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荷里活

座標34°06′06″N 118°19′36″W / 34.10167°N 118.32667°W / 34.10167; -118.3266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Hollywood
荷里活
著名的荷里活標誌
綽號:金絲鎮(Tinsel Town)
荷里活在洛杉磯都會區的位置
荷里活
荷里活
在洛杉磯都會區的位置
坐標:34°06′06″N 118°19′36″W / 34.10167°N 118.32667°W / 34.10167; -118.32667
國家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洛杉磯縣
城市洛杉磯市
面積[1]
 • 總計60 平方公里(24.96 平方英里)
人口(2000年)[1]
 • 總計123,436人
 • 密度1,909人/平方公里(4,945人/平方英里)
美國郵區編號90027, 90028, 90038, 90046, 90068
電話區號323
「Hollywood」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好萊塢
臺灣好萊塢
港澳荷里活
星馬好萊塢
荷里活地標之一:國會唱片大樓與山上的文字看板
荷里活大道上的中國大劇院是著名的星光大道的起點

荷里活(英語:Hollywood)是美國加州洛杉磯中部地區的一個社區,港澳稱荷里活,現今已成為美國電影業及其相關人員的象徵和通稱。區內有許多工作室,如哥倫比亞影業迪士尼派拉蒙影業華納兄弟環球影業都在區內陸續成立,至今派拉蒙影業仍在該地設有工作室。

荷里活於1903年成為自治市[2][3] 接着在1910年與洛杉磯市合併。之後電影產業逐漸興起,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荷里活經常與美國電影和影星聯繫起來,而「荷里活」一詞往往用來指稱南加州的電影工業。[4][5]

歷史

[編輯]
荷里活明星

1853年的荷里活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裏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1886年,從房地產生意發財的富商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在這裏買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

荷里活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荷里活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就將她丈夫的農莊改稱為荷里活了。

韋爾考克斯計劃在這裏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註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荷里活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荷里活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荷里活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荷里活和洛杉磯間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但這輛電車的運行不準時,每程時間為兩小時。

1902年,今日著名的荷里活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荷里活成為一個鎮。當年下的兩個命令是:除藥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荷里活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荷里活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荷里活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電影業崛起

[編輯]

到 1908 年,至少有 30 家電影公司,受到溫暖的氣候、交通和廉價勞動力的吸引,開始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附近建立製片基地,但之後由於東海岸極端氣候和政治因素而逐一離開。 Kalem Studios 是1908 年最早來到加州的電影公司,在 1911 年,也是第一個在洛杉磯開始製片的公司。 [6]

洛杉磯天氣非常理想,可以快速建置各種電影業所需的周邊設置,因此成為美國電影業的首都。 [7]地貌上的山脈、平原和當年低廉的地價使荷里活成為建立電影製片廠的好地方。[8]儘管荷里活在自治市時期,禁止室內有電影院,但在與洛杉磯合併後,已經不再有如此限制,電影發展不會受到地域法規的阻礙。 [9]1911年,第一個電影工作室在荷里活開業後,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工作室在這裏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在 1912 年,美國主要的電影公司多已在洛杉磯建立製片基地。 [10]四大電影公司—派拉蒙華納兄弟、RKO 和哥倫比亞在荷里活都設有工作室,還有許多小公司和租賃工作室也接着分別成立。

荷里活的崛起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是因為當年愛迪生持有電影科技的許多專利,電影公司想要製作發行電影必須向愛迪生支付高昂的專利費,對於那些拒絕支付專利費又拒絕履行法院判決的電影公司,愛迪生會通過僱傭地痞流氓去進行打砸搶等破壞;但加州離新澤西分屬美國本土的東西岸,距離遙遠,因此愛迪生很難在這裏掌控專利。在美國東岸,獨立的電影公司經常被愛迪生和他的代理人提出訴訟。但在遙遠的加州,沒有那麼多的屬員可以監控,加以跨東西岸距離過於遙遠,消息傳遞與追訴,都因資訊傳遞的時間落差而不容易徹底執行,就算愛迪生僱傭地痞流氓追殺到了荷里活,電影公司還可以逃到墨西哥去避風頭,而且加利福尼亞州的法官們對愛迪生的所作所為早就有所耳聞,就算愛迪生打贏官司,法官們也不會認真執行[11][12]

到了1920 年代,荷里活逐漸超越佛羅里達的電影產業,[7]1930 年代,荷里活製片廠已經能夠完全整合,製作、發行和上映的一連串環節。在這些公司的積極管理操控下,如今荷里活每年能夠年產出600部以上的電影。 [13]荷里活因電影業的光輝形象,而被稱呼為金絲鎮(Tinsel Town)[14] 和「夢工場[13]

1923年,今天成為荷里活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荷里活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一直到1949年,荷里活商會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並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經過荷里活商會的同意,無人有權使用它。

1994 年,阿拉巴馬州的荷里活市聯合全美其他10 個名為「荷里活」的城鎮,與荷里活商會 (Hollywood Chamber of Commerce)合作,試圖將該名稱註冊為商標,並強制其他同名社區向其支付版稅,但該行動最後沒有成功。 [15]

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頒發,當時的門票是十美元,共有兩百五十人參加。

年輕追夢者

[編輯]

1960年代起,荷里活一個嚴重問題是從美國各地逃家至此的年輕人。每年,成百上千這樣的年輕人來到這裏,他們夢想成為電影明星,但很快就發現與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相比他們毫無機會。大多數人成為流浪者。有些回家、有些成為小商販、有些到洛杉磯市內謀生、也有些淪入娛樂產業的最底部:色情產業。然而,史泰龍卻是個特例,他就是從一個跑龍套的,因為《洛奇》一舉成名的。之後成名的還有畢·彼特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LA Almanac. [2007-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16). 
  2. ^ "Los Angeles Herald, Volume XXXI, Number 45". By the California Digital Newspaper Collection (November 15, 1903).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3. ^ "Hollywood Was Once an Alcohol-Free Community". By Rachel Nuwer of smithsonianmag.com.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4. ^ Annual Report of the Controller of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ByOffice of Controller Los Angeles, CA (1914). 1914.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5. ^ Report of the Auditor of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of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the Corporation in Its Capacity as a City for the Fiscal Year. By Auditor's Office of Los Angeles, CA (1913). 1913.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14.
  6. ^ Kalem Company#Expansion
  7. ^ 7.0 7.1 Mintz, S., and S. McNeil. "Hollywood as History." Digital History. N.p., 2013. Web. May 20, 2014.
  8. ^ Hayward, Susan. "Hollywood" in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Third Edition). Routledge, 2006. p. 205
  9. ^ Friedrich, Otto (1986). City of Nets: A Portrait of Hollywood in the 1940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6. ISBN 0-520-20949-4.
  10. ^ Jacobs, Lewis. The Rise of the American Film Harcourt Brace, New York, 1930; p. 85
  11. ^ 你所不知道的奸商愛迪生與好萊塢歷史. [2017-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6). 
  12. ^ 愛迪生的瘋狂成就了好萊塢. [2017-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9). 
  13. ^ 13.0 13.1 Hayward, Susan. "Hollywood" in Cinema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Third Edition). Routledge, 2006. p. 205
  14. ^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Retrieved January 14, 2014.
  15. ^ Kazek, Kelly (January 14, 2019). "More than 2 decades ago, the real Hollywood stood up and fought Tinseltown (Odd Travels)". al.com. Retrieved August 28, 2021. Kazek, Kelly (January 14, 2019). "More than 2 decades ago, the real Hollywood stood up and fought Tinseltown (Odd Travels)". al.com. Retrieved August 28, 2021.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