美的性感、華麗和年輕。」[53]對於《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畢嘉則說道:「我們知道帕德美在整部電影中都處於懷孕狀態,但同時外界的任何人都不知道這個狀況。所以我選用了材質較為柔軟的纖維織物。」[54]

畢嘉所領導的團隊設計的某些服裝並未出現在最終上映的電影版本中。如《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帕德美在出席2000代表團會議時曾穿着了一套多色的「孔雀禮服」,以及一套「綠色天鵝絨長袍」,上述場景在後期製作時刪除。畢嘉認為那套「孔雀禮服」是其最為鍾愛的設計,而設計這些服裝則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55]

1999年的日本雜誌《High Fashion》和2002年的《流行》雜誌分別刊登了《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和《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帕德美所穿着的眾多服飾。在2005年洛杉磯時裝設計營銷學院一個名為「銀河系服飾展:星球大戰中的服飾」的活動中,這些服飾得到了展覽。[56]特麗莎·畢嘉因為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和《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中的服裝設計工作贏得了2000年和2003年土星獎中的最佳服裝設計獎;[57][58]2006年,她還因為《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獲得了該獎項的提名,但是該獎項最終頒給《魔幻王國:獅子·女巫·魔衣櫥》的服裝設計師伊西斯·穆森登。[5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erry Moore, "A Summer's Dream," in Star Wars Tales 5 (Dark Horse Comics, September 2000), ISBN 1593072864.
  2. ^ 2.0 2.1 Padmé Amidala, Expanded Universe, at the Star Wars Databan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 ^ James Luceno, Cloak of Deception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2002), p. 323, ISBN 0345442970.
  4. ^ Jude Watson, Star Wars Episode I Journal: Queen Amidala (New York: Scholastic, 1999), ISBN 0590521012.
  5. ^ Julianne Balmain, The Queen's Amulet (New York: Chronicle Books, 1999), ISBN 0811824624.
  6. ^ Erik Tiemens, "The Artist of Naboo," in Star Wars: Visionaries (Dark Horse Comics, March 2005), ISBN 1593073119.
  7. ^ James Luceno, Labyrinth of Evil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2005), p. 57, ISBN 0345475739.
  8. ^ Terry Brooks,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1999), p. 28, ISBN 0345434110.
  9. ^ R. A. Salvatore,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2002), p. 20, ISBN 034542882X.
  10. ^ Matthew Stover,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2005), p. 450, ISBN 0345428846.
  11. ^ Troy Denning, The Joiner King (paperback; New York: Del Rey, 2005), pp. 210–211, ISBN 0345463048.
  12. ^ Denning, The Joiner King, p. 345.
  13. ^ Amazon.com: The Swarm War (Star Wars: Dark Nest, Book 3): Troy Denning: Books. [2009-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14. ^ Brooks, The Phantom Menace, p. 83.
  15. ^ Brooks, The Phantom Menace, p. 36.
  16. ^ 16.0 16.1 16.2 16.3 Padmé Amidala at the Star Wars Databan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17. ^ Salvatore, Attack of the Clones, p. 176.
  18. ^ Salvatore, Attack of the Clones, p. 319.
  19. ^ Dominique Mainon and James Ursini, The Modern Amazons: Warrior Women On-Screen (book) (Pompton Plains, N.J.: Hal Leonard, 2006), p. 199, ISBN 0-87910-327-2
  20. ^ Salvatore, Attack of the Clones, p. 144.
  21. ^ Stover, Revenge of the Sith, p. 401.
  22. ^ Brooks, The Phantom Menace, p. 28–29.
  23. ^ 23.0 23.1 Paul F. McDonald, "Amidala: The Goddess With Two Faces," at Space.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4-20.;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24. ^ Dale Pollock, Skywalking: The Life and Films of George Lucas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99), p. 146, ISBN 0306809044.
  25. ^ Claire Clouzot, "The Morning of the Magician: George Lucas and Star Wars," The George Lucas Interviews, ed. Sally Kline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9), pp. 57-58, ISBN 1578061253.
  26. ^ Laurent Bouzereau, Star Wars: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s (New York: Del Rey, 1997), p. 270, ISBN 0345409817.
  27. ^ George Lucas, quoted in Bouzereau,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s, p. 291.
  28. ^ Peter Travers,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Rolling Stone, May, 13 2005, available here[失效連結];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29. ^ "Princess Leia Organa Solo," The Movies, at the Star Wars Databan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12, 2006.
  30. ^ "Wise Beyond Her Years", part 2 of "Natalie Portman: Forbidden Love,"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06-30.;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1. ^ Natalie Portman, quoted in "Wise Beyond Her Years."
  32. ^ Jonathan L. Bowen, Anticipation: The Real Life Story of 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 (Lincoln, Neb.: iUniverse, 2005), p. 3, ISBN 0595347320.
  33. ^ "Star Wars Episode I Production Notes: The Actors and Characters – Part I",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4-10-23.;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4. ^ George Lucas, quoted in "Production Notes".
  35. ^ 35.0 35.1 Natalie Portman, quoted in "Production Notes".
  36. ^ "Return of the galaxy's new beauty New look, love interest for Portman's role in 'Star Wars'" at CN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7. ^ "No Longer Queen," in "Natalie Portman: Forbidden Love,"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12-02.;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8. ^ James Berardinelli,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available her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7-18.;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39. ^ Annlee Ellingson,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Box Office Magazine, available her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6-13.;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0. ^ Mike Clark,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May 15, 2002, availabl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1. ^ Ed Halter, "May the Force Be Over;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Lucas's adolescent space opera concludes in a CGI Sith Storm," The Village Voice (New York), May 11, 2005, available her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6-28.;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2. ^ Mick LaSalle, "When 'Sith' sticks to Darth, it's brilliant. When it doesn't, it lacks luste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May 18, 2005, availabl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3. ^ Roger Ebert,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Chicago Sun-Times, May 10, 2002, availabl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4. ^ Roger Ebert, review of Revenge of the Sith, Chicago Sun-Times, May 19, 2005, availabl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5. ^ Todd McCarthy, review of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Variety, May 5, 2005, available here;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6. ^ Ian McCaig Biography,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8-07.;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7. ^ Dermot Power Biography,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9-10.;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8. ^ Trisha Biggar Biography,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8-07.;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49. ^ L. Mangue, ed., "Reverse References", at Nerf-Herders Anonymo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50. ^ 50.0 50.1 George Lucas, Costume Featurette,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Special Features, (DVD, 20th Century Fox, 1999), disc 2.
  51. ^ Carrie Fisher, commentary to 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Special Edition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5).
  52. ^ Trisha Biggar, Costumes Featurette, The Phantom Menace, DVD.
  53. ^ Trisha Biggar, Love Featurette, Attack of the Clones, DVD.
  54. ^ "Crafting Revenge," in "An Introduction to Episode III" at Star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5-12-14.;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55. ^ "Epic Designs for an Expanding Universe", Web Documentary,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Special Features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5), disc 2.
  56. ^ "Star Wars: Dressing a Galaxy Opens Monday," at Star Wars.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6-26.;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57. ^ Awards for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at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58. ^ Awards for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at Internet Movie Databas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59. ^ Saturn Awards, 2006, at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16.; last accessed August 5, 2006.

相關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